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授课讲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争做现代文明市民

时间:2022-10-09 09:18:00

导语:社会主义荣辱观授课讲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争做现代文明市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授课讲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争做现代文明市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现代文明市民

同志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作出了“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这对于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转变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在拥有13亿人口、幅员辽阔、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差异较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道德体系、统一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就会失去民族凝聚力和起码的社会秩序。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国特殊历史阶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客观上形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加之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渗透,无一不对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提出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破除了人们的一些旧观念.但是,如何尽量减轻商业化浪潮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风尚的冲击,却是个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道德标准。

中央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提到要“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这个目标告诉我们,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这样的奋斗目标,符合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也符合我国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但是由于现时期新旧事物的碰撞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困惑、甚至混乱,出现了“道德失范”,腐败之风蔓延。这种情况如果长久地存在,不利于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新一代公民的成长。同志及时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义了我们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随着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逐步深入,这一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必将化作全体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树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

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是不可能成为和谐社会的。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文明、不和谐、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还随处可见。可怕的是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以至消失,对羞耻的事情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不讲公德、私德。在许多时候,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多有所在;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反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渐被淡忘。荣辱颠倒,道德失衡是一个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它会带来人民群众的迷茫和社会意志的涣散。“八荣八耻”,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道德和思想品格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全面把握“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其目的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热情,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树立和坚持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体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道德支柱之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道德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至关重要。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是通过加强道德自律来补充和保障法纪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辛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

可以从三个层次把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含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荣辱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荣辱观的思想渊源。“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的概念,自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文化精神活动之始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与嘉许,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个别行为的贬抑与嘲弄,体现了社会对个人或社会外部对社会内部的精神打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荣誉,是指人在履行了社会义务之后所得到的道德上的褒奖和赞许;耻辱,是社会和自我对不道德行为的贬斥和否定。

在中国历史上,“知耻”与“无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寡廉鲜耻被看做道德沦丧、世风衰微的明显标志。《尚书·说命下》中已有“其心愧耻”一词。《礼记》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孟子·尽心上》有“人不可以无耻”的训导。孟子将“仁”视为荣辱的试金石,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左传·昭公五年》有“耻匹夫,不无务,况耻国乎”之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耻”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耻”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维护人的自尊的重要条件,因而也是淳化风气的重要条件。

荣誉代表着社会舆论或公共权威对某个人或集体的行为所赋予的精神价值。它既可以通过奖品、奖金、奖状、奖章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勋章、头衔、封号、谥号和称号来体现,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的赞扬来体现。与荣誉不同的是,耻辱是人的自我价值感遭到损害或人的自尊受到打击时产生的情感。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不断倡导“教耻为先”,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耻振邦”的道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莫不是因为“耻”在起作用。马克思甚至指出:耻辱是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龚自珍反复强调一个社会要兴民风、厚德泽,就必须“养人之廉”,“去人之耻”,要“催助天下廉耻”。

(二)耻辱观的特殊作用。耻感文化是中华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耻”的道德修养历来为仁人志士所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关于知耻、知辱的论述。所谓羞耻心,是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把耻与德治相联系。孔子是提倡德治的,并且主张将耻与德治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德治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从而自觉地有所不为,自觉地避免犯罪。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提倡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中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牛玉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八荣八耻”强调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荣辱观的三项功能。

第一,荣辱观具有定位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荣辱观念往往与个人修养、功名成就相结合,从而凸显荣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第二,荣辱观具有导向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取向。

第三,荣辱观具有内省功能,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反思。荣辱既可以指社会对个人或群体的褒扬和贬抑,又可以指个人或群体对这种褒扬和贬抑的内心感受和自我意识,后者能给人带来道德情感上的满足或造成人的内心痛苦以及自尊心的受损。当人们对荣誉感到道德情感上的满足时,便产生荣誉感;当人们对耻辱感到自惭和痛心时,便产生廉耻心。知耻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由于耻辱是对荣誉的贬损和对自尊的打击,廉耻心便与荣誉感统一起来。求荣避辱,是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积极行动。

四、荣辱观在现实社会的种种反映

(一)关于“面子”问题。

一个人经常违反纪律,领导同事不管怎么批评他都不在乎,照样我行我素,那么在书面上这个人就叫不知荣辱,俗话就叫不要脸、厚脸皮。惯犯没有荣辱观,常常犯罪,以耻为荣,他们也叫不要脸。有的人一犯错就脸红,不敢犯错误,怕被人戳脊梁骨,这样的人就叫有荣辱观,俗话也叫要面子。

(二)“不以为耻”现象举例。

安徽出了个“小偷村”,这个村里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人不以勤劳为念,竟纷纷作了“拎包”一族,村里的老百姓知晓这事后,投去的目光不是鄙夷而是羡慕。不法商家和无良商人见利忘义屡屡亮出各种坑害消费者的花招。有的商人骗起别人来整个九连环,嘴上叫诚信,最后把你的钱包全部掏空。一些人冷血麻木到非但见死不救,还对见义勇为者说三道四。

