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教育考察报告

时间:2022-01-22 04:40:00

导语:妇联教育考察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妇联教育考察报告

四川省是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地区,成都市家庭教育工作更突出。为更好地实施《东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高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市妇联结合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4月10日至16日,组织我市家庭教育骨干14人赴四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

考察团一行得到了四川省妇联、成都市妇联和广安市妇联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听取了四川省妇联、成都市妇联、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和锦江社区等单位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和锦江社区、广安市武胜县万隆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和该镇“留守学生”托管中心。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让考察团成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

一、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与做法

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在创新家教形式上下功夫,在整合家教资源上做文章,在提升家教质量上重突破,逐步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群众支持、家长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一)四川省家庭教育特点

1、家教管理规范化。四川省妇联提出了“规范机制、健全网络、深化工作、提升水平”的工作方针,先后与省教育厅联合制定了《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达标条件》、《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试点县达标条件、申报制度》、《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四川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使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全面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家教组织网络化。采取“空地”结合方式,构建纵横交错的家庭教育机构网络(“空”是指四川省广播父母学校,“地”是指家长学校、指导站、咨询点)。目前,全省已建省、市、县家庭教育领导组织、研究机构、指导中心9900多个,办广播父母学校3812所,办家长学校26534所,对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有效覆盖。

3、家教教材系列化。为切实提高广播父母学校和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组织心理、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系列专题调研,编写了融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婴幼儿抚养与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小学生亲子活动教育》、《初中生家庭教育》等系列丛书,以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据统计,购买教材参加学习的家长达565万多人,收听广播父母学校家教知识的群众达3080多万人。“空地”两校教学被群众称之为洒向心田的“及时雨”,是开启家长科学教子的“金钥匙”。

4、家教形式多样化。在办好“空、地”两校的同时,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讲座、咨询、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培养一代新人从家教抓起,造就优秀人才从娃娃抓起”和“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多读一本书、育好一代人”的新观念。四川省妇联先后举办了20多次大规模的“百万家长学‘三优’”、“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给孩子一生的财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妇联举办家教知识讲座1500余次,参加活动的家长达2000万人次,深受广大家长的好评,收到好的社会效益。

5、家教培训社会化。各级妇联在重点抓好“空、地”两校教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城乡散居儿童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外来人口的培训工作。全省各地都努力探索城乡多轮驱动社会化办学的新路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创办新婚夫妇、孕产妇、单亲家长、留守儿童监护人、外来人口家长、弱智儿童家长等不同类别的家长学校。据统计,全省已建立“三优”图书室4829个,家长培训辅导站(点)18111个。

6、家教理论系统化。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抓住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讨。如“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教育观念”、“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农村家长学校互动式办学模式”、“新世纪我们如何做父母”等。2000年以来,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6次论文评选活动,收到论文805篇,选编论文专辑6期共66000多万册,编印下发了《生命知识》、《佝偻病的预防》、《愿您的宝宝更聪明》等家教资料122.5万份,使全省家教工作实现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二)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具体做法

1、加强调研,找准问题,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为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相关问题的专题调研,如“青春期独立性问卷调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贫困地区大龄女童培训需求”、“关于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等。

2、加强指导,明确职责,在确立目标上抓落实。“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四川省妇联制定了《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意见》,成立了以省妇联主席为组长的省妇联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与此同时,把省委及省文明委交给省妇联的28项任务逐一细化,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抓落实。

3、依托载体,深化活动,在坚持特色上做文章。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活动是吸引广大家长参与家教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全省各地本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如“百万家长学三优”、“科技之春家教宣传”、“亲子教育系列活动”、知识扶贫、送书下乡、有奖征文等。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在运作方式上求突破。各级妇联建立和完善了五大机制:一是分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的协调优势,积极做好牵头协调、组织动员、宣传普及、理论研讨、培训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将家庭教育纳入目标考核。二是评估机制。制定评估方案,规定评估指标,用评估考核家庭教育工作的数量、质量。三是督察机制。以汇报会的形式了解进度、以不定期的实地考察进行督查。四是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评比表彰和奖励制度,奖优罚劣。五是示范带动机制。根据工作条件、工作基础选定不同区域进行示范试点,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二、成都市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与做法

成都市在家庭教育工作上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使家庭教育工作的力度、深度、广度得到提升和拓展,有力地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夯实家庭教育后盾支撑

