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阐释

时间:2022-12-06 04:41:00

导语: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阐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阐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理解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理解、探索和把握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因此,只有作出实践层面的理解和阐释,才能进一步发现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及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具体运用

在当今中国,“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理念早已在全党和全民族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见仁见智。科学发展观不是从一般策略的角度来理解发展问题,而是把中国“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升华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审视中国的发展问题。

科学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认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一套现成的结论和公式,也不是可以照抄照搬的模式和答案。科学在本质上就是实践,而不是现成的结论。科学发展观生动具体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这种实践本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

与一切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强调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指出“历来的哲学家们都在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改变世界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就是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宏伟夙愿在当今时代的实践阐释与表达,它所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审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来自实践,是对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阻力来自各种左的思想的困扰,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到底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上。对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动支持并积极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正是由于高举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面旗帜,我们党才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在实践中寻求发展,才能逐渐形成切合实际的、合理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发展和发展观都只能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千百万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产物。

进入新世纪,世界和中国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国家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也在逐渐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新世纪、新的条件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倡导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深刻总结与反思,是对新世纪、新挑战的积极应对。这种应对,既是理论思维上的深入思考和运筹谋划,更是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开拓。

在实践中理解和领悟科学发展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实践观,就是引导启迪人们用科学的思想与理念去实践和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引导实践的理念。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并不能直接具体回答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它引导人们实践,给人的实践提供理性的引导和启迪;另一方面,这些理念又会从根本上升华和深化人们对发展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受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实践标准观。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发展,这个标准所坚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是合理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与社会心理倾向相互印证的统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在发展的问题上,实践标准就是人的标准。

总之,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就是引导人们按照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式去从改变世界的实践,去争取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