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对我县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8 10:14:00

导语:科技局对我县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局对我县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多年来,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以及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因煤炭采掘带来的采空区塌陷造成的种种危害也日益凸显出来,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已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全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一、煤矿采空塌陷造成的危害与影响

我县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境内含煤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0.9%。经过多年开采,全县累计采掘原煤2亿多吨,由此而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为“悬空区”,致使大面积土地塌陷,农作物被毁、房屋裂缝、公益设施受损,危害范围涉及到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7453户居民,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土地裂陷,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达72万亩,农村人口4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9%。受煤炭开采的影响,目前全县共有20231亩耕地出现裂缝和塌陷,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减产或绝产。如巴公镇44个行政村,有14个处在王台、风凰山、古书院三个国有煤矿的采空区范围内。全镇耕地塌陷和裂缝面积达到609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所辖南山村711亩耕地有500亩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裂缝和起伏现象,最深的达到3米,最宽裂缝达0.7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40万元。

二是房屋受损,给农民生活带来危害。如下村镇是我县煤炭资源最有后劲的乡镇,全镇共有各类煤矿15座。由于该镇居住人口相对稠密,因而造成的房屋损害最为严重。农村房屋出现裂缝、倒塌的多达6050间,涉及16个村、1308户。其中有三个村出现大面积房屋受损,需要整体搬迁。据统计,全县因采煤塌陷造成房屋受损的面积达21778间,涉及9个乡镇、86个行政村,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是设施被毁,给生存环境带来危害。煤矿采空塌陷不仅使当地村民耕地破坏,房屋受损,而且造成许多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毁坏,道路变形,水库漏水,管道扭曲,通信受阻,有的还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特别是水资源的破坏、造成人畜吃水困难。中科院10名院士对山西的考察表明,每挖一吨煤,将有2.48吨水资源受损。全省每年有近12亿立方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如果我县每年生产原煤1800万吨,水资源的破坏总量在44.6万立方左右,约有10万人出现吃水困难。

四是激化矛盾,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危害。近年来,因采煤塌陷造成的危害引发人民群众到矿区闹事,到政府上访的事件频频发生。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个乡镇的32个行政村的群众到县里上访,反映房屋和土地受损问题,全县因采煤塌陷引起的上访共有26人次,占上访总数的28%。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

二、治理采煤塌陷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采煤塌陷地的出现不是即采即塌,从采空区到塌陷区中间有一段时间差。这就给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带来主观上的忽视,对采空区的潜在危害估计不够,长期以来无人问津。采煤历史和采空区的存在已一百多年了,而对采空区治理和研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此,治理采煤塌陷地困难大、问题多、任重而道远。

第一、力度不大,速度不快。就我县目前的治理情况来看,仍是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就是哪里塌陷的严重,哪里群众反映得强烈,就首先治理哪里,没有统一的领导,没有统一的治理规划。据县国土资源局统计,2004年全县复垦土地201亩,2005年复垦土地282亩,今年立项复垦893亩,三年共计复垦土地1376亩,不足全县塌陷耕地的十分之一,根本跟不上塌陷区发展的速度。而且这还不包括未塌陷的部分。对于非耕地的塌陷,集体土地的塌陷以及公益设施的损坏,更是长期无人治理。

第二、责任不明,资金不足。首先是引起采空区塌陷灾害的责任人界定不明确。我县采煤高峰期,大小煤矿多达500多个,现在通过关小改中建大和资源整合,缩减为124矿126井,大量的小煤矿和私开矿被依法关闭和取缔。这些煤矿被注销后,其采空区塌陷后所造成的损失就难以找到责任主体。没有责任主体,资金就没有着落。其次是组织治理的责任不明确。煤炭主管部门只负责煤炭生产和安全,国土部门只负责土地复垦,城建部门只负责房屋损害的评估。全县采煤塌陷的治理形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量的工作压在了乡镇。乡镇政府心中无数,手中无钱,很难撑起塌陷地治理的责任。三是塌陷地治理没有专项资金。治理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临时拼凑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很难适应塌陷地治理的需要。

第三、认识不够,预防不力。现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还沉缅于煤炭的眼前利益和高额利润中,只注重煤炭生产,不注重煤炭危害,对采煤塌陷地危害估计不足,认识不够。有关部门对采空区治理的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从而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塌陷区的产生,致使采空区缺乏有效的治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煤炭塌陷地治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设立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门机构,为塌陷地治理提供组织保障。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实施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条条块块的协调,单靠一个部门去治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县政府成立采煤塌陷地治理领导组(或设立采煤塌陷地复垦管理局),吸收煤炭、国土、科技、水利、交通、财政、审计、农业等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塌陷地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编制治理规化,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塌陷地治理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前推进。

(二)制定采煤塌陷地治理条规,为塌陷地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严格按法律、按政策办事。要根据国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泽州实际,制定相应的《泽州县采煤塌陷地治理办法》,对采煤塌陷治理的责任划分、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指导思想、办理程序、奖惩兑现等具体事宜做出明确规定,提交县人代会讨论通过,从而将采煤塌陷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治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采煤塌陷地有序治理。

(三)建立塌陷地治理专项资金,为塌陷地治理提供财力保障。一要用足用活上级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对采煤塌陷地治理非常重视。国务院已拨出数百亿元专项资金投向全国,尤其对山西的扶持比例达到40%—50%。省政府已把采煤塌陷区治理列入重点工程,将斥资70亿元对全省采空区进行治理。市政府预计总投资近4亿元治理国有煤矿采煤塌陷区。我县的采空区治理均在上述治理范围内,要积极主动争取更多资金。二要收取土地复垦费。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采空区治理纳入煤炭生产成本,向造成塌陷危害的煤炭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复垦费,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捆绑起来使用。三要激活民间资金。依据“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投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

(四)提高塌陷地治理科技含量,为塌陷地治理提供技术保障。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既涉及地下地质变化,又涉及地上田、林、路、水、气等因素。因此,必须提高科技含量,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治理。一要进行科学规划。专门聘请国家负责治理的专家对我县的塌陷地治理进行总体规划。规划既要处理好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局部治理与总体布局的关系,也要考虑塌陷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可以平整土地,改善耕作条件,恢复地貌;在面积大、积水深的塌陷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等产业。通过治理,变废地为宝地,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三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强对采空区进行监测,采取有效办法填充采空区,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空区塌陷面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