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开展党员关爱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12 08:28:00
导语:区开展党员关爱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心爱护党员,增强基层党组织内聚力,已成为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4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力量,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单位汇报、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区关爱党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社会各界对于关爱党员的认识问题
宁波市江北区有基层党委23个,党总支44个,党支部682个,党员11935名。近年来,江北区委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增进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相继开展了困难党员“温暖工程”、“万名党员学技能”、“党员人文关怀”,建立党员服务三级网络等一系列党员关爱活动,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拥护和欢迎,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详细介绍了江北区党员关爱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开辟专栏进行讨论。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也随即转载了该文。浙江日报、《共产党员》杂志社、宁波日报等新闻媒体也纷纷派员前来采访。关爱党员活动从推出之日起,一直受到江北区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人的不同意见。
有的同志说,这些做法虽有一定的新意,但担心搞一阵风,流于形式,有可能造成出台时热热闹闹,一段时间后销声匿迹。
有的群众议论说,党组织理应照顾普通群众的利益,为普通群众分忧解难,党员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怎么能开展关爱党员活动呢?这不是偏心吗?
有的党员说,在普通群众的心目中,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党员也成了需要照顾的对象,岂不是降低了党员在普通群众中的威信?
有的党员干部则认为,共产党的使命是首先解放全人类,然后才解放自己。这项活动主题与此相悖,不应提倡。
当地媒体开始时对这项活动的报道也讳莫如深,担心把握不准会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打破了建国几十年以来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加速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出现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迫使社会一部分群体没有能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他们的利益没能与经济社会成比例发展,从而带来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但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由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体所组成的,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如何,党员个体的精神状态以及基本素质如何,就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带领一个国家民族前进的能力和水平。我党是一个有着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广大党员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深刻变化中,不可能超脱在外,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影响,甚至造成部分党员工作生活的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每一个党员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单靠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党组织给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以看得见、摸得着得关心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寓教育于服务,使广大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提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
江北区广泛开展的党员关爱活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认识一:党员也是血肉之躯,除了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信仰外,在生活上也是社会中的一名成员,党员与群众相比,并没有特殊的利益,党员同样需要关心、关爱。为基层党员送上真情关爱,让我们看到了党组织作为“党员之家”所特有的温暖。党组织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同时还负有对党员思想的教育、生活的帮助、发展的支持等责任。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的具体体现。
认识二:为基层党员送上真情关爱,明确了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即关注人的权益、人的发展,也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生产、生存状态。显示了党的建设的创新和发展,这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有效改变那种只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利益的做法,也有利于调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在维护好、实现好党员利益的基础上,使党员更好地履行义务。
认识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前进的中坚力量。关爱党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情关爱是一种情感体验,接受关爱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激励。为基层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伸出援助之手,不仅温暖了受帮助的党员,而且对其他党员和群众也是一种情感沟通和熏陶。真情换真情,人心换人心,在这种真情互动中影响和塑造的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党真挚热诚的情感。其结果必然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也使党的组织在党内外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关爱党员的内容要求分析
