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 党执政的若干重大关系
时间:2022-12-06 03:05:00
导语: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 党执政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党的十7大提出的要求,是在认真总结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党兴衰存亡的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重大命题。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我们党重视和关心的根本政治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论党的建设》,505页)“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来自于人民群众,生存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关系,把党看作在人民群众之外或之上的某种神秘的、宗派式的团体,必然歪曲党的性质,割断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党领导的革命是人民革命,军队是人民军队,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若偏离了这些,党的性质就会改变,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就会丧失。因此,防止党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是防止党变质的根本保证。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体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依靠这个政治优势,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变化,一方面使我们党取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由于胜利,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对党群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可能降低,党内骄傲情绪可能滋长,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会有所增长;由于掌握了政权,权力“双刃剑”的作用使权力有滥用的可能;由于环境改变,一些投机分子可能混入党内。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抓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驾驭全局、应对风险的能力,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只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二、处理好党政关系及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格局,既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
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问题,是执政方式的重要问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关键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既保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
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总揽全局抓大事。各级党委要立足于全党工作的大局,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准确、全面的贯彻执行。对涉及全局性的问题、重大政策问题、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规范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严格执行重要干部的推荐和任免程序,在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基础上,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宣传思想战线事关舆论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党委必须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从整体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所在地方的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要从执政的高度赋予“党要管党”新的内涵,建立和完善“一个中心”、“三个党组”的组织结构。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指各级党委在同级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凡属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委讨论,集体研究决定,然后分头执行。所谓“三个党组”就是指在人大、政府、政协中分别建立党组,以实现党委决策和执政意图。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主要通过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来实现,不是直接发号施令。人大、政府、政协机构中的党组以及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同级党委的决定,必须增强受党委委派行使执政权力的意识,把尽党员之责与尽岗位职能之责统一起来,从而确保党组织各项意图的圆满实现。人大党组要贯彻党委的决议,通过人大的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法律法规;政府党组要贯彻党委的决议,把党的主张变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认真加以落实;政协党组要贯彻党委的决议,把党的主张变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共识。党委要注意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的联系沟通,使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共同推进贯彻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督查制度,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党委重大决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形成党委全面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党政分开主要是党政职能分开。党政各自有自己的职能,不能随意混淆。由于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因此应该明确党政职能,使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依靠国家力量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这就是说,党要通过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要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领导的习惯。党要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
三、处理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不断推进人民民主,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处理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领导核心地位和模范表率作用,决定了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民主的发展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的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对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有着直接的巨大影响;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和内在要求,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基本途径。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才能对人民民主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有效地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导向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不断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重大问题的讨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善党代表的组成结构,提高其议政能力,使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权力机关和民主载体。要健全集体领导制度,从理顺全委会、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的关系着手,防止重大问题由个人说了算,并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党内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发展党内民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为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决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因此,实行党内民主的同时一定要严肃党的纪律,防止和反对极端民主化,要坚持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必然导致对民主的践踏。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当前,要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一是党内监督。强化党员对党的组织、全委会对常委会、党的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党委领导班子各成员之间以及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监督。二是群众监督。在进一步健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社会公示、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强化对决策过程和权力运行的监督。三是法律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对宪法和法律执行情况实行监督的权力,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四是加强派的监督。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各派的合作,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五是舆论监督。通过切实有效的舆论监督,确保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时刻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
四、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党的执政行为的一个根本要求。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乘隙而入。这些都给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全党必须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员和党的干部只有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才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执行者,任何好的政策措施都需要通过领导干部来推行。因此,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以党风带民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发展既需要法律的规范,也需要道德的维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对法制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不同作用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实践证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程序,只靠法律的惩处或只依靠道德的劝善是不够的,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依法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扶正祛邪,一方面引导人们形成追求高尚、抑恶扬善、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真正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上一篇: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经验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 下一篇: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精品范文
10科学课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