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情况报告提纲

时间:2022-05-25 09:06:00

导语:旅游工作情况报告提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工作情况报告提纲

尊敬的副主任,调研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我县的基本情况、旅游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的发展思路等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是滇西南的一块绿色生态宝地。全县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6乡4镇,135个村(居)民委员会,194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9.8万人,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6.3%。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森林、矿藏、热区、能源等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林化、林纸基地。多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甲级卫生县城”、“无毒县”、“平安县”、“市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县情认识,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重点,打牢交通市政、农业产业、科教文化三个基础,培植壮大林产、矿电、特色农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改革开放活县、产业项目立县、绿色工业强县、生态农业稳县、民营经济富县、科教文化兴县,着力打造“活力、绿色、实力、和谐”,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2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

二、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自年以来,我县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旅游业发展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建设,还是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全县旅游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立足长远,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

为保证全县旅游工作的整体推进、稳步实施,我县聘请昆明大学旅游管理专家、教授为我县编制《傣族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涉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规划阐明了今后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现状、总体布局、对策措施、远景目标等,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及可操作性,对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正在印制成册。而围绕独具特色的“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佛迹仙踪”品牌,县委、县人民政府又出资71.5万元请昆明博艺轩公司做芒朵佛迹园1665亩的规划,目前该项工作也已进行了正式的交接。

(二)找准亮点,努力打造旅游精品

根据年月市委朱副书记在召开的旅游文化工作现场办公会精神,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把芒玉峡谷和芒朵佛迹园景区作为近期开发重点及时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按照“科学规划、保护生态、合理开发、重点打造、推出精品”的原则,经过前期的实地勘察、踩点测量和景点的选址、设计、建设,景区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等工作,编制完成了两个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了市级的审核。为能对景区的文化有个准确定位,召开了旅游文化·茶文化座谈会,广泛的向专家、学者及人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并多次深入景区,深入附近的村寨,了解掌握景区的文化历史背景,收集整理相关记载、传说。最后按照“政企分开、管建分离、互动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把景区开发、建设、经营权委托给原县电力公司,政府拥有景区所有权,业主和管理公司拥有开发权和管理权,开创了旅游业招商引资、融资开发的先例。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现两个景区的一期建设工程已完成,而且佛迹仙踪·芒玉峡谷康体旅游区通过了国家2A级景区的评定。

(三)举办各种活动,为旅游产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宣传平台

为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到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别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唤起人们对人文、自然生态现状的广泛关注,同时领略到热带雨林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走进,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坚持筹办好四月泼水采花节、七月火把节和县庆等大型活动,而且还成功举办了“2006丛林越野邀请赛”和“中国国际雨林挑战赛”。

为大力推介“森林生态游、佛迹仙踪游、民族风情游”品牌。我县注重挖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宗教等特色资源,谋划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制作完成了《曾经的家园》电视专题片及图书《别处生活别处人——走进》。邀请了省文学院专家来为的景区景点进行文化包装、润色、编撰解说词,现解说词已制作成书;组织了摄影家协会与普洱市摄影家协会的“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著名摄影家--芒玉峡谷行活动,现该活动的系列丛书之一《走进佛迹古镇-》正在印制。通过这些活动使丰富的森林资源、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景观、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和高效性的生物生产力以有效快捷的方式展现给省内外游客和广大投资商。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吸引力受限

我县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民间投资疲软,除芒玉峡谷、芒朵佛迹园、树包塔-塔包树景区、昔木水库及县城附近的一些景区景点具有一定开发规模外,其它景区景点基本未被开发利用。同时,已开发的景区景点开发层次较低、知名度不高,对民族文化挖掘、开发不够,使得这些景区的民族文化不能很好地为旅游业服务。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投入,突出做好县森林生态、宗教朝拜、水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旅游特色开发,使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拥有较为方便的外部交通网络,但县域范围内却由于等级公路里程少、公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县境内部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更难满足游客对旅游交通舒适、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在服务设施方面,我县已具有一定数量的宾馆饭店,但普遍档次较低,功能配套不齐全,而且在县域内分布也极不均衡。此外,旅行社业务处于启动阶段,在旅游产品的宣传、销售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等各方面表现还不明显。因此,构建县的旅游交通、宾馆饭店和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企业,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完善的旅游支持系统,是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点。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责权明确、协调有力、效率高的旅游管理部门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县在健全和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在宏观和微观管理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完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宣传促销等任务,目前的状况一时还难以适应。因此,健全旅游管理体制,规范行业管理,加强管理力度,并向旅游发达地区借鉴成功管理经验是促进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急需培养和引进

