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
时间:2022-11-15 11:34:00
导语: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近,总书记、总理多次强调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又专题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引起了全党上下高度关注,这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更是党对自己在21世纪所承担的崇高使命的高度清醒和高度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归根到底,最终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地处西部、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
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的线型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线型经济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它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强调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要求努力做到“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和减少其危害;80年代人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90年达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相对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有的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如德国1996年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美国现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出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日本也已制定了《容器包装法》、《家用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以说,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
从我国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时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要看到,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依然是粗放的,不是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而是靠资源、投资和劳动力的扩张,经济高增长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物耗和环境污染。2003年我们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世界煤炭总产量31%,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0%,实现的GDP却仅占世界的4%,而我国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已经发出警示,如果再不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失去资源和环境依托的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就会加大,经济的较快增长也将难以实现。
从我市来看,我们经历了由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自主发展时期;我们经历了发展支柱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自立发展时期;而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经历从传统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自强发展过程。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奋斗目标,它要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可持续,人与自然发展相和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据测算,如果到2010年我们要完成“四个超一”,而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效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进一步想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生产要素的效率就必须提高8—10倍。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可能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的战略选择。从总体上看,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既有现实基础,又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我市矿产资源储藏量大、种类齐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为罕见资源富集区,专家评论,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的鲁尔、阿巴拉契亚和乌拉尔。特别是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6、内蒙古的1/2,2003年煤炭产量达到8100万吨,居全国产煤地市之首,预计今年将超l亿吨。随着煤炭的开采和外运,伴生着大量的煤矸石和中煤,2003年,全市煤矸石、中煤的存储量分别达到了2000多万吨和1000多万吨。到2010年,当全市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时,每年将产生煤矸石约2000万吨、中煤约2000万吨。煤矸石、中煤如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利用,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目前,全市发电装机容量已近300万千瓦,按照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达到1500万千瓦。大量的煤矸石和中煤转化为电,除上网外送外,需要就地转化,而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2003年全市有近70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340万吨也必须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为此,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利用煤矸石、中煤发展煤电业,以及煤化工、煤转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在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能再走简单的资源输出型路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的转化利用水平,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线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宝贵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鄂尔多斯是黄河上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区,毛乌素、库布其两大沙漠和丘陵沟壑、干旱硬梁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8%,沙化、退化草场面积60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7050万公顷,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的1/10,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甚至对人民群众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若继续采取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发展,势必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的破坏,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约束;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生态得到修复,经济发展也才能走上遵循生态规律的正确轨道。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近年来我们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实际,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长期以来,我市的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其特征一是“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二是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也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用新的思路引导企业去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促使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体现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目的。因此,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鄂尔多斯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功能区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体系,对现有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改造,积极引进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在整体经济、园区和企业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实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第一,“抓点”,积极推进企业发展的“小循环”。把培育生态企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引导企业加快技改步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防治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自办煤矿,用洗精煤炼焦,用中煤和煤矸石发电建设4×33万千瓦自备电厂,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年产70万吨硅铁,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资源环境。蒙西集团公司利用焦炉煤气提取氢气,以水泥窑尾气提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一氧化碳,然后以氢气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甲醇;用电厂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生的硅钙渣生产水泥熟料、废水再次用于电厂,实现了废弃物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浩特水泥公司利用达拉特电厂的粉煤灰以物理方法生产水泥,全过程无任何污染,每年用掉15万吨粉煤灰,与电厂结成配套链接、循环生产的上下游企业关系。新华结晶硅有限公司利用玉米芯取代木炭生产结晶硅,吨成本降低917元,每年节约木材143万立方米,为当地农牧民创收1650万元。
第二,“成线”,推进园区工业的“中循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以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模式。在煤—电产业链中,鼓励利用煤矸石、中煤发电,在发电产生的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发展环保型电解铝,将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硅钙渣用于水泥熟料;在煤—电—高载能产业链中,用多余的电发展环保型高载能产业,废气除尘回收利用,废渣再用于建材生产;在煤—煤化工产业链中,要求煤流实现封闭运行,用洗精煤生产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回收利用,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闭路循环使用,整个过程基本无废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中得到高效循环利用,促进了高载能和煤化工产业的生态转型和环保改造。在此基础上,按照“配套关联、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推行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和促进高载能和煤化工产业的园区化发展,提高了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同时,对棋盘井高载能工业园区和蒙西工业园区等进行生态化改造,要求新入园企业必须是与现有企业的产品有上下游关系、能够综合利用废弃物的环保产业企业,从而推进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开发,逐步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我市棋盘井镇和准格尔旗部分地区的治理实践证明,高载能与高污染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要在环保上、在循环经济发展上舍得投入、肯下功夫。挪威是世界最大的硅铁和金属硅的生产国之一,冶金工业是其最大的出口产业,但挪威同时也是世界人居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第三,“带面”,实现整体经济的良性“大循环”。近年来,我市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指导发展,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构筑,超前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改革发展新思路,推动全市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农牧业发展方面,以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为目标,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加快农牧业区域布局、种养结构、畜牧业生产方式、人口居住布局、农牧业产业化和资金投入方式“六大调整”,初步实现了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工业发展方面,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要求,形成了“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能耗”四大产业有序链接、循环开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城镇化方面,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大中小并举的原则,依托产业支撑,择优、重点建设了一批中心城镇,极大提高了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思路、措施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三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三次产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农牧区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有效减轻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形成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好局面。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依托高载能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周边农牧民2.4万人,2003年全镇GDP达到1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不断恢复的双赢。
总之,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展示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发展前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是初步的、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我们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都是初步的;循环经济企业、产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普及面还较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由于部分地区、部门在政策、宣传、规划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因而导致一些企业、产业、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差异,所有这些,我们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深化、完善和提高。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为率先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将进入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新阶段,产业结构将进入加快优化升级的新阶段,社会发展将进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在认识上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有新的思路,在工作上有新的举措,把握趋势,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障生态安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循环经济的理念体现在思想上、落实在工作上、贯穿于发展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导,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协同度和区域化、高级化为主线,以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西部现代经济强市。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有赖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抓住“四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一是科学规划。要围绕“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全面开展调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要体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同时,依据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并重和集中发展、扶优限劣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控制初级产品总量,支持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以企业为单元,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中原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
二是依法推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逐步使循环经济的发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得于促进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加以有效利用与保护的新的经济统计制度,将传统的GDP改为绿色GDP,从传统的GDP中扣除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计入不直接在生产中被使用的资源,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大力开发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环保第一审批权落到实处。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逐步把鄂尔多斯市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型能源重化工基地。
三是大力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知识,不断培养、宣传和推广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种意识,即: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积极倡导和建设资源集约型社会和循环社会。引导企业树立生态经营理念,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的教育培训,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循环经济贯穿到区域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全过程。
四是典型带动。积极开展创建生态镇、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和生态企业的活动,支持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企业和环保产业企业的发展,把蒙西和棋盘井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努力抓好“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四大”产业循环经济推进工作,构建多个生态工业链,形成城市生态工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