根据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党员大致可划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党员、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几类。党员关爱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关爱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充分注重关爱对象的差异性,实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关爱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党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分类分层的关爱活动。下面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作一简要分析:
1、机关党员。处于转型时期的广大机关党员积极向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勇于奉献,主流是好的。据有关部门问卷调查,对当前机关党员先进性状况的总体评价,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5.3%,不满意和问题很多的占4.7%。但是必须正视的是,进入新时期,由于社会组织、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一部分机关党员的先进性确实有所弱化,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五化”表现:一是部分机关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取向物化;二是一些机关党员角色意识错位,宗旨观念逐渐淡化;三是部分机关党员安于守成,创业开拓精神有所退化;四是少数机关党员个人主义抬头,局部和自身利益观念明显强化;五是个别党员干部违法乱纪,作风趋于腐化。从主观上分析,是由于一些党员入党后,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忽视党性锻炼,先锋意识逐渐淡化,理想追求逐渐丧失,导致政治敏感性不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成为政治上的“弱者”。从客观上分析,这与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大有关联。一些党组织要求党员奉献多,对党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要求党员尽义务多,保障党员权利不够,导致一些机关党员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机关党员而言,他们渴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有与组织、与上级领导交流的机会,渴望在面对职务升迁时,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相对物质方面的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慰籍和激励。
2、农民党员。农村步入市场经济以后,农民党员的作用出现弱化趋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传统失传”、“党员干闲”问题在农村党员中带有一定普遍性。许多农村都存在“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党员不党员,就差两角钱”的现象,许多农村党员党员意识非常淡泊,有的农村党员连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最基本的知识都答不上。与此同时,农村党员队伍的“三化”现象较为突出。一是年龄老化。据统计,全区60岁以上的老党员3517名,占党员总数的29.47%。因年老体弱,使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力不从心。二是能力弱化。不少党员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我区党员小学文化以下的有3139名,占党员总数的26.3%,这部分党员绝大多数是农村党员,有些经济收入低下,自身致富无门,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三是作用淡化。部分党员角色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就无过,长期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长期消极落后,不仅不起作用,而且经常做群众“尾巴”,有时在工作中还要“唱反调”。而其中最主要的症结就是因为缺乏科技知识、缺乏致富技术和再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企业党员。众所周知,在企业中,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及党员活动的经费、场所、时间受到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些企业党组织内政治思想工作长期不经常,在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如建筑工地、专业市场等连党组织都没有建立,使很多党员处于游离状态,致使有的党员“免疫力”减弱,素质滑坡。此外,由于企业党员作为社会人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培育出来的,因此,企业党员谋生的处境决定了他们重经济利益轻政治身份的心理和行为。再加之,由于时常出现一些私营企业中的党员或党组织负责人因为坚持党性原则而受到业主的打压甚至被业主炒了鱿鱼,党组织却无力保护党员的现象,也迫使企业中的党员不得不重视经济利益,淡化政治身份。调查表明,企业党员要求维护合法权益、维护正当劳动权益,要求技能培训的愿望十分强烈。
4、离退休党员。离退休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现代化建设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长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支持和帮助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财富。但同时,对离退休党员管理弱化、教育松化,作用发挥不大的问题也随之凸现。离退休党员数量众多、构成比较复杂,其政治阅历、思想水平、文化层次不尽相同,如果仍沿用过去教育管理的老办法、老套路,用“一个方子开药”,就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特别是在部分离退休党员中存在“工作退休,党员也退休”的想法;少数原来担任领导职务的离退休党员,因一时不适应身份、职位和角色的变化,退下来后产生了失落感等等,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妨碍了基层党建合力的形成。如何适应新形势和党的建设新要求,进一步营造离退休党员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环境,真正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5、困难弱势党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党内“弱势群体”较之以往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龄党员增多形成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增加,共产党执政时间的增长,老龄党员开始进入自然增长阶段,因而党内“弱势群体”的主体增多。我区现有60岁以上的老龄党员3517名,占党员总数的29.47%;其中60-70岁的1849名,占15.49%;70-80岁的1428名,占11.96%;80岁以上的240名,占2.01%。