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济和发展策划实施状况的汇报

时间:2022-05-25 11:02:00

导语:有关经济和发展策划实施状况的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有关经济和发展策划实施状况的汇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市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和异常严峻的发展环境以及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改革发展新跨越,坚持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新空间,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执行情况良好。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

1-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32.88亿元,增长10.5%,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0.91亿元,增长10.3%,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23亿元,增长6.9%,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49亿元,增长18.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9.9%;外贸进出口总额1391.75亿美元,增长9.0%,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2.7%,其中出口总额817.87亿美元,增长9.7%,完成年度预期目标4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9.08亿元,增长41.3%,完成年初预算的63.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7.3%,高出年度预期3.3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双优、双快、双升、双缓、双稳、双强”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呈现“双优”态势,城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方式转变优先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1-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32.88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亿元,下降21.3%;第二产业增加值1732.7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6.89亿元,增长11.5%。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万元GDP水耗和电耗分别下降5.8%和6.1%,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81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25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被批准列为全国第一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1-6月,全市专利申请量16720件,增长21.5%,其中:发明专利8795件,增长2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2.07亿元,增长13.5%,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22.49亿元,增长14.4%,比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3205.47亿元,增长13.5%;光机电一体化134.54亿元,增长17.8%;生物技术19.56亿元,增长30.7%;新材料及新能源153.15亿元,增长29.4%;环保及其他9.77亿元,增长30%。本土自主创新型企业增长势头强劲,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51家,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迈瑞、大族激光等企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芯国际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奠基,日东电工偏光片项目正式投产,杜邦太阳能光伏电薄膜生产基地落户。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全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消费需求和财政收入呈现“双快”态势,消费结构性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继续呈现出结构性升级趋势,旅游、体育、信息等服务消费支出增加,汽车等大宗商品需求较旺,成为当前我市经济运行的亮点。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四位。其中:批发与零售业949.62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130.87亿元,增长21%。在十大类商品销售中,汽车、金银珠宝、服装和家用电器等四类商品销售额增长迅猛,分别达到29.4%、26.4%、54.5%、29.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全市消费需求总体上仍保持了近年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财政金融快速发展。1-6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140亿元,上划中央各项税收收入(不含关税和海关代征部分)774亿元,增长31.9%。从增收动力看,金融保险营业税大幅增长是拉动财政增收的第一生力军,共完成税收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6%。从征收性质看,税收增速远高于非税增速64.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58.85亿元,增长46.1%;非税收入20.24亿元,负增长18.7%。从征收级次看,市本级增速高于区级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收入320.4亿元,增长44.8%;区级收入158.7亿元,增长34.8%。

从金融形势看,我市大力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1-6月,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6.96亿元,增长27.2%,占GDP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9%提高到11.8%。6月末,我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437.38亿元,比年初增长8.2%;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640.94亿元,比年初增长8.5%。金融机构队伍不断壮大,中信嘉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生命人寿保险、鼎和财产保险三家金融机构法人总部以及华一银行分公司、三星火灾海上险分公司、华宝兴业基金分公司三家金融机构地区总部相继落户。

(三)投资和工业增幅呈现“双升”态势,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投资增幅明显回升。针对年初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严峻形势,全面制定投资任务分工方案,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扩大投资需求,力促投资增幅回升。2-5月,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6.7%、-3%、0.3%和5.3%。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75.23亿元,增长6.9%。按投资结构分,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324.78亿元,增长1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3%提高到56.5%,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动力;房地产开发、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分别完成194.7亿元、46.1亿元、9.7亿元,占比33.8%、8.0%和1.7%,累计同比增长-0.8%、14.9%、3.3%。按行业类别分,三次产业完成投资比例为0.0:25.6:7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并完成投资427.8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工业)完成投资147.4亿元,负增长7.5%。从项目支撑看,143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0.9%。其中64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0.0%;79个社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94.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7.7%。

