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2 08:07:00

导语:关于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当前,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能否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基层干部,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基层干部是执政的主体力量。执政的核心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处理政党、政权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种执政行为中都有一个如何面对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和争取群众支持的问题。群众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并集中体现着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

1、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赢得群众的信任、推动执政实践的客观要求。党执政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干部是党执政的主体,其执政地位的获得是广大人民群众选择、支持和拥护的结果。但要巩固执政地位,同样还要经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尤其在新形势下,纷繁复杂的矛盾和利益关系必然会使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重新审视,如果不通过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使他们广泛认同、真诚接受和坚决支持党的纲领和政策,势必会影响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事实证明,基层干部会做群众工作,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想群众所想,那里的干群关系就密切,那里的群众就会信任和拥护基层干部。因此,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基层干部推进执政实践、巩固执政地位的一个永恒主题。

2、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团结调动和发挥群众力量、实现执政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大量的社会矛盾将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相当一部分来自基层,必须要通过广大基层干部团结调动和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得到协调和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执政目标,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农村的大量事实证明,基层干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镇乡经济发展就快,农村生活水平就提高得快,社会就稳定。如果基层干部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农村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目标也难以实现。

3、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改善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基层干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直接力量。基层干部在农村基层中处于前沿地位,对基层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入,了解最全面、最具体、最及时,联系也最经常、最紧密。因而,只有依靠基层干部来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做群众的工作,不断地扩大群众参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源泉,才能不断巩固和壮大。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基层干部群众工作做的细致扎实,那里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搞得就好,党组织的威信就高,作用发挥就好。

二、当前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做群众工作是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基层干部的一项基本工作。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新的提高,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政治稳定。但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基层干部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思想意识上看,群众工作不想做。实行税费改革后,向群众收费工作全部取消,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这导致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现在不求群众,不收群众一分钱,不用做群众工作,极个别干部身在乡镇心在县,坐着位置混日子,群众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对群众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热衷于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认为做群众工作会得罪人,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不想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强调个人利益多,维护集体利益少。一些干部开展工作不够大胆,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有的干部作风不够深入,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主要表现在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不了解农村存在的问题,不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不注意发现和总结群众经验,漠视群众呼声,造成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隔阂。

2、从方式方法上看,群众工作不会做。农村情况发生变化,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后,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及时得到改变,因而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一些干部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在组织群众上,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开展工作,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去要求群众;在宣传群众上,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在联系群众上,不深入实际,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

3、从能力水平上看,群众工作不敢做。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干部上情难领会,下情摸不透,实情难掌握,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得力,不会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基本无能为力。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考虑问题理想化和简单化,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群体性复杂矛盾的处理,抓不住重点,掌握不好时机,随机应变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有的干部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维护好群众基础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个别甚至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苍白无力。有的干部政策理论掌握不扎实,遇到实际问题讲话不响、底气不足。久而久之,在村干部和群众中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于是产生上下推诿、无动于衷,不敢去做群众工作的现象。

三、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水平的对策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带领广大干部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组织部门责无旁贷。要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南,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础,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方法、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水平。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质

1、加强教育培训。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执政能力为根本,以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为着力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突出农村实用知识,提高“双带”能力为切入点,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培训、政策培训、岗位培训、学历培训、技能培训等途径,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2、强化实践锻炼。要注意把素质好、潜力大的干部安排到经济相对落后,条件比较艰苦,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中接受考验,经受磨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健康成长;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到基层、经济建设一线实践锻炼;要有意识地抽调干部参与全县中心工作,把他们派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信访接待、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关键岗位上锻炼,增强为民服务、做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优化干部结构。以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党员、干部“三培养”工程和农村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及“党员人才工程”等为载体,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下派、招聘等办法,把优秀大学生、复退军人、种养大户、企业职工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基层干部结构。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扩大用人视野,拓宽选拔渠道,认真总结完善初始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等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强、思想好、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能干事的基层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掌握方法,改进措施,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

1、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建立关心帮扶机制,深化党内关怀工程,积极推广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党员会客厅”的经验做法,继续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探索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民代办和农村指导员制度,要把为民代办制作为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增强基层干部工作责任心的有力抓手。要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增加为民代办事项,完善代办方式,做到为民代办与村情民意调查、调研、谈心谈话等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村主要干部为民代办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执行村干部值班(值夜)制度。

2、提高引导群众的能力。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靠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有怨气、有情绪的群众心平气和地听取解释。要强化示范引导,善于用浅显的道理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群众。要坚持做到亲民、务实、清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要在群众中开展国情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群众学会运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对基层干部来说,维护稳定始终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如何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具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见微知著,沉着应对,善于经常分析、把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要准确掌握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群众的所求、所思和所忧。其次,要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善于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去解决问题。再次,要建立基层干部定期下访制度,下基层,进企业,入农家,变上访为下访,化消极为积极。要全面把握矛盾的性质和重点,处理矛盾要力戒简单化,要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和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扩大化和复杂化,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创新机制,关爱基层,激发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活力

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保障基层干部的基本生活待遇,解除后顾之忧。建立最低报酬制度,积极推行村干部报酬统筹制度,建立村干部报酬统筹资金。积极推进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改善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适当提高海岛、山区等条件艰苦镇乡干部和部门基层站所干部的津贴补助额度。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基层干部家庭,镇乡(街道)要给予特殊帮扶。关心基层干部的身体健康,建立基层干部健康体检制度,落实好基层干部的休假制度,结合节庆假期,做好基层干部的慰问工作。

2、建立激励机制。在工作上,要积极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使办公场所具备办公议事、教育培训和为民服务等功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兴办公益事业。在政治上,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较大成绩的干部,要给予优先照顾,特别优秀的基层干部要大胆提拔或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各类先进名额安排中的比例。

3、建立考评机制。结合完善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科学制定一个基层领导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大家工作有目标,检验衡量有刚性量化标准。在具体指标体系设置上要力求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突出做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分值比例,并与干部的升降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