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机关规范化情况汇报2篇
时间:2022-10-28 02:43:41
导语:司法机关规范化情况汇报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县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六化”(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工作业绩高效化、所务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经费保障长效化)要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向基层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市政府对此次督查要求,现就我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向督查组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2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设司法所22个,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乡镇司法助理员22人(属于乡镇干部)、大中专毕业招录和三支一扶转录10人。自从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来,坚持“抓规范、打基础、求发展”的原则,按照县委确定的“三抓三步走”的目标,正规范、有序、有力地推动和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基础——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2011年前基本完成全县22个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其中新建4个、合建3个、购买15个,现有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面积4749.94m2,利用中央国债补助资金170.5万元,省、市、县、乡各级配套资金达336万元。
二是抓关键——司法所管理体制、机构级别、人员编制。根据2008年12月在鄱阳县召开的全市司法所建设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尤其是2010年4月市编委下发的17号文件即《关于基层司法所管理体制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调整的通知》之后,于2010年5月10日及时地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分“三步走”:第一,在镇、乡(街道)设立副科级机构的司法所,明确管理体制,核定司法所人员编制数[3万人口以上镇、乡(街道)司法所核定4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万人口以下镇、乡(街道)司法所核定3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共核定了78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以县编委(2010)10号文件下发;第二,选拔配备司法所所长。于今年4月20日县委组织部已下发《关于开展竞争性选拔基层司法所所长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通过报名推荐、笔试、面试,截止6月22日,26名入闱人员已全部接受了组织考察,预计6月底22名副科级司法所所长能够通过县委任命、上岗到位;第三,司法所工作人员录用到位。到目前为止,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已到位10人,其中2009年面向全省招录6名政法专项编的毕业生、2011年县政府分配安排的2名“三支一扶”(事业编)毕业生和今年5月份面向全省招录2名事业编工作人员(8月份面试录用),其余工作人员待司法所所长配备到位之后,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招录。
三是抓重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我县按照2009年省司法厅下文《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做到“两个”到位:办公场所到位,全县22个司法所办公面积全部在120m2以上;办公设施到位,每个司法所都相继配备电脑、文件柜、调解桌、打印机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司法所的办公条件。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抓领导,在落实责任上着力。我县下步将加强司法行政工作、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打造“平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谋划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立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要求各乡、镇、街道坚持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主动配合县司法局开展工作,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司法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拟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标准,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加强督查调度,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落实等各项工作职责。
二是抓基础,在强化保障上推动。我县下步将坚持软件、硬件建设双管齐下,为司法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两个关键,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由于人员变动,下步县委将调整司法所人员录用工作领导小组,在人员配备上严格把关,把法律政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能力的同志充实到司法所工作,并严格进行业务考评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荐司法所人员到省、市、参加此类培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调处、协作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司法所公用经费(每人每年不得低于8000元至10000元)、工作人员阳光工资和岗位津贴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经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将纳入县财政预算,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到位。
三是抓典型,在示范带动上突破。成立22个所后,由于各镇、乡街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参差不齐,原来各所规范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司法所硬件、软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下步我县将按照均衡发展、全面达标的要求,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全县将选择基础较好3至5个所为试点,全面按照“六化”要求做好、做实,三年内要求各所达到试点所标准。
四是抓督查,在严格考核上见效。司法所人员配齐到位后,对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要量化分解、责任到人、督查到位。使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司法所自身职责最大化地发挥其职能,同时使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各位领导,虽然我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工作形势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水平,努力推动我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县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旧的体制、旧的利益格局已经逐渐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利益主体和利益结构正趋于多元化,利益冲突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有时甚至表现得相当激烈,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新时期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新时期矛盾纠纷的主要成因
1、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也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利益协调和化解矛盾的难度不断增大。新时期的矛盾纠纷除了常见的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以外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和承包;二是因环境污染、违规办学、医患关系、食品安全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复退转军人、库区、深山移名安置等利益群体的相关重大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四是生产经营性、产权性、宗族族群、村财村务管理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五是幕后策划上访活动及群体性事件等。