工业增速止跌企稳。在市场形势趋紧和成本持续上涨的双重挤压下,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首次跌至两位数以下,但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呈现逐月回升的走势。单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23亿元提高至288亿元,1-4月、1-5月、1-6月累计同比增速由9.5%、9.6%提高至10.3%。从工业结构看,适度重型化战略实施成效显著,1-6月,重工业增加值1215亿元,增长11.7%,比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6.3%。从企业性质看,股份制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462.34亿元,增长27.5%,比工业增速高17.2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速放缓,实现工业增加值1027.19亿元,增长3.7%。从企业规模看,工业百强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3.7%,比工业增速高3.4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贡献较大,实现工业增加值675.86亿元,增长15.6%,比工业增速高5.3个百分点。

(四)房价和物价涨幅呈现“双缓”态势,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

房地产价格平缓下降。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房价持续下降。1-6月,全市商品住宅单月均价分别为15080元/平方米、16315元/平方米、13618元/平方米、11962元/平方米、11014元/平方米和12680元/平方米,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12789.26元/平方米,比2007年均价13369.62元/平方米下降了4.34%。新建商品房销售规模继续下降,市场交易持续平淡。1-6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70.41万平方米,下降54.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4.25万平方米,下降54.02%;办公楼销售面积1.78万平方米,下降89.23%;商业用房销售面积11.94万平方米,下降34.65%。初步估计,全年住宅销售面积约3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左右。1-6月,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64.73万平方米,增长26.72%,其中住宅空置面积65.37万平方米,增长84.5%。

市场物价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开始回落。6月份,全市消费价格环比小幅上涨0.4%,但由于受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持续减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继续回落。1-6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7.3%,与一季度持平,比1-4月、1-5月涨幅回落0.3个和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和全省0.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推高CPI的主要因素。6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9%,水产品上涨21.8%。受台风和暴雨天气的影响,6月份我市部分叶菜价格涨幅高达50%以上。6月20日,全国汽、柴油价格上调,对当月和上半年CPI影响不大,但从7月开始影响将逐步显现,预计拉升CPI总水平0.2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产品购进价格继续攀升,分别达到100.8%和105.7%,市场物价调控仍然任重道远。

(五)外贸外资和能源资源供应呈现“双稳”态势,经济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外贸外资稳步发展。外贸形势总体趋紧,但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6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其中出口总额817.87亿美元,增长9.7%。从出口形式看,“三来一补”贸易增长较快,完成83.8亿美元,增长20.1%;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30.8亿美元,增长7.7%;一般贸易出口208.9亿美元,负增长0.6%。从出口市场看,欧盟和东盟市场增长较快,分别完成115.3亿美元和57.4亿美元,增长29.2%和28.5%;美国市场140.5亿美元,增长8.7%;日本市场29.4亿美元,增长8.7%;香港市场327.5亿美元,增长5.3%。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较快,完成131.3亿美元,增长17.7%;“三资”企业出口522亿美元,增长14.7%;民营及集体企业出口159.1亿美元,负增长7.2%。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完成371.2亿美元和622.3亿美元,增长16.7%和14.6%。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106个,增长31.6%;合同外资44.2亿美元,增长72.2%;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增长10%,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规模排在第十位。

能源资源保障平稳。受年初雪灾冰冻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我市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保障一度出现紧张局面。1-6月,全社会用电量269.8亿千瓦时,增长3.8%;电网供电量264.1亿千瓦时,增长3.6%;最高负荷982.5万千瓦,增长8.6%。天然气供应总量59.39万吨,增长14%,其中现货采购供应量约11.66万吨,增长129%。成品油消费约155.5万吨,其中柴油约93万吨,汽油约62.5万吨。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初步统计电力弹性系数由2007年的1.125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0.93。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和调控管理逐步加强。作为粮食纯销区,通过加大粮食调运力度,我市粮食储备达到18.5万吨,粮价上涨15.4%,粮食市场供应平稳。1-6月,猪肉足额储备,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六)综合配套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双强”态势,社会民生进一步和谐

改革事业强力推进。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发展的实际,科学编制近期改革纲要,谋划并启动未来几年新一轮的改革创新。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既定部署,认真协调解决分类改革遗留问题的同时,强力推进事业单位“七项改革”,改革完善公共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特区外排水和公交体制改革、国资委法定机构试点等专项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研工作。根据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提出深化我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以光明新区为试点,进行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调查研究,制订试点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启动修编《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修改完善《市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研究,积极推进全国第一只创业投资企业债券申报工作。

