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时间:2022-11-14 04:28:00
导语: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本次全区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区工作会部署,全国及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分析200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研究部署2006年发展改革及招商引资的主要任务,讨论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
去年以来,各县、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地委、行署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粮食喜获丰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财政增幅较大,城乡市场活跃,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部分目标可超额完成。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31.08亿元,增长16.6%,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3%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3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99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8.78亿元,增长13.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第一产业方面:预计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3.78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247.22万吨,为计划的100.91%,比上年增长3.78%,在继续保持2004年增长态势的同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为61.9万吨,比上年增长4.54%,秋粮达到了185.32万吨,比上年增长3.52%,油菜籽产量10.16万吨,比上年增长2.63%;肉类总产量35.08万吨,同比增长8.63%;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4.74亿元,同比增长9.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3%;烤烟收购完成193万担,同比增长17.7%。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876元,比上年增加211元,同比增长9.33%。去年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地委、行署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促农增收的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项政策措施抓得早,抓得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烤烟提价、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加强对化肥等农资市场的整顿和价格的监管,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以抓好各项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区组织实施“四个一百万亩”高产示范工程,同时组织实施省农业厅安排的“粮食增产工程”。三是全区科技兴农力度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积极走“以项目为依托、以示范为榜样、以效益为动力”之路,继续实施优质稻、优质玉米、夏秋反季节蔬菜和特色种植等一批结构调整重点示范项目,加强制定毕节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大力发展我区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四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推进品种改良、大力抓好人工种草、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步伐、积极开发鱼类资源,逐步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全年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局面。
第二产业方面:总的来看,去年我区工业生产整体发展较好,效益进一步提高,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累计增幅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区规模工业全年预计完成总产值100.68亿元,同比增长34.3%。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为98.81%。列入考核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发电量、锌、水泥、复烤烟叶、卷烟等产品增幅较大,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利税完成较好。从纳入考核的地方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来看,预计全年盈利企业可完成2300万元,同比增长9.5%,亏损企业亏损额可控制在650万元内,比2004年略有下降,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可达15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4.5%。二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受投资、消费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促进我区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快速增长;二是由于近年来我区结构调整成效开始显现,烟草、电力、化工、建材、食品等一批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切实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重视技术创新、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工作,加强用能监督,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水、节材技术改造,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产业方面:由于受煤炭生产和投资的拉动,运输业发展较快,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预计全年共生产商品原煤2573.7万吨,同比增长20.42%;全区实现煤炭销售产值37.88亿元,同比增长69.7%;征收煤炭税费7.5亿元,同比增长41.56%;由于煤炭产量增加,使运输量大大增加,电信移动通讯业务量增长也较快,预计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增长约17.3%,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为5.0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38.93亿元,增长17%,其中全区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他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可达29.2亿元,增长13.7%,拉动gdp增长1.82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我区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电力投资比上年有所下降,但城镇、农村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拉动我区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煤炭、电力、公路建设和国债项目建设等项目的带动下,预计完成1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7.78亿元,下降2.62%,房地产投资2.44亿元,增长4.04%,更新改造3.68亿元,增长15.2%,其它固定资产37.37亿元,增长86.25%。
去年以来,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进展顺利。纳雍二厂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3号机组开始发电;黔西火电厂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首台机组发电;大方火电厂完成投资15.1亿元;加快了毕节火电厂、织金火电厂等前期工作;毕节市煤电化一体化新能源项目正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可望今年动工建设;煤炭勘查和规划工作进展较快,金沙、纳雍、黔西、大方、毕节继续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大方和黔西两县的煤炭开发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查,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评审。全区各县市已编制并上报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其中毕节、黔西、金沙、赫章县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已经省煤炭局审查通过,威宁县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初稿已完成。纳雍中岭、金沙林华煤矿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项目建议书,首采区已开始出煤;黔西青龙、纳雍比德煤矿已分别出建成投产;另外纳雍五轮山煤矿、金沙龙凤、石场煤矿、大方对江、五凤煤矿等都已完成地质精查勘探,正在抓紧前期工作,为实现“大煤保大电”打下夯实基础。新开工的项目还有黄织铁路、大方小屯煤矿、黔西谷里煤矿、毕节至赤水河公路、毕节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和部分县城供水工程等一批项目。
2005年全区共争取上级投入38166.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6333万元,中央专项资金24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5265万元,省级资金4168.7万元,共争取项目97个,其中国债项目44个,中央项目19个,省级项目34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县际公路除毕节至赤水河、织金至纳雍、黔西至织金洞等公路在建外,其它公路均已建成通车;毕节市污水处理厂、毕节市城市供水老管网改造和各县城自来水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其中:大方县城东郊水厂、纳雍县城水厂、黔西县城一期供水工程已建成供水。毕节市10万吨/年自来水厂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全区公检法司项目正抓紧实施,进展顺利。去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全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4.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4万亩,宜林荒山造林36万亩,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天保工程营造林14.2万亩;开工建设大方、纳雍、织金、赫章和威宁五县雨水集蓄工程,毕节、大方、黔西、纳雍、威宁五县水土保持工程,基本建成解决全区4.2万人饮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6万口和威宁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全区2005年共争取以工代赈资金5756万元,其中国家资金5328万元,省级配套428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区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传染病区(院)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国债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全区小城镇规划工作和新增、扩建道路、农贸市场工程实施顺利。通过这些项目的投入和实施,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三)财政收入增加,金融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1.95%,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23.58%。实现了全区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财政增长的主要因素仍是煤炭税费、电力增值税和卷烟税拉动。消费需求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预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10元,比上年增长21.28%。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9%,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衣着、住房等价格上涨的带动,其中衣着增长3.5%,居住增长9.1%。
