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供销社结对共建工作报告

时间:2022-08-12 08:50:54

导语:全县供销社结对共建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供销社结对共建工作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县供销社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本地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目标,以解决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基层薄弱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用以完善帮扶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努力使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应得到进一步增强。现将2011年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研究,摸清底数

县供销社与镇三里和李门居委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分别进行了4次互访,通过互访交流,加深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

镇三里,该村有村民5380口人,村民组15个,两委班子健全。现有党员84名,特困户81户。李门居委会现有该村有村民3386口人,村民组10个,两委班子健全。现有党员54名,特困党员6,低保户121人。

结合他们的实际,走访工作形式多样、方式灵活。除了召开会议群访、走村串户拜访、田间地头随访,还开展了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走访活动。一是设立群众工作站。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工作落于实处,活动渗透到位,将大走访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和联村干部的电话公布于众。二是制作“村民意见表和意见箱”。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县供销社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召开工作例会、职工学习会等会议,广泛宣传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为“结对共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为把共建活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组专门召开了专项会议,研究“结对共建”问题,成立了“结对共建”领导小组,积极就双方共建协议事项进行沟通,由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陈克飞任组长,副主任李奎任副组长,确保了结对共建活动顺利开展。针对共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应对措施,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初步建立起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

四、推行“四个开展”活动

实行“四个开展”。一是开展集中调研,活动期间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认真解决调研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二是开展定点联系。结合实际,明确领导班子定点联系村、组、户。通过开展定点接访,及时、就地解决合理诉求。三是开展定期回访。对已办结的事项和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全部进行回访,通过回访及时掌握新情况,确保问题不反弹,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对于没有解决到位的问题,及时向群众作了解释说明。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重点人员、重点对象保持经常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四是开展政策宣讲。深入村组,通过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法制培训班、上门谈心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政策,提高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10月份以来,陈克飞、李奎等二位领导,多次深入群众当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情况,了解居民所思所盼,汇聚民智,切实帮助解决了5件实事。他们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基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进一步了解民情、征集民意、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截至目前,累计走访120余户,组织召开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类会议6次,结对帮扶困难户7户(刘玉备曾参加抗美援朝、夏立成因意外伤害致残疾神经失常等)。结合供销合作社工作实际,对该村的水产养殖组建县金方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一线树立形象,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县社将按照任务要求,统筹安排,一是通过开展记民情日记、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建设党员服务中心点打造城乡党员互帮互助的活动平台。二是通过采取扶弱、扶贫、扶智、扶志等帮扶方式,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联系困难党员群众等工作制度,确保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深入推进。三是解决实际问题,为民办实事。根据调研走访中收集整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组织开展一次“回头看”,确保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四是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运行机制,落实重大事项互商、班子成员互访、村企互联共建、评比表彰等措施,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经常化、制度化。五是有机结合供销社自身工作,围绕“三里赵行政村”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采取牵头领办、参股联办、指导协办等多种形式,积极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运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结对帮扶”活动达到,党建先进村、经济富裕村、和谐民主村、精神文明村、小康示范村为典型。以牢固树立为民意识,了解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需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把“基层满意”作为标准,经常深入基层,一心想着基层,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