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头雁工程的思考

时间:2022-06-12 08:26:00

导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头雁工程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头雁工程的思考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要想稳,党建是根本;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农民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配好党组织班子,选好一个书记,更是农村发展稳定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挑战

1、行政区划调整后所面临的村级事务难管理的挑战。*年以来,为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我区对各行政村区划进行了调整。全区152个行政村合并为66个行政村(其中4个行政村现已实施村改社区),调整面占行政村总数的80%。村均人口从728人扩大到2260人,耕地面积从922亩扩大到2860亩,党员数量从23人扩大到70人,村域面积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随着并村后地域面积的扩大、管辖人口的增加,各种社会矛盾、群众纠纷增多,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发挥好“班长”作用,带领和团结新的党组织一班人顺利开展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面扩大,事务性工作大幅度增加,迫切需要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干部共同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村民居住范围扩大,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加大,有些村的道路为村间小路,造成村民到新村办事不便,迫切需要村干部强化服务意识,以民为本,为民着想,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三是原来各村的土地、固定资产等丰歉不均,债务和集体经济不尽均衡,加上原自然村的各股家庭势力的对抗性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资产融合上存在难度,迫切需要村党组织书记提高解决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充分考虑村民敏感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四是新村班子成员一般由各村的村干部组成,不少合并村的主要村干部在思想上仍存在本位主义观念,处理村事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迫切需要村党组织书记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协调好各方关系。

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难处理的挑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涉及大量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村党组织书记要直接面对大量复杂的新矛盾、新问题。征地拆迁后,大批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很大影响,群众必然极为关注土地收益分配、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住房安置和就业出路等问题,加上征地拆迁是政府行为,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征地拆迁中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任务也越发艰巨。面对因征地拆迁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仅靠基层组织自身的力量已很难消化。另外,大量征地拆迁群众在安置过渡期间,居住分散,加上多元化就业,群众流动性增大,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难以进行持续正常的沟通,群众的困难得不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基层党员正常的教育管理也受到一定影响。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中所面临的民主与集中如何统一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时代,村民大多能服从村里的安排,村里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也较少关心村级事务,不参与管理和决策,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快,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村民民主意识正在自我觉醒,农民群众在关注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基层事务和重大问题的要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今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这种大气候、大环境下,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发展民主作为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不断探索维护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新机制,真正实现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1、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情绪,缺乏从长远发展和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缺乏危机感;有的仍习惯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旧的管理模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够;有的习惯于“等、靠、要”的思想,强调客观困难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意识不够。

2、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准备不足,工作方法相对简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新时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经济结构优良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已成为必然要求,经济成份、利益主体、分配方式、思想观念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可是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管理模式还不成熟,利益冲突不断发生,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产生,迫切需要运用新的办法和手段去解决。而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习惯于行政命令手段,方法有点简单生硬;有的作风不够民主,重大问题不经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一定程度上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依法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欠高,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致使社会矛盾不断,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3、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与水平还欠高。有的党组织书记,特别是一些新上任的党组织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总显得办法不多,工作感到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些同志文化底子较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农村政策了解不够,无法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处理过程造成失误,农民群众意见大,导致“经济工作抓不灵、村务工作不用管、党务工作没兴趣”的被动局面,因而工作中存在求稳的多,敢闯的少;应付的多,开拓的少;乐当太平官的多,自我加压的少等现象。

4、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还欠强。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调查情况来看,少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民主意识与民主实践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水平不高。民主管理制度订得不少,但落实的不够,工作随意性较大。民主决策意识不够强,对民主决策的主体认识模糊,少数党组织书记认为决策主体理所当然是党组织、村委会而不是村民代表会议,因而对村级重大事项的讨论和重大政策出台决策程序不够规范。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领头雁”工程的对策措施

1、健全民主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把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

一是明确选拔标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干部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提出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标准:政治坚定有理想,发展经济本领强,处事公道威信高,解决难题办法多,勤政廉洁作模范,新任年龄要求一般不超过50周岁,文化程度要求在高中(中专)以上。严格坚持标准,着力选出能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出色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农村党组织书记。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我们在坚持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基础上,拓宽选拔渠道,突破地域、身份等界限,积极探索好的选人用人方式。重点从本村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带头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结合镇(街道)机关运行机制改革和机关干部轮岗,采取回请、外聘、下派等办法选派,目前共下派10名区级机关和镇(街道)干部到行政村任党组织书记。同时,采取异地任职的办法,选派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村和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干部,到相对薄弱村担任主要领导。提倡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积极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减少村干部人数。注重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推荐,确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般每村1-2名,并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到镇(街道)机关进行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是创新选拔方式。在今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区62个行政村在原先村党组织班子选举“两推一选”的基础上,创新选举形式,坚持发扬民主,全面实行了"两推直选"选举村党组织书记,采取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党内直选委员和书记的办法,由全体党员(党内)和群众代表(党外)推荐村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按照组织程序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委员,委员选举产生后,在委员当中确定书记候选人,再提交党员大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书记。这样,使一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群众信任的能人被推荐出来,同时也使一些年龄偏大、政治文化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村干部自然被淘汰,畅通了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平均年龄46.1岁,比上届降低1.3岁,35岁以下占1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4.1%,比上届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含在读)文化程度占27.9%,比上届提高6.4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4岁,比上届下降1.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1.1%,比上届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含在读)文化程度占33.3%。