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平稳增长,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参保人数保持15-20%增幅,少儿医保和劳务工合作医疗新险种参保人数增幅达20%以上。义务教育免费工作全面展开,中、小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大运中心、体校新校区、当代艺术馆等一批文化体育重大项目全面推进,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市疾控中心、第三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

二、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放缓、原油等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人民币升值、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上调、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上国内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使我市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工业增速继续下滑

近年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2003-2007年分别增长29.3%、23.8%、19.4%、17.2%、15.0%。今年1-6月,进一步回落至10.3%,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一是工业的部分主导行业和重点企业增速回落。二是规划用地、工业投资、电力供应、市政配套和人力资源等问题制约了工业发展后劲。三是与工业结构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高增长行业培育发展相对滞后。四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源型加工贸易模式,导致工业整体附加值率偏低。五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土地使用税实施后,企业税负增加,享受15%优惠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重新认定。

(二)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

2005-2007年,我市出口增长分别为30.4%、34.1%、23.8%。今年1-6月,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企业综合营商成本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至9.7%,比上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一是国家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出口增速。我市加工贸易经济发达,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比国内其他城市更加深远。二是受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国际经济和市场需求明显下降。三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汇兑损失,企业利润被不断“蚕食”。

(三)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04-2007年分别增长14.9%、7.6%、7.8%、5.6%。今年1-6月,在扭转了年初投资负增长态势的基础上,投资增长6.9%。影响投资增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建设用地不足和重大项目培育滞后。二是企业市场景气和盈利空间的预期减弱,工业企业投资不足。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乏力。四是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杠杆效应不强。五是投资区域结构不均衡。

(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上半年,我市食品类和生产资料类价格双双上涨,推动物价总水平创近10多年新高,物价总水平控制任务相当艰巨。一是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高位运行。二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联动上涨。三是国际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四是企业综合营商成本不断增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开始向下游产品传导。五是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上调压力增强。

(五)电力等能源供给形势趋紧

今年以来,我市电力等能源供给总体保持平稳,但随着用电高峰期的来临,能源供给形势进一步趋紧。一是由于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南方地区电力设施严重受损,西电东送的电力大幅减少,导致我市电力供应紧张时间周期提前。二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我市成品油供应保障压力加大。三是受国际天然气现货价格高企、资源获取难度和成本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市燃气供应保障压力上升。

(六)港口发展面临激烈竞争

从港口运量看,受国内外市场萎缩和国内港口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港口运量增速呈现下滑趋势,东西部港口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影响港口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美国经济放缓影响,美国航线萎靡不振,导致以美洲航线为主的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出现负增长。二是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及我国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企业定单减少,运量下降,直接影响了港集装箱吞吐量和货运量的增速。三是国内兄弟城市加大港口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与我市港口发展的竞争。

(七)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有待提速

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进程中,特区内外二元结构的影响日益突出。一是在城市功能、市政设施与城市形态上,特区内外差异明显。二是在人口结构、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特区内外的落差仍然较大。

三、经济发展趋势及主要指标测算

(一)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自去年7月份起,已连续调低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由最初的5.2%调低至3.7%,累计下调1.5个百分点。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继续扩散,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二是全球股市、债市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和市场消费等领域的负面延迟效应将逐步显现。三是国际能源、资源和农产品等价格高位运行,全球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普遍加大。四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内经济运行平稳,增速预期下调。我国1992-1996年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4%,属于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向上阶段;此轮经济周期从2003-2007年再次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8%。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未变,经济基本面未发生大变化,虽然工业生产增速减缓,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但投资、消费保持稳定较快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在平稳快速区间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10.4%。下半年,要重点把握以下态势:一是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二是从2007年起国家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的历史高位,连续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的贷款利率高达7.47%。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流动性过剩和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仍较大。三是外需持续减弱,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幅度将有所放缓。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美元继续贬值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五是国家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将增加产业转型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从全年发展趋势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压力前所未有。由于我市外贸依存度高达300%、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对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策变化的影响更加敏锐,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将更为严峻。从总体上判断,我市下半年经济发展趋势如下:一是受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加大,企业发展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企业投资需求、新的投资增长点的培育难度加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巨大。二是受世界经济放缓、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外部压力的影响,预计我市加工贸易将加快进入转型期,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价格攀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走高,市场物价面临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双重压力,预计全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高于去年。四是受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增长行业培育发展相对滞后和外源型加工贸易模式等因素影响,全年工业增速比上年将有所回落。五是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发展态势趋于严峻,但宏观基本面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预计我市经济将在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二)主要指标测算

