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11 10:40:16
导语: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1980年被列为国家“老、少、边、穷”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县,1993年因农民人均年收入超出国家界定标准13.6元退出国家贫困县。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自我加压,奋力追赶,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30%,连续四年实现“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10.6%和2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6%和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5个指标增速列全市首位。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村庄整治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共完成了589个省批建设点村庄整治任务(含2013年68个省批建设点),涉及23600多户农户、92000多人直接受益,改路、改厕、改水“三改”基本到位,16200农户改造了住房。打造了一大批如古井、古松、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完成了477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3年市下达我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为14410户(其中新建和维修加固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截止到9月6日,全县落实改造对象9208户、已开工6184户、完工1431户,拆除空心房3985户。全县规划建设的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已全面启动建设。
2.坚持产业发展推进。一是做优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2991万亩、白莲4.5万亩,收购烟叶9.4773万担、预计收购干莲3500吨以上,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亩,香樟面积达5万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促农民增收。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科技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木兰乡东坑村63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县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山地鸡年出栏量达30万只,年产值达1500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种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小松镇瑶上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带动基地农户500户,其中贫困农户240余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企业的发展,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依托通天寨景区,捆绑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开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打造一个“客家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宜业新型村落。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人均达3000元以上,使该村农民既改了房又致了富。2012年,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被评为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32.4%。旅游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增加了收入。
3.坚持项目建设推进。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县共有国家和省级贫困村2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2%,上级下达整村推进资金1216万元,其中:省级贫困村项目资金290万元,国家贫困村项目资金66万元,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420万元,2013年整村推进(村庄整治)440万元;截止目前,贫困村申报项目140个,已完工项目109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7%。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8.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4.坚持社会扶贫推进。一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县老区促进会。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扶贫资金提供了平台。2012年,钨业集团公司向县老促会捐助5万元作扶贫救助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帮扶。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将为我县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四是深入推进“三送”工作。积极推行“三代”、“六民”工作机制,开展“五进农家五同步”活动。今年,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分两批实施376个交通、水利等“三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覆盖全县131个行政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仅占全国的0.06‰、全省的2‰;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绝对值仅占全国的0.03‰、全省的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1085元,仅为全国的28.8%、全省的38.5%;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8元,仅为全国的40.4%、全省的49.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9%。
2.基础设施欠账大,自身“造血”功能弱。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三是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四是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增收的主要传统产业烟、莲、稻,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效益不高,特别缺少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训支撑,产业深加工跟进难,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持续增收难。此外,我县人均耕地仅为0.63亩,外出务工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少,大多从事体力型劳动,收入微薄,务工要脱贫也很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实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是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将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
1.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2.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3.以模式创新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提升移民搬迁工作。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4.以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争取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特别是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将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县。
5.以智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6.以专项扶贫营造浓厚氛围。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好县直单位(企业)定点扶持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中央开展行业扶贫的新要求,着力推进行业扶贫,积极推动行业部门支持扶贫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请求
作为全省、全市发展最落后的县,人民常常为自己拖了全省、全市的后腿感到不安,感到自责,我们做梦都想尽快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早日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但要实现这宏伟目标,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级给予我们高度的关注与特殊的扶持。
1.逐年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131个行政村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只有50个,占总行政村的38.2%,还有81个行政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131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贫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一是请求将列入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试点县,从2014年起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连续安排七年,帮助实现“至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二是请求将列入“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支持贫困户开展“一村一品”建设。
3.在资金上给予特殊扶持。请求加大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资金扶持,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防止出现农民因建房返贫现象。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 上一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 下一篇:县扶贫和三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