旅游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服务的提供以及旅游市场的管理都需要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承担和实施。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导游人员以及专业饭店管理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正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及时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作为发展全县旅游业的一项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立足优势资源,努力打造旅游精品

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依托优势资源,高品位、大手笔打造旅游精品,以精品带动资金、人才等旅游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以精品提升旅游形象。

中部旅游区以威远镇为旅游依托中心,旅游资源聚集分布呈中心辐射状结构的中部旅游区。重点打造勐卧总佛寺、2A级景区、笔架山、云海度假村、白龙公园、芒果园、烈士陵园、象牙芒果始祖树及碑铭、威远镇田园风情等。功能定位为观光旅游、宗教朝拜、民俗风情体验,是县旅游业的中心发展区。

东部森林生态旅游区以正兴为旅游依托中心,范围包括正兴镇和益智乡,重点打造帕庄河河谷、勐乃仙人洞、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小黑江热带雨林、龙血树群落、黄草坝桫椤树群落等。功能定位为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宗教朝拜,为县近期重点建设的旅游区。

南部水域风光旅游区以碧安为旅游依托中心,范围包括碧安乡和勐班乡,重点打造碧安中学遗址、三友桥、仙人手、仙人脚、太平水库和未来糯扎渡电站修建后形成的百里长湖等。功能定位为水域观光、科考和革命历史教育,为县中远期进一步发展的旅游区。

西部宗教文化旅游区以永平镇为旅游依托中心,范围包括永平镇和半坡乡,重点打造迁糯佛寺、雷光佛迹寺、富龙山、昔木水库、南谷仙人洞、大蚌渡温泉等。功能定位为宗教朝拜、康体休闲、游览观光,为县中远期进一步发展的旅游区。

北部科考探险旅游区以乡为旅游依托中心,范围包括民乐镇、乡和凤山乡,重点打造湖、河、大石寺、凤山茶园等。功能定位为休闲游览、道教名山、旅游购物,为县中远期进一步开发的旅游区。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包装,通过灵活的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县内外民营资金投资开发,加大建设,不断向外延伸辐射,将县逐步建设成为普洱市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翠云、普洱共同支撑起滇西南亚热带风光旅游区,以鲜明独特的吸引力成为21世纪滇西南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力争成为的热点旅游区。

(二)以政府为主导,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在逐步培植旅游骨干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从产业地位,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促销等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符合实际的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宣传促销体制。一是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确立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位置。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统筹协同各方面的力量,提升旅游的产业地位,促进“全民办旅游,旅游大发展”局面的形成。二是加大导向投入,完善功能,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吸引资金投入,通过典型示范,走“兴旅游、奔小康”之路。四是实行三权分离,创新旅游产业管理机制,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界限,把旅游资源整合,包装成为具体的旅游项目,实行“政企分开,管建分离,互动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政府拥有景区的所有权,负行业管理责任;业主拥有开发权,负资源开发责任;管理公司拥有景区管理权,负资产增值责任。五是开展联合促销,创新旅游产业促销机制。宣传促销不能等、不能靠,要主动出击,开拓客源市场,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联合促销”的促销机制。

(三)招资引智,培育旅游人才资本

人才是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智力保障。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招资引智,外引内增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培训旅游人才资源。一是借脑借智,向有经验的地方学习,促使全县旅游管理人员换脑筋,成内行,为发展旅游产业找方向、定思路,同时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培训,要以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形象为宗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探索一套自修、自练、送教上门培训模式,组建旅游培训中心,强化培训力度,从而完成旅游人才资本的积累。三是县校联姻,主动与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昆明大学、省旅游学校等院校联系,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聘请专家、学者、教授担任旅游开发顾问,指导全县旅游发展工作。

(四)拓宽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

打造旅游精品,创新发展机制,壮大旅游人才队伍,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向旅游强县的目标迈进。一是提高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紧迫感和使命感的认识,准确把握县情,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二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区域合作。针对旅游的实际,必须实施旅游工作开放战略,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加强与市内各县(区)以及西双版纳、临沧、大理等州(市)的合作与互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地理阻碍因素,确定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组合旅游产品形态,运作旅游活动项目,使与周边旅游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三是拓宽发展空间。目前,我县省级文物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四处。分别是被誉为“中国塔林一绝”的树包塔·塔包树、迁糯佛寺、小黑江自然保护区、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这些文物及景区对于发展旅游产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县今后的工作必须努力把它们向国家级申报,争取成为国家级文物单位或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旅游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副主任,调研组各位领导,的旅游产业是全省旅游产业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是一片待开发的热土。我们衷心希望副主任和各位领导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多给我们指导和帮助,使的旅游产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