1、争取党政支持,增强财力保障。紧扣党政工作重心,结合民众实际需求,每年策划的家庭教育项目都得到了上级组织和老百姓的肯定和认同,均被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自2004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争取到启动资金100万元、项目经费150万元以及常年工作经费45万元,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组织网络,增强阵地保障。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建立健全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机构,形成中心—分中心—站—点四级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并立足家长学校、社区母亲课堂等主阵地,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3、整合各方力量,增强队伍保障。广泛发掘、优选、吸纳多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了百名家庭教育专家库;招募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优秀家长、大学生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配齐、配强了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对三支队伍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培训,促进全市家庭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

4、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管理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与每年市、区(市)县妇联的奖惩评定挂钩,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建立并落实检查评估工作制度,确保目标明确、管理有序、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二)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家庭教育工作品质

1、开发活动项目,推进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化。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教子需求,成都市启动并实施了“两个100”、“6个100”、“6个1”等项目(注:项目说明附后)。通过把家庭教育细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使抽象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工作,使软性的任务化为硬性的指标,有力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

2、依托专家队伍,推进家庭教育服务专业化。充分利用专家的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等优势,成立了家庭教育宣讲团,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举办了家庭教育论坛,组织了专家年会,开办了家长沙龙……通过专家的积极参与,以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推动实践,帮助家长科学教子。

3、强化活动引导,推进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化。通过开展“双合格”宣传实践月、“百万家长育英才”、“母亲素质工程”、“感恩母爱·报效祖国”、“跨越代沟的拥抱系列亲子活动”、“1+1牵手新市民”、“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使“父母大课堂”、家庭教育有“110”等品牌深入人心,并对“父母大课堂”品牌进行了商标注册。

(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造家庭教育联合舰队

1、牵手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了由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等25家职能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对家长学校实施指导、管理、评比与表彰;与成都图书馆合作,每月推出一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系列家庭教育书籍和宣传画册;与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了“母爱无边摄影大赛”、“激发孩子成长动力”、“电影进村小·欢乐伴成长”、“喜迎奥运·放飞梦想”等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2、牵手大众传媒,形成良好氛围。与《家庭与生活报》合作,每周推出“教子有方”专版;与成都少儿频道联合举办四届“故事大王”比赛;与成都15频道、《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等长期合作,对家庭教育工作做广泛深入的宣传,并在全市开展了“专家定造教子良方”等系列活动;各级妇联还利用当地媒体开辟专版专栏,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

3、牵手各类企业,形成资源整合。与天士力集团、奥普电器、红旗连锁、上海诺亚等十余家企业长期合作,编印了十余万册家庭教育系列知识读本和宣传册,开展了近百次亲子活动,举办了上百场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募集到数百万扶贫助困物资,并联手开发家庭教育网站和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1、运用参与激励,实现自我价值。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专家服务管理条例》等文件和制度,使各级妇联、专家及社会团体在参与中,明确各自的任务和权责,形成对家庭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从而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保持和发扬。

2、运用试点激励,实现辐射带动。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每年都在不同领域打造一批不同梯次、各具特色的示范点,并在业务指导、专业服务、资金扶持、宣传表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了各级妇联、家长学校、社区等组织的积极参与。通过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

3、运用荣誉激励,实现标杆导向。坚持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示范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示范点、优秀家长、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广泛运用主流媒体、新兴传媒,开展强势宣传和跟踪报道,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工作中营造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竟争氛围,引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健康、稳步、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考察的几点体会

四川省和成都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我们很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党政重视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保障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把市妇联每年策划的家庭教育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成立了由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等25家职能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自2004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支持启动资金100万元、项目经费150万元以及常年工作经费45万元,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对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情况。2005年,成立了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2005-2008年,市财政用于家庭教育的专项经费分别为5万、7万、10万、13万。但与成都市家庭教育投入对比,我市就显得严重不足了。由于经费短缺,使得家庭教育宣传、咨询、讲座、研讨、调查、表彰等工作和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以致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相对滞后。

