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间:2022-04-23 10:53:00

导语:居安思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居安思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要观点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警世名言包含着宝贵的辩证法思想,是历代先哲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十七大报告论述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对的世界局势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团结奋斗,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去年12月,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结合重温“两个务必”,再次回顾和强调了、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的这些警

世名言,包含着社会政治中“安危”、“存亡”、“忧患”、“安乐”等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在中外历史上,由于统治者居安思危、选贤任能而造就“太平盛世”的现象不在少数;反之,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前者如唐太宗接纳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后者如清朝晚期,统治者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史反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达到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和同志,都曾经就此作过重要的论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就强调,“凡事要设想一切可能的困难,例如严重的敌情,打败仗,无饭吃,部队不但无扩大而且很大缩少,内部意见分歧,不团结等等。只有对这一切预先想透,有了充分精神准备,并使干部有此种准备,然后才能想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走向光明的前途。”在革命胜利前夕,他提醒人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在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申明“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要把进城执政当作“进京赶考”,以此强化全党同志的忧患意识。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再三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南方谈话中,他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同志也反复向全党强调这一点。他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样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与长期居安思危、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

在新世纪新阶段,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既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要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祖国统一取得新进展。所有这些都十分令人振奋和鼓舞。但是,我们不能一味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收入差距、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层出不穷的挑战,我们既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深远的战略眼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党意识

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居安思危思想和忧患意识,涵盖忧国、忧党和忧民三个基本层面,其中以忧党最为重要和关键。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所以,、邓小平和同志均从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把共产党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升华为党员、干部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主动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正如同志所说:“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忧党,就是要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党意识。我们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倘若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可能形成一个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就及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并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务必”。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之际,邓小平同志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强调“对这个问题要清醒”。同志也曾经多次深刻论述了保持忧患意识与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做好工作,不断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首先要忧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奢侈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如果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脱离群众,听任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必然会严重危及党的生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在本世纪的头20年,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增强忧党意识,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深谋远虑,居安思危。全党同志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首先要忧党。忧患意识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与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不矛盾。真正忧党,就必须正视党内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既不应该因存在问题而悲观失望,对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又要实事求是、认真应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和其他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