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乡供水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28 04:33:00
导语:分析城乡供水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去解决,以保证我县的城乡供水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我将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⑴是利用苦咸水项目,加快“380岩溶水”合理开发,建设由典等大型供水工程,解决4个乡镇7万多人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问题;⑵是继续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中省市城乡供水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城乡供水工作新局面,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面积1233平方公里,县位于北部。辖24个乡镇,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人。全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境内无径流,境外补给少,地下可利用水资源大多埋藏较深,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缺乏全省的1/6全国的1/12且水质较差,高氟水、苦咸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一个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贫水大县。
省、市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全县上下形成了要兴富,先兴水”共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高潮。水利建设中,始终把城乡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统一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年以来,共完成投资4751.72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6.54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固定资产3880万元,年供水量360万吨,产值600多万元,安排水利职工68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一、解放思想。
由于水源贫乏,城乡供水工程是城乡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九五”初期。水质较差,导致缺水人口增大,全县饮水困难人数达62万人,全省较为突出。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城乡供水分别由水利和城建两家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较差,县城供水因水源缺乏时常断水,两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临亏损和难以维持的严重局面,城乡供水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打破原有供水体制造成的僵局,谋求供水事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城乡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牢固树立了四个观念”一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新观念。改变城乡供水多口管理,实行“统筹规划,水源共享,城乡结合,统一管理”新体制;二是水权,水商品,先购买后使用的水市场新观念。改变产权不清,盲目开采,喝福利水的现象,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管理的新观念。改变激进管理模式,创新机机制,增强活力。四是可继续发展新观念。改变只顾眼前,忽视久远的做法,实现水源、工程规模和建后管理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经过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县城乡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理顺体制。
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实现供水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体制保证。年成立水务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时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并在涉水事务管理上迈出四大步:
第一。全县实现了一龙管水”水源共享,供水统配,集中连片,从水源头一直管到水龙头。县上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投资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均属国有,由县水利部门管理,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管理。由国家补助、农民集资修建的小型、一家一户的饮水工程,产权私有。近几年来,通过改建、扩建和续建并网,收回过去由乡镇及村级管理的国家投资兴建的供水工程12处,均交由水利部门统管,改变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关系不顺,管理不善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统一高效、权责明确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管理体制。
第二。加快了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县水务局根据浅层水源缺乏而岩溶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利用水资源统管的优势,组织人力物力,会同地矿部门,对全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聘请省水电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和的有关专家对全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编制了《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演讲》完成了《利用岩溶水解决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和《县城及周边乡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等可研、规划设计演讲。近几年来,根据规划,分期分批实施。优先开发了380岩溶水源”打井5眼,新建了北塬页坡“380岩溶水源地”通过城乡水源工程统一调配,使县城日供水量由过去的4000吨增加到15000吨,很快解决了县城区和北塬地区水源紧缺供水严重缺乏的问题。
第三。使县城供水发展到周边等3个乡镇,解决了1.5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城区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60万元增加到260多万元。
多方筹资,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县人饮困难基数大,任务重。单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好工程建设资金问题,使广大饮水困难群众早日受益,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资金筹集方法,提出了以国家投入为发酵剂,吸引和带动群众和社会投入,多渠道筹资,捆绑使用,分步实施,规模解决”筹集原则,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缺乏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专款专用,认真实施项目工程建设;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一方面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局部资金支持供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的实际,结合农民收入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积极推行村民“一事一议”方法,采取群众集资、实物折价和投工投劳等形式以折价的方法记入群筹专户,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占地、拆迁弥补和土方施工等问题,自筹资金和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三是县政府出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独资或股份合作建设供水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民办供水;四是大力推行“五小工程”产权改革,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资产,争取资金回笼,用于弥补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缺乏。五是县城供水等大型供水工程,通过国内外贷款、工队垫资等形式解决投资。近几年来,累计多方筹资9036.53多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77.8万元,地县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群众自筹3258.73万元,投工投劳200万个工日,从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800万元,社会及群众个人投资300万元,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
第四。为我县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强化措施。
需要全县上下互动,发展供水事业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工程建设上,县政府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的重点工程来抓,主要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成立机构。县上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在县水务局设立项目办,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日常工作,机构的成立,为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二是落实责任。每年项目工程建设之前,县政府都及时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与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依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布置按排,明确职责,落实建设任务。实行县上领导包项目,部门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的包联责任制。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
三是各方配合。县上五套班子齐抓共管,形成了发展供水事业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计划、财政、卫生、水务等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共同打好供水工程建设总体战。各有关乡镇全力配合,狠抓落实,为工程建设发明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四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把好“四关”即“设计关”建设关”资料关”和“验收关”:
㈠认真做好前期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设计,保证了前期工作的深度,保证了单项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奠定了基础。
㈡加强施工管理,县水务局依照有关规范,认真组织,严格管理,精心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成立了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选择有资质的工队进行施工,签订施工合同,进行合同管理;聘请了2名具有监理资质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理。并抽调12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对新打水源井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配合市、县防疫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化验;工程队施工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查,整体项目进行终检;