(二)建立机制是家庭教育工作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机制就是体制和制度。建立良好的机制可使家庭教育工作从“人治”走向“法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各级妇联建立完善分级管理、评估、督察、激励、示范带动“五大”机制,使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全面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成都市妇联通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长效服务机制、长效合作机制、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市家庭教育机制建设相对薄弱,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办法,离家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整合社会力量是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四川省非常重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尤其是成都市妇联大胆创新,探索出凝聚家庭教育巨大社会力量的新路子。他们牵手专家学者、牵手成员单位、牵手大众传媒、牵手各类企业,既壮大了家庭教育工作实力,又发挥了参与者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又一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市按照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动员更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健全组织网络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家庭教育。因此,扩大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是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前提。四川省采取“空地”结合方式,构建纵横交错的家庭教育机构网络,对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有效覆盖。而成都市则建立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并立足家长学校、社区母亲课堂等主阵地,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我市成立了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市家庭教育促进会,部分镇(街)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普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全市建有各级各类家长学校2333所,校外儿童活动场所104个,“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45个,家庭教育组织网络已初具规模。但民办学校和社区是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可借鉴成都市的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我市新莞人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

(五)创新载体是赋予家庭教育工作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理念都要通过有效的载体来实现。要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广大家长,把广大家长吸引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来,成为家长学习的自觉行动,必须开发丰富多彩活动项目,为家庭教育注入长盛不衰的活力,形成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四川省和成都市在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成都市走项目化、品牌化的道路,实施了“两个100”、“6个100”、“6个1”等项目,成功打造了“百万家长育英才”、“感恩母爱·报效祖国”、“父母大课堂”、家庭教育有“110”等品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市也着力打造家庭教育特色品牌,“双合格”宣传教育实践、“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和“千师访万家”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部分镇(街)还开展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活动,但往往以短期活动为主,未能形成持续开展的品牌项目。我市与四川省和成都市比较,在创新载体、项目化运作、打造工作品牌方面存在着差距,在活动的丰富性、项目的影响力、品牌的知名度方面存在着差距,有待进一步努力。

(六)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家庭教育服务水平的关键

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水平的高低。成都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三支队伍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培训,促进全市家庭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他们广泛发掘、优选、吸纳多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了百名家庭教育专家库,并制定《专家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优存劣汰,确保专家服务质量。

我市也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但讲师团管理与成都市专家库管理比较,相对落后,制度不健全。部分讲师团成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应予以淘汰。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主要由各级妇联干部、教育部门教师、关工委成员组成,多数是兼职,用于家庭教育工作的精力很有限。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对照我市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要自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难题,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由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充实工作力量,落实各自责任,强化协调推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力量,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配套政策,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宣传、培训、讲座、科研、表彰,以及家长学校建设和家教项目实施,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贯彻落实《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责任,健全监督评估机制,检查评估“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儿童、儿童优先等先进理念,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健康成长,都来支持家庭教育工作,让广大家长自觉承担起教育培养子女的义务。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妇联要发挥牵头作用,着力抓好机构建立、规划制定、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工作。教育部门要发挥主角作用,肩负起中小学、幼儿园儿童家长的家教指导任务,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德育评估体系,把家长学校师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并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关工委也要发挥优势,动员组织“五老”尤其是老教师参与讲师团,配合妇联、教育部门开展咨询、讲座等形式的家教活动。

(三)完善组织网络,扩大家庭教育工作覆盖面

要进一步发挥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建设的协调组织和指导作用,推动各镇(街)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和妇女学校家长学校建设,要在师资队伍、教学要求、硬件设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检查,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城乡发展、群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加强研究,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促进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发展。要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民办学校家长学校建设,进一步扩大家长学校的办学覆盖面,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家长学校的规范建设。

(四)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家庭教育工作优质品牌

要进一步深化“双合格”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家庭、社区、校外活动场所为主阵地,精心组织实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实效,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继续组织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和“千师访万家”活动,推动家庭教育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厂、进家庭,让不同阶层的家长都能享受到贴身的家庭教育服务。要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关爱特殊儿童群体结合起来,积极关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新莞人子女等家庭教育,创造条件,设立重点项目,开展救助与支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服务水平

各级妇联、教育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立足长远,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家庭教育工作,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善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分布合理的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要发展壮大讲师团队伍,切实发挥他们在传播先进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家庭教育讲师团管理办法》,对讲师团成员聘用、权利、义务、纪律、辞职、解聘等作出规定,规范讲师团管理,提高讲师团战斗力。发挥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党政机关、中小学校退休人员、社区干部和“五老”人员,构建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发挥他们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