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
时间:2022-03-11 11:11:00
导语:新时代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今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社会迅猛发展,其变化之急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往往产生一种“依恋于已知的过去,而恐惧未知的未来”的心理状态。因此,这就有一个心理如何适应的问题。而比心理状态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如何适应这个剧变的世界。
一、创新思维:打破“因循守旧”的禁锢
人们的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思想动因。以火车为例,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发展到内燃机车,再到电气火车,每一步都是一种更新、一个飞跃;而磁悬浮列车的发明,更是突破了以轮子为交通工具之本的传统思维模式,无疑是人类思维上的更大飞跃。
在中国,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似乎特别顽固,中国人过分地重视“古制”、“祖传”、“常规”、“惯例”,家有家规,族有族规,并且素以“礼仪之邦”为自豪。礼仪,作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积累,它凝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定式,即是那么文质彬彬、温情脉脉,又是那么酷烈无情、摧残人性。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又形成了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学说。封建礼教有力地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也无情地扼杀了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们,集中火力向吃人的封建礼教开炮,确实是抓住了一个要害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半个多世纪的征途上,一系列创新的思维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其突出的事例,一是在战争年代,没有因循共产国际“城市中心”的既定理论,而是创造性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的道路,取得革命成功;二是在建设年代,邓小平没有因循“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思维定式,走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道路,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功。这都是在指导方向问题上的创新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普及创新思维的任务既紧迫又艰巨。因为创新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在高科技时代,更是如此。如果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停留在“制造业加工厂”的阶段,长期停留在“以廉价劳动力充当世界蓝领”的地位,那就会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那就永远难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我们必须走向高科技,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信息时代,我们虽然慢了一步,但跟得很紧,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一亿,仅次于美国。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瞄准下一个目标、占领下一个高坡、搏击下一个浪潮——生物经济时代。
二、民本思维:摒弃“官本主义”的积习
我们党尽管执了政,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千年积习的影响。长期执政的考验之一,就是容易产生领导体制的僵化和等级观念的强化。官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级别越来越森严。你看:不仅企业有级别,学校也有部级、局级、处级之分,甚至和尚也有官衔相伴。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总是在不经意中陷入官本位的思维。大学里教授、副教授、讲师常常为“相当于干部的哪一级”而发生麻烦和争论。最近,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痛斥了科研人员热衷于做官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与官本位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有关。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承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传统,处处体现了亲民爱民的宗旨和传统,处处体现了亲民爱民的领导品格。他强调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力为民所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开放思维:改换“井蛙观天”的眼界
封闭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特别顽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十分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关节点,他在1853年所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这种封闭性,弥漫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成为一个难以解脱的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怪圈”。山坡上,放养娃在玩耍,羊群在悠闲地吃草。有人问:“放羊干啥?”“卖钱。”“有钱干啥?”“盖房”。“盖房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这“羊的怪圈”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生动写照。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循而往复,无休无止地在这怪圈中周转,终于造成近代一个落后的中国。
今天,开放之门已经打开,开放之路正在延伸。中国在共产党带领之下,无所畏惧地走向世界,开放思维正在深入人心,不可逆转地为人们所接受。虽然开放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惟有开放,才有可能改变封闭状态,找到出路,赶上时代的步伐。开放思维,是摆脱井底之蛙的封闭和狭隘、突破“羊的怪圈”、走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之必需,是赢得宽阔的眼界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之必需,也是在搏击风浪中实现复兴和腾飞之必需。这正是新时期中国所迫切需要的思维品格。
四、辩证思维:告别“非此即彼”的误区
“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因为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社资、好坏、是非、黑白之两极。我们经常碰到的是良莠不齐,是好坏参半,是利弊相当,是是非混杂。尤其是在当今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要学会辩证地思索,全面地认识,思维方式千万不可绝对化、极端化。
比如看形势。有人把情况看得太悲观,认为一片黑暗,没有光明,到处矛盾,一触即发;有人把情况看得过于乐观,认为现在歌舞升平,空前盛事,可以高枕无忧,不必韬光养晦。其实这两种看法都走向了极端,存在着片面性。
五、理性思维:摆脱“激越狂热”的心态
“激越狂热”的思维,就是人们处在剧烈的情绪化状态中的思维,这种思维,与人的心理状况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是多变的,短暂的,而作为思维,则是已经形成定势的相当顽固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酿成极端性和破坏性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工作狂、偏执狂、嗜赌狂、虐待狂等,而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成为宗教狂热者、政治极端分子甚至恐怖主义分子。
“激越狂热”的思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美国领导力中心董事长柯维提出“远离极端,向激情告别”。他呼吁通过家庭生活、社交生活、休闲生活的调试更加理性地活在现在。确实,如何摆脱亢奋情绪下的思维,走向理性思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和谐社会需要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应该是均衡的思维、平和的思维、绿色的思维。我们需要有革命的激情,工作的热情,但必须远离激越狂热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更需要冷静、理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与科学的发展观相吻合。
- 上一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
- 下一篇:要保持清醒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