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真实性对新闻媒介的影响开题报告

时间:2022-10-12 12:14:00

导语:独家原创:真实性对新闻媒介的影响开题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真实性对新闻媒介的影响开题报告

一、题目动机

我们都知道,对于新闻来说,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的两大基础,特别地,真实性对新闻来说却更为重要。如果说我们通过电视这个平台得到的信息都是一些假的信息,也就是得到一些不真实的新闻,那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呢?又会给我们广大的人们大众带来多大的伤害呢?这都是无法估计的数字。

从生活的种种,我们都知道,真实性对新闻媒体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新闻媒体里的新闻没有了真实性,那么相信这个媒体也会很快消声灭迹。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原则。就像是社会国家的法律一样,谁都避免不了。

二、中国现阶段的一些新闻媒体背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冲击。一些媒体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放松了新闻职业道德。如现在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是新闻失去其的真实性的真实实例。

2003年11月1日上午,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中共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应长丰集团请求,与该集团董事长李建新、副总经理欧玉华一道同日本客商谈判引进汽车零部件项目事宜。谈判在青竹湖高尔夫会所进行。下午4:00返回时,李振萼所乘坐的会所车辆突发意外,翻车下坠。由于伤及大脑,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李振萼于19时16分死亡。

在事故发生后,就有不同的媒体对其做了不同的报道。有关报道也很快在新闻传媒传播开来。在这里,李振萼死亡原因成了报道的关键所在,也是问题的所在。有一些媒体报道说,根据日商要求,谈判被安排在高尔夫会所进行;李振萼“因公殉职,风范长存”,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但另一种版本却说,李振萼死于打高尔夫球的途中,因而对他死亡的性质也就有了另一种解说。

再有浙江一家报纸曾刊发过一幅新闻照片,它所反映的是一群农妇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点观鱼,呈现一派欣喜欢乐的景象。照片说明的大意是:得益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妇也有条件上“天堂”游览了。然而,读者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这群农妇是清一色的装束:头上包着一条毛巾,身上穿着大襟布褂,腰间系了一条围裙,肩上还挎了一只香袋。这实际上是杭嘉湖地区农妇上杭州灵隐寺进香的“统一着装”。该幅照片告诉人们的是农妇富起来以后游西湖,其实她们上杭城的真实目的是“灵隐进香”,“游西湖”不过是进香以后的乘兴之举,是“副产品”。这张照片,从表面上看是真实的,但从本质上讲却是失实的。应该说,摄影记者所抓拍到的现象不能说不真实;但对现象的真实报道并不就是对本质的真实报道。

对于这样的新闻报道,对于我们这些作为听众来说,到底还能不能相信呢?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可以信任我们的新闻媒体,相信这样对我们现在的新闻媒体来说,真的是一大挫败,同时地对于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的多了,相信我们广大的听众也会对我们的新闻媒体产生一种抗拒感与不信任感,如果让事情继续严重下去,甚至会导致广大人们不再相信新闻媒体。

三、重新树立新闻媒介形象的目的

为了重新树立在民众心里的新闻媒体形象,我们就应该开始大力整顿新闻媒体体制,对新闻媒体的所有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升级,从整体上提高人的质量和新闻真实性的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有:

1、提高新闻言论的价值性。新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给于人们群众的信息的信息价值,人们不可以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也没有办法瞬间知道几千里之外的事情。而新闻却可以给人们提供这种信息的资源,这就是新闻报道的价值。就像2008年5月,在瞬间被摧毁的汶川能瞬时被我们全国人们知道,这就是新闻传播的功劳,也是由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让我们这些身在千里之外的人也能感受到那里的痛苦,从而发起全国性的自愿救助和捐款活动,让汶川重新站起来。这就是新闻言论的价值,宏伟而壮观的价值。

2、调节好人们大众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当一个社会的新闻机构都在报道一些不为真实的东西,这定会照成广大人们有很多不忿的声音,除非新闻媒体的人能有能力做到事情的真相永远不会被人们所挖掘出来,但我相信,纸永远都是包不住火的,真相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的。那么对于众多人们不满的声音,我们该怎样做呢?难道要使用武力吗?相信如果到了这么一个时候,社会也不会安定,人们更不能安居乐业。那么在这里,新闻媒体传播再也不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东西而是置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根源。事物是被人们选择出来的,但一件东西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好处而是有害东西,相信人们会抛弃这么一样不吉之物。

