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产业规模发展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01 06:02:00
导语:全镇产业规模发展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苏村镇辖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共1.4万户,5.6万人口,总面积79平方公里,有耕地5.4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人均纯收入位于全县下游,全镇共有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7584人。自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以来,产业壮大了,优势显现了,社会稳定了,群众思想进步了,项目区到处是发展生产,火热劳动的场面,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各项经济指标由过去在全县下游发展水平跃升到上游水平。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99亿元,完成税收收入1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
一、着力发展产业规模
我镇位于东岸,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当地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我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贫路子。总的规划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使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户均一个棚、人均七分菜、增收三亿元、人均收入过万元,全镇经济社会各项指标跃居全县前列,全镇2416户、7584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160元增加到10050元,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搞好土地流转。发展蔬菜特别是大棚菜,土地调整是关键性工作,土地承包后,地块分散,走向不一致,不利于大棚建设。一是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制订了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工作制度和土地流转程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外出参观、以会代训、利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和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搞好土地流转、发展大棚蔬菜的现实意义。三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群众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以镇经管站为依托,投资10万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大厅内配备了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电子显示屏,设立6个服务窗口,配齐了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收益评估员、合同鉴证员等工作人员。到目前,已流转入地3780亩,为发展大棚蔬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解决蔬菜发展的水、电、路配套建设。到2012年底,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已累计投资3325万元,新打机井303眼,架设农田供电线路12000米,修生产路9000米。二是对贫困户进行适度的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子”作用,对凡是有能力建设大棚而缺乏资金的贫困户,每户给予2000元的补助,同时由政府出面协调信用社1万元以内的贷款。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大棚的热情,直接带动群众投资3000多万元,实现了“扶贫资金投资125万元,带动投入3000万元,菜农增收1个亿”的目标。三是利用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帮助非重点村的产业发展。我们选择北部丘陵有产业基础的3个较贫困的村成立了3个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发展会员633名,筹集互助资金71.55万元,到目前已为农户发放借款32.5万元。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2012年全镇新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3000亩,拱形棚800亩,露地菜1000亩,使全镇大棚菜达到8000亩,中小拱形棚2000亩,露地菜8000亩。
(三)扩大产业覆盖面。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我们不仅搞好重点村的产业开发,同时还注重重点村以外的村的产业开发,把产业化扶贫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大局来谋划,使主导产业覆盖全镇,达到村村有蔬菜、户户有大棚。
(四)搞好科技扶贫。根据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扶贫开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从2012年10月份起,利用冬闲季节,对项目区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全面培训,使广大农民全面掌握蔬菜生产技术,到目前已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无偿分发给广大菜农《沂南县扶贫开发蔬菜产业化培训手册》5000册、VCD光盘3000份。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逐层推进的方式。首先,组织重点村干部群众到寿光进行参观学习,增加群众的感性认识,坚定群众发展蔬菜的信心。其次,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先后聘请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的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国内、国际先进的蔬菜生产发展趋势、方向,解放思想,提高蔬菜生产的品位、水平。再次,聘请本县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采取集中授课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在仕子口村建立了一处占地1000亩的示范园,为广大贫困群众发展棚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着力建设产业市场
产业规模上去了,市场的开拓就成了拉动产业发展,增加菜农收入的关键。(一)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每年瓜菜上市之前,镇政府都组织批发市场20多名业务人员,分赴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深入市场,了解信息,宣传推介产品,吸引客户前来采购。(二)规范市场秩序。瓜菜销售季节,镇政府从派出所、工商所、综治办等职能部门抽调6名工作人员,成立市场督查办公室,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有力避免了卖菜压级压价现象发生,保护了客户和菜农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客户增强了对苏村蔬菜批发市场的信任感、安全感,每年来我镇收购瓜菜的客户都在6000人以上,其中固定客户300余人,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三)完善后勤保障。批发市场在沂南、莒县、设有接洽处,对前来采购的客商安排车辆接送。投资36万元建设了客户接待中心,提高了食宿档次,每个客户都能得到细致周到的免费服务。四是在搞好市场开拓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0万元建设了鲁中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25000平方米,有固定摊位300多个,临时摊位200余个,设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业务结算中心。年交易蔬菜达到15亿公斤,交易额达到22亿元。
三、着力发展产业龙头
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的核心在于产业的拉动,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是不可能完成的。(一)搞好农田设施建设,吸收企业到扶贫开发项目区建立基地,发展产业。重点搞好项目区内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区蔬菜产的发展和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基地奠定基础。(二)镇政府在土地流转、税收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2012年有两家企业在扶贫开发项目区内建设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基地不仅可以给当地村民提供80余万元的土地租赁费用,还解决2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打工收入120万元。(三)政府积极指导推动,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到企业化的经营中来。企业同菜农签订严格的承包种植合同,管理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质量上采取五户联保、植保员定点、关键时期控制等系列技术措施。企业不仅可以在提升产业档次和规模上发挥作用,还可以为规模种植户提供技术、生产设施提升等方面的支持,缩短了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转化的时间,实现了农户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目前,全镇已发展合同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青果食品发展2000亩,鲁中蔬菜批发市场发展1000亩。(四)整合各项资金,壮大龙头企业。镇党委、政府积极为企业搞好各类服务,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2年,在国债投资项目已投入30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有关资金把沂南县鲁中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改扩建成为“省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从而实现以龙头促规模,以规模兴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
四、几点体会
在产业化扶贫整乡推进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上上下下要形成基本共识。特别是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认识要提高,全镇上下要认识到整乡推进对于振兴农村经济是大好机遇,抓住这一机遇,统一思想认识,以产业化扶贫为契机,把全镇经济发展推向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二)要有明晰的工作思路。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路明确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乡推进的工作中,要跳出扶贫抓扶贫,把扶贫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只有选准选好主导产业,产业化扶贫才能健康快速推进。
(三)只有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才能使整乡推进成果得以巩固。扶贫资金是有限的,我们把这有限的资金作为引子,作为催化剂,带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千方百计发展蔬菜,想尽办法增加收入。只要群众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四)建立健全产业化发展政策体系。完善的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证。我们把蔬菜发展纳入全镇经济社会指标进行考核,把产业发展作为衡量行政村工作的重要指标。有了政策的保证,各级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了。
(五)要有干事创业的精神。作为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有务实、吃苦、扎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产业化扶贫整乡推进工作中,不能只浮在上面只做表面文章,要铺下身子,真抓实干,要有不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决不罢休的干劲。
各位领导,我镇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按照产业化的思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时间短,经验少,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重点在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企业拉动能力上狠下功夫,让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整乡推进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 上一篇:记者在微博媒介使用行为及伦理争议
- 下一篇:司法与民意互动关联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