这些老党员普遍丧失劳动能力,不少的还长期患病;二是因本人或家庭遭遇意外不幸和重大变故引发的“弱势群体”;三是因大工程、大项目开发失去土地的农村党员转化为“弱势群体”。调查表面,对这一群体,最需要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要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实关爱基层党员,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是身体原因,则要予以关心、帮助;如是思想问题,则要开展深入的思想工作,了解情况,帮其解开疙瘩。对机关党员,要多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对存在“失落感”的离退休党员,要多加引导,不能简单说教,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对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党员,要通过各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总之,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基层党员全方位的关心。
三、关爱党员的方法和途径
1、政治上关爱的途径和方法
(1)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0年以上的同志颁发荣誉证书。行政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区绝大多数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指示精神,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同心同德,在发展村级经济、改变村容村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部分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为体现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同时激励现职村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工作,我们对担任村(大队)党组织书记10年以上的党员颁发《村党组织书记荣誉证书》,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奖励。
(2)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赠送党建书籍和报刊。我们注重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提供“精神食粮”。一是从区管党费中拨出一定的金额每年为全区每一个党支部订阅了《共产党员》杂志;二是根据形势的发展,不定期为所有基层党组织订阅有关党建书籍;三是为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订阅《宁波日报》;四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全区党员提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共产党员新风采》等学习资料。
(3)为党龄在20年以上且逢5、逢10年的党员过政治生日。从*年开始,我们为组织关系在我区的、党龄在10年以上且逢五、逢十整年(即10年、15年、20年等)的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一是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回忆入党时激动人心的场景;二是观看一部电教片,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爱党教育;三是召开一次座谈会,畅谈入党以来个人最有意义、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四是分享一份“政治生日蛋糕”,赠一本党建党史书籍或其他礼物;五是拍一张合影,留住这个珍贵的瞬间。另外根据各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可以选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慰问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困难群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送新年贺卡和“七一”发慰问信。在新年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向全区党员送上新年贺卡,并发出“树党员形象,争时代先锋”的倡议;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给全体党员带去党组织的问候,并勉励他们“无论您在田间劳作、社区居住、企业创业,还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都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每一名同志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的大好舞台,让我们时刻铭记党旗下庄严的誓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为祖国、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和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得到了广大党员的肯定和欢迎。
(5)建立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和党代表接待日制度。一是从*年7月起,我们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约谈制度。这是我区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联系,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在每个月的月初,由一名区委常委在区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约谈基层党员群众。二是为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增加党的活力和团结,探索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新途径,同时加强党代表与党员之间的联系,倾听党员的心声,从*年起,我们建立了党代表接待日制度。每个工作日由一名区级党代表在区党员服务咨询中心接待来访党员。接待内容包括听取党员向区委或有关党组织就全区的党建工作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听取党员向区委或有关党组织就本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或反映问题,听取党员反映本人的要求困难、寻求组织给予帮助的有关内容;或是内心困惑、工作生活压力等方面的诉说,听取党员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咨询等。同时党代表在接待日对党员的来电来访要认真做好记录、处理和答复工作。
2、生产上关爱的途径和方法
*年初,区委就新形势下如何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问题,广泛听取了基层党员的意见建议。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一方面,部分党员因缺乏科技知识、缺乏致富技术、缺乏再就业技能,党员先进性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许多党员学知识、学技能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载体。对此,区委决定以组织和引导党员学知识、学技能为切入点,以开展“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大力营造“学习型”氛围,通过以学增智,内强素质,在关爱党员的同时,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发挥先进性的能力。
