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精准扶贫工作情况领导汇报

时间:2022-12-04 10:12:23

导语:乡精准扶贫工作情况领导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精准扶贫工作情况领导汇报

全市"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会议召开后,我乡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工作保障,始终把握"三个精准",做到"五个结合",全力推进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下面就我乡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把握好"三个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规划。一是完成了精准识别。全山"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立即组织召开了乡镇班子会和乡村组三级干部会,把会议开到了村民组长一级,并且成立了乡精准扶贫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长任副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办室并挂牌,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了2名业务人员到精准扶贫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乡村干部会议对全市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特别是龙书记在全山"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传达和学习,调动了广大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按照市里要求,市扶贫工作队下到挂点村后与乡工作组发扬"白加黑"精神,逐村入户调查,按照"组内最穷、村里平衡、群众公认、乡里把关、和谐推进"的原则,在前期乡村“一访、二榜、三会、四议、五核”“两公示一公告”严格审核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了最后识别,并进行了最后公示,识别出了全乡贫困户326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1.7%),109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5%),其中红卡户9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28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9%),蓝卡户236户,809人,红卡户中享受低保户数67户,100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大病致残、年老多病无劳动能力,因学致贫等。贫困户识别出来后,严格按照要求对全乡八个村326户1096人的相关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了数据审核,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二是明确了精准对接。完成了精准识别后,我乡实行“321”工程,一般干部帮扶1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以上,发动所有干部职工,实行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我乡八个村帮扶单位共13个,其中红卡户90户已全部结对覆盖,蓝卡户236户已结对193户,因有的村帮扶单位干部不够,全乡还有43户未结对,已完成了86.8%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对接。目前各挂点单位党员干部已全部下到了挂点村与贫困户开展了面对面结对子,并为贫困户送去了物质和现金慰问;三是制定了精准规划。在明确了精确对接后,我们帮扶干部逐户上门采集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需要帮扶的项目计划,制定贫困户和各村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帮扶措施

我乡在精准扶贫中的帮扶措施主要是始终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做到精准扶贫与文化相结合,突出做好文化扶贫。精准扶贫,文化先行。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通过文化活动,思想宣传,转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更为重要,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切入点。XX,乃和睦之乡,睦邻、睦友、睦亲,如何打造一个和睦之乡,我乡将充分利用XX民间艺术团,依托传统节日为村民送上本乡本土的文化大餐,让贫困户在精神上先扶智,同时在文化扶贫上做到"四个一"即一个阵地、一支队伍、一系列活动、一系列培训。通过做好文化扶贫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同时以文化为媒来撬动社会之本,参与XX乡的扶贫攻坚。

二是做到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我乡将重点依托现有资源,围绕现有产业,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一是以XX融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XX为契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争取2015年在XX新种大棚蔬菜100亩,新种生态蔬菜400亩,以带动高效农业的发展起步;二是以我乡招商帮扶企业井祥菌草为龙头,推动我乡种草养牛、种草养羊、养鱼等产业发展,试点推广菌草养菇等新兴产业;三是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理念,依托我们现有的柰李、油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重点发展油茶、柰李、猕猴桃、百果香梨、黄桃、蔬菜等当地特色产业,构建"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意愿,我乡红卡户90户已全部自愿申请加入市金融产业合作组织,目前我乡干部正在进村入户摸清蓝卡户的意愿,引导贫困户选准选好产业发展项目,早日实现增收脱贫。

三是做到精准扶贫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突出做好移民扶贫和安居工程。移民扶贫一直是我乡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继续推进移民扶贫工程,按照“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运作一体化”的模式,重点开发洲背及河桥等两个移民点建设,打通XX老街与移民新街以及粮管所后面的横向通道,着力打造两纵两横交叉式街道。同时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地下排水问题,不断推进小区绿化工程和路灯亮化工程。全面提升XX移民新街的整体形象,为加快建成旅游小城镇奠定基础。对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等贫困户,根据其本人意愿帮助其在移民点进行搬迁安置,享受移民扶贫政策。同时,为实现“不让一户农户居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乡开展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初步核定全乡现有危旧土坯房399栋,其中新建户267户,维修户132户(社背村新建户25户,维修户18户),按照上级要求,现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具体数据以调查核实为准。

四是做到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突出农村清洁工程和建设生态边贸小镇。一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全面铺开农村垃圾清洁工程的号召,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我乡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重点抓好了集镇、公路沿线、XX河沿线及社背、星台、上寨、龟边等各支流沿线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今年,按照市政府“首年全面铺开、三年提前验收、五年完善巩固”的目标要求,我乡落实各部门各项工作任务,加大舆论宣传,召开了一个大型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行动动员会,动员全民参与,做到每户有一封信、一张宣传单、一样宣传品(打火机或垃圾袋)、一个焚烧池,一批分类垃圾箱;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目标细化和任务量化;积极推行“四分处理”工作模式(分片包干、分散处理、分级管理、分期考核),聘请保洁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大通组道路建设力度,年内争取完成社背坪上、蕉塘三湾、龟边洞头等组道及入户道路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争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0亩,改造沟渠、河堤800米。三是充分利用我乡地处湘赣边界,XX西大门,XX省西大门的特有地域优势,把XX打造成湘赣边界独具风情的特色边贸小镇,多形式发展边贸交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做到精准扶贫与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提升基层组织“造血能力”。努力吸收年富力强,致富能手加入到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造血能力。落实党代会年会制,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提升党员队伍服务群众能力。从2013年开始,我乡试行党代会年会制,今年又被列为XX市党代会年会制试点乡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党政班子每位成员联系1个村,每位党代表联系2户困难群众进行“结对认亲”,开展定点帮扶。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实行党代表轮班制,接访走访群众,村级能解决的问题由村两委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乡党委解决。今年6月份召开了党代会年会,代表提交提案提议,讨论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闭会期间不定期召开党代表小组会议,组织代表视察调研活动,收集的意见建议,特别是贫困户的意见建议,按照班子分工,由各班子成员负责办理。同时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责任感。

三、存在问题

1、因各挂点单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不平衡,目前全乡还有星台、上寨、蕉塘3个村43户贫困户未能结对。

2、产业帮扶的经济效益不能确保。

3、精准扶贫现只是解决贫困户个人的问题,但对整个贫困村怎么来帮扶措施不明确。

4、安居工程的补助标准偏低,农户特别是困难户缺少资金,很难新建房屋,会影响农户主动性。

5、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中,由于乡镇资金短缺,很难添置垃圾清运车、垃圾筒、垃圾中转站等设施,会影响工作进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紧紧围绕市里提出的“4321"梯度脱贫目标,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并对脱贫对象加强动态管理,信息跟踪,防止返贫;二是落实帮扶政策,对符合移民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上报,使其尽量享受多项帮扶政策;三是对产业扶贫核心问题,我们将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各村的优势和资源,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采取一抓到底,确保今年完成全乡90红卡户和41户蓝卡户共131户贫困户的全面脱贫目标。

2、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分类农村危旧土坯房户数;指导危旧土坯房户结合自身家庭实际情况,符合政策条件,确定实施方式:移民搬迁、引农上楼、异地安置、拆旧建新、维修等方式,并做好详细规划;结合实际,计划分三年度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确保XX乡农村安居工程圆满完成。

3、按照“乡组织、村推动、户实施”原则,举全乡之力,全民动员,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增设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常态运行和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垃圾治理行为,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良好的习惯,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