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22-01-10 10:52:26

导语: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2020年,我市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聚焦脱贫质量巩固提升,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通过综合措施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同时,针对国家、省、市巡视巡查督查及“回头看”大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落实整改。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一、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坚持党委、政府是健康扶贫的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投入主体,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在卫健和医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切实承担起了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并按照要求全面推进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市卫健局共计召开了18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

(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大工作指导。今年以来,市卫健局切实充实健康扶贫工作力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参与到健康扶贫工作中来。制定了《市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明确了督战方式、内容和重点。成立了四个督战组,建立局领导包片责任制,局相关股室,各镇(街道)卫生院抽调1名同志参加督战工作专班,负责督战工作,并成立了健康扶贫挂牌督战督导组,对全市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指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高质量完成了历年来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交叉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清零”行动。

(三)强化重点突出,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把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建设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有效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返贫问题等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探索建立健康扶贫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更好服务群众。

(四)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作风治理。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将作风建设贯穿健康扶贫工作始终,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健康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始终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有效防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返回到绝对贫困状态,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福利陷阱”和社会不公。坚决杜绝擅自提高健康扶贫政策标准,防止出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不花钱”现象。始终对各类借贫困患者就医名义开展的套取、骗取医保基金案件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五)强化考核奖惩,确保政策落实。市卫健局切实加强健康扶贫工作考评验收,对考核考评、指导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推进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严格问责。

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1.全面加强精准管理。每月收集贫困人口门诊、住院就诊信息,分发到各乡镇卫生院,便于各卫生院及时了解贫困人口就诊信息,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动态管理。各医疗机构位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2020年1-10月,全市贫困人口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慢性病维持治疗1859人次,总费用251.94万元,个人支付14.42万元,个人支付比5.72%;住院3739人次,总费用2548.43万元,个人支付214.01万元,个人支付比8.4%。2.全面落实医保扶持政策。2020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894人,参保率达100%。全面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统筹使用贫困人口团体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等,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贫困人口在享受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民政医疗救助等政策情况下,可继续享受为贫困人口购买的“扶贫保”商业保险。如以上政策执行完成后,贫困患者市区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负担额仍在费用总额的10%以上的,可申请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按规定解决。截止今年10月,累计6899人次申请卫生扶贫基金246.42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3.全面落实医疗控费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外转诊备案制度。全面落实医疗费用控制定期通报制度和医疗机构处方、医嘱、检查单点评制度,贫困人口就诊时原则上不得使用目录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从严控制价格昂贵的诊疗项目,坚决杜绝大处方、大检查,切实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对贫困人口实施过度医疗,导致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建立内控流程。贫困人口因病情需要用目录外的项目、价格高的卫生耗材、大型设备检查,须审批后执行,病人出院时医疗费用须审核后出院,确保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按月公示,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4.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严格落实“十免四补助”优惠政策,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十免”优惠政策落实情况:2020年1—10月,免收22422人次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22.422万元;免收901人次贫困人口院内会诊费0.5406万元;免费为31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免除治疗费10.1737万元;免费为27名贫困艾滋病患者开展包括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发药、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等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服务工作;免费为辖区内6名贫困肺结核患者开展了免费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工作,包括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及结案评估;免费进行县级巡回医疗、义诊13次,乡(镇)级巡回医疗、义诊25次;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免费为贫困人口“两癌”筛查4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人;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共有20名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实现了零支付,免费金额8.63万元;全市无包虫病患者。“四补助”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贫困人口晚期血吸虫病人1人,给予补助资金5840元;全市无贫困残疾儿童手术、康复训练的补助需求;全市无包虫病、大骨节病患者。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1.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着力基本公卫服务质量提升,市均等化指导中心、市公共卫生健康指导中心、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等单位负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控,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加强对辖区贫困人口的摸底调查,免费为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并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内标识清楚;截止目前,已完成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14329人,体检率为93.15%,剩余未体检人员多为拒检或常年外出,现正在通过相关措施进行查漏补缺;加强重点人群精准健康管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重性精神疾病等患者进落实健康随访次制度,对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健康服务模式,针对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按照“一人一策”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有针对性地出具健康处方,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预防保健等服务,树立“治未病”理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干预,全面提高贫困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2.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65个,签约常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82人,覆盖率100%。3.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治。建立传染病发病情况月分析、日监测制度,认真做好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狠抓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及预防接种工作,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狂犬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均达到上级要求;落实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最高标准的医疗救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4.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重点人群精准健康管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患者的健康随访次数每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次,对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健康服务模式,针对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按照“一人一策”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有针对性地出具健康处方。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预防保健等有针对性防治知识宣传,树立“治未病”理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干预,全面提高贫困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全面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工作,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5.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免费开展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叶酸增补、“两癌”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新生儿48项代谢性疾病筛查等服务。6.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继续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健康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健康宣传、健康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和运动等习惯;继续开展“健康巡讲”、“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公民健康素养蜀娃版100条”、健康生活方式、各类慢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科普、肺炎防控知识等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卫生员培训,着力人才技术培训提升健康教育人才队伍能力,开展我市健康素养监测,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引导,促进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三)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1.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能力建设,对县域内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种进行梳理,确保县级医院对200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率达95%。在继续巩固1个省医学重点专科(中医院儿科)、5个市医学重点专科(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医院肾内科、中医院康复科的基础上,又申报了1个省医学重点专科(中医医院中医科),3个市医学重点专科(人民医院放射科、护理,骨科医院骨科)创建计划。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北外社区医院综合楼项目竣工并于2020年5月28日开始开展诊疗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10种以上、村卫生站能开展4种以上较为实用的适宜技术,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积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通过国家卫建委审核同意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县。通过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远程医疗等各项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县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充分发动村医、计生专干等基层卫生健康队伍,做好救治对象的宣传、组织工作,为符合救治条件的贫困大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录入系统,组织贫困大病患者到定点医院开展救治。截止目前,确诊大病救治1022人,已入院或签约管理1022人,其中治愈29人,死亡38人,病情好转7长期康复治疗954人,继续治疗1人。推动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已在市人民医院建成市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开通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服务,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严格落实巡回医疗制度,县各有关单位通过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联系,整合对口支援专家力量,定期开展巡诊、义诊活动,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县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3.着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立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系统,利用网络平台把市人民医院三级医院的影像、心电移至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疗机构同样具有专业、科技、精准、高效的影像、心电检查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目前,远程影像覆盖高坪镇中心卫生院、小汉镇中心卫生院、南兴镇中心卫生院、北外乡中心卫生院、西高镇卫生院、金轮镇卫生院、兴隆镇中心卫生院和向阳镇卫生院等8家,报告数621例。远程心电开通北外乡中心卫生院、南兴镇中心卫生院、向阳镇卫生院报告数186例。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1.深化人才增量提质。继续加强全科医生培训。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30名正在考核中,11名全科医生正在培训中,全科医生人数逐年提升。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新签订定向医学生1名。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招聘、校园招聘及招聘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等方式共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5名。全市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036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2.43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3.01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3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占比为48.08%。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2.45%,医疗卫生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2.深化“传帮带”对口支援。按照《关于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全面打赢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省委组织部《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方案》、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选派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紧急通知》《关于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多措并举,派驻了24名政治过硬、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到凉山州金阳县开展对口支援驻点帮扶工作和综合帮扶工作。一是统筹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大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力度,深化“一对一”对口支援关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对口支援体系,持续提升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组织市妇幼保健院(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市疾控中心、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分别与金阳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县疾控中心、县监督执法大队结成帮扶对子,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与金阳县人民医院和5所中心卫生院接成帮扶对子并派驻医务人员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通过统筹全市的优质卫生资源,建立完善“一对一”对口帮扶制度,两县市医疗卫生工作交流更加顺畅,帮扶工作更加全面。二是大力开展大型巡回义诊服务活动。2020年市卫生健康局先后2次组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相关专业43名医疗人员到金阳县开展大型巡回义诊活动,活动期间义诊病人2000余人。三是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培训。采取“走进去、请出来”的方式有效提升受援单位的业务技术水平,市卫生健康局多次组织优秀医务工作者到金阳县卫生健康系统举办全科、儿科、消化内科、妇产科、临床护理、临床药学、临床检验、疾病防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等专业学术讲座96场,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同时截止目前,免费接收金阳县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到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并提供免费住宿,发放适当的生活补贴。四是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以扶持重点专科、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根据民族地区疾病谱变化,完善金阳县人民医院临床一级诊疗科目,重点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多学科协作能力,开展教学查房116次,示范手术13台。五是积极开展医疗物资的支援。针对受援单位的需求开展医疗设备等物资和资金援助,通过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市人民医院为金阳县对坪中心卫生院、灯厂中心卫生院各捐赠洗胃机1台、便携式吸痰器1台、雾化器1台、微波治疗仪1台、便携式心电图仪1台(总价值3万6千余元);市中医医院为金阳县南瓦中心卫生院捐赠中药离子导入仪1台、电磁波治疗仪2台、电动吸引器1台、急救箱3套以及部分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总价值2万余元);市妇幼保健院为金阳县妇幼计生指导中心捐赠推注泵1台、输液泵2台(总价值1万5千余元);市疾病预防中心为金阳县疾病预防中心捐赠个人防护物资及宣传资料(总价值5千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捐赠金阳县医疗物资总价值合计7.6万余元。