从*年4月初开始,我区广泛开展了“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计划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帮助每个基层党员,尤其是50岁以下的党员,熟悉和掌握1—2门实用技能。围绕这一目标,我区运用多种办学的形式,先后办起了农业实用技能、电工电焊、服装打样、烹调等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大专、初级英语、电脑操作、公文写作等素质培训班,累计参加培训近8000人次。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普遍欢迎。
“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1、党员培训单独办班阶段。*年度,党员参加学技能活动,各类培训班以单独设置为主。各级培训机构根据党员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设置课程。分别开设畜牧、禽防治、花卉;电工、电焊、烹饪技能;电脑操作、公文写作、初级和大专英语等26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由党员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课程。为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状况的党员参加实用技能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办学。一是依托科研院所,邀请省农科院、浙大农学院等省市专家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二是依托市职工培训中心等单位,对电工电焊、服装打样、烹饪等劳动技能实行委托培训;三是依托区、镇两级成人学校,举办电脑操作、公文写作、初级英语班。四是依托高等院校,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挂钩举办大专英语班。单独办班的优势是针对性强,便于教学、便于管理,在*年度的“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依托社会联合培训阶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对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就业培训和普通农民、工人、公务员素质培训等空前重视,构建学习型社会大系统初步形成。*年10月份,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联合下发通知转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年—*年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要点》,明确提出了党员培训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为进一步深化“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根据新的形势,我们于*年9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党员技能培训要从原来单独办班转变为纳入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系统中去,做好结合文章,即根据党员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把党员技能培训与区教育局成人教育、农水局农业科技、劳动局就业技能、人事局知识更新、科技局科普知识等培训以及社会上学历进修、考级考证、专业培训等相结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开展党员培训的形式,使“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的开展更贴近实际,实现了党员培训教育与社会培训资源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调动相关部门参与“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的原则,各部门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开展党员培训的形式,使“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3、生活上关爱的途径和方法
(1)向全区每名党员赠送生日蛋糕或鲜花。为进一步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从*年年初,我区推出了“党员生日慰问”活动。全区的每名党员在生日来临之际,都会收到以区委组织部名义送出的生日贺卡,并送上蛋糕或鲜花等生日礼物。对于离退休党员、困难党员或者行动不便的党员,区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有代表性的送生日祝福上门。许多社区老党员深有感到触地说,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收到过生日礼物,还是党组织关心我,我一定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2)困难党员“温暖工程”。为充分发扬党内的团结互助精神,进一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江北区从*年10月起全面启动了针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为主体的“温暖工程”。一是建立健全困难党员互助金。*年10月中旬,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在全区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中广泛开展“我为困难党员捐百元”活动,短短几天共募集到18万元资金,结合原有党员帮困基金,由区委组织部建立健全了江北区困难党员互助金,总额达50万元。为管好资金,成立了基金理事会,制定了《困难党员基金章程》,对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及审批程序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资金按照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突出重点的原则使用。目前,这笔困难党员辅助金已全部发到困难党员手中。二是发放困难党员证。从*年开始,为规范困难党员的认定,提供更多的优惠,江北区委组织部向全区的困难党员发放了一年一度困难党员证。到目前为止,区委组织部已为700余人次党员做好了《困难党员证》。同时,我们还积极为困难党员提供优惠政策。区委组织部会同财税、工商、卫生、劳动、教委、等政府十个部门根据“适度、实用、便捷”原则,有针对性地为困难党员推出了包括就业帮扶、医疗保健、法律服务、子女就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30条优惠措施和优先服务项目向困难党员提供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困难党员只要凭《困难党员证》可以在规定范围内享受优惠政策。三是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以区级机关党员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组建了家政帮助、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家庭教育、体力支持、亲情关爱等8类社区党员志愿岗,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困难党员提供相关服务。