总体来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近1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发展形势变化异常,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2%的预期目标还是有条件的。初步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本市生产总值7615亿元,增长1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0亿元,增长1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98.3%;

——外贸出口总额1887亿美元,增长1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97.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0亿元,增长10%,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0亿元,增长18%,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4.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30%,高出年度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左右,高出年度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从产业增长推动要素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根据上半年发展态势,初步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将实现增加值6亿元,与上年大致持平。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将实现增加值3625亿元,增长12%;建筑业市场回暖,将实现增加值178亿元,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约42.1%,拉动GDP增长5.05个百分点。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下,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将实现增加值3806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约57.9%,拉动GDP增长6.9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结构将由2007年0.1:50.9:49.0发展为0.1:49.9:50.0。

从需求增长拉动要素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协调。初步预计消费需求有效激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上升,全年将实现增量36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为42.4%,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投资需求恢复性增长,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将实现增量26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为30.6%,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受外贸出口增速下滑和市场形势趋紧的影响,由净出口和净内销组成的净流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全年将实现增量23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为27.1%,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

四、下半年宏观调控对策措施建议

目前,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必须抢抓新一轮促进特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改的排头兵,力争在实现科学发展、参与全球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下半年,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坚持“严监测、强产业、抓投资、保供给、优环境”的原则,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加强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的跟踪监测和深度分析,针对趋势性、苗头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力度,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制定并出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意见》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的中期评估。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加快综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筹备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科研机构,实施重大专项,集中资源重点发展通信、数字视听、化合物半导体等战略创新产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出台《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扶持催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循环经济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及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的循环经济绿色城区规划建设。

二是积极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一芯一片”(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尺寸平板显示)项目培育和建设。推进下一代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比亚迪清洁能源汽车项目,加快哈飞标致汽车合资项目合作和建设,培育超精密光机电等若干装备制造重大专项,加快微小卫星和航天测试设备等航天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强力推进坝光精细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

三是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服务业发展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着力推进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以延伸重点领域产业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产业集群。加快福田金融中心区、蔡屋围金融中心、龙岗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湾金融商务中心及科技园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培育金融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港口、机场和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保税港区规划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优势地位的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管理企业升级转型;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对发展总部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抓紧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和《市总部企业的认定办法》。在我市产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发展总部经济的资金专项。重点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和区域性总部,扶持本市总部企业做大做强。

(二)认真落实“二十八条”措施,促进工业贸易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依法严格限制独立法人企业直接从事来料加工业务;继续探索完善“不停产原地转型”模式,促进来料加工企业向独立法人企业转型。建立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担保专项资金,减轻企业台账保证金实转负担。出台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的政策,对允许类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增量给予财政奖励,缓解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着力促进现有企业稳定生产,主动做好安商稳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领军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工业百强企业、出口百强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在扎根发展。加快完成工业园区的水、电、气和公交等功能配套设施,改善工业园区配套环境。

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优化出口结构,对在我市加工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含来料加工业务),经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出口,经市有关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和软件出口,对超上年基数部分给予适当资助。贯彻落实《市支持外经贸发展实施措施》,引导促进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现有外贸发展资金对企业开拓拉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国际市场予以大力倾斜。适当增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专项用于鼓励企业参加我市主要产业会展活动和国内重点会展活动,推动我市企业和产品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三是加强产业用地的有效供应。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对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加快出台旧工业区改造优惠政策及实施细则。适当增加“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用地规模,统筹规划一批产业用地,确保高端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新兴产业扎根。加快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进度,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进行适度倾斜。加快九大产业集聚基地的规划建设,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清理力度,尽快盘活存量土地,为工业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由政府统筹,按照城市规划和产业标准统一建设厂房或收购闲置物业,根据产业导向,按不同价格出租或出让给成长型企业,并根据企业素质和发展前景调整租金和租用面积,实现企业优胜劣汰。

