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间业务工作汇报

时间:2022-12-04 11:10:10

导语:信用社中间业务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用社中间业务工作汇报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在省级联社的统一指导下,各基层联社经营管理和业务水平逐渐提高,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经营效益也有所好转。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在同行业中成了严重的缺憾,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收益水平。本次调查从信用社中间业务入手,查找出了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特别少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增加信用社收益的目的。

一、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信用社对中间业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把中间业务作为“辅业”,存在保守求稳、安于现状的心态,缺乏竞争意识。这种观念导致工作创新性较差,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二)中间业务产品单一,收入占比低。目前信用社只开办了代收通讯费、代收保险费等种中间业务产品。截至2010年月,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有%。

(三)缺乏必要技术支持。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品,具有集技术、网络、资金和人才于一体的特性,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目前,信用社刚刚拥有自己的、,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业务品种,如: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咨询理财等几乎还是空白。

(四)人才匮乏。人才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员工素质较低。目前信用社拥有职工万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仅人,占比%,本科学历人,占比%,大专学历人,占比%,高中(含中专)及以下人,占比%,部分员工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全面、复合型人才。

二、影响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在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先后为农行、人行、银监会及现在的省联社。不同阶段,尽管管理部门都为农信社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由于管理部门更迭,前后管理思路不一致,连续性较差,存在重复开发、浪费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不良贷款包袱严重,如农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时,把大量不良贷款转嫁给农村信用社,形成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盲目发展形成的“死贷”等不良贷款给今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些因素均导致信用社缺少必要的资金进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硬件设备原因

中间业务需借助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才能以快捷便利的优质服务获得客户的青睐。尽管信用社已经采用电子支付结算系统,但目前计算机应用设备软件层次低、更新慢,因此经营中间业务的技术手段落后,加之计算机普及程度不高,应用现代通讯、电子技术管理中间业务的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电子化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三)环境原因

一是缺少竞争。随着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网点的逐渐减少以及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前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仅剩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两支独秀”,而邮政储蓄银行“只吸不贷”且网点数量少于农村信用社,这使得农村信用社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大”。“老大”的位置来的容易,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的竞争,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有健康的竞争机制存在,这也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拓,在一定程度上是竞争性市场压力的结果。金融机构在没有市场压力的情况下,经营管理人员很难尽全部力量来发展完善自己。对比城市地区金融业务的发展,往往是一家金融机构推出新业务不久,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模仿。竞争者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创新缓慢,安于现状。二是缺少政策支持。某些部门出台了一些歧视农村信用社的条款,有的部门干脆直接发文要求下属单位不得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即使开了户也要销户,有的农村信用社虽与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但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致使大量客户流失。

(四)人员原因

目前大多数信用社从业人员学历较低,水平较差。大部分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其处于金融竞争的劣势。很多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电子、网络等方面的配合,由于信用社大部分网点深入农村,且长期沿用手工作业的老办法,员工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化、电子化等相关专业知识,与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思想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更新观念,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把中间业务作为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业务。当前金融业是混业经营格局,中间业务是打造农村信用社多元化金融竞争的必由之路。因此工作中要加强正确引导,使全员高度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等传统金融业务并重的支柱业务。

(二)行动上丰富中间业务产品。巩固现有业务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代收代付业务,增加代收代付业务的品种;开发创新中间业务,深入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中间业务产品,适时推出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

(三)夯实中间业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做好网络、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大基础设备投入,搭建好中间业务发展的平台。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步伐,通过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丰富中间业务品种。

(四)培养、引进业务所需专业人才。首先,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需要;其次,可以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专门人才;最后,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操作规章,使员工操作有章可循,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要确保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防止权力集中导致的“大包大揽”,杜绝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