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师队伍情况报告

时间:2022-10-02 09:54:14

导语:教育局教师队伍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局教师队伍情况报告

过去,县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因受乡镇财力影响,教师工资拖欠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下发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决定实行以教育经费县级统筹、教师工资县级统发、教师调配县级统管为中心内容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其方法步骤是:

首先,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经教育、人事、财政审核后,由财政委托银行按月,封闭运行,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到位。近几年来,全县教师工资没有发生一分钱拖欠。

其次,坚持用人和管事相统一的原则,理顺了教师调配程序。县属教育系统编制内的人事调配,由县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编制内乡镇之间、县城学校之间的教师调动,由县教育局自主决定,县编办和人事、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录用新教师、教师进城由县教育局提出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努力理顺教师的进口和出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县撤消了乡教办,收回被占用的编制31个。辞退临时代课教师755名,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116名。由县编办牵头,组织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组成核编小组,按照省政府新制定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认真、细致的核查。为了解决代课教师辞退后教师奇缺的矛盾,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逐年在全县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则,从2002年至2006年连续5年全县共招聘368名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其中高中教师5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303名。幼儿园教师9人。我县农村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基本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轻重缓急,每年由县教育局确定教师招聘计划,报县政府审批。二是认真制定公开招聘教师实施方案,方案在确保招聘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规定应聘对象、应聘条件、文化考试、面试、录用及待遇,经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并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精心组织文化考试和面试。由招聘领导小组临时抽签确定命题教师和命题范围,根据考试分数确定入闱对象,组织入闱对象到外地进行面试。然后,根据文化成绩和面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和分配。四是采用“三定”模式培养乡村本土教师。为了使农村偏远山区或沿湖学校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从今年开始,县政府决定今后三年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派100名优秀毕业生(中考总分500分以上)到职业大学师范类5年制大专班开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择优就业的“三定”模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稳定的补给渠道。五是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接收“三支一扶“的教师,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县共接受“三支一扶”教师9人,缓解了农村中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第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的编制管理,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学校成班率的提高。因此,必须下决心调整好农村义务教育的网点布局。从考虑方便孩子上学和办学效益出发,县政府结合撤乡并村,重新制定了全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四年来,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由原来的141所撤并成107所,撤并率达24.1%。共撤销中心小学4所,村完小10所,教学点20个,新设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使宝贵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利用。

第五,教育局依法履行对全县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四年来,县教育局根据不同学校的需要和教师学科结构共调整教师131名。县教育局依法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对67名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了其工作岗位。全县除少数工勤人员外,所有专任教师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对于教师职务评聘,县教育局则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严格把住申报、材料报送、任期工作质量、职业道德评估、业绩公开、收费等关口,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年来,全县没有1名教师因职务评聘而上访。同时,我们实施名师创评工程。四年来,我县共有1名教师获得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明星、18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82名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200名教师受县委、县政府表彰。

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农村教师编制过紧。农村教师工资实行县级统发,使拖欠教师工资这一沉重话题成为过去。但是,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应该享受更高的待遇。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越是条件好的地方,教师的待遇越好。使农村教师缺乏公平的劳动回报。二是我省现行的编制标准,使农村教师要承担比城镇教师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本来,农村教育工作条件艰苦,农村学校点多、面大、网点分散。成班率低,教师编制理应向农村倾斜。恰恰相反,现行的标准却向城镇倾斜,按照省定的编制标准,农村小学为1:23.5,城镇小学为1:19.7,造成城乡教师编制倒挂,尤其是在山区或沿湖偏远地区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甚至还有一位教师包教一个年级的现象。又使农村教师缺乏公平的劳动量。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农村优秀教师外流现象日益严重,使本来就青黄不接的农村教师队伍更是雪上加霜。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善待教师尤其是善待农村教师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但收效不大。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该把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降低农村教师劳动强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湖区教师的待遇,作为振兴农村教育的优先战略。建议对农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实行特殊政策,譬如实行与城镇至少同等的编制标准,或改按师生比定编为按教学班定编。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浮动工资等政策,县、乡政府妥善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和子女就业等困难,努力改善其待遇,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

2、编制总量严重不足。2003年由于我县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所以市里给我县定编1990人。后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辞退临时代课教师755名后,使我县的编制总量严重不足。我县公办学校实有中小学教师2327人,而上级给我县的编制1990人,尚差编制337人。加上幼儿园、进修学校和职业中学应有教师54人,总共差391人。本来,省里规定了师生比配备标准,编委和人事部门只要核定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数就可以核定教育部门的编制总量。而且教师编制是动态的,应根据学生的变动而变化,不能实行总量控制。即使要实行总量控制,也只能是一年一定。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大批年老、体弱多病的教师,按照我县人事管理权上收到县四年来的推算,我县因病休假或退休或休产假的教师每年将近有5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3%左右。所以编制总量还应适当给教育部门松绑。另外幼儿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都没有具体明确的新标准,在考虑编制总量的时候要一并考虑。建议取消编制总量控制,并适当增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以满足学校的特殊需要。

3、特殊学科教师奇缺。长期以来,我县农村音、美、外专业教师奇缺。全县107所农村中小学,按一校仅配一名专业教师,应配107名音乐教师,107名美术教师,107名外语教师。事实上,我县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别只有4名、2名和32名,没有1名特殊教育的老师,长期都是依靠以桃代李的方式解决。二是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农村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开设计算机和英语课程,农村初中也要开设计算机课程。这三年,我们只招聘到计算机教师29名,连1所学校1名计算机专业教师都达不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更是无能为力。三是历史、地理教师奇缺,素质教育无从谈起。近10年来,我县农村中小学没有招聘到1名地理、历史教师。建议制定特殊政策,在高校招生时对这些学科实行降分定向培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录取时与其签订就业培养合同,以保证特殊学科教师的需求。

4、农村教师补充难。一是农村教师队伍难稳定,由于农村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使农村一部分优秀教师纷纷外流。据统计,近3年全县共有116名农村教师外流。二是招聘农村教师难。2002年县政府批准我局计划招聘教师120名,仅招聘到100人;2003年计划招聘90人;尽管将条件放宽到普通中专毕业,也只招聘到62人;2004年计划招聘80人,实际招聘64人;2005年计划招聘50人,实际招聘36人。

5、部分农村教师素质不高。一是近年的师范类毕业生素质普遍下降。本科毕业生一般都不回县城工作,去农村更不可能。师专和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虽然有一些人愿意去农村,但这些学校入学的门槛太低,甚至不要分数就可以进校,应尽快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二是农村中小学有一大批民师转正的教师,目前他们的年龄都在55岁左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很难适应教学的要求。实行课改后,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疏通出口。建议对这些教师实行校内退养,以解决挤占学校编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