四是多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问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向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广的优质企业和项目优先发放贷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设立融资担保增信专项资金,用于集合发债担保增信、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鼓励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缓解资金问题。

(三)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努力扩大投资需求。在基建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各项基建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投资821亿元。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力促房地产投资的恢复性增长,加快推进四旧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争取完成投资493亿元。同时,在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方面,分别争取完成投资144亿元和22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地铁5条线路及相关交通综合枢纽建设,加快南坪快速路二期、沿江高速公路段、城市主干道路网、机场飞行区和航站楼扩建工程以及盐田、蛇口、大铲湾等港口码头工程建设,抓紧电网重点工程、污水截排收集管网系统、4个市级医院、大运场馆、南方科技大学、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未来乐园、有关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以及产业集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制定重点项目专项征地拆迁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拆迁赔偿标准,规范征地拆迁补偿程序。加强与规划选址的衔接,实现提前介入,在市政府统筹协调的同时,将具体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下放到区和街道,对所有项目征地拆迁任务分解到位,做到拆迁谈判贯穿于整个前期阶段。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的评估、资金安排、拨付、审计等问题的专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四是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深化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制订出台《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办法》,规范进入审批之前相关环节处理及技术专业性评审事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扩大并联审批改革成果,在最大限度内削减串联审批环节,有效缩短审批路径;择机推进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按第二阶段改革方案规定的时限和流程执行。

五是加快审计和招投标工作。对重大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加快标底审计,为顺利进入招标程序创造条件,指导项目单位开展招投标相关工作,力争一次性完成招标,加快工程决算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清理工作。

六是强力推进协调督办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检查。坚持“半月一协调,一月一督办”制度,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督查,及时提出督办意见。建立和健全部门主动协调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七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断强化统计力度和深度,努力避免漏统现象发生,做到应统尽统,并适时开展各类投资项目(含更新改造项目)专项统计调查工作。全面反映投资情况,实现统计工作全覆盖,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确保电力等重要能源供应,加强经济运行保障

一是大力保障电力供应。积极争取南方电网、广东省电网公司的支持,在用电高峰期增加我市70万千瓦的网供电力。加强对天然气现货采购的统筹,增加东部电厂、前湾电厂和南天电厂等燃气机组的出力,平衡负荷,解决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约5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大力协调推进滨海电厂、抽水蓄能电厂、岭澳核电三期、500千伏骨干环网等重点电源电网工程项目进展,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完善电网处置大面积停电预案和“黑启动”机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供电。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新兴能源项目的研究论证和规划建设。

二是努力推进成品油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供应监管力度,积极衔接中石化和中石油公司,保障油品资源按计划投放,保障成品油的合理库存量。健全成品油市场供应应急机制,在特殊时期,协调资源投放量,重点保障公交、公共服务、特种行业等重点用户用油需求,保持经济社会基本稳定。抓紧与国家物资储备局研究签署《国家物资储备局与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国家成品油储备油库项目框架协议》,大力推进国家成品油储备油库项目实施,建立健全我市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成品油市场供应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增强我市抵抗油荒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市成品油仓储和码头基础设施布局,保障油品供应主渠道的需求。

三是着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项目和城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力争于10月份与国家同步开工建设,确保与西气东输二线总体工程同步于2011年6月投产。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大铲岛配套LNG调峰站前期工作,在建成投产中山园示范LNG加气站和盐田港LNG汽车加注站项目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市加气站规划建设。研究推进区域冷热电联供网络建设,全面完成天然气转换工程。大力协调全市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搬迁整治相关工作。

四是强力推行节能降耗。出台《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循环经济工艺、技术、产品目录》等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文件,推出第一批建筑领域节能产品目录。全市新建建筑强制推行节能50%的标准,推进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加快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确保年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和3%。