2、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岗位素质培训。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基层干部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范围,村党组织书记由区里负责培训,其他基层干部的培训由镇(街道)负责培训,全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近年来,区里每年举办一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邀请区领导、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党校老师上课,培训内容突出政治理论、农村工作实务、经济、法律等内容,提高村干部的岗位技能。通过培训,使基层干部普遍了解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推行“持证上岗制”,规定45岁以下的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必须持有岗位培训证书。此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先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南京、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以及周边县市区兄弟单位学习取经,交流经验,拓宽视野。

二是开展多渠道的学历培训。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程度,从*年开始,依托党校资源,区委组织部与区委党校联合举办农村干部经济管理大专班,以45周岁以下,未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分批分期组织参加学历培训。积极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社会上的电大、函大等各种渠道培训,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补助。目前,全区共有17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大专班学习,到明年7月份顺利毕业后,全区6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是强化实用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结合农村党员技能培训工作,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结合自身和本村的情况,带头参加培训,努力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能,提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安排有培养前途的村党组织书记到企业、镇(街道)机关进行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各镇(街道)班子成员与联系村的党组织书记结成帮学对子,经常性地加强调研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思想上引、工作上带、作风上促,指导帮助基层干部理清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党建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问题的能力。

3、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监督机制,切实增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责任性和行为规范性

一是推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为解决部分村干部存在着的“头年磨、次年干、三年等”的现象,今年我区在各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干部创业服务承诺制度,把村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办实事上来,让村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表现赢得群众的支持,获得群众的信任。具体承诺内容根据村级组织议事规则,通过广泛听取和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村党组织、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任期和年度创业承诺初步事项,提交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审议,然后报镇(街道)党(工)委审核。再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会议,对每一项承诺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确定各项承诺项目的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保障措施、完成时限,以书面形式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规定各村任期创业承诺不少于10项,年度创业承诺不少于3项。村党组织、村委会负责人每年分别负责至少1项承诺项目的落实工作。创业承诺项目的落实情况,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全过程向群众公开,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作为镇、街道考核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综合评定优秀村干部和不称职村干部,严格奖惩。

二是完善党组织工作日常制度。重点完善“”、党员活动日、党员联系户责任区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七项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保证村党组织工作的规范运行,监督村党组织书记的行为。落实党员的扶贫帮困、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责任;对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和拟转正党员,在本村进行公示;积极实施党员建议提案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并做到村里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道;积极探索村主要干部任期与离任审计制,规范以财务开支审批和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以集体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审批使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制度,公开村务、财务,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三是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明确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主体是村民代表会议,不能由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包办;明确决策议事内容。规定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年,区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民情五制的意见》,在各行政村深入开展以民情收集、民情听证、民情质询、民情协调和民情办结为主要内容的民情五制活动,规范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规则,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管理,确保村民的“四权”落到实处。民情五制的深入实施,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基层干部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

四是深化民主评议活动。坚持一年一度的群众、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年终由村干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向群众和党员进行述职,接受党员、群众的询问和测评,镇(街道)党(工)委根据评议结果进行谈话,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评议工作真正收到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效果。对党员、群众评议不称职票超过50%的确定为“不称职”干部,不满意票超过50%的班子确定为“不满意”班子,评议结果与考核相挂钩,由镇(街道)党(工)委根据考核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4、健全与村党组织书记地位和作用相符合的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调动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政治上加大激励。大力培植先进典型,做好评优工作。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目前,全区村干部担任区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55人,有1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区人大常委。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人员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村党组织书记,现已有4名村主要干部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通过先进典型的表彰和政治上激励,使村党组织书记感到工作上有奔头。

二是待遇上予以保证。坚持报酬与工作实绩的考核相挂钩,探索建立农村干部工资报酬统筹制,逐步做到对村主要干部实行工资报酬镇(街道)全面统筹。确定村干部的工资报酬由基本工资、年终考核奖金和交通通讯补贴三部分构成。基本工资由各镇、街道根据上年度村耕地面积、人口、村级净资产和村级集体可用收入等四方面指标进行核定,其他村干部按村党组织书记的标准按相应比例确定。年终考核奖金由综合考核奖和专项考核奖两部份组成,综合奖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对各村党建工作目标、村级经济发展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金。各类考核奖金来源由镇、街道和村里按一定的比例负担。专项考核奖主要是对各村完成镇(街道)重点目标、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奖励,如城市化建设奖、工业经济发展奖、社会稳定奖等奖项,全部由镇、街道承担。为确保全区行政村干部工资报酬工薪制的实施,从*年起,区财政每年专门安排25万资金,对经济薄弱村干部的工资进行补贴,到目前已累计发放了100多万元。

三是生活上给予关怀。*年,我们抓住社保扩保的机会,将所有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的个人缴费部分,20%由区财政和镇(街道)财政承担,8%由干部本人承担。各镇(街道)把其他符合年龄条件的村干部纳入社保,资金由镇(街道)、村、个人三级负担。退休后,每人可享受最低600元/月。对于不符合进社保条件的10名村主要干部,我们将同等情况下参加社保集体需支付的金额为其在农保投保。实行村干部离职费发放制度,按村干部所任职务和任职期限,在其离岗时一次性发放离职费,担任书记一般为800-1000元/年,其他村干部的离职费额度为书记的30-80%。实行农村老干部困难补助制度,区里专门出台了《镇海区农村老干部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对建国以来曾经担任过村书记、主任,目前已年满60周岁的老干部,按照任职年限给予适当的补助,其中担任村书记10元/月,担任村主任8元/月。补助资金统一区财政承担,目前,全区享受补助的村干部共有348名,全年财政补助30万左右。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基层政权,而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则是一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顺利贯彻落实的关键力量,必须作为一项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我区通过近年来的“领头雁”工程的深入实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断变化着的农村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以认真研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以制度和人才的保证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