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卫生创建成果报告

时间:2022-05-22 10:59:00

导语:市城市卫生创建成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城市卫生创建成果报告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市位于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全市辖10县1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7.48亿元,财政总收入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7019元,农民人均收入5283元。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景色十分秀丽,风光迷人,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52%,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素有“汉家发祥地”、“西北小江南”、“秦巴聚宝盆”之美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富裕百姓的主题,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努力把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相继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称号。

创建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10月,我市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2009年3月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同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巩固和提高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爱卫会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市上下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创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容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10个条件基本达到:

一是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健全,工作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完善;

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94%;

三是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5%;

四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8%,绿地率为31.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5平方米;

五是2011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44天,优良率94.2%;

六是我市每年4月和9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活动,鼠、蚊、蝇、蟑螂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

七是3年来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八是中心城区内无烟草广告;

九是近3年我市中心城区无院内感染引发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无甲、乙类传染病疫情;

十是根据我市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居民对环境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了90.5%。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健全组织机构,细化分解任务,理顺管理体制,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人人创卫、科学创卫、和谐创卫,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建立创卫工作的强力推进机制

为了保障创卫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着力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强有力的指挥决策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加强了办公室工作力量,统筹协调、督办、指挥全市的创卫工作。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三县区和市级各部门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际听取汇报,督促检查,研究决定创卫重大事项;分管领导根据工作分工,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涉及创卫工作的各项具体问题。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也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进行视察检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各县区、各部门也加强了对创卫工作的领导,创卫各项工作落得实、抓得紧。二是科学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创卫工作推进及动员大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始终保持了创卫工作热度不降,力度不减。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市委、市政府与中心城区106个责任县区和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明确了创建任务、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全面夯实了创建工作责任。实施了包联责任制,将城区街道办事处、各重点路段的创建任务包联给103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汉单位,明确包联牵头部门、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制。三是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坚持把创卫工作列入县区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下发了《市创建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和《市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先后12次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和量化考评,对工作优秀的县区、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较差的县区、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4家单位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经常性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项督查和阶段督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不间断地检查督办,掌握工作动态,推动工作落实。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共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聚集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动员全市上下齐行动,众志成诚打好攻坚战。一是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市级各新闻单位,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持续多年开辟了创卫动态、领导访谈、创建大家谈等专栏,有针对性地对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垃圾清扫、占道经营等工作连续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度报道,营造了创建工作的舆论环境。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以创卫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活动蓬勃开展,演出达200多场。在城市出入口、道路什字、广场等地设置100多面固定广告牌,组织开展汽车站、高客站、公交车等窗口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力。举行了“十佳创建家庭”、“巾帼文明岗”、“十佳创建员工”评选活动,开展了共迎世园会“环保活动”和“同走文明路,礼让斑马线”交通知识法规宣传活动,营造了高潮迭起的创卫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创卫知识宣传。在主要街道、广场设立大型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27个,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都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市民学校,开展了创卫知识测验、演讲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卫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以城市建设管理为重点,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不断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投入约25亿元,相继完成天汉大道新桥、南郑大道、汉南大道、城市东出入口道路、十天高速公路引道、江南南路等道路建设和莲湖路什字排涝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对兴汉路、西环路、天台路、南一环、友爱路等9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改造道路全长18公里。目前,正在实施的龙岗大桥、西汉高速东连接线、体育运动中心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二是基本完成便民惠民工程建设。分二期建成的日处理10万吨污水能力的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投资9215万元的江北垃圾处理场和江南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600吨。投资1.39亿元建成投运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年处理医疗危废1.9万吨。近3年累计改造公厕20座,新建公厕38座,套建公厕31座,单位公厕对外开放28座,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厕总数达129座,基本达到了布局合理,数量达标的要求。加大农村改厕力度,中心城区0—5公里范围内改厕2.4万座。新建、改建市场25个,在建市场3个,蔬菜便民小超市达到50个,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三是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围绕创建最佳宜居环境的目标,采取规划建绿、道路增绿、依法治绿、科学护绿的措施,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完成了中心城区东、北出入口道路及绿化建设,在主要路段实施了大树进城工程,共栽植胸径大于15㎝的树木16560株。建成区级以上园林式单位106个、园林式居住区41个,整个城市呈现出四季常绿、生机盎然的崭新面貌。在亮化、美化工程方面,完善了主要街道的亮化安装,重视背街小巷的亮化工作,基本形成了以主、次干道功能性照明为主,公园、广场、绿地以装饰性为主的景观亮化格局。在“一江两岸”城市东客厅建成以音乐喷泉为主的高规格、高水平的系统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四、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始终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突出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治脏。认真落实《市中心城区市容容貌标准》,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新购4台清扫车,增添垃圾转运车10辆,并在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上将主要大街和背街小巷有效结合划段,主要大街保洁时间增长,机械化清扫水平逐步提高,背街小巷实行定人定岗固化责任制,城市道路卫生状况保持良好。二是重拳治乱。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占道经营,开展市容专项整治活动700多次,累计清理取缔占道经营2.5万余起。同时设立临时便民摊点500个,规范季节性摊点300个,制定了临时便民摊点管理标准,把方便市民生活与确保市容整洁有机结合起来。在户外广告牌匾整治中,共更换设置门店牌匾3.37万平方米,拆除1.93万平方米,同时利用社区文化墙设信息广告宣传栏12处,满足市民生活需要。通过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抓好“两点一线”、签订责任书等措施,从源头上狠抓了建筑垃圾的整治。以建筑立面整治为抓手,整治沿街各类建设立面3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加大违章临建拆除力度,拆除到期临建2.2万平方米。开展交通秩序整顿,查扣一批非法营运车辆,划出停车泊位2500多处,取缔有碍交通的车辆停放点13处,施划道路交通标线62.7万延米,较好地解决了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三是彻底治差。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真正使环境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同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创建知识教育,让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带动一个城市,最终实现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工作氛围。

