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热难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11-15 02:41:00

导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热难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热难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我国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认真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努力达到“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任务。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总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很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所以在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还不宽裕,特别是在一些贫困边远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仍然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重视“三农”问题,自二零零四年到二零零六年,党中央连续发了三个一号文件,出台了像“两减免、三补贴、多与、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扶农的政策和措施。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求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关键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向更多地支持农村转变。这是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大动作,一个战略性举措,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对国家的长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今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中央出台的这些放水养鱼的政策,极大刺激了农民种粮的极积性,对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总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农民的负担已彻底减轻,沿袭我国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已在今天寿终正寝而成为历史。

虽然中央的一系列政策鼓舞人心,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农村人口却没有相对减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影响农村的深化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所以我们要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行成“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的格局。

当前,要十分关注农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些热难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当前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大多是平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以及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缺路子、缺技术、缺资金、缺服务”的四缺问题,最大的难点是农民增收难。针对上述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为人民谋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找准工作着力点,一是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环保、无毒、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优质服务,遵循时常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帮助农民找准项目,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尽快富起来。二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的解决,增进与党的感情。三是切实维护农村稳定,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

结合我办的实际情况,2005年末总人口125220人,其中农业人口46158人,农业人口占人口的38.86%,全办2005年末实有耕地2.8万亩,人均耕地0.6亩,只有全市农村人均耕地的48.38%(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24亩),办事处实际处于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仅农村人口相当于2个板桥镇还多),由于办事处地处城郊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在工作上要采取城市、农村两手抓的措施,办事处党委提出的“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体,以城郊市场农业为支撑的区域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切合我办事处实际情况的。一方面抓好城市民营经济工作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因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切实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民营经济保好架,护好航,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有序、宽松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针对办事处辖区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多、投入大的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千方百计引导农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缺路子、缺技术、缺资金、缺服务”的四缺问题,打破农民增收难的瓶颈,找出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随着施州新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机场扩建、火车站的建设,以及高速公路建设,既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随着这些工程的相继建成,将有一大批农民完全失去土地,有农民转变为居民,将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根据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逐步完善,积极为退城进园的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农村建立起工业原料生产基地,使农业和工业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一方面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进厂务工奠定基础,切实解除失地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搞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打好基础,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针对人民群众在平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和治安中心户长的作用,使各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消化在基层,努力构件和谐社会。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只要我们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人民群众是会满意的。对于农村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遗留下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山林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流转不规范引起的纠纷、土地使用权纠纷和家庭财产权等纠纷,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处理时,在充分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性化的方式方法,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以矛盾双方均能接受的原则,做好宣传、解释、教育工作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基层干部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熟练掌握“信息、政策、法律、科技”四件宝,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加强自身休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带头模范守法,用“三个带表”重要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事事处处做好表率,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通过上术努力,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我们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将会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