2005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0.6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4.22亿元,增幅为25.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5.1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4.14亿元,增幅为13.9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16.67亿元,现金支出530.8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3亿元;累计投放14.14亿元,金融运行状况平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7亿元。
(四)经济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实施“四个百万亩”工程和以金沙、黔西、织金为主要基地的优质油菜生产区域,以大方、黔西、金沙为主要基地的优质辣椒生产区域,以威宁为主的苹果生产区域和以毕节、大方、威宁为主的夏秋冷凉蔬菜生产区域,以此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养畜资源的分布状况,分别在大方、威宁、毕节、黔西、金沙等部分乡镇,重点培养了一批农村养畜专业户,加大了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比重,并注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初步迈开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子。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特别是我区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在不断地调整。由此,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调整的步子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为32.2:38.1:29.8,经济结构的调整渐趋合理。
(五)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加大。2005年,为了切实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着力整治投资软环境,引进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炭开采、炼铁、炼焦、化工、小水电、农产品加工、社会力量办学等规模大、产业链长、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项目。组织县市、部门、企业参加了重庆、四川自贡、夏门、成都泛珠三角区域经贸会和安顺8·18黄果树节等各种招商引资的洽谈会,纳雍、威宁两县组团赴深圳、香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区外来投资势头继续趋好。同时,还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全区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去年除煤电之外共引进区外项目82个,其中省外项目42个,省内项目40个,合同引资金额达148.3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85亿元。其中省外项目近13.87亿元,省内项目19.98亿元。
(六)继续实施可持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基层计生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预计我区2005年人口出生率16.4‰,比目标值低个百分点,政策生育符合率%,高于年初计划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9.5‰,同比下降个千分点。教育“普九”顺利推进,织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查验收,赫章、威宁两县的“普九”强力推进;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上升到75%,预计2005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初中入学率为91%。毕节学院已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并开始招生。抓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发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13127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0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04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04.7%,“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704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56%,全区城市低保累计为28157户61.2万人次发放生活保障费4468.6万元,“两个确保”共为1592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9086万元,共发放救济金13000万元,救助34万人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去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可以较好完成。初步预测,“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31.08亿元,年均增长12.46%,比“九五”期间高出1.36%;人均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23%,比“九五”期间高出1.77%。三次产业排序实现了从“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跨越;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财政总收入由“九五”期末的13.85亿元增加到34.81亿元,年均增长20.2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11%上升为1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10元,增加3413元,年均增长12.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6元、增加564元,年均增长5.89%;“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57亿元,是“九五”的4倍多,增长19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44%,粮食总产量增长6.67%;煤炭年产量达到2573.7万吨,比“九五”期末增加4倍多;与“九五”期末比,电网发电装机由34.6万千瓦增加到480万千瓦,比“九五”增加13.8倍;全区贫困人口从100余万减少到50万左右,并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3万多贫困人口实行了异地搬迁扶贫;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绩突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55.4万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23.4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18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好转;全区“普九”覆盖率达到7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对全省水平来说较快,但总量仍偏低,特别是人均生产总值较低。二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比较突出。三是电煤供应紧张,民用煤量少价高的矛盾仍突出。四是少数县对项目管理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执行项目“四制”,影响了一些项目的及时开工。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不稳定性,移民及失地农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的工作量大。六是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七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难度较大。八是我区虽然人口多,但消费水平一直较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强,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八是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虽然保持超额完成,但是没有大项目的支撑,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还有一定的难度。九是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扯皮掣肘甚至吃拿卡要的事仍有发生。