五、标本兼治,全面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全市环境质量指数持续呈现良好态势,2011年市区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44天,超出创建标准27.1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汉江城区段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年均值51.7分贝,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为96%,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一是集中开展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持续实施以整治烟尘、油烟和噪声为主要内容的“洁净工程”和“安静工程”。对中心城区的锅炉烟尘污染、餐饮企业和烧烤摊点油烟污染进行了集中整治,有433台套工业锅炉、茶浴炉完成了烟尘治理,396家餐饮企业和饮食门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575套燃煤烧烤炉具更换为环保型无烟炉具,完成率分别达到95%、85%和99%。对有烟尘、油烟污染的项目和门店划定建设区域,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此类项目的环境准入。持续开展夏秋两季秸杆禁烧,有力地保障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开展了工业、建筑施工、文化娱乐、五金加工等噪声污染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噪音扰民问题。二是巩固提高城区工业污染治理。狠抓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关停了小建材、小化工、小造纸生产线10条,完成了青啤分公司、汉烟二厂等企业锅炉烟尘胎硫治理工程,实施了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和医药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技改工程。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10.7%和8.6%,完成省上下达减排任务的120.6%和122.5%。三是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和评估,编制《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方案。取缔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企业,消除了污染隐患。严格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水源地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监测。四是加强放射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格实行辐射放射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放射源应用单位和射线类装置应用单位均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全市规模以上医院和中心城区较大规模门诊医疗废物全部送交医废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置。市、县级医院都建立了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中心城区完成了8家医院的污水治理工程。近年来,我市未发生生态破坏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六、关注健康,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创卫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我们努力健全体制,规范管理,确保公共服务、公共卫生达到标准要求。一是全面开展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增强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技能。市政府及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社区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80%以上。市、县(区)疾控中心均设有健康教育所(科),设备配置齐全,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稳定。中小学健康教育日趋规范,开课率达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8.3%、82%。各级医院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和经常性指导,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培训率达95%以上。二是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全面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修订完善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一系列方案和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率、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健康证持证率、“五病”调离率达到100%。全市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是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完善了全市四级传染病防治网络,各级医疗机构均实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制度,网络直报实现100%覆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8%以上,漏报率逐年下降。医疗废物实行分类管理,保证了定期清运和统一处理。近3年来,中心城区无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及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居住3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以上。四是注重抓好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市公共场所卫生实行重点监测和消毒,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公共场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生活用水安全卫生,3年来无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及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五是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完善了中心城区四级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体系,制定了《市除“四害”工作实施方案》及监测方案,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消杀活动,中心城区“四害”密度逐年下降,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

七、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巩固创建成果,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创建过程中,我们本着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大胆探索城市管理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明确汉台区、南郑县和经济开发区的管理职能,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强化了城市细胞工程,形成了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全面监督的城市科学管理新格局。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同时,相继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市城市容貌标准》、《市中心城市市容管理标准》、《市2010—2020年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坚持依法行政和落实创卫任务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把日常管理与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相结合,积极转变作风,创新方法,注重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变突击整治为日常治理和依法治理,变行政推动为自觉落实,变单一管理为齐抓共管,逐步形成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和长效巩固机制。二是扎实开展各级卫生联创。我们以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为契机,及时安排部署在全市开展市、县、乡三级联创工作,不失时机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向县、乡、村延伸。在中心城市创建的引领下,截止今年4月我市10个县全部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使我市成为继宝鸡之后,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的地市之一,其中勉县和城固县已经于2010年创建成国家级卫生县城。3年来,全市还创建成功省级卫生镇、村17个,省级卫生示范单位24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23个,很好地发挥了卫生先进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制定完善爱卫工作机制。我们进一步加强爱卫会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市、县、乡、社区(村)四级爱卫管理网络,全市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部队、学校都设定爱卫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爱国卫生组织网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管理和爱卫工作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创卫工作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使我市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改善了我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锻炼了队伍,转变了作风,党和政府的号召力、公信力得到增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加牢固,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发展的热情和干劲更加高涨,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我市六年来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为今后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启发了思路。我们有颇多的体会和感受,一是搞好创建工作,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永恒主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涉及到我市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市民素质、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创建工作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民心工程,也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德政工程,切合实际,代表广大民意,深受群众欢迎和支持,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和号召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搞好创建工作,就要坚持以求真务实,严格标准为衡量标尺。创建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符合评定标准,又体现特色;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既考虑创建成本,又注重实际效果。一切从实际出发,适时决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使创建工作走上了科学、有序、高效的轨道。三是搞好创建工作,就要坚持以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坚实基础。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群众共享”的宗旨,注重所有单位和集体的协调联动,注重全体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努力构筑全民共创的工作格局,广大干部群众没有畏难,没有松懈,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细致扎实地开展工作,经受住了磨练和考验,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四是搞好创建工作,就要坚持以学习借鉴、吸收经验为不懈动力。我市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爱卫会、省卫生厅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卫生部陈竺部长、国家爱卫办白呼群主任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爱卫会还经常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解和示范操作,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同时,我们先后组织专业人员赴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学习考察,吸取和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确保了我市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市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虽然我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通过模拟自查达到了申报标准,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以后的创建工作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省爱卫会及各位领导、专家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巩固和提高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为我市早日成为国家卫生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