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国庆60周年征文
时间:2022-09-24 09:41:00
导语:环保局国庆60周年征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久前到乡村调查环保,农民朋友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当前农村应该以发展经济为主,还是以保护环境为要?化肥、农药是上世纪中叶推广的先进成果,怎么才几十年便成了落后的东西呢?现在有的农民只为“糊口”,才随便种点粮食,这是“生态”方式吗?这些并非奇谈怪论的问题,让我这个“老”环保一时找不出极有说服力的答案。
回家后夜不能寐,《学哲学用哲学》一书顿时跃入了眼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年出版的《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哲学著作,是李瑞环同志几十年学哲学、用哲学经验的总结。《学哲学用哲学》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特别在“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概括和表达。这本书也将我的思述引向了过去的岁月,引向了前半生学得最多的哲学思想。我心中豁然开朗,运用“明白学,智慧学”的哲学观点,揭示了环保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要用矛盾观去观察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少人只看到其对立面,没有认识到它的统一面,因而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十分明显。由于这对矛盾没有得到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用矛盾观和辨证法去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和最终目标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
经济发展如果不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而一味地去“吃”生态资源,一旦生态环境失去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便无从谈起,也丧失了本质意义。经济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优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尽量使燃烧过程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活动烧掉的资源少,留下的污染小,才是良性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才会由对立向统一转化。同样,作为科技成果的化肥、农药等无机化学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增产早熟、防治病虫害、减轻劳动强度的积极作用,只要不断创新科学办法减少其对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消极影响,其内在矛盾必然由对立转向相对统一,继续保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要用发展观去认识环境保护。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其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向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我们认识环境保护,也与认识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样,由感性到理性多次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全面、深刻的程度。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属于整个生态体系的一分子,但在很长时期内,人类对其“朋友”并不友好,只是索取甚至掠夺、并没有保护意识。直到进入工业时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出现,人类才感受到大自然报复的威胁,才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才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回归感和保护环境的认同感。
因此,当前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意识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带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发展意识和保护意识而回归自然。人们所追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型”而非“自然型”,追求的经济形态也是“生态经济”而非“自然经济”,追求的意识形态便是文明“生态观”而非原生态的“自然观”。由此可见,时下有些农民因种种原因缺乏种粮积极性,刀耕火种重蹈覆辙,这样生产出来的“高”质量、低产量、低效益的自然产品,尽管符合有机产品的某些要件,却不一定属于完全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产品”,这种生产方式更不是“生态”方式。因为就农产品生产本身而言,制约质量与数量的因素不是简单单纯的,包括许多内因和外因,自然生态体系的各种要素几乎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环境污染更是没有疆界的,此地的污染可以影响到彼地的环境质量,此地的生态环境却难以阻挡彼地的污染侵入。
因此,只有在全面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方式,使农作物内因和外因的、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使农产品获得更优的质量和更高的数量,这种产品质量与数量高度和谐、共同提升的效应,才是当代所追求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三是要用实践观去做好环保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已经走了一些弯路。我国开展环境保护的历史并不长,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更应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使我们进一步接近真理,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连续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日趋严重,且已经面临集中高发、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危险。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环境形势,抓住环境主要矛盾,认真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在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同时,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环境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也会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把“两型社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尽管当前的环保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必定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
- 上一篇:基建办主任竞聘演讲稿
- 下一篇:朱自清匆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