二、2006年发展改革的主要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刚刚结束的全区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5%以上;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粮食总产量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5%。要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和改革系统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我区农村实际出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继续巩固和实施好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夏秋反季节蔬菜、“双低”油菜“四个百万亩”高产示范工程和粮食增产工程、沼气工程、集雨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同时,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粮食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覆盖率、进村入户率、技术到位率,力争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高产、绿肥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技术、吨粮土开发、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超高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第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巩固烤烟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兴烟,增加烟叶的单产和担均价,提高烤烟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壮大生态畜牧业。以品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猪、牛、羊、特种禽及水产品,狠抓饲料工业、牧草工业、兽药工业和乳品工业的发展,抓好基地县乡和规范化小区建设,积极构建市场体系和营销体系,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努力实现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培育毕节特有或已有一定特色的生物品种,重点培育中药材、油菜、荞麦、核桃、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有序输出的力度,着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减少农民的数量。五是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六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第三,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办法;要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等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力度,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第四,努力做好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结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长期救助和我区实际,扶贫工作要着眼于措施的落实,抓项目实施,抓资金到位,抓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并相对集中资金,实行整村推进。要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把中央、省关于全部免除农业税、取消牧业税等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大对打工扶贫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第五,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继续实施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农村渡口的建设,今年全区实施通乡油路400公里,开工建设通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二是要努力争取资金,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集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今年内要解决农村6万人的饮水问题,建成小水窖(小水池)个,新增灌溉面积亩。三是加大力度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成农村沼气池2.66万口以上。
第六,全面推进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在今年内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6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69所,建成2所职业教育学校,完成威宁、赫章两县“普九”验收工作。二是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建成63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2个县医院。三是继续完善农村计生服务设施,在年内建成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16个,8个规范化计生服务站。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地面卫星接收工程1000座。
(二)抓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促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初步安排128亿元,比今年净增17亿元左右,投资重点是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规划和地委、行署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和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身利益、需要解决的建设项目等。
第一,切实加快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切实抓好交通建设。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促成成都至厦门高速公路毕节地区段、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毕节地区段早日开工建设,逐步形成更高一个层次的高等级公路网架;加快隆黄铁路织金经大方到毕节段的项目前期工作;运煤公路已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和规划,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纳雍运煤公路东南环线、威宁鸭子塘至小湾公路、金沙至化觉公路和织金、大方县城过境运煤公路等的建设和矿山公路的升级改造,建成合理的矿山公路运输网络,实现煤炭产、加、销、运的相互协调。加大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速度。重视旅游专线公路建设,争取在年内改建成黔西至织金洞的旅游公路。抓住洪家渡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机遇,及时开展库区码头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在实施好“渴望工程”和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乡镇所在地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村人饮效益和改善供水状况;在继续实施好“长治”七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贵毕公路沿线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和全区生态自然修复项目的实施,力争世行水土保持项目在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毕节、黔西、金沙、织金、赫章五县市防洪工程续建工作;多方筹集资金抓好金沙胜天、织金大新桥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工作,加快毕节市龙官桥、纳雍县大坪箐等一批中型、小(一)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继续做好金黔灌区节水灌溉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威西灌区工程动工建设;推进烟水配套工程,发展农村小水电站。三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要加强农村电网、道路、饮水、通信、广播电视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低产田土,实施“沃土工程”;着力实施通乡油路改造和村村通公路工程,提高农村公路质量和通达深度;认真抓好“以工代赈”、农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居住环境。
第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以国债项目为重点的工程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城乡基础设施、生态、教育、卫生等国债项目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今年,我区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36个,地区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个,各县(市)要加强管理和协调服务,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要求完成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一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贵州省招标投标条例》,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二要加大协调力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重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三要加强重点项目的稽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严格控制项目超概算。四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高度,建立健全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制度,并做好建设信息的搜集、汇总、分析工作。
同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社会发展项目的争取立项工作,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搞好项目库建设。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债投向,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特点,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深做细,便于积极向上争取投资、向外招商洽谈。
第三,认真落实“十件实事”,确保如期完成。经地委、行署研究确定,我区2006年“十件实事”为:
(1)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电源点再建成投产装机180万千瓦;续建和新开工大型煤矿15个。
(2)全面建设隆黄铁路黄桶至织金段;全区实施通乡油路400公里,开工建设通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
(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000人;净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4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0万人;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
(4)解决农村6万人的饮水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2.66万口以上;建成小水窖(小水池)个,新增灌溉面积亩。
(5)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6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69所,建成2所职业教育学校,完成毕节地区远程教育工程;完成威宁、赫章两县“普九”验收工作;建成2个县级图书馆。
(6)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建成63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2个县医院;建成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16个,8个规范化计生服务站;新建和改造农村地面卫星接收工程1000座。
(7)建成毕节污水处理厂,完成毕节城区供水老管网改造工程。
(8)解决农村1000户无房户的困难,改造茅草房2000户。
(9)建成8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办公用房,60个司法所办公用房。
(10)煤炭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布点更加合理,多渠道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煤困难的问题。
各县(市)要按照地委、行署要求,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保证全区“十件实事”顺利完成。