至今,区级机关部门的1211名党员中已有576名党员报名成为全区党员志愿者,我们还在区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建立了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总站。四是结对帮扶。除个别已由区级领导结对帮扶的困难党员外,其余的困难党员,根据属地原则,由镇和街道党员干部和机关党员若干人结对帮扶。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思想领先、“教”“帮”结合,即通过不定期走访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增强党员克服工作、生活困难的信心,并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五是建立困难党员联络站。在各镇和街道设立困难党员联络站,开通困难党员帮扶热线电话,落实责任人,负责协调做好困难党员来访(电)接待、政策享受落实、要求提供志愿服务时联络及其它相关工作。同时,困难党员所在支部也确定了一名负责同志为联系人,经常与困难党员沟通联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基层党员健康体检。从*年开始的“基层党员健康体检”是我区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体现党的温暖和关怀,帮助党员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的又一举措。区委组织部把按规定能参加一年一次体检的离休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除外,对其余的组织关系在区内的全体区管党员都由区管党费开支给予三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体检以各党委、党工委为单位,根据“就近、方便”原则,到单位所在辖区的区属医院进行。医院根据组织部门提供的每个支部的党员人数排出详细的体检时间表,基层党委、党工委将体检的具体时间通知到所属党支部,然后由党支部负责通知到每一个应参加体检的党员。各定点医院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医务人员参与体检工作,有的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开展上门服务,有的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党员实行带仪器进村服务,受到了党员的好评。同时还建立党员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进行分析,对纳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建立长效的健康服务制度。至今,全区已有近9000名党员参加了体检。
(4)抗击“非典”赠书、发慰问信。*年“非典”肆虐,整个社会处于人心惶惶的状态。我们向广大党员发出了“带头抗击非典”的号召,一时间,涌现出了许多党员抗击“非典”的先进事迹。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也要求党员以科学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防止疾病的感染,因此为全区一万多名党员每人送上一本《健康行动》的书籍,使党员及时掌握了防治SARS和其他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广大党员的一致肯定。为使广大党员都能及时收到党组织的这份“关爱”,做到“不重、不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收到书籍的党员都要由本人或直系家属进行签名,对年老的党员和行动不便的由基层党组织准们派人送书上门。
四、关爱党员的实践效果分析
在开展党员关爱系列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各级党组织的形象得到了较大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效果之一: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
在党员关爱系列活动推出之初,江北区委把“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作为提高党员素质,体现党员先进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抓手来开展时,不少党员、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办班的形式、内容、效果心存疑虑,认为每年培训也有几次,结果都是老一套、没新花样。个别下岗失业党员则急于找工作挣钱,认为“成才不如发财”。但随着区委实实在在抓投入、抓教学、抓质量,他们的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省农科院几位专家给农村党员辅导的水果栽培、禽病防治等知识,使他们获得了大量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动态;深受社区和农村党员欢迎的电工电焊实用技能培训不仅教给党员操作技术,而且让他们参加省市级资格考试,为他们拓宽了就业的门路。有的党员说:“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和现场讲解,使我们有了新知识,新观念,新目标。”党员计志军就是“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他家住慈城镇浮碧社区,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平时靠帮人做电焊、打零工为生,生活十分拮据。慈城镇“党员之家”(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了解情况后,推荐他报名参加了“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进行正规的焊工培训,通过培训,计志军领到正规的焊工上岗合格证,镇党员之家又从困难党员互助金中拿出几千元,为他添置设备办了一个电焊修理部,使他走上了重新就业、创业的道路。走出困境之后的计志军还推荐身边的其他党员参加技能培训,他常深有感触地说:“为什么我们在就业道路上困难重重,劳动力市场招聘屡屡碰壁,关键是缺乏劳动技能,现在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就方便多了,也克服了好高鹜远的思想。”
效果之二:拉近了党员与组织的距离
从党员学技能到慰问困难党员,从党员体检到发放健康书籍,从送新年贺卡到生日祝福,从发放党员慰问信到建立各级党员咨询服务中心,每一项活动的推出,无不包含着党组织对党员的浓浓情意,也使广大党员、特别是一些年纪大、党龄长的老党员激动不已。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同志深情地说:“体检单、新年贺卡、慰问信等等,我都藏在箱子底下,这些都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收到呀,我要永远珍藏它。”随着党员关爱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距离拉近了,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当江北区委组织部在“致全区党员的慰问信”中公布了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后,电话、信件接踵而来,有的甚至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电话。在许许多多的来电、来信中,有的是向党组织反映问题的,有的是表示感谢的,有的是提意见和建议的,有的是纯粹想和党组织讲讲话的……其中,还有一些普通群众,他们在电话里说:“我不是党员,但我相信党组织,你们愿意听我说说话吗?”
