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工作汇报

时间:2022-05-24 03:56:53

导语:领导班子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班子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工作汇报

一、加强镇委班子自身建设方面

(一)镇委班子和成员理想信念减退的问题

抓好理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特别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镇委班子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镇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自学和集中学习计划,每月集中学习研讨不少于2次,每次集中学习突出一个主题。先后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新型城乡统筹发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改革、系列讲话精神等为主题开展集中学习。

(二)镇委班子和成员纪律意识松懈的问题

坚决同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在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上不搞变通、不做选择、不打折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对个人住房、公车使用、办公用房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改。

(三)决策的民主性和前瞻性不够的问题

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重大资金的使用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班子会根据议题邀请党支部书记列席。经常听取村(居)委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四)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严格落实《中共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收受红包礼金、有价证券,不插手工程项目招投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公款宴请,不利用权力和职务之便为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当利益,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树立起一个廉洁奉公、为政清廉的班子形象。

二、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方面

(五)便民中心服务窗口行政效能低下,政务服务不到位、效率低下的问题

推进镇级机构改革,设立市政服务中心,将镇直属的3个事业单位升格为副科级;延伸设立区城管执法局中队和副科级的区住建局规划建设管理所;通过下放的首批22项行政审批事项,使政府职能由传统乡镇管理模式,逐步向高效运转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通过改革内设机构,提升干部执行力,提高服务效率。

(六)推动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的问题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争用2年时间解决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漏、危、小”等难题。严格镇干部考勤纪律,整治镇干部“走读”,推进镇政府工作间建设,完善镇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制度。通过控制党员数量和质量,缓解党员队伍老龄化;提升干部执行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统筹城乡相关知识,发挥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如2015年12月25日,组织镇村干部前往澄迈福山、桥头等地考察学习福橙和桥头地瓜等现代特色品牌农业,以便在2016年重点打造“淮山”等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结合三八妇女节活动,计划组织镇村妇女干部参观学习考察十大最美小镇和十大最美乡村中的,以便推动最美乡村创建,确保在2016年底前实现镇最美乡村全覆盖。投入80万元升级云岭村委会办公楼,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

(七)在破解农民增收缓慢这个难题上办法不多的问题

2011年至2013年间,镇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依次为10%、12.1%、20.5%,增速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5275元增长到2013年的7839元.受今年威马逊强台风的影响,农业增速减缓,但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土地入股等方式,农民增收保持在20%左右的增速,2015年达到9554元,2016年有望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一是以项目促就业。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43亿元,依托产业园和传统农业品牌,打造特色产业支撑,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各企业就地转移,累计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有效拉动镇墟商贸繁荣,居民商业服务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二是以产业促增收。与市供销社联合成立南山村果子狸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扶贫,打造供销社+村委会+全体农户的股份合作集体经济新模式,每人可增收1500元左右。以贫困村庄大后坡为试点,联合市工商联,整合120万元资金修建文化广场、环村路以及农家客栈,组建农民以土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每人可增收1200元左右。三是以确权促流转。通过“六权”确权,明晰土地权能,提高经营权流转、融资的效率,抓紧推进土地流转的各项试点工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打造土地规模化集中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如通过六权确权流转撂荒地1000亩,引进大昭圣典,发展订单农业。2015年受两次强台风的影响,增速减缓,但通过积极组织农民整合土地资源,以土地入股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已落实流转面积5000多亩。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也由过去的务农收入这一单一形式向服务业打工收入、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的土地租金收入等多元化组成转变。四是大力清理土地“三过”问题。制定《镇农村土地承包“三过”问题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镇长胡余亨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农村土地承包“三过”问题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2015〕62号)精神,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租赁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租金过低等问题开展清理活动。镇纪委、农业服务中心、国土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我镇1个社区、7个村委会农村土地承包展开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组也多次与岭脚热作场开会研究桃上村与岭脚热作场的联营问题,2015年11月19日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桃上村已和岭脚热作场解除联营合同,目前我镇正引导该地块420多亩土地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流转,引导龙头企业与桃上村合作开发金棕榈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花卉产业,农民每亩地的年均收入由14.1元上涨至800多元。

(八)一些信访积案至今未完全化解的问题

充分发挥镇委班子成员在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中的牵头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和力量,推动还没有解决案件的化解稳控工作,确保做到“四个到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重点协调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加强督查督办。化解了一批20多年的土地遗留问题,化解了中央巡视组巡视省期间涉及镇的11项信访件。

(九)惠民政策没有真正“落地”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的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镇2015年十大民生项目”,涉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就业、环境、镇墟基础设施建设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总投资额近3000万元。目前农村垃圾收集转运、镇墟路灯、镇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六权确权、燃气管道工程、卫生院改造升级、市民文化广场、乡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校园环境改造等10个项目已完成。