(三)原因分析。

一是一切向钱看,使人荣耻不明。二是无序的竞争。无序的竞争能使人大起大落。一个人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努力,也不排除偶然性,或然性。有的人终生努力并没有成功,有的人并没有作什么努力却得到了成功。有的人由成功转为失败,有的人由失败转为成功。陷入了无序的竞争之中,荣耻不明,荣耻不分,在无序的竞争中胜利,在无序的竞争中失败。三是品质的演化。人的品质,与商品的品质相似,人的品质和商品的品质都需要造就。造就人的品质需要先进的思想教育,造就商品的品质需要先进的设备。古今中外,都很重视人的品质造就。人的品质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品质,干群之间的品质,亲属之间的品质核心是友爱的品质。由于,市场经济核心是利驱。因此,友爱的品质逐步在向利驱演化。所以,人们结成的品质是利驱出来的品质。

(四)如何“引以为荣”。

一是要分清善恶美丑大是大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善恶、美丑要分清,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好事不香坏事不臭。二是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三是讲究荣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四是要把“八荣、八耻”作为信条。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把“八荣、八耻”作为信条来奉行。这样才能使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知行合一。坚决反对说一套,做一套,知廉不行,知耻偏行。要诚实和言行如一,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通过坚韧的努力,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五、广泛宣传,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一)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社区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社区论坛以及社区网站等宣传载体,通过与新闻媒体共同开展社区对话、群众讨论,道德论坛、“红黑榜”、“市民道德档案”等活动形式,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识。

(二)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要通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宣传栏、图片展览等形式,利用“十万市民进课堂”育人载体,发挥市民文明学校、外来人口学校、家长学校、工商个体户学校的阵地作用;结合开展“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有益做法,引导群众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近期,我区将成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礼仪教育”宣讲团,拿出宣讲时间安排,组织宣讲活动。区文明办编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现代文明市民》教案,全区11个街道、129个社区、各级文明单位要依教案组织授课,让广大市民进课堂学习,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教育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

(三)在抓结合上下功夫。一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全社会各类人群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践行“八荣八耻”和道德实践渗透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二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到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市场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中,,贯穿到活动的整个过程。要通过“四百、四十”创评、“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中来。三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要发现和宣传社区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发现和宣传人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见贤思齐的文明市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在市民中开展做“三种人”活动:珍视荣誉,做高尚的人;远离羞耻,做文明市民;捍卫正义,做光荣公民。

诚信建设案例列举:

案例一: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案例二:据2006年2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教师愤而辞职。学校董事会面对社会舆论支持女教师的压力,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pelton则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订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案例三:欧典(中国)有限公司20日晚承认和中国消费者开了一个“国际玩笑”,但这个玩笑开得未免太“沉重”了:让欧典所谓“百年品牌”声誉扫地;让买过欧典地板的消费者惴惴不安;让有关行政监管部门不得不反思。四年前即2002年在东莞一小村庄生产的音响成了“中国十大音响品牌之一”,并号称拥有“丹麦皇家品质”,其实这个所谓的丹麦名牌在国外根本不存在。有权威人士说,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惜背弃诚信原则,甚至捏造“品牌”搞虚假宣传,但国内企业靠“借牌”生存的远不止欧典一家。

经典故事:秤的诚信寓意。我国群众过去经商用的秤量工具老秤,十六两为一斤,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这种老秤,年纪大一些的人或许都看过、用过。据说,这十六颗星都代表了一定的寓意。其中七颗星是代表北斗星,六颗星代表南斗星,剩下三颗星,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少给一两,则缺"福";少给二两,则表示既缺"福"还缺"禄";少给三两,则福禄寿俱缺。在秤杆上还有一颗定盘星,就是在秤杆提绳和福星之间的那颗大星,当秤砣挂在这一位置时,秤盘不放任何东西,提起提绳,两边重量相等,秤杆平衡。"定盘星"被赋予了公平、公开、公正之意。

故事:退休医生车上独斗小偷全车乘客均冷眼旁观

2006年03月21日07:43德阳一名67岁的退休医生在车上独斗小偷。老人叫陈全华,3月18日下午5点40分左右,他乘坐广汉到德阳的汽车回家,一名穿着时髦20来岁的小伙一上车就紧紧贴着他坐。陈全华摸口袋里的小灵通看时间,发现口袋被刀片划烂,电话簿滑落到地上。陈全华一把抓住小伙,“把小灵通还给我!”老人又叫司机把车直接开到派出所。全车30多名乘客没人开腔。小伙子见状更加理直气壮:“大爷,你老糊涂了?”车后另外一个年轻人,把小灵通递给陈全华。”陈全华坚持要将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开到八角路段时,司机把车停下来。陈全华喊不要停车,把车开到派出所去。但车还是停了下来。小偷掏出一把20厘米弹簧刀,向陈全华捅去,陈一下闪开。陈全华两手抓住小偷,往前一推,小偷摔倒在地。小偷的同伙冲过来,这时,车上无人支持。女售票员抱住陈全华:“老大爷,东西还你就行了,他们把你捅死了,我们可负不起这个责任啊!”两人走到驾驶室,要求司机开车门。售票员把老大爷拉回座位上。陈全华拨打110,小偷就跳窗逃走了(其中一个长得很壮实的高个子受害者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