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文化建设汇报

时间:2022-12-06 01:20:04

导语:文广局文化建设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广局文化建设汇报

一、县历史文化基本概况

县位于省中部,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市的“北大门”,是一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全县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辖5镇、8乡、2个国营农林场,13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全县人口30.6万。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建县,至今已有2228年的历史,是十八古县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过令世人惊叹的青铜文化,造就了流芳百世的牛城文化。1989年,在境内大洋洲镇发掘出的商代大墓遗址被列为全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的青铜器为中华出土文物所罕见,其中有国宝级文物5件,这一发掘改写了整个江南的文明史,被专家称为“江南青铜王国”。历史名人辈出。晋代有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陶母湛氏,宋代有状元何昌言,明代有著名宰相金幼孜,著名忠臣练子宁,清代有康熙皇帝赐匾“天下清官第一”王言,近代有中共早期青年革命领袖邹努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同志(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父亲)祖籍。名胜古迹较多,境内有商代大墓遗址、商周牛头城、战国粮仓、岳飞点将台、苏轼题名的惠政桥、明代文昌塔、近代的同志旧居,有“小庐山”之称的黎山风景区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目前全县有69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其中牛头城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落”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向文化部申报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又是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土地革命时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率中央红军转战。1935年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现任国家副主席同志的父亲——曾山同志曾在我县乡海源、木源一带进行游击战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故。《曾山在》一书已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

二、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从“古”着手,着力抓好大洋洲商墓、牛头城遗址发掘和利用。

我县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合理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1)加强对大洋洲商墓、牛头城遗址等重要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利用。近几年来,我县依托大洋洲商代大墓这一全国著名的历史遗址,投资1200万元,建起占地面积82亩,主体建筑1680平方米的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争取了国家投入80万元资金,对牛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及编制遗址保护规划,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牛头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得到了北大考古学系教授李伯谦等国内考古界专家的关注和好评。这些历史遗址的发掘将向世人展示我县几千年来悠久灿烂的江南文化。(2)加大对文物、民间文化遗产、红色旅游景点的普查、挖掘和保护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的文物以及丰富的民俗、风情、曲艺、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将“莲花落”、“竹马舞”等8类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全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已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摇钱树(莲花落),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并向文化部申报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同时,广泛搜集、整理了、、、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县革命活动的历史资料,《红色》、《陶母传奇》初稿已编篡完成。

2、从“今”着手,着力抓好专业和业余文化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抓住文化建设发展新机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抓好专业和业余文化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文化发展,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扁担剧团”——县采茶剧团是我县的专业艺术院团,一直是我县文化系统的一面旗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专业文化体系建设,对县剧团的繁荣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县财政不仅投资为剧团兴建了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多功能影剧院,而且每年都设立了艺术创作资金,用于扶持、奖励艺术创作生产。为引进、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在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紧缩财政开支的情况下,又先后批准县采茶剧团招收了9名演员。在抓好专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加强农村业余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业余剧团。农民业余剧团呈异军突起之势。继中洲村农民业余剧团组建后,2011年我县镇村、乡村、村、乡村等地也先后组建了农民业余剧团,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

3、从群众需求着手,着力抓好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各级领导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和关心,几年来,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先后投资2000多元,兴建起长达60米的县城文化长廊、新颖别致的影剧院,以及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于一体的金川广场等一大批文化设施。

4、千方百计着力打造好乡村文化站室

近年来,我县以构建和谐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奋进,千方百计着力打造好乡村文化站室。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倾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乡乡镇镇建起了文化站,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均由财政全额拨款,较好地稳定了基层文化队伍。目前,我县有4个乡镇文化站跻入全省百强文化站行列。同时,我县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吸引民资投入农村文化建设。为引导、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我县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每新建一所文化活动室,县财政均给予1万元经费补助,平时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活动也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目前,我县各村兴办文化活动室热情高涨,村级文化活动室蓬勃发展。乡村自筹50万元资金,南山村自筹20万元资金兴建了村文化活动室,其他乡镇的行政村也都根据自身的财力,大力兴办起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村文化活动室。其中乡中洲村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娱乐、宣传教育功能,创新形式,狠抓管理,使文化活动室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陶冶村民思想情操,纯洁村风民风的主阵地,中洲村文化活动室也因此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填补了我县乃至全市、全省的空白。在村文化活动室的影响带动下,中洲村也由过去的“麻烦村”变迁为现在的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5、求真务实,精心组织抓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自2005年9月以来,我县乘借省政府设立“农村文化事业专业资金”的东风,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素以扁担精神而著称,曾获得过全省、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的县采茶剧团的演职员们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一根扁担扛在肩,行李道具挂两边,风里来,雨里去,常年奔忙于广阔的农村,把一台台健康向上、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歌舞节目送到全县的169个村村寨寨,就连海拔1000多米高、山陡路险的黎山、上寨等偏远村庄的农民老表也能定期看到他们的演出。县电影公司投资2万多元添置新设备,并入股2万元购进科技致富经40多部,组建起6个放映小分队,分赴全县各村放映电影。到目前为止,几年中,县采茶剧团共为农民群众演出文艺节目523场,观众达33万人次,县电影公司下乡放映电影2593场,观众达38万人次。在精心组织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同时,我县还倾力指导、扶助乡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县采茶剧团在多演戏、演好戏的同时,一方面为镇的村、乡的中洲村两个村业余剧团无偿提供服装道具、音响等设施;另一方面还定期上门辅导,手把手地传授表演技艺,并经常为他们量身定制创作一些针对性强、感染力大、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供他们排练演出。县文化馆也积极组织力量,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在“三项活动”的影响下,我县文化活动红红火火,2011年先后在县城广场成功举办了“激情放歌新,和谐文化乐万家”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想演就演”小品大赛,军民歌咏盛会,“魅力”文化艺术节,“做文明居民·建和谐家园”社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丰富了群众文化,而且还成为我县文化活动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荷浦乡莒洲村举办的“红桔节”、溧江乡组织举办的“西瓜节”、镇棠木村举办的“音乐节”,还有麦斜镇晓坑村举办的农民艺术节等等,一大批高味、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活动频频亮相乡村,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品味不断提高。

三、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财力支持与扶持。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远远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群众对先进文化的渴盼和需求极不协调,由于经费短缺,很多地方、单位文化活动难以有效深入开展。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能向其他事业发展一样随着经济发展按比例适当提高,使文化事业发展有一个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县乡镇文化站建设虽已列入国家资金项目,但是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贫困县补助20万元,西部政策延伸县补助16万元的标准,我县16万元的补助标准与国家建设高标准的乡镇文化站要求相差甚远。建议各级政府从有关经费中挤出相应的资金,用以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从而使乡镇文化站成为群众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三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群众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从我县各地情况看,不少乡镇虽有文化站,但活动的场所简陋,村一级文化设施更是缺乏,有些村即使建起了文化大院或活动中心,但是由于经费短缺,配套设施跟不上,难以有效地开展文化活动,特别是一些农民剧团建立后,苦于无经费,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音响、乐器等设施得不到及时添置,严重影响了农民业余剧团的正常演出,远远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产品。今后,我们将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文化站室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拥有功能整齐的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拥有设施完备的文化活动室,努力为人民群众享受高雅的、有品味的文化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