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3-16 05:31:00

导语: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经建国55年以来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电、铝、汽车、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制造几大行业为支柱,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为新兴的各色工业体系,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工业有36个,产业门类齐全。氧化铝、公路客车、速冻食品、纺织机械、耐火材料、阀门等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宇通客车、三全、思念、金星啤酒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

根据*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公布数据,截止到20*年,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6个,从业人员76.21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42774户,从业人员30.39万人。

在工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及国有独资公司2*个,集体企业1541个,私营企业5137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260个,其余类企业19*个。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694个,制造业8262个,电力、燃气给水的供应业90个。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居全市前6位的县(市)、区依次是:巩义市、新密市、新郑市、中原区、荥阳市、金水区。

二、2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年,*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全市“三个一千亿”的工业发展目标,加大对工业经济运行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化解力度,各级工业管理部门对全年工业发展目标早做部署,精心协调,使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多项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超额完成了全市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9.7亿元,比上年净增168亿元,同比增长24.2%,比全年预期增长目标(20%)高出4.2个百分点,比省政府下达目标(17%)高7.2个百分点,年增速和工业生产总量均创我市工业历史最高。比全省平均增速23.3%高0.9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比重由20*年底的17.26%提高到17.6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在全国40多个中心城市中居第17位,比上年的24位提高7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第7位,比上年的11位提高4位。

(二)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5.9%,比上年同期提高33.7个百分点,比省政府下达目标(150%)高4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754.6亿元,同比增长20.2%,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672.9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利税总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9.9亿元,同比增长47.5%,比省政府下达目标(15%)高32.5个百分点,其中利润突破100亿元,达到120.7亿元,同比增长54.5%,比省政府下达目标(10%)高44.5个百分点。

(三)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20*年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年底的43%提高到4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60%以上。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利用外资的70%以上和出口创汇的80%以上来自工业;新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

(四)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工业投入再创新高。全市全年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71.4亿元,同比增长61.55%,净增103亿元。在全市年初确定的196个投资超千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中,88个项目已相继竣工投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了近50%;台湾中显、台塑、顶新国际,荷兰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安彩液晶玻璃、中铝公司铝精加工、中信税控机等近10个超10亿元项目奠基或破土动工。

(五)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大企业发展初见成效

全市51户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3%,贡献率达到40%;实现销售收入565.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8%,贡献率达到38%;实现利税106.6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利润40.9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8.5%、34%。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306户,比上年净增110户,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9户,比上年净增8户。郑煤集团、郑煤机等4户企业进入20*中国煤炭工业百强;新烟集团入围中国纳税百强;宇通公司、新烟集团、豫联能源集团等6家企业入选“中国工业企业1000大”排行榜;三全公司、思念公司和花花牛公司3户企业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宇通”、“思念”、“三全”成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六)工业集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市41个工业园区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6.4%,42.1%,50%,32%,74%。都市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步伐加快,金水区重点规划了“四园建设”,管城区、二七区确定了28处闲置厂房和楼宇发展楼宇工业,中原区确定了钢木家具、童车、电子信息、服装等为主的都市型工业;惠济区利用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后的土地,建设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已引进4家企业入驻。

(七)优势行业带动作用增强。

煤炭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8.1亿元,同比增长29.4%,比上年净增47.1亿元;原煤开采量突破600万吨,达621.7万吨,比上年净增212万吨,增幅达46.3%,两项指标均突破我市煤炭工业生产历史新高。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0.5%。

铝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0.1亿元,同比增长13.2%。随着中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逐步达产,20*年,我市氧化铝产量突破150万吨,达171.4万吨,预计2006年将在200万吨以上:铝加工材生产量48.4万吨,同比增长18.6%;电解铝生产量49.3万吨,增长18.6%;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电解铝行业亏损严重,铝工业全年实现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0.5%。

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完成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7.2%,各类汽车(含改装汽车)生产量达到4.9万辆,同比增长11.4%,汽车工业全年实现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8.9%;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94.7%;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15.7%。

食品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1%,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工业生产均保持高位增长,分别达到41.1%、15.3%、21.3%、16.8%,“三全”、“思念”等公司生产的各类速冻食品生产量达到32.3万吨,同比增长34.6%,居全国第一位,方便面生产量达20.5万吨,同比增长16.3%,占全国方便面市场份额达四分之一。食品行业全年实现利润4.93亿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今年实现扭亏,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21.3%、14%、89.6%。

(八)重点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4.9万辆,是“九五”末的6.2倍,宇通公司的豪华客车、城市公交客车占全国市场的70%,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日产的高档皮卡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铝工业中氧化铝产量171.4万吨,是“九五”末的1.8倍,蝉联亚洲第一;铝材加工48.4万吨,居全国前三位,其中铝板带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食品加工量比“九五”末增长2.7倍,其中速冻食品产量达到32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位;面粉、方便面产量均居全国前三位。机械装备制造业中液压支架产量10万吨,是“九五”末的5.3倍,高、中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8%;纺织设备产量5.3万吨,是“九五”末的3.7倍,国内市场占有率45%以上。

(九)县域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这几年,县(市)域经济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工业支撑地位日益凸显,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及早部署、措施得力,全年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

20*年,六个县(市)工业生产呈现高位增长,生产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的生产增速在35%以上,登封、中牟的生产增速接近30%,六个县(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7.6%,比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8.5亿元,同比增长83.3%,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73.3%,比去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全市八区(含两个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7.7%,比去年降低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3.7%,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3.3%,比去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