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际间的和平事业的发展。要知道言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带有攻击性的武器。很多人很多时候会因为各自的言论问题而大打出手,甚至血流不止也在所不辞。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下,相信真实、公正的言论会让人信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在国际的交往之中也有一样的效果。对于国际间的言论,新闻报道更要严谨和谨慎,因为国际间存在偏激的言论会导致国际间的不平衡,带来民族间的仇恨。就像我们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可谓是有一触即发的危险关系,作为我们中国人怎么也无法忍气吞声的啃下当日日本对我们中华的侵略历史。如果日本或我们的新闻言论上再“加把油”,相信定会引起人们的“暴乱”。所以说,严谨、谨慎的言论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事业的发展。

4、真实、公正、严谨的新闻媒体传播会受到人们大众的欢呼,从而提高传播质量与效率。这个相信我们都可以轻易理解到,因为我们人总是相信让我们信服的东西,相信我们自己所认定的东西。相信为这真实而奔波的人或机构。

四、怎样重整现阶段新闻媒介失真的状况

从简单的阐述我们现阶段的新闻媒体的一些背景和我们所需要真实性新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懂得,我们应该呼吁我们的全体新闻媒体机构让我们广大人们所能观看到的,听到的,都需要本着真实可信的基础出发。那对于现在陆陆续续出现的失真的新闻事件,我们该怎样去做到没有再次的失真新闻出现呢?

1、我们都知道媒介体制改革将媒体推向市场,所以对于新闻媒体的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指标成了决定媒体在市场上获益多少,甚至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多媒体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之下,就选着夸大一些新闻的真实性,为此吸入更多人的眼球。为此,重新树立人们的信心,各个新闻媒在体机构应该本着自己机构里的人才,在新闻事件的最前线等到消息,并及时的反应消息,或不能离开真实性的本质的前提之下通过特殊的设计,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在相同竞争的背景之下,如果你跑的快,你有能力,你就会比别人更胜一筹。

2、有很多新闻失真主要是由于一些新闻从事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而导致的。如在2002年6月新华社、《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生活晨报》的11位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时,收受当地有贿赂,集体失语。这是典型的“有偿不闻”丑闻。这不在是个人的专业知识不厚或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是高度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没有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为此,为重新建立好我们的新闻媒体机构,我们需要大力对所有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进行再一次的教育或培训,培养出发自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总体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教而不改者,可以进行辞退的做法,保证新闻媒体整体的素质与道德。有了好的工作团队,也不怕在竞争中会败退下来,相信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新闻失真现象。

3.很多时候由于一些政府人员为了自己的信誉,对自己管核范围发生的不光彩的事采取隐瞒,甚至报上去的资料也是经过自己的精心处理后才上报的。笔者在这里先举个例子,广东省某个县为了建立大型的桥梁,本来想通过搞好建设来提高该县的知名度的,但是由于连日的大雨,连日的大雨,桥梁崩塌,很多工人在工作中受伤了,更不幸的是有些工人在这次事故中连生命都失去。记得当时是有5个工人死亡,但是当记者来采访时,政府人员却说,只有两人身亡,对于这样的一个报道,自己也不深入了解,知识草草了事,就这样一件那么大的事该县的领导只是受到警告的处理。如果没有隐瞒事实可能上报到省份,那样该县的政府官员就要下岗啦!在面对着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作为政府官员也是那样的伪造事实。这样的例子而且是屡见不鲜。某学校学生出现中毒问题时,该学校为了掩人耳目,该学校对学校的学生一再强调,不能透露风声。面对社会上出现种种新闻的不真实问题,笔者只能是感涕流泪。笔者想在这里强调的时,国家要正视这样的问题,对伪造事实严重者要采取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机制,通过公开信访举报制度,拓宽人们监督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的培养,对于政府人员或企业机构都要强调道德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的国情,还有结合现在的信息时代加大宣传,弘扬思想道德建设的真谛。