(三)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要以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以旅游、交通运输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工作力度,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今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将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
第一,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围绕以煤炭、电力为主体的两大支柱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毕化集团煤化工、织金煤制油项目、织金矿区100万吨/年煤液化、毕节市煤气化代燃料项目和织金磷化工项目的开工,加快以煤、磷化工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培养成重大支柱产业的步伐,合理布局冶炼业,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二,统筹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坚持把投入拉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工业化上,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同时,大力引导、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有效利用区内资源的新工业项目,以工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在加快城镇化步伐方面,建立以市区、县城为龙头、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依托县城和中心集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靠产业聚集支撑城镇发展,依托城镇吸纳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三,加快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用好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领域的投入。二是要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龙头,巩固壮大原有的旅游景点的同时,抓好洪家渡库区旅游景点和“九洞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切实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红色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三是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制定鼓励营运客货运输车辆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继续加快客货运场站建设。积极吸引区外投资者到我区兴办货运企业。四是不断改造和提高以商贸餐饮服务、交通通信、金融保险为中心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产业,依托科技进步,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认真执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鼓励发展经济适用住房,适度发展中高档商品房,有计划地建设廉租房,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
(四)坚持生态环保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一,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抓紧启动实施各项重点节能工程,严格实行新上项目尤其是高耗能项目的高起点准入,抓好冶炼、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确保现有能耗水平不再上升并逐步下降,从整体上实现今年单位能耗下降5%的目标。同时,把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结合起来,积极合理发展低能耗产业。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不断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并在征地、审批和投资环境方面予以倾斜。积极配合做好省在织金开展重化工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积极抓好毕节市煤电化一体化全省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加快沼气池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今年增加建设2.66万口沼气池,要不断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推动养殖业发展,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净化农家卫生环境。
第三,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要继续实施好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等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工程,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等配套措施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继续推进以发展沼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条件。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生态处理,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围绕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的目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改造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并建立节能降耗监测指标体系。在节能方面,启动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节能降耗“521”工程,积极推进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的节能。积极推进薪炭林、风能、抽水蓄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瓦斯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和省柴节煤灶。在抓好节能同时,要健全节水管理体制,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重点企业废水循环利用。
(五)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全面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防止备案成为变相审批,尽快适应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按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三大类项目的划分原则,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招投标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从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到设计、施工、监理,逐步实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力、煤炭、公路、市政公用事业、水利、旅游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第二,继续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要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制保障、放手发动”的方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竞争政府投资项目。三是要积极组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解决贷款难问题。四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两烟”、煤炭、电力等重点税源的征收管理,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是要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重点建立政府贴息引导机制、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和有效的贷款偿还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推进“政银合作”、“校银合作”、“企银合作”。六是要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后的管理,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融资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处理好供销、粮食体制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快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七是按照省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开展全员聘用试点,积极推行绩效挂钩制度。
第三,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地区拟通过调整职能,整合编制人员,成立招商引资局,列入行署工作机构,专门从事招商引资的日常工作。全区各级尤其是地、县市工作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建立客商评定投资环境机制,及时受理客商投诉,认真解决投资者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实行政府部门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以及收费依据和标准“六公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积极配合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消防、国土、城管等执法执纪部门,规范行政行为,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诚信的社会环境,热心为外来客商服好务并解决实际困难,对侵害外来投资商财产人身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影响毕节投资形象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查处,努力把试验区真正建成投资创业的热土。要充分利用各派、工商联搭建的平台,加强与深圳的联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要加大外来投资煤电企业的后续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其积累的资金的再投资、再创业。
