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27 11:23:00

导语: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

5月16日,本人随局组织的赴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团对杜郎口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听、看、访、思,对杜郎口中学的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有了初步的感受,触动很大,现就学习考察情况和个人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68年11月1日,1991年1月迁入新校,坐落在离茌平县城11.5公里田野之中。学校占地面积46669平方米,建筑面积10863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56人。在职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85人。

学校自1998年实行课改以来,茌平县教育局、聊城市教育局、聊城大学、省教育厅、中央教科所先后多次派员进行调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慧生说: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确实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上,他们真正地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这是杜郎口中学最大的贡献。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藤纯说:杜郎口中学改革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这个观点我赞成。

聊城大学的宋宝和博士:杜郎口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绝对不囿于城市和农村。他们课堂的特点就是“人人自主,全员合作,反思提高”,课堂上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反哺教师也是常有的事。

山东省教科所研究员陈增瑞:杜郎口中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课堂问题,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是原生型的,土生土长的经验,其做法和经验与新课改的要求如出一辙,其精神实质,可用20个字概括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个性发展”。

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头版头条刊登了《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一文,并在同期A3版刊登了对该校校长崔其升的访谈《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两文发表后激起巨大反响。自此,来杜郎口中学学习者络绎不绝。杜郎口中学最多一天接待参观学习者近千人。似乎一切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杜郎口中学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一枚巨大的硕果。

二、改革背景。

1997年,崔其升调到这所学校任校长。在此之前,他是杜郎口镇联合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当时杜郎口中学连续十年全县考核倒数,学校内部管理混乱,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班子乱,不思进取;教师乱,人心涣散。教师能调走的则调走,两年换一茬,三年换一半,不能调走的则是老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上课时,老师不去教室,却聚集在办公室打牌,6个人玩,每个人身后还站一个“候补”的。教师人心涣散,无心恋教,教学程序混乱。

学生无心向学,能转学则转学,不能转学的混天了日,有的干脆辍学。初一招生六个班,到初三只有两个班,在校学生退学、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家长怨声载道,每年升学人数都是个位数,其中有三年应届毕业生升学人数竟是零。县里发出警告:如果不尽快改变学校面貌,就应考虑这所学校撒并。

杜郎口中学有幸在岌岌可危、不堪回首的1997年迎来了一位新校长——崔其升。他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带领全校师生,经过“八年抗战”终于使学校由乱而治,由治而优,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三、改革成果。

2004年11月28日,全市初中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初中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2006年2月22日全省教研室主任会议在杜郎口中学召开。学校先后被评为“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示范学校”、“省重点课题研究示范基地”、“中国创新教育杂志社重点调研基地”等等。2004年,学校教育质量全县第三;2005年,268名学生报考茌平县一中,录取了267名,全县第一;2006年,整个聊城高中统考,茌平县共有4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名,全是杜郎口中学毕业的。跟踪调查,以高三为例,2006年1月全市统考,理科年级组高分率为52.58%,从杜郎口中学毕业的学生高分率为58.33%。高三文科:年级组高分率为14.9%,杜郎口中学毕业的学生的高分率为25.6%。

四、主要经验

1、杜郎口精神。

学习杜郎口,我们缺的不是理念,因为“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不是他们的独创。我们缺的是杜郎口精神。首先要学习杜郎口中学领导的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追求精神,勇于改革的胆识谋略。要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师敬业、勤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自信的求学精神。总的说,杜郎口精神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的精神;二是敢于破旧立新的改革勇气;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探索态度;四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恒久意志;五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心理品质。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在,才形成了杜郎口的“风景这边独好”。

2、有效管理。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接任之初,就抱定了一个基本想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执着”决定了他在工作上的大魄力,硬手腕。他面对告状人罗列子虚乌有的“十大罪状”,面对恐吓信和扔进自家院内的砖头,面对个别教师的无理取闹,他没有退却、畏难,而是励精图治,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不达目的不罢休。

①改革了学校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改革需要,杜郎口中学大胆创新,建立了校委会(校长)、学科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四级立体交叉管理体制。校长对全校工作负总责;学科主任负责全校各个年级的本学科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年级主任分别负责各个年级所有教师的管理工作,每个班主任对自己负责的班级负责,班主任有权聘任本班教师。这样的管理体制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合作,互相制约,是一种高效的立体交叉管理体制。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②督查关口前置。学校坚持从严治校。细化管理,注重过程,采取行为跟进的措施。坚持早8:00,午后2:00每天两次的教育教学情况点评会。主要是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的管理等情况进行小结。指名道姓的说××教师的优、缺点,点评切中要害,并在黑板上公布。教师的备课要过四道关,层层签字批阅,最后才能上课堂。

③层层听课制。从领导到教师都有明确听课规定,每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完成。

④课堂教学达标制。对课堂教学不达标的教师实行“一谈、二警、三停”。既第一次听课检查课堂教学不达标的由学科主任谈话,第二次听课检查仍不达标的,在学科组会议上警告,第三次听课检查仍不达标,让教师停课一周,安排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提高。

3、开放的课堂

在具体的改革中,杜郎口抓住了改革的核心,一步到位。崔校长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却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懂得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老师怎样才能教好。他选择了改革的突破口——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课堂教学中,谨小慎微,唯恐影响教学质量。有的学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仍旧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和制约,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相对狭小。而杜郎口的改革不绕弯子,不缓步子,直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教师的活动约束在“必要”的程度上,给学生腾出较大的学习空间,促使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