4、就是采访者故意不深入采访,采用“诱导式”采访手段,即为写出新思想新角度,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别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让被采访者“顺杆爬”;采取“印证式”采访,即先“考察”中央及军委最近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军区有什么新的方针政策,强调宣传什么内容,然后带着观点框框到部队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人工导演”,即为能见报,制造新闻事实,然后又作为自然发展的客观事件报道出来。作为记者就要身负着新闻社的规章制度,要有大胆果断的性格,对于新闻的不正确性要勇敢提出,不要害怕强权,在这方面广东珠江频道《今日关注》的支持人郑达,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报道新闻时,从没有含糊,没有因为害怕别人的报复而颠倒事实,他那果断、公正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记者不畏强权,敢于报道准确的事实,使一些不法分子不敢伪造事实,另外还可以使市场整治合理发展。笔者在这里还是想提出几点,

A、国家要加强对记者的安全保护,因为记者在报道时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如果国家不能保证记者的安全,记者可能会颠倒事实。但是如果国家保障了记者各方面的安全,那么记者就不用在害怕不法分子的毒害,而是更加公正的报道事实,哪有那个新闻的真实性就能拿得到保障。

B、加大记者的培养,因为有些消息可能记者不在现场,那样记者就要采访一些路人或目击者,但是对于采访的资料可能缺乏真实性,所以记者就要有知识,有思维的分析,对于别人的回答,记者要迅速的做出判断,所以记者要有一定的学识。

5、在新闻写作中用一些模糊语言掩饰真实的情况。也就是常常故意用一些模糊含敖混语言来掩饰应该精确和真实的地方。例如,一位通讯员在写一篇典型事迹报道时,在写到这个同志母亲被自行车撞伤,家中来信让其回家的情节时,报道员为了使报道感人,有意用“车子”代替“自行车”,把“来信”写成“来电”,以此片面地衬托典型。还有就是的为了能见报,把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发生的新闻事实加上“最近”这种模糊语言,当做新闻写出来。

相信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导致新闻失真,使新闻失去它的价值,对于新闻,记者不要通过语文的选词文采加以修饰,新闻要简洁,要明确,在新闻的写作中,记者不要添加多余的感情色彩导致新闻出现不正确性。

五、新闻失真的危害性

1、新闻失实会损害有关当事人或社会群体的形象,败坏社会道德风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由虚假新闻引发的纠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在我们社会上还是具有很大的形象塑造力,在不真实的报道中,无论是虚假的成分有多少都会给人们留下最深的记忆,就算该件新闻被新的新闻真面的再次报道,但人们依然会相信自己的第一次记忆,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这样就会和容易造成矛盾,甚至危机。

2、虚假新闻对新闻行业自身贻害无穷。新闻是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主体,而新闻的收视率是新闻媒体的自我定位的基础。如果存在有虚假新闻,这就会损害新闻业自身生存、发展。特别地,如果虚假新闻的泛滥,影响的决对不止是造假的个别媒体,形象受损的是整个行业。我们都知道建立良好的形象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损坏这种形象却易如反掌的,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将是长期的、深刻的,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消除。当人们对媒体上的虚假新闻习以为常的时候,也是媒体的公信力荡然无存的时候。社会公信力是媒体存在的基础,是媒体生命的核心,失去了公信力媒体何谈生存。

3、虚假新闻的泛滥不利于构建健康积极的中国媒体文化。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一种“内伤”,短时间内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恶劣影响却是长久的,影响的是社会的精神,伤害的是人们的思想。人们对客观事物认知偏差和行为错误可能导致媒体文化流于低俗,与我们构建积极健康的媒体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结:新闻的真实性可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从本文上面的例子已经知道新闻要保持它的真实性,那是新闻的价值所在,今天面对新闻失真严重的情况,作为社会界的一员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本文中,新闻失真的原因很大,大部分因为法律的不严谨和记者的职业道德不高所致,为了保持新闻的真实性,笔者根据现实情况总结出了几点措施,希望以后新闻界能重视新闻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方毅华2008年05月07日15:56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