第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是根据省的安排部署,不断完善对各县(市)的投资环境综合考核办法,深入宣传《贵州省外来投资者保障条例》,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要建立统一对外、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努力改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增强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严格执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切实防止引进不符合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三是积极参加与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的经济合作,争取在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发展药业、特色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劳务输出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的进展。搞好与兖矿、国电、华电、金元电力、新澳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汉氏公司等优势企业集团的合作。继续深化与深圳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坚持利用外资与扩大出口相结合,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扩大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区内优势企业加强与区外、省外、国外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矛盾,鼓励自谋职业,实行多种形式再就业,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工作取得的成果,切实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各级财政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低保”的投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低保”的标准和补助水平,要规范“低保”的申请、审批、发放和监督工作,切实防止不正之风。继续实施扶贫工程项目,引导贫困户发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林、药、果、蔬菜、畜牧业和家庭副业,建立农村咨询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投入,改善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继续推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确保威宁、赫章两县“两基”通过省政府验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范围,建成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56所,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立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进程。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农教科相结合的路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集中力量加强毕节学院的建设,改善毕节学院的办学条件,设置适合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更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注重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实施国家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63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2个县医院,继续抓好纳雍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毕节、金沙、大方三县市试点,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合作医疗保险覆盖全区农村。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对农村部分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进“少生快富”工程,高度重视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上升问题。围绕完成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指标,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经济性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以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为重点的利益导向机制,有效推进工作重点转移、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快“村为主”管理进程,确保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到88%以上,推行村(居)民自治的村达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8‰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9.2‰以内。大力繁荣文化广播事业。逐步把文化事业的发展引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轨道;推进经营性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创新;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和投入,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培育和发展有毕节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建设,争取立项建设1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6个乡级精神文明活动中心,20个村级精神文明活动室;创造条件,努力实施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发展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全区农村卫星电视“模改数”工程,确保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2.21%和84.76%以上。
第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做好移民安置的各项工作,重点落实移民后期扶持的有关政策措施,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要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以食品、药品和农资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是建立社会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开展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旅游地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双降”目标。四是以创建“平安毕节”活动为载体,强化城乡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在社区建立以专职治安员、在农村以义务联防为主体的群防群治体系;坚决打击犯罪活动,采取物防、技防等多种措施及时侦破大案要案,从重从快惩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街痞村霸,确保一方平安。
三、更新观念、理清思路,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就毕节地区而言,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编制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抓好并且用好我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4年底开始,我区“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经过前期工作调研,2005年初开始进行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目前已拿出征求意见稿,并向有关领导和各部门征求意见,地区工作会上黄家培专员已作了相关指示和说明,这次会上再印发给大家,请各县市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我们将根据各县市、各部门和地区领导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县市的“十一五”规划也要抓紧编制,尽快完成。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
要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做好全区发展改革工作,促进实验区的发展,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重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一)加强学习,当好参谋助手。每一个发展和改革系统的干部职工,都必须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区工作会议及国家、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改革系统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对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对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运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来分析解决我区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提出政策措施建议的参谋能力。
(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能力。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区发展改革系统的工作要上新水平、新台阶,需要有一批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高素质干部,我们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地区实情,不断加大发展改革系统的培训力度。要继续鼓励在职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着眼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患未然、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廉洁自律,提高服务水平。发展改革系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始终把加强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寓于各项工作之中,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检查落实。同时,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都要突出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要严肃工作纪律,狠抓机关作风教育和整顿,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塑造发展和改革部门的新形象。
(四)加强整改,转变工作作风。去年,各级发展改革系统都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关键时刻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队伍。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整改措施,真正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急基层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自觉主动地搞好服务。要有主动思考和超前思考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想大事、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上。要不断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大力开展“一张笑脸、一声请坐、一杯热茶、回答或帮助解决一个问题”的“四个一”活动,切实转变发展改革部门工作作风和提高服务水平。
同志们,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的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发展改革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地区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