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总站全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23 03:39:00

导语:农机总站全年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机总站全年工作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事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装备结构改善、质量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目标完成情况:截止2012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27.5万千瓦;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156.3万元,其中投入购机补贴资金1518.5万元,增长37%;推广机械4313台套,增长了9%;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5.26万亩,增长了28.3%,发放作业补助资金420.8万元;大小麦机械化作业面积3.35万亩,发放作业补助资金67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共3346人次;检验拖拉机2465台,检验率达92%。

一、务实惠民,农机化扶持政策成效明显

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阳光操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目标,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补贴范围和补贴金额。突出向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重点支持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设施推广。今年我县采用“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了补贴手续,补贴对象及机具录入系统进行公示、审批、核实、确认购买等程序。在购机范围上也进行了调整,购机补助的范围从原来的11大类22小类72个品种扩大到12大类35小类108个品种。2012年总投入购机补贴151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928.95万元,市财政339.9万元,县财政249.65万元。补助机械4313台套,其中新增插秧机71台套,总拥有量达215台套;新增谷物烘干机23台套,总拥有量达42台这些机械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作业补贴扶持工作。继续稳定大小麦、水稻育插秧的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水稻种植实现“五统一”、“四统一”生产的每亩给予80、60元的补贴,对大小麦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且实现机械化作业的给予20元/亩的补贴。全年水稻“五统一”作业面积52605亩(其中早稻3490亩,单季稻46005亩,晚稻3110亩),补助金额420.84万元;大小麦农机作业面积33485亩,补助金额669700万元。以上补贴都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补贴到农户手中。

(三)加速普及水稻育插秧、烘干机械化技术。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以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攻方向,以水稻机插、烘干和产后加工为重点,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手段,加速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步伐。一是继续普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开展了水稻生产整村整镇推进工程,以长街胡余贤农机合作社为示范点,积极开展区域性规模化育秧中心。该社是市级提质工程示范合作社,社员32人,承包土地面积3000余亩,拥有烘干机械3台,日烘干量达50吨,VP8插秧机8台,大型拖拉机5台,收割机4台。全年该社为农户提供统一的耕、育、种、植保、收、烘、粗加工等“一条龙”农机社会化服务,完成作业服务面积6000多亩。全县完成水稻机插面积5.26万亩。二是加大对粮食烘干机及配套机械的补助力度。今年上半年因大小麦收割期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原本只需烘8-10小时的大小麦,因麦粒含水量高、麦粒嫩等原因要烘40个小时左右,原配有的烘干机根本无法满足烘干的需求,导致大小麦腐烂、霉变,致使农户减产减收。对此我们加大了对烘干机的推广力度,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县财政再配套补贴30%,对作业面积超过1000亩的合作社,由市财政再累加5%的补贴。全年引进23台烘干机,建立了10个粮食烘干中心,各级财政投入补助206万元。目前全县拥有烘干机42台套,日满负荷烘谷能力达到410吨/次,解决了稻谷翻晒难题。

二、开拓创新,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机械化不断发展

以特色主导产业区为重点,以农机化装备设施为切入点,大力加强设施农业、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机械化技术装备的引进、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为我县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一)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体现亮点的原则,与市农机局、县财政等部门联合,大力发展多种类的设施农业,制定连栋、单体钢架大棚建设标准,实施设施农业补助。加大对各类标准化大棚、机械化播种育苗、喷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力度,逐步实现我县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今年共补助设施农业281万元,36.9万平方米。其中市级131万元,9.5万平方米;县级150万元,27.4万平方米。

(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机械化。我县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现有养殖面积23.8万亩,但产值却很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机械化养殖模式。今年我们结合三门湾百里20万亩生态型海水养殖带建设,重点在长街、茶院、一市、越溪、强蛟等地积极发展减轻养殖劳动强度、增加养殖产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械,如增氧机、潜水泵、水体净化机等的推广应用。今年推广补助增氧机2732台套,新增水泵341台套,通过这些机械的推广应用,实现从海水养殖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

(三)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以实现茶叶机械化为抓手,加快果蔬、林特的耕作、节水灌溉等作业机械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今年全县共推广补助茶叶修剪机、采茶机、茶叶烘(炒)干机等335台套。

三、规范管理,农机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机服务组织。紧密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发展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主要产业功能区服务全覆盖。全县农机合作社30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19台套,仅2012年作业服务面积为10万亩,创收1600万元。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承包服务、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租赁服务、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环节正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作业领域从种植业发展到林业、畜牧、渔业及设施农业等领域。9月份,我县成立了全市首个农机合作社联合会,各合作社的理事长担任联合会成员,联合会的会长、副会长在各理事长中选举产生。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会主要是为了使全县合作社的合理机具调度、共享种植技术等作用,让我县的农机合作社抱团做大、做强、做优,做好转型升级。

