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养老问题简析
时间:2022-02-05 05:45:00
导语:妇联养老问题简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渔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岱西镇下辖5个社区、10个行政村,有总人口6145户,15224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983人,其中发放新型社区保障金的2799人,98%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渔农村。目前渔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相对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缺乏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堪忧。而能否妥善解决渔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渔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渔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妇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目前渔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渔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渔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在岱西我们看到,留守在渔农村的老人,大多是自己养活自己,活到老干到老,是许多渔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旦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因无固定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均高于城镇老人。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尤其在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活跃,传统养老观念受到挑战,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基本认同养老的同时,行为上则表现得更为现实和自我。
3、渔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岱西渔农民主要以晒盐、种植等为主,村民人均收入较低,一年辛苦下来,除了必要的开支已所剩无几;二是给孩子成家和盖(买)房子是渔农民的最大开支,许多家庭把多年积蓄花光,甚至还背上外债;三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及家庭投资,而不是靠自己的储蓄来养老。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此外,随着教育消费的增加和医疗制度改革,使渔农村许多家庭本已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有的负债累累。现在孩子从上小学至初中、高中、大学,其花费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农村人也已认识到读书是改变个人和家庭面貌的重要出路,宁愿自己受贫,也要供养子女上学,这也使老年人成为家庭边缘人而被忽视、歧视,甚至虐待的一个现实因素。
(二)渔农村社会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表现为一是老年服务体系仍属空挡,敬老院只能涉及到部分老年人,老年医疗服务、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都未建立。二是老年协会组织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大。
(三)渔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不足。自2006年起,舟山市实施新型社区养老保障金发放制度,实施了新型合作医疗,渔农民参保率不断提升。在岱西,部分社区(村)如摇星浦、前后岸等村还对老年人按年龄给予补助,受到了渔农村老年人的欢迎,但对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用不大。而且渔农村医疗水平整体上低于城镇,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渔农村的低保制度不够健全。岱西有低保户数261人,其中老年人低保户50人,仅占19.2%。大多数低保边缘户游离在低保门槛上,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二、完善渔农村养老机制,妇联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路
如前所述,我国将近70%的老人居住在渔农村。渔农村的养老面之广,情况之复杂,难度之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能力,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起来,实在难以达到。如果靠艺术家唱几首充满爱心的歌曲,靠企业家的一点捐助,靠社会的助老工程,靠政府的救济,靠某个组织的恩赐,都不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办法。我们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靠单一方法、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多方面入手,妇联作为群团组织更应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效果。
(一)通过宣传先行,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形势下养老机制的转变。其一,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此外,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爱老意识,努力维持家庭养老制度,为迎接老龄化的更大冲击创造雄厚的人力资源条件。
(二)建立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其一,加快建立农村的老年服务体系。敬老院是我国长久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老年服务内容,曾受到老人的喜爱和子女们的青睐。随着社会发展,敬老院要满足老人的新需求,必须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增添新的内容,才能持续发展。同时,妇联要积极开展渔农村老年服务,比如增加包括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照料服务、不能自理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内容,满足各种需要。其二,加强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要积极建设和宣传新的养老观,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充分发挥妇联强化家庭养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对尽赡养尽孝义务好的子女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予以曝光,增强赡养监督的透明度。
(三)大力倡导和支持老人“自养”,促进个人养老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在我国传统养老机制中,老年人尤其是渔农村老年人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寻求完善农村个人养老机制的方法。其一,渔农村老人在有劳动能力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应进行经济储蓄,即把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养老金来储蓄,可参加养老保险,彻底改变把钱全部用在子女身上的做法。其二,在农村常年体力劳动中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妇联要经常开展健身宣传和全民健身活动,多进行养生锻炼,进行健康储蓄。其三,老年人在抚养教育子女的同时,要处理好同子女、媳妇及配偶的关系,做到同辈人、隔代人之间关系融洽,妇联在协调家庭纠纷等方面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其四,“征地养老”是新形势下渔农民自养的一种新模式。岱西摇星浦村、前岸村在盐田征用中留用10%左右的征地款由村委集中管理,留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养老补助等,以征地款换保障,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岱西其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和推广。
(四)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这几年社会和人们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但多倾向于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乐”,对农村老人少有提及和关注。这是由于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尚未得到完全保障,加之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文化娱乐、精神享受、老有所乐等需求不是很迫切和强烈。也正因如此,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贫困才更值得关注。妇联尤其要利用自身职能特点,挖掘九九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广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让老人分享快乐和温馨,天天过节。可积极组建老年健身队,如太极拳、花式踢键、健身舞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可组织老年风采展示会,如画画、下棋等,评选“社区老年健康之星”、“社区老年才艺之星”等。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组织一些简易的老年文娱活动。可以对空巢老人定期开展巾帼志愿家政服务和谈心活动,协调社区就诊点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义诊和免费医疗服务台,常年免费医疗服务,在各社区建立老年人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可在社区青少年中组织开展了“弘扬尊老敬老助老传统,关注社区孤寡空巢老人”——“爱心接力”活动,向社区未成年人发出倡议,传承中华美德,用心关爱老人、帮助老人,把尊老敬老助老活动的爱心火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