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11-14 04:02:00
导语:浅谈如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其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如此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理念上的与时俱进,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凝结而成的思想结晶,是确保发展实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以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中国来说,科学发展观是最鲜活、最管用的马克思主义。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无论哪个地区、无论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哪个单位其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
我为什么要强调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呢?首先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决定了必须贯彻落实好这一先进理论。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长期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如果没有基层组织,党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就会动摇党的根基,危及党和国家的稳定。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首先要靠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要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来实现。
三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新时期党的任务,稳定社会的社会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基层党组织是现代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离开了它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新旧体制的转换和过渡,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变更,难免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激化,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大业。基层党组织处于社会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基层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愿望,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实现。
五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组织保证。每个党员,从中央负责同志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党员,都在基层党组织中生活。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党员学习、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并按照党章的要求经常吸收新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对抓好党风建设,保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负有直接的责任,是反腐败的前沿阵地,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起点和基础。
其次是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导。我们回顾近几十年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中,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骄傲的。但是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近几年,经济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多方面日益多样化。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想复杂化。广大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取向的选择越来越多,而且鱼龙混杂,基层组织对引导和整合党员群众的思想难度加大。二是组织多元化。在我们传统的党支部、村委会、妇女、共青团、民兵等组织之外,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个体组织等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且与党组织大多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党组织领导和协调各类组织的难度加大。三是利益分散化。随着多年来执行的包产到户政策,加上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个体农民对集体的经济依赖性逐步消失,党组织对党员群众进行管理的难度加大。四是人员流动化。近几年来,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我镇就有1万多人在外打工,农村人员流动性空前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群众进行管理难度加大。这些变化不同程度地体现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
就目前来看,基层组织建设也有许多不适应这种变化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些基层干部素质有待于提高。首先是有些干部思想精神不振,一方面农村工作难度加大,发展缺投入,服务缺能力,工作缺手段,因而束手无策,部分干部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改革的影响,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政治上没奔头,工作上没干头,经济没想头”,学习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减退。第二个是有些干部能力有限。部分干部面对经济社会巨大变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他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以及驾驭经济和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帮富、带富本领不高,创业、兴业意识不强。第三个是工作方式格式化。有些工作方式仍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虽然近几年来不断创新发展,但基本的组织架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二是由于农村工作任务重、出路少,岗位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据统计,农业村涉农负责达165万,80%的村负债,平均每个村负债11万,最多的村45万元。)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基层党支部普遍缺少活动经费,村级组织开展活动比较困难。四是党员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年龄老化。据统计,我镇共有党员1762名,其中50岁以上党员1178人,占总数67%;35岁以下党员147名,仅占总数的8.3%。二是观念淡化。有些党员基本淡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甚至连组织生活不参加;有些党员党性观念逐渐淡化;有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务工经商说走就走,不跟组织打招呼,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三是作用弱化。一方面,有些党员年老体弱多病,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有些党员不仅不起带头作用,反而在群众中反作用。四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日渐萎缩。一方面,农村青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对这些青年的培养教育缺乏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在家的中老年农民,虽然培养他们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但很难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前进的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中最直接体现就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组织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就如何在组织建设中体现好科学发展观。我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加强班子建设为前提。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实践证明,哪里的党支部班子坚强有力,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经济和各项工作也进步快,反之,各项工作就处于被动。我认为加强核心班子建设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这是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必须首要把握的一点。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每个班子成员、甚至支部每个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内涵,才能真正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与党中央、与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农村政策,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使广大党员干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转变。二是选。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下,拓宽用人视野,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强的,能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人选入班子,注意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务工经商能人、经纪人队伍中选好苗子,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按照要求,每个村后备干部不少于3人)三是调。对那些年老体弱、思想观念落后、不发挥作用的班子成员,必须坚决调整。四是稳。农村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任务重,难度大,非常辛苦,我们各级党委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从工作上关注他们、生活上体谅他们。比如我镇在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的同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为全镇90多名村干部办理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额达到80%,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的养老问题。
二是以加强机制建设为保证。用建立长效机制的形式保证科学发展观能够在长期组织建设中得以贯彻和体现。当前着重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强化组织机制,比如“”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制度、评议党员制度等等。二是强化纪律约束机制。教育广大党员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克服自由主义,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三是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广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坚持“慎独”、“慎微”,不做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事,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四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组织召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加强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内部的监督,使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交心,相互批评,互相促进和提高。同时,要广开监督渠道,加强上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系统。五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终考核与定期考察、“一事一考”相结合的原则,对党组织及领导班子的业绩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奖惩、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
三是以创新载体为手段。我们要摒弃传统组织活动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党员类型,与时俱进的创造新的活动模式和活动载体。比如为体现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创业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星级创业型党员创建活动。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作用,在党中央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共富共建”活动、“挂钩帮扶”活动、“四服务四促进”活动等等;体现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开展“五联五帮”活动。以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可以开展“三强”型村党支部活动。(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以体现基层党员能力素质建设的,实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工程”,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可以开展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镇党校和党员电教等手段,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从而努力改变村干部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四是以党员管理为重点。党员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因此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是创新党小组的设置,对不同是党员类型进行分组,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服务经济原则;二是行业相近的原则;三是地域相邻的原则;四是便于活动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要提出不同标准和要求。对于年轻党员就是要求他们在当前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经济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相应台帐名册,对去向、打工地点、外出时间、在外地活动情况、交纳党费等要素进行汇总。基层支部落实流动党员联系责任人,实行“定向式”管理;在长期外出流动党员集聚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实行“跟踪式”管理,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流动党员不脱离组织。对于农村年老体弱、难以发挥作用的老党员,可以试行单列管理,建立相应的台帐。对这些党员一般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他们在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非公企业党员,发挥他们在企业发展中中流砥柱作用。其次是结合灵活地组织活动方式,加强阵地建设。基层党支部都要因地制宜逐步加强和改善党员活动阵地建设,阵地设置要注意规范,各项制度要健全,挂牌、制度上墙要有规定的模式,注意配置好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要把阵地建设与党小组设置和党组织活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党小组长可由支部委员、党员村干部兼任,这样把贯彻执行村党组织意图与开展党小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将支部意图直接贯彻到每个党员。再次就是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的标准要求,严格把关,注重质量。面对当前发展党员的源头问题。要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各党支部建党积极分子要不少于3人,并建立台帐。为扩充农村党员发展的源头,我们要求村党支部成员每人要负责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农村的正式党员每人要负责启蒙一名进步青年。在发展对象上,除坚持“一线”村干部、农民经济人为主要发展对象外,要加大在青年、非公经济组织、农村致富能人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这一命题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并不成熟的看法,仅作抛砖引玉之用,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 上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心得
- 下一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文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