㈢严把原材料关。工程管材由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推销中心进行监督,统一招标,统一推销,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制度,按计划实物供应到每个项目工程,确保原材料质优价廉。对地方建筑资料推销,坚持先检验、后付款。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赵坡改水工程输水主管道采用柔性深缩短管连接,提高了输水管道的平安性和质量。
㈣严把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关。对基础部位、隐蔽工程等及时进行阶段验收,验收合格并经质检人员签字后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对单项工程,实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鉴定书;单位工程,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提出书面申请,由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单项竣工后,由县水务局核对,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报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同时,严格执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平安和效益的发挥。认真执行《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重点落实饮改水项目资金专户的设立和资金报帐顺序规范运作。工程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债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存入专户,主要用于工程管材、土建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布置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配套资金由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主要用于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县项目办将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平安、高效。近两年来,全县建成的21处项目工程均达到优良以上规范,受到省、市领导和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创新运行机制。
保证工程耐久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
一健全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实行县、乡、村、户四种管理模式。按工程规模,健全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做到六有即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维护措施”对5000人以上的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供水管理站,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负责管理,供水管理站负责经营;对一乡内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负责具体管理,乡镇水管站负责经营;一个村(组)集中供水工程,按村民议事规程,实行一事一议,由乡镇水管站管理,所在村负责经营;集雨水窖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目前全县共设立了4个局直属供水管理站和24个乡镇水利管理站,管辖82处供水工程,其中县管4处,乡镇管28处,村(组)管50处,共有管理人员286名,户管集雨水窖5193眼,形成了一乡一站,一工程一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格局。推行的四种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县水务局和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引导,如今已成为该县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城乡供水平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县水务局与受益乡村行使代管和出资人的权力,履行代管和出资人的职责。确定了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对各工程管理站,赋予自主经营的权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包本经营,企业化管理。建立了用人、决策、水价、奖罚等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规范运营。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按站长、会计、出纳、机泵手、维护人员、收费员(兼)水质化验等工作岗位设置,逐级推荐,按管理权限聘任。推行站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以水为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县城供水,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减员增效和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局直各站实行包干,任务与工资挂钩,采取灵活的分配机机制,实现微利经营。乡村各站,实行承包管理,使水费的征收、工程维修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极大的调动了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工程效益。杨坡供水站把原来单一的农村生活供水向工业供水和节水灌溉拓展,使供水发展到二个乡镇六个村,解决了近1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和800多亩的农灌用水。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10多万元。使城乡供水工程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三以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按用户性质实行不同水价。首先是水价改革,合理的水价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集中供水工程,实行利息水价,计量收费。根据《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方法》依照弥补本钱,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饮水本钱、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近年来,供水事业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县城供水,依照用户性质划分用水类型,即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经营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实行五种分类水价,水利部门会同物价部门,采取开听证会等形式,先后进行三次调价,水价从移交前的每方水0.8元、每年亏损25万元,调整到现在每方水1.8-3.5元,综合水价每方水2元,加上多种经营等收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对于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结合农村实际,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采用指导水价,目前执行每方水1.5-2.5元。通过水价改革,达到保本经营。其次是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农村供水由于范围大,用户分散,用水量少,加之计量设备落后等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各站不同情况,实行指标量化管理,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任务与工资挂钩的方法,夯实责任,实行专管员对片长负责,片长对站长负责,站长对供水站负责的层层岗位责任制,要求专管员每十天抄表,汇总核对总表,保证抄表率、回收率在85%以上。三寨供水站共有管理人员6人,每人承包10个组,任务承包到人,收费直接到户。针对跑、冒、滴、漏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抢修,白昼定时供水,晚上关水,确保了供水效率和运行安全;并结合农村实际,群众接受的前提下,实行每表每月1元表损,每户每月2方的基本用水定额。每十天抄表,分表复核,基本达到总分表计量相符,群众十分满意。近几年来,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全县供水年收入由过去的200万多元增加到6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管理。设立供水管理站的同时,县水务局给各站及时下达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书”⑴明确了工程管理站站长是工程管护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工程设施的维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水源调度和平安供水预案。⑵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依照水利部《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方法》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临时发挥效益,实现良性运行。水价经县水务局审核,报县物价局批准后实行,水费按水表计量征收。同时规定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进行统一调配,坚持全县各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⑶设立水源维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维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完全。⑷在水源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供水本钱,拓宽经营渠道,使供水工程在规范运作下效益明显增长。各站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不时开拓供水市场,组织专业施工队为用户及时装置供水管道,并在管道分支处和用水户家中装置水表,电话报修,上门服务,减少了水事纠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用上自来水。依法管水,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供水经营者与用户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价政策,签订供用水合同。一方面要求水管单位按合同规定保证供水,另一方面要求用水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按时交纳水费,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及违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水商品市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兼顾了供水经营者和用户双方的利益,促进了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依法运行。
不但取得了自身效益,由于我转变经营机制。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缺水区家庭的主要劳力不再为找水而长年奔波,为从事其他劳务工作创造了条件,仅此一项,年可节约400万元;
二是保证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氟病区氟斑牙、萝圈腿等困挠群众身心健康的氟骨症将成为历史;
三是改善了农村环境条件。一些严重缺水地区群众不再远距离拉水了现在水龙头都通到灶房。过去,农民在家里一年很难洗几回澡,现在大部分村镇都有浴池,一些有条件的农户和城里一样,家里装有暖气,设有卫生间,洗澡、入厕方便多了同时给洗衣、打扫卫生、养花种草等也创造了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农村人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四是支持了相关主业的发展。通过供水工程水源建设,富余水可用于支持相关用水产业的发展。县用上城区矿泉热水后,温泉浴已成为宾馆一大特色,同时,新建的千亩世纪观光、生态农业的节灌工程水源也有了可靠保证。
- 上一篇:深化法制完善要点
- 下一篇:农资打假下乡行动启动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