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职能优化工作报告
时间:2022-01-30 10:12:00
导语:纪委职能优化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08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和实施了“阳光新政”工程,建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监督的综合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行政权力的阳光透明、公共服务的便捷高效、综合监督的全程跟踪,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球知名的《福布斯》杂志把纳入“中国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之列,在“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排行榜中列第四位。
一、加快发展催生“阳光新政”工程
加快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除了缺乏区位优势外,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差距。尽管过去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是效率不高、作风不优、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没有消除。市纪委监察局探索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觉来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阳光新政”工程应运而生。
1、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行政审批项目多,办理时间长、手续繁、效率低的问题是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是内资的要盖46个章,是外资的,要盖58个章。在正常情况下,内资需要150个工作日,外资需要大半年时间,再加上法定休息日,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低效的行政审批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这一顽症,就必须摆脱惯性思维,从改革和优化行政审批管理的体制机制入手,通过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的整体效率,实现阳光审批、高效审批、低成本审批,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
2、减少自由裁量、规范执法行为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维护经济社会管理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但是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检查过多过滥、执法随意性强、处罚弹性大等问题却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有的单位搞“议价执法”。执法人员在实施处罚时不是依据当事人违法事实、情节和法定处罚依据确定处罚标准,如果当事人找人说情或给点好处,就可能轻罚或不予处罚。有的是“以罚代管”。少数单位执法从部门利益出发,甚至下达罚款指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仅以罚款为目的,一罚了事。有的违反程序执法。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程序不到位,执法随意性很大,不注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等。实施“阳光新政”工程,就是要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入手,通过规范执法程序,细化裁量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执法权力的阳光、规范、透明运行。
3、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审批、执法人员以管理者自居,给市场主体设置障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在涉企检查中存在耍特权、逞威风、态度恶劣等粗暴执法现象;有的不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办理服务事项,推诿扯皮现象普遍,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造成的。“阳光新政”工程通过建立覆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电子监察平台,开展经常性的“企业评议机关、群众评议科长”活动,使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真正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政府的阳光高效服务。
二、“阳光新政”工程的初步实践
2008年以来,我们以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建立科学的政务评议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对“阳光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17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我市推进“阳光新政”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推行“三减”,再造审批流程。我们实施了以“三减”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实现了工业项目、非工业项目和便民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一是减时限。在认真学习研究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行政审批状况的基础上,我们集众家之长,哪个地方审批时限最短,我们参照哪个执行,力求创造行政审批的“速度”。改革后,工业项目从名称预先核准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60个工作日压缩最多的60个工作日、最少的只需18个工作日。二是减程序。在不改变国家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行政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压缩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我们建立了网上审批信息共享平台,为投资者实行项目全程免费代办。投资者只需递交一份符合规定的原始资料,软件就自动生成下一审批环节的表格,相关审批机关可在共享平台上下载、打印所需资料。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投资者不用来回奔波于各审批窗口,重复递交各种资料。整个工业项目申报资料由原来的163项减少到56项,减幅达66%。三是减费用。即减少直至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由政府“买单”,由财政直接补偿给收费部门,从而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在我市开办企业,工商注册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工业企业建设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实行新流程以来,政府每年为投资者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近2500万元,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二)建立“四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我们紧扣社会反映强烈的执法检查随意性大、行政处罚弹性大等突出问题,建立“四项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进企业检查备案制度。制定实施了《市行政执法部门进企业执法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督促执法部门分季度制定进企业检查计划,报市法制办审核备案,全面压缩进企业检查的规模和次数。二是首违不罚、帮助整改制度。督促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建立以教育为目的的预警执法制度,对于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先口头教育或帮助整改,违法行为人及时纠正或者在限期内纠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三是重大处罚案审会制度。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重大的行政处罚前,必须经过法制机构审核、分管领导审查、案审会集体讨论决定,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四是从轻或减轻处罚制度。去年以来,全市47个执法机关按照《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办法》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共清理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1538件,对依法应当或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3031条处罚条款进行了规范,并按照免于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顶格处罚的原则,依据具体违法情节设定处罚标准。据统计,2010年元至9月全市行政处罚案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处罚金额下降42%。