(二)抓好农机质量管理和维修网点整规建设。结合县“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开展农机维修、农机产品、配件质量等“打假保农”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机维修行业规范化建设标准,监督农机销售厂商、农机维修网点规范经营,从源头上保障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

四、真抓实干,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坚持以典型示范为抓手,构建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以严格考核为手段,积极落实安全责任;以警农合作为保障,建立长效监管手段,形成政府部门搭平台、农机部门唱主角、各乡镇积极支持、基层广泛参与,资源共享、安全共创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县已建省级农机安全镇乡(街道)7个,省级农机安全村5个,市级农机安全村66个,平安农机示范户390户,农机事故三项指标连续五年实现了“零增长”。11月17日,我县通过了“平安农机”示范县认定组的验收,标志着我县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这是我县农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一)抓好典型,示范引路。自2003年我们成功创建梅林街道杨梅岭“平安农机”示范村后,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逐步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支持。杨梅岭村是第一批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是市第一个平安农机示范村,拥有农业机械专用停车场3800多平方米,是我省第一个有专用农业机械停车场的村。在2008年我县成功创建了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为真正将“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县农机部门经过摸底调研,把拖拉机拥有量大、事故隐患多的西店镇作为试点。在创建过程中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落实保安全,镇政府将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单位和户,并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局面。二是抓投入强基础。加大对道路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机作业、交通条件,消除安全隐患。全镇设立各类宣传牌428块,交通缓速带50米,建立农机之家7个,240平方米,村级停车场7个,900平方米。三是抓教育促规范。定期开展各类技术和安全教育,提高机手操作水平和安全行车意识,目前已培训11期,受教育面达100%。在西店“平安农机”示范镇创建成功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目前我县梅林街道、深甽镇、强蛟镇、黄坛镇、岔路镇、越溪乡都是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点。

(二)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需各地各部门共同重视。为确保平安示范县创建成功,成立了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办及农机、公安、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创建工作,各镇乡和村层层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并把农机安全村创建、拖拉机年度检审验、第三者责任险、农机事故等内容作为对各镇乡、街道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利、义务、目标、任务、奖惩及经费投入。在创建的镇、村主要路口设立了警示牌,书写了安全标语,设立了农机安全宣传橱窗,建立了农机安全活动室,向广大村民发放了农机安全宣传资料。全县共投入150万元,制作标牌637块,宣传橱窗78处,宣传牌368块,警示牌930块,减速带420余米。通过交通安全标识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车辆驾驶人安全行车意识,从而减少了农机事故隐患,极大地降低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了“村级领导班子重视,当地机手拥护,老百姓欢迎”的预期目标。

(三)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一是认真做好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把好车辆检验关和牌证发放关。坚持积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集中安全技术检验,把对农机手的服务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认真做好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把好车辆检验关和牌证发放关。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实施了农机监理牌证业务信息通报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安全共创。全年应检拖拉机2699台,已检2465台,占92%;新车上牌123台,新核发拖拉机驾驶证92本,联合收割机操作证12本。二是加强现场监管,遏制农机事故发生。对重要农时季节、事故多发路段、重点隐患对象及安全危险区域、加大了联合执法检查监管力度,对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脱检脱保、准驾不符等严重违法行为实行严管严查。针对外籍拖拉机事故频发不良态势,开展了外籍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上路巡查215天,出警1075人次,检查拖拉机4426台,纠正违章拖拉机3511。查处脱检脱审376台/次,强制报废拖拉机6台。对外籍拖拉机建档59台,外籍拖拉机驾驶人备案登记37名。拖拉机道路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使我县农机安全生产明显好转,为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在示范点开展“十个一”活动。在每个乡镇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农机手送一封创建“平安农机”倡议书;放映一部农机安全教育警示片;向每个创建示范村送一套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在创建示范村及中小学校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举行一次创建“平安农机”有奖竞赛;精心安排一次创建“平安农机”咨询日活动;与每位农机手签订一份“平安农机”《安全承诺书》;开展一次“平安农机”安全慰问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的社会氛围。

五、平稳推进,农机培训领域进一步夯实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拓宽农机培训领域,创新办学理念,努力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

(一)抓好拖拉机驾驶培训。严格教学质量,实行凭证上岗,对拖拉机驾驶学员开展法制教育、技术培训,杜绝无证驾驶和操作。

(二)抓好劳动力素质培训。积极发挥农机公益性培训特点,以劳动力就业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就业门路”为主线,选择农民急需、社会必需的培训项目,把对农民的转岗培训与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新机具推广工作,做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到哪里,培训就拓展到哪里,将培训领域渗透到大农机各个范围。计划在2012年,对新购置机具的农户进行一次机具操作、维修及保养的培训。

(三)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结合拖拉机年度检验,分乡镇(街道)组织全体驾驶员集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播放道路交通安全警示录像,通报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典型事故,提高机手安全行车意识,做到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