(十)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后恢复生产问题

自镇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后,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将抗风救灾工作视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按《市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实施方案》,全力做好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1、完善应急预案。由镇党政办结合镇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了《市区镇防风防汛工作预案》和《市区镇防御强台风应急预案》,确保在台风灾害发生时能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及时预防和科学处置因强台风带来的各种灾害,做到防于灾前,救于灾中,建于灾后,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恢复农业生产。一是按“夏损冬补”的办法,加强指导,引导群众发展冬季瓜菜和一些短期的农作物,通过提高冬季瓜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等办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计。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村民开展瓜菜的补种工作。二是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工作,确定一名镇农业保险工作专干,在全镇8个村(居)委会各确定一名农业保险工作协管员。三是积极推进东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推广富硒富锗农产品的概念,引导群众种植淮山、毛薯等特色农产品,巩固扩大淮山、莲雾、花卉、瓜菜“四大品牌”优势,着力在标准化、产业化上下功夫,做优第一产业。2016年,镇启动淮山“十个一”扶持项目,进一步巩固扩大镇富锗富硒淮山影响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与农民合作,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出技术和资金的方式,增加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机会和土地分红,增加收入。如引进大昭圣典公司,合作建设一个大约50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集约连片种植,统一网上销售。

3、修复市政设施。由镇市政服务中心对镇墟范围内受损的树木、绿植进行扶正栽植,对受损的路灯进行修复,并于当月27日中午完成镇区内因台风产生的全部550吨垃圾的清理工作。

4、修缮受损房屋。修缮受损房屋。镇民政办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受损的房屋进行修缮。威马逊倒损房屋已全部修缮、重建完工。全镇共发放重建补助资金133900元,发放率100%;发放过渡安置费9180元,发放率100%;发放维修补助资金318000元,发放率100%。

(十一)群众反映农村垃圾、道路差问题

一是解决行路难问题。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下大力气落实资金,硬化潭连路、新兴路、北庄洋机耕路等一批共32公里的乡村道路。二是构建镇村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治理垃圾围村难题。争取省市区资金约500万元,在100个村民小组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工程,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有力地改善了镇村卫生环境。

(十二)文明生态村建设问题

根据《关于印发<市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办发[2015]22号)要求,镇将用2年时间对进行文明生态村整镇创建,实现镇文明生态村创建率达到100%。当前镇镇共有82个自然村,已创建51个,还有31个没有创建。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思路,我镇计划用2年时间打造文明生态镇,2016年拟投入资金300万元,2016年拟投入资金300万元。

目前,2015年已投入36万元,完成大后坡、坡上、玉仙、昌木、向北村生态文明村建设。2016年,为切实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制定《区镇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方案》。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已有成果,改进簿弱环节,力争在2016年年底前,通过连片打造“五个片区”和“一个长廊”,即大后坡至坡仑村、美下村“三十六曲溪片区”、桃上村至湖汜村“环水库片区”、玉仙村至潭连村“南渡江休闲片区”、美丹村至北桥村“农业观光片区”、白水湖村至上村“环白水湖片区”以及云美路“十里花卉苗木生产交易长廊”,实现全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

(十三)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

为深入整治违法建筑、环境污染、“三车”和占道经营等问题,特别是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镇以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深化“城市管理年”活动,在由中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农业厅、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获评“十大最美小镇”。

一是打违控违相结合,构建长效监管体系。镇将宣传教育,依法拆违与和谐控违相结合,坚持群众自拆、相关部门助拆和依法强制拆除。制定《镇地上巡查控违建实施方案》,分级分责、分片分区,明确镇干部防违控违责任。每天对主要道路两侧、重点项目周围、基本农田等区域进行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顶风作案,加建抢建的新增建筑拍照取证留存,及时列入近期拆违计划中。将镇区规划范围划分为八个责任片区,签订《镇打违控违目标责任书》,各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工作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责任片区内一切违法建设的巡查、监管、拆除工作。2015年全镇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1446㎡。同时,镇结合当前已有的11项规划,加强规划的管理。发挥规划管理所、市政服务中心、城管中队、国土所等规划管控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宅基地审批、建设项目选址工作,有效控制违章建筑滋长的势头。二是整合市政服务中心、城管中队和环卫队职能,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镇强化镇墟主要街道的交通管理,云定路口、美兰路口及海榆中线道路两侧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上门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茶肆饭店的经营者和群众的卫生意识,乱丢垃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构建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治理垃圾围村。争取省市区资金约500万元,在全镇100个村民小组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工程,为农户免费配备垃圾桶,为自然村免费发放垃圾手推车,并通过各村委会自行筹备聘用、镇政府备案的方式,为每个村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有力地改善了镇村卫生环境。

三、从严管理干部方面

(十四)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重点解决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

(十五)存在公款消费、变相高消费的问题

从严管理和规范公务消费,合理界定公务接待、公务外出、公车使用等行为;减少在外工作用餐,尽可能安排在食堂用餐;减少公车使用,非紧要事项一般不安排公务用车;切实规范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管理,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通过以上方式,进一步规范公务消费行为,2015年,全镇“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

(十六)作风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来的问题,逐项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研究制定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制定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四、促进科学发展方面

(十七)城镇化建设推进较慢问题

围绕建设“省级示范镇”的目标要求,发扬五加二、白加黑、三合一,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龙头示范镇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扛起示范镇建设的历史担当和政治担当,统筹推进计划单列镇和统筹城乡示范镇建设,全力促进镇域经济全面提升。在规划编制、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村镇面貌显著改善,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为全面推进示范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