(三)开展“两项评议”,促进作风转变。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环境的背后是干部作风。为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我市连续开展了“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两项评议活动,对市直机关及其科室负责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评议。一是让有权者接受评议。我们选取了具有行政审批(许可)、执法检查和便民服务等职能部门,以及那些直接与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打交道的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作为评议对象,实行分类别评议,避免了“一刀切”,增强了可比性。二是让服务对象来评定。我们创新评议的方式,把评议权交给企业和群众,评议代表全部为被评部门的服务对象。通过建立囊括各类别企业的评议代表数据库,随机选取评议代表进行测评,使评议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行联动评议。评议活动采取市、区联动方式,三个城区对区直机关开展同步评议,评议成绩占市直机关得分的30%,使评议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四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在日报、晚报、政府网站等媒体开办了多种形式的咨询和投诉专栏,利用新闻媒体曝光部门存在的问题,促进部门整改。五是注重评议结果运用。得分前十名的部门和科长由市委、市政府授予“企业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科长”的荣誉称号;对总分在70分以下且排在最后三名的部门和科长,采取诫勉谈话、取消年度奖励工资、评先表优资格等方式进行惩戒。在去年的评议活动中,有6名“群众满意科长”得到提拔重用。“两项评议”活动,推动了部门转变服务观念,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建立“一个平台”,完善纠错查处机制。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实施行政监察,手段比较单一,及时性和规范性较差。为解决监察手段落后问题,我们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全市的电子监察平台,好比为行政监察工作安装了“电子眼”,紧紧盯住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网上行政行为、政务活动和公共资源交易等权力运作过程的公正、规范。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了对市直4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开展的行政审批工作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该系统对市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行政服务中心、车管所、人力资源市场、社保中心4个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对公务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在岗在位和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电子监察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对近30.5万个审批件进行了实时监察,系统共发出自动预警纠错信号558次、红黄牌121件,各级监察机关发出《电子监察情况通报》31期,责令6个单位作出书面检查。电子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大提高了监督时效,被监察对象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三、深入推进“阳光新政”工程的思考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阳光新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通盘考虑,逐步深化。要以行政服务网站为载体,建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监督综合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行政活动网上流痕,权力行使网上监控,使“阳光新政”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覆盖。
(一)系统化设计。科学系统的设计是保证“阳光新政”工程成功的关键。“阳光新政”工程把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主要行政权力纳入统一的运行监管平台,做到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权力是“阳光新政”工程的基础和内容,社会监督是贯穿“阳光新政”工程的主线和保障。“阳光新政”工程包含了行政审批工程、市场监管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社会监督工程等内容。一是行政审批工程。主要是清理审批事项,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节奏,提高审批质量。二是市场监管工程。主要是“五个规范”,即规范行政机关进企业检查行为,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行为,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安排、经济利益上与行业协会彻底脱钩;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减轻企业和外来投资者的负担;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实现交易活动的全程监管。三是公共服务工程。在整合各类行政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新的市长热线,设立前台受理、后台调度、统一反馈、专业评价的公共服务新机制,及时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生活生产难题。四是社会监督工程。主要是升级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活动的监察。同时,整合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媒体和群众等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综合监督效应。
(二)规范化操作。“阳光新政”工程着眼于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运行,做到“确权”、“控权”、“亮权”。一是“确权”。认真梳理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结合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方面,依法对现有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对经过清理核定的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经市政府审核确定后,依法向社会公布。未经核定和公布的行政权力事项,均不得行使。二是“控权”。对确定的每一项行政权力的运行流程按照“时间最短、效率最高、费用最低”的原则进行优化,将办事程序、时限、标准予以严格规范并提出岗位化、对象化的职责要求。所有行政权力项目、流程、条件、依据、时限、收费等要素将被固化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中,审批审核人员只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任何审批超时、收费超标等不符合系统要求的行为发生,软件系统将自动终止审批事项的流转。三是“亮权”。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开发建设一个跨部门、一体化、支持前台和后台无缝集成的综合网络运行软件,将优化后的权力运行流程向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权力运行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三)电子化监控。对行政权力实现全程监控是“阳光新政”工程取得实效的保证。要对目前实行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进行扩容、提档、升级,扩大电子监察覆盖范围,全面提升监察系统功能。升级后的电子监察系统,既可以横向监控市直部门的权力行使,也可以纵向监控各县(市、区)的行政效能。统一编制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规划,将网上行政审批、网上行政执法、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公共服务同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将监督贯穿于业务管理和权力运作全流程,实现全程化、全方位的动态监督。电子监察系统要强化对行政审批的过程监控,对涉企检查、处罚、收费行为是否合乎规定进行重点监察,对公共服务的办件时限进行监控。电子监察系统除对所有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实时监察外,还将实现权力运行异常情况的预警、督办以及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量化依据,切实做到权力事项全覆盖、运行过程全监控、异常状况全预警。
(四)制度化评价。要重点探索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化评价体系,提高“阳光新政”工程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实行行政服务即时评价。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设立投诉室、电子即时评价器,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开设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办件即时评价系统和咨询留言专栏,群众可以随时对行政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投诉,提出意见和建议,投诉处理结果记入系统绩效考核。二是定期开展市场主体评价。坚持每年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活动,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修订评价工作的内容,随时更新评议代表库,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三是组织社会化评价。聘请和委托第三方来开展评议评价,第三方可以是中立的专业调查公司,也可以是专业的统计调查机构。参评人员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包括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代表、市场主体代表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评价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最终的评价结果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评议评价的结果要作为干部提拔调动、单位评先表优、领导实绩考核、党风政风评估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 上一篇:监察局职能规范经验交流
- 下一篇:全县残联工作大会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