效果之三: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关爱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少党员转变了思想,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比以前明显增强了。党员志愿者队伍正在迅速扩大:很多社区、农村党员主动参加住地的夜间巡逻、打扫卫生等“一人一岗”活动;还有不少党员利用自身一技之长参与志愿服务,如部分机关党员组成“心桥”艺术团利用休息时间下基层进行巡回慰问演出,一些党员医务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分别到区党员服务咨询中心进行定期义诊和法律咨询;党员领导干部纷纷主动与辖区内的困难群众长期结对……党员的主动参与使得全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江北区党员志愿者在行动”等系列品牌已深入人心。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区党员志愿者工作总站为中心,19家党员志愿者分站共同参与的分级党员志愿者工作网络。据统计,全区已有3000多名党员自愿报名参加了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五、关爱党员的前景分析
1、中央重视。四中全会结束不久,同志来到北京市,专程看望广大基层干部。他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基层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并向在座的基层干部代表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强调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重视、关怀、爱护基层党员干部要讲“真”,总书记的解释是:基层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又说,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和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终要靠基层干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总书记的“三真”之言,体现了我们党对广大基层干部的关心,对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的肯定,也表明了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基层干部的重要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总书记的“三真”之言,既是我们做好党员关爱工作的鼓劲之言,更是鞭策之声。
2、党员欢迎。江北区党员关爱活动的开展,在基层党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广泛好评。据对2432名基层党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党员对困难党员“温暖工程”、万名党员学技能、基层党员健康体检和党员生日慰问的认可度分别为95.44%、93.63%、97.70%和97.12%,认为建立党员服务咨询中心效果好的有93.9%,认为对改善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积极作用的有91.9%,有96.30%的基层党员认为要继续深化党员关爱活动。由此可见,党员关爱活动的开展深得广大党员的热烈拥护。
3、群众支持。实践“三个代表”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必须把自身建设好,党员干部要体现先进性,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具备坚强的战斗力。关心群众利益与关心党员利益并不矛盾,更何况关爱党员是建立在多年来不遗余力关怀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基础上的。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基层群众对关爱活动持肯定态度,认为关爱活动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以人为本,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
下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1、认识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面,要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合实际切合群众意愿,就必须了解实际了解群众,在这一点上广大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要广大基层干部的身体力行地工作实践。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以及作风和形象等等,都要依靠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表现出来的。党和政府只有通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才能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密切的血肉关系,才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三个代表”的真正意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民心凝聚是强大的执政能力,基层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同样也是强大而且更为直接的执政能力。关爱党员干部并非肤浅关怀,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激励好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体系,提高这种关爱体系成果的物质转化率、行为转化率、思想转化率,使广大党员干部尽可能地迸发出空前服务热情,极高的建设能动性,尽其力为第一要务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关爱党员工作。在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坚持重实际、办实事,主动为需要帮扶的党员雪中送炭,把关爱工作做好、做细,给予他们真情关爱。
2、机制问题。关爱党员干部并非施以小恩小惠,而应立足长远,要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围绕第一要务开展,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好基层组织,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应是惠及黎民百姓。要用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制度来保证关爱党员工作的长期性和经常性。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制度,使“重视、关怀、爱护”不只是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媒体上,而是真正摆上领导层的议事日程,把暂时且有效的机制转变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鼓励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效力与效果,在实效性上下功夫,达到“长”与“效”的统一。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党员的关心爱护一刻也不能放松,而要持久地坚持下去,但在关心爱护的方式方法上,要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必须把有效作为机制、制度长期化、经常化的前提,在建立机制、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而上学,真正使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在长期有效的基础上。
3、资金问题。毋庸置疑,像开展其他工作一样,在开展党员关爱工作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大多地方用于慰问、帮扶、救助困难党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党费,但单靠从有限的党费中开支有限的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开展关爱党员的工作需要。可以大胆尝试通过建立党内互助资金、实施党内定补机制、争取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开展党员关爱工作的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党员关爱工作的开展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 上一篇:关于关心爱护党员问题的调研报告
- 下一篇:慈溪市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