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税收工作汇报

时间:2022-07-30 08:41:52

导语:构建和谐税收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和谐税收工作汇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税收关系,征纳关系是全部税收关系的核心,没有和谐的征纳关系,就没有和谐税收,没有和谐税收,就没有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税收?和谐税收应当是征纳双方诚信友爱,相互支持,和谐相处。具体为:纳税户、守法、诚信、主动、积极、足额纳税。征收机关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税收足额及时入库,税收政策有利于不断刺激经济增长。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税收活动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一对矛盾中的双方。税务机关是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职能而设立的工作机构,是专门行使税收征管职能的行政机关。纳税人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者之间的收入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作为税务机

关凭借公共权利,以收税形式参与纳税收入的分配,总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征收最多的税额,而纳税方相反总是绞尽脑汁使出各种招法以达到尽可能少缴纳税款,税务机关要求纳税方提高纳税额,而纳税方要求征税方降低征税额。这是二者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趋向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均衡点,找到了征纳双方均衡点,征纳关系就和谐,相反则不和谐,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税收征管机关必须树立税收科学发展观。

一、税务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税务部门税收征管工作,需要广大税收干部努力去做。税收工作的好坏和税收干部的素质,息息相关。为此必须大力培养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过硬队伍。立身惟正。古人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只有公正,廉洁,才能树起权威。税务人员要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修养品格,而且公正公平的对待所有纳税人,不能以亲疏关系来征税。举贤任能,治理国家需要人才,只有德才兼备,并且注意修身的人才能承担治国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作为政府一个重要部门的税务机关,要不断加强税务队伍的建设,大力提拔德才兼备者走上重要岗位,提升税务执法能力。

以人为本还必须重视纳税人,纳税人是我们税收的源泉,要善待纳税人,要亲听他们的意见,想法和要求。

二、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观念

税收的增长固然重要,但生产的发展,流通的扩大比税收增长更重要,这一点各级政府都以形成共识。兴办企业,招商引资也尝到了

甜头,税务部门不要就税收抓税收,而是立足生产发展流通的扩大抓税收,因为生产和流通是税收的源泉,在这一点上税务部门应当建议

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各类市场。税务部门应当到发达地区取经学习。看人家是如何支持生产发展和市场兴办的。在具体征管中,要用足,用活国家税收政策。税收的征管质量要以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作为评价判断标准。

三、坚持沟通协调观念

在税收征管上,既要注意政策的严肃,更要因地制宜,不能犯急躁情绪,盲目赶超发达地区。据统计当前从事第三产业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绝大部分是农民,下岗职工等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可以用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以扶持起征点以下纳税人的发展,当然这一点国家已经有了政策,税务部门只是要用足用活。税收征管的协调还在于要做好沟通宣传工作,税收征管每一项新的措施,办法施行前,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其次要耐心做宣传发动工作,采用听证会,会,座谈会等灵活多样形式,使纳税人知情,变被动为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搜集信息,及时解决征纳中的矛盾。税收征管中的协调观,要坚持以法治税和以德治税相结合。

当前税收已广泛深入到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税收职能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这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以法治税和以德治税这两种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促进了我国税收事业的向前发展。

要坚持以法治税为主。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国民收入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得以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政治权利,而政治权利主要体现在制定税法和执行税法的过程中。因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纳税人在于国家的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下主要是税收关系。由于各纳税人之间存在各自利益基础上的竞争利益关系,如果撇开税收法制的安排,指望各纳税人凭自己的道德良心去主动纳税,而且尽力多纳税,就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凭自律的道德去纳税,也可能有一部分人不会凭道德良心去纳税,久而久之,不纳税的必然影响积极纳税的,那么对积极纳税的就会显得不公平,不纳税就是一种败德行为。如果没有税法的强制力的约束,这种败德行为只会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时尚,反而不利于积极主动自愿纳税的税收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有多少利润就上缴多少利润,企业似乎完全凭道德的自律来主动上缴,实际上企业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生产部门。各自利益没有凸现出来,即使这样,在利润上缴方面,也制定了大量的政策规定,而且其后盾又是政治力量的介入。可见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因此,对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来说,只有利用强制力作保证的税法来促使所有的纳税人主动纳税,一视同仁等待所有的纳税人,才能基本保证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在税法面前所有不愿纳税的人必须遵守统一规则,做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而这又恰恰是最大的道德。这样税法的存在,一方面在税法上保证了积极纳税的纳税人,使得这些纳税人的道德行为发扬广大,另一方面,促使不愿纳税的纳税人,遵守基本的税收道德行为。因为税法

的规定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保证纳税人在税法面前的平等的地位,促使纳税人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税法也存在的一种潜能,即促使消极纳税转向积极纳税的较高层次的道德行为的产生。

在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我们更多的称赞积极纳税者而不是消极纳税者。因为前者不仅体现在以法纳税的遵守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以德纳税方面,这样征管成本就会低,而后者就没有了道义的情操,不为人所称道,但是他符合经济理性行为,由于税法的存在,他就会在违反和遵守税法之间做出选择,一旦违反税法大于遵守税法得到的利益多,他就会想尽办法逃避税收的监管,这样就会加大税收的征管成本。因为违反税法一旦被查出,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且道德上也受到谴责,名利双损。如果税法与道德能达到最优组合,既能减少纳税成本,又能形成良好的纳税社会氖围。道德是内在的自律,说服力和感召力来影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更多的体现在非强制力上,“道德的基础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落替他人着想”而现实情况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首先考虑自己,完全凭道德的作用还有局限性。

四、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树立税收可持续的发展观,一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税收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政府重要部门的税务机关,对政府引进兴办的企业,要知情积极参与,进言献策,不能用高能耗和牺牲环境来换取税收的增长,对于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宁可不要税收增长也不能让其影响子孙后代。二是在制定税收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制定计划要切合实际,

留有余地。

税收计划就是税务机关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情况,现有税收法规政策以及财政预算安排情况,并按一定的比例制定税收预征款项。税收实际就是每年的实际情况按税法规定应征收所形成的税收款项。在税收活动中,税务机关往往重视的是税收计划的考核,而不是重视税收实际的考核。这是由于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确实难以算出税收实际,也难以足额征收,这样以税收实际来考核税收管理质量就成了难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税务机关就一直以税收计划来代替税收实际,并围绕税收计划而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殊不知在制定税收计划过程中,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往往难以准确及时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由于这种偏差的存在,人们所制定的税收计划往往与税收实际相脱节,其结果要么计划大于税收实际,要么是计划小于税收实际。而恰好与税收实际相等则是微乎其微,即使这样,税务机关仍然长期使用税收计划来考核税收征管的质量,这样计划执行者,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就会最大限度的征收。税务机关征收税收收入超过一个最高限度后,若再征收一份税收收入就会抑止经济的增长,进而缩减一部分多于多征的一份税收,这时征税就走向了反面。

总之,构建和谐税收,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税收才能得到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