2、行政执法机关自身的原因。由于目前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点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表面化,群众有意见,有的在调处纠纷时,不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偏袒亲朋好友,有的甚至枉法调处,有的执法人员本身法律业务水平不高,不能正确的依法办事,这些都是矛盾激化、升级、增加调处难度的重要原因。
3、当事人自身素质的原因。有的当事人平时不学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固执己见,不循正当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采取过激行为,造成矛盾激化。有的当事人受利益驱动,极端个人主义膨胀,在与有关组织发生纠纷时,往往采取过激威胁行为向组织施压,追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土地征用、承包和城市拆迁补偿过程中就发生这样的矛盾;有的当事人,由于潜意识中弱肉强食的影响,往往持强凌弱,引发矛盾纠纷;有的当事人由于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对媒体的政策法规宣传,往往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容易钻“牛角尖”,增加调处难度。
二、新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
1、群体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纠纷与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群体性矛盾纠纷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纠纷的群体性;二是思想的复杂性;三是问题的集中性;四是事件的突出性;五是情节的危害性。
2、组织化。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延包政策落实的不彻底,林权改革的不到位,企业改制的时间差,水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不清等都有可能引发有组织的问题集中性矛盾纠纷。由于家庭婚姻为问题引起的自杀、医患纠纷,基层干部和群众关系紧张等能引发有组织的群体性矛盾纠纷。
3、极端化。一些旧城改造、征地拆迁,正常拆违等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没有在基层有关部门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当事人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采取群体围攻,集体上访,甚至武力相威胁的过激手段,迫使有关部门公正合法地解决问题,从而引发群体性矛盾纠纷。
三、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志愿军,动员、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充分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多种有效手段,及时排查、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做好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对策
1、组织一支专业化的人民调解队伍。
专业化。就是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要有法律背景,即熟悉相关法律或具有法律工作经历,或长期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丰富的调解工作经验。并且在调处矛盾纠纷案件时程序要合法,制作的调处文书要统一规范。只有组织起一支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才能真正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质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尽可能地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专业化调解队伍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要做到“三要”。一要“快”,就是调解工作要介入快,调处快。介入快是指矛盾纠纷一旦发生,调解人员就应立即出现在矛盾纠纷现场,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或预防矛盾纠纷激化,而且可以及时有效地制止或平息纠纷,要能为下一步的调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调处快是一方面指调处工作速度要快,纠纷发生后,调解人员一旦介入,就有抢时间、抢速度、争分夺秒开展工作,不能拖拉久调不决。二要“准”,要找准化解纠纷的切入点,切入点必须明确,虽然常见的矛盾纠纷不外于婚姻、家庭、邻里、土地、房产、借贷、用工等。但每一起纠纷都有其个性特征,切入点清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容易产生了。如农村土地纠纷,地界就是矛盾的焦点,切入点就是承包合同。三要“诚”,调解人员要满腔热情的善待每一个当事人,要设身处地替当事人考虑,因为矛盾纠纷多种多样,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在调解工作中,要坚持因人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我们知道调解程序可以统一,卷宗可以规范统一,唯有解决的方法不能进统一。由于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就要求调解的工作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比如,对那些平时思想品质正派、行为表现好的当事人,就应采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方法,这些人通情达理,得理能饶人,无理决不纠缠,是比较容易接受调解的人。对那些反应比较敏感、脾气暴躁,逆返心理强的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时,就应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最好是采取商讨的方式进行,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避免让其产生对立情绪,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对一些阅历浅,骄傲自大的当事人,就要采取借题发挥的方式,即以讲别的人、别的事作为参照对象,进行说理点评,使这些人自己有所模仿和对比,以达到调解工作的目的。对于那些有文化知识、好胜心强的青年人,就要尽量运用暗示的手段,多用提醒和启示类的话语,由于这些人反应快、思维敏捷,很容易明白调解人员的意图,从而达到调解目的。因此,因人而异的调解方法,对于调解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调处机制。
所谓多元化调解,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注重发挥联合调处的作用,要建立司法局和法院、公安等部门人民调解联席制度,以司法所和乡镇人民调委会为依托,积极主动与公安派出所、国土所、民政所、林业站、工商分局等基层行政机构建立联合调解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调解时,牵涉相关部门,需密切配合,共同调解。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依法调处矛盾纠纷。
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依法调处矛盾纠纷。一是搞好宣传。各级调委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会议宣传、标语宣传、专栏宣传和道德教育活动。同时,结合调解事例,寓政策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于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宣传一方的效果。二是要掌握信息。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调委会、治保会、老年协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治保员、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的作用,广泛收集社会稳定信息,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报告,拓宽矛盾纠纷信息采集渠道,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三是依法调处。依法调处是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关键,只有依法调处的矛盾纠纷案件才有说服力,才能使纠纷当事双方心悦诚服。对一般性的矛盾纠纷能当场调结的,要当场调结,对重大疑难纠纷,要尽可能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限期调处,发现一起介入一起,切实做到不耽误、不积压。四是强化督查对群众反映强烈、调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领导批示,包案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对挂牌督办案件实行”四定“制度,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同时县委督查办,政府办必须跟踪督办。
4、重视发挥基层镇(乡、街道)、司法所、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体系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主要载体是乡镇司法所。因此,加强司法所建设就成为当前抓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关键所在,要加强司法所建设一是人员要到位。只有配齐2人以上,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目前我县22个乡镇司法所,普遍只有1人,甚至有的是空设,很难开展工作。二是培训要到位。要多培训,提高调解员的职业技能,提高调解员综合素质,遇到疑难纠纷能恰当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经费要到位。调解人员发扬风格固然重要,但要马儿跑必须要马吃草,经费保障是保障调解队伍稳定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