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的“巅覆”性改革,也是他经验的一大亮点。

①相信学生。我们习惯了“秩序化”的教育生活,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发言先举手是写在校规或班规里的,若要违反,就要批评或处罚。为什么?答案很简单,课堂纪律是学习质量的保障。然而在杜郎口的课堂,学生交头接耳,粗声大嗓,随便插话、“信口开河”成了“课堂纪律”,不这样做反倒受批评。因为老师认为这种“课堂纪律”,才真正能保证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在看起来无秩序的氛围中,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在课堂中,老师点评的话还未停,学生们就操起就近书桌上的粉笔头,冲上去呼呼啦啦的抢着爬黑板,先在黑板的最上方写出自己的名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板书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点。虽然教室三面都是黑板,但还是有没有抢到黑板的同学,不过他们也不闲着,拿着粉笔头蹲在地上写。有的甚至跑出教室在走廊的地面上写,老师既不制止,也不呵斥。

②转换角色。杜郎口的教师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学生,学生被动听,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构建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客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从教师作用的领域和显隐程度来说,教师从微观退到了宏观,从过去的凸显退到了时隐时现。杜郎口中学教师没有消失,而是成功进行了角色转换。

③“放”而不乱。这里的“放”不是放任自流,漫无目的。他们的课堂真正解决了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问题。这就要把握一个准确的“度”。衡量这个“度”的标准就是学生活动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与此相对的,还有老师干预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两相结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10+35”这个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是对这种“度”的把握的经典表述。还有研究“放”的同时,要研究“收”,不该放的坚决不能放,只有给放规定一个边界线,才能保证放的效果。

4、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学生的思维要围绕教师转。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实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霸气谁能敌,快乐课堂我称帝”。在学习面前充满自信,展示自主,笑对人生。

①“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杜郎口中学构建的具有“革命性”的“划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三种课型是这个模式中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和反馈,可以是一堂课的三个环节,也可以是三个独立的课时。这三大模块中任务明确,展示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预习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的方法,先进行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做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难点、重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完善。经过长时期这种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难点的把握已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将重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体验中感悟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等形式,个性化的展现自己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单易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开拓了解题思路。

展示课,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是主角。展示课主要进行“展示提升”与“穿插巩固”。通过生生、师生、组织互动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升华的感悟,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学习境界。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各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所谓“生教生”、“生练生”、“生强生”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在展示课中,教师更是体现出一名“导演”的素质,要把握优、中、差学生的展示机会,及时根据展示与互动出现的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反馈课,通过对预习、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教师特别注重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检查他们三维学习目标落实情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愿结合,互助互学,可以在黑板上演示,也可蹲在地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通过反馈课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突出表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特别热衷于“表现”:他们的发言可是长篇大论,可是只言片语,可写在预习本上,可写在黑板上、地板上;也可是演、唱、跳。他们把学习收获传递出来,外显出来,在“传递”、“外显”的过程中,使“收获”得到梳理、整合、丰富、矫正、弥补和提升,与此同时,“表现力”在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中得到了训练。

五、几点思考。

走出杜郎口,我们对杜郎口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细细想来,我认为杜郎口的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是把人们可能想到东西,他们做实了,做出成果了;把人们不在意的东西做得让人在意,他们做得卓有成效了;把人们感觉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们做得有滋有味了。概括的说就是抓牢了常规,抓住了细节,抓实了过程,就等于创造了杜郎口奇迹。

1、学习本质。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我认为更多的是学习他们治校、管理和做事的精神和态度。如果去照搬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认为他们的经验就是“摆课桌”、“砸讲台”、“多黑板”那就是太片面了,也是对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曲解。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杜郎口不能停留在他的形式,而要注重他的本质,要注重学习探求他们在厚重的学校文化背景下的为师之道,为生之道,治学之道。否则,一切皆是空耗徒劳的。

2、因校而异。杜郎口的经验经过了有关部门专家的认可,被认为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又一巨大硕果。应该说他解决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堂改革一些方向性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用杜郎口的改革模式去规划每所学校的改革。而应该借鉴杜郎口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因校而异,瞄准自己的特色项目,挖掘各校潜能,彰显出师生的智慧,走出自己的路。

3.专业引领。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工作精神和做事态度是我们为之敬佩的,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大容量,我们感觉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比较累。从课堂上反应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预案的“内存”明显不足,这就是教师读书少,读书时间和深层反思无法保证所致。目前的教育质量还有靠硬“打拼”出来之嫌,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再提升,使教师在课堂上能更适时更有力的点评和引领,去发掘和把握文本的生成点,竭尽所能的预约精彩的生成。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发展至关重要。

4、个性思考。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显示出了充分的自主、自信。但在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实现对文本的个性理解方面,还略显不够。如数学的展示环节,一些学生更多的是对解题过程的描述和讲解。在对题目间内在联系的对比、概括、提升等自主生成性的东西就显得不足。再如:一位语文教师教学“范进中举”一课,在展示环节,学生的学习反馈展示内容,用的多数是直接搬来的资料上的答案,没有进行有效思考和个性化解读。虽然教师作了必要的点评,指出其问题,但起色不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引领深度和强化学生个性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