(五)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努力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一是切实保障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物资供给稳定,进一步落实粮食、猪肉、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重要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和粮食应急预案,建立重要物资储备信息系统,出台《市储备粮承储资格认定办法》和《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大力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抓紧推进我市在东北建立粮食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全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副食品加工基地、食品流通现代化等五大工程的建设,完成两个豆制品厂和四个大型肉联厂的建设,加快推进平湖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市场价格调控。加强对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项目的管理,继续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对现有实行调价备案企业及商品的管理,严格控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的调整,减轻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建立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三是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总结“每日一报”执行情况,继续做好“每月一报”工作,加强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坚决打击价格串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变相涨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

(六)继续推进“以港强市”战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大铲湾一期3个泊位和盐田港三期扩建3个泊位共260万标箱的深水泊位建设,争取盐田西港区集装箱码头和宝安综合港口年内开工建设。抓紧推进大铲湾二期工程和盐田港东港区的前期工作。加快大铲湾港区和西部港区疏港通道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功能。

二是积极发展国际中转业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吸引船公司新增航线的基础上,鼓励船公司增加在码头的国际中转箱量。继续做好“区港联动”工作,提高保税物流园区使用功能,提高港进口重箱比例,努力调整港的“重箱出口+空箱进口”的传统作业模式,保证从大港向强港转变。

三是高度重视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加大内贸集装箱发展规划,出台鼓励加快内贸集装箱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继续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试点业务,共同建立沿海——珠江内贸集装箱运输体系,以提高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量。

四是加大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将港的腹地向中西部延伸,增强与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西部港区的珠江河口优势,利用珠三角水网改造的契机,大力发展珠三角及华南区域驳船揽货承运业务,加快建设港与珠江口以及内河各港口间驳船接驳与水路中转网络,提高内支线在西部港区集装箱业务中的比例。

(七)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

一是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以及大鹏半岛、西部滨海等东西两翼地区的开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特区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通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特区外旧城、旧工业区、旧村改造,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提升特区外城市化水平。

二是加快特区外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推进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改扩建工作,合理规划非义务教育学校在特区外的布点。提供均衡化公共医疗服务,抓紧落实宝安、龙岗两区市级医院的建设,积极推进社康中心建设。

三是加快特区外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岗大工业区、坝光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快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联动调整和优化。

(八)加强社会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加速推进光明高级中学、第二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信息学院新校区、大学南校区、大学城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年内动工。加快推进市属医院改扩建工程和滨海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新建30家社康中心,实现全市社康中心全覆盖。力争文艺中心、当代艺术馆、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文化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大运会场馆建设,争取年内完成全部大运会新建场馆的前期筹建工作。

二是切实提高民生福利。继续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确保政府投资计划中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比例不低于70%。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工伤、劳务工合作医疗、少儿医保制度,其中少儿医保覆盖率年内力争达到44%。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最低工资和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政策环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三是探索建立人口统筹协调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人口规划、调控、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编制出台以区域承载力和产业结构为依据的“分区域人口增长计划”,加快推进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联动调整。调整和完善人口管理“1+5”文件,全面推广居住证制度,构建统一的人口信息监测平台。强化对人口规模的刚性调控,继续推进基层社区人口综合协调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推广出租屋人口管理新方法。继续开展人口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建立人口刚性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

(九)全面推进深港合作,加快推进“双转移”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深港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粤港澳紧密合作框架下,大力创新深港合作思路和方式。深化落马洲河套地区规划研究,适时启动前期工作,打造深港两地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加强深港金融、科技合作,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聚集带。加快推进两地港口、机场、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完善两地口岸设施规划建设,促进两地合作和交往。

二是积极推进“双转移”工作。按照全省“双转移”工作部署,研究提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根据产业导向目录,实行产业差别对待政策,提高产业的用地、能耗、水耗和排放标准,严格限制低水平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切实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在共建产业转移园过程中,按照《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对进入产业转移园的项目,严禁禁止类产业,严控限制类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人口优化与劳动力转移、区域合作与对外转移“三并重”的统筹发展新格局,通过城市功能互补,与周边城市建立更紧密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对口支援甘肃省“三县一区”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