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管理自查报告

时间:2022-10-31 03:36:04

导语:“第一书记”管理自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书记”管理自查报告

镇辖11个行政村,3个社区,根据县委有关要求,我镇共选派7人到各村任“第一书记”,其中县直单位选派3人(其中一名为贫困村“第一书记”),镇选派4人。各村“第一书记”到位后我们迅速行动,强化学习,“第一书记”迅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现将我镇“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我镇按照县委要求,对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换届后,我们一是积极做好第一书记对接工作。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对新调整的“第一书记”在包村领导的陪同下,迅速进入角色。二是积极开展“第一书记”村情调研活动。新调整的“第一书记”为准确掌握村情民意,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开座谈会、走访等,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将各村组织建设、基层维稳、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各村“干什么、怎么干”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明确任务,促进发展。围绕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工作职责,本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落实了“五个一”工作目标:即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亮点,引进一个项目,确保一方稳定。通过“第一书记”的到来,各村工作思路更加明确,发展目标更加清晰。镇泡尔湾村是贫困村,新任“第一书记”到位后,为加快泡尔湾村摘去贫困村的帽子,泡尔湾村“第一书记”扎根村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泡尔湾村群众的生活现状。

(三)优化机制,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第一书记制度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第一书记”工作的考核、督查、典型推介。二是联络协调机制。镇包村领导和选派到村担任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一起,对在村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共商解决办法。三是督查考评机制。建立督查制度,并围绕“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制定了考评细则,按照《细则》每季度要求“第一书记”书面向镇党委汇报工作。

二、主要成效

(一)加快作风转变。“第一书记”到村以后,畅通了民意表达机制,加强了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尤其是群众与区直单位的沟通,密切了干群关系。“第一书记”在工作中热心接待来访群众,真情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察实情、做实事、求实效,工作水平普遍提高,有效促进了作风转变。

(二)加强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深入农户掌握了解村情,做出了公开承诺,完善了“第一书记”工作台账。从培养发展党员、培养后备村干部入手,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第一书记”调整以后,积极为所任职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如花碉村未新建支部活动室,每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是挤在40㎡左右的“多功能”会议室里,冬冷夏热。“第一书记”到岗后积极与镇党委、县级相关部门沟通后争取到了资金。贫困村在推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中,“第一书记”在协调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督促项目建设进度,调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中发挥冲锋队员作用,扎实推进贫困村在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挂包帮”部门对第一书记的认识和“挂包帮”活动的重视程度不统一,导致乡镇在此项活动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二是“第一书记”在自己部门就职且担任具体工作,非脱产,非专职,使得他们进村入户的时间和次数偏少,不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

四、意见建议

希望第一书记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参与村上事务,出谋划策,尽量争取时间,花更多精力下基层、入农户,切实为村上和村民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