(五)大力实施计划生育关爱行动1.增强依法生育政策宣传。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政策调整前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对政策调整后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不再纳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范围,在养老保险等方面不再予以倾斜。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广委发〔2017〕79号)精神,对我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进行了进一步安排布署,凡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不再审批或变相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并提供相关咨询、保健服务。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办理生育登记2669例,全市出生2609人,其中二孩1084人,违法生育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77%。2.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将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与精准扶贫扶持政策结合,在发展项目、资金上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倾斜。截止10月落实计生奖特扶45568人,发放资金43745280元;落实计生特殊家庭“四项保险”2710人,参保金额542000元,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1848人,参保金额7946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85人,28500元。3.增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全市现有乡镇计生干部54人,村居计生干部221人。将全市村计生干部报酬待遇统一纳入财政预算(村计生干部每月1320元,村书记每月1650元),达到村主要负责人的80%。对全市乡镇、村居264名计生干部开展专题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涉及计生统计、流动人口管理、计生奖特扶等,提升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资金使用情况1.参保情况。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代缴资金计划投入397.35万元,实际拨付资金397.3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98.675万元、市县资金198.675万元,完成率100%。2.卫生扶贫基金使用情况。筹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35万元,累计6899人次申请卫生扶贫基金246.42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3.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工程。计划安排中央资金1.4万元,实际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例,完成率100%。4.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计划安排本级资金6.5万元。实际完成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649人,完成率100%。

三、取得工作成效

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着力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1.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充分利用“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统筹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等,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倾斜性医疗保障政策。全面推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制度,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2.实施精准分类救治,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全面推行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逐户、逐人、逐病调查核实,全面摸清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充分发动村医、计生专干等基层卫生健康队伍,做好救治对象的宣传、组织工作,为符合救治条件的贫困大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录入系统,组织贫困大病患者到定点医院开展救治。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3.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通过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巡回医疗制度、远程医疗等各项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县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联系,整合对口支援专家力量,定期开展巡诊、义诊活动,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上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