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时间:2022-06-14 02:17:00
导语: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西安邮电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对于做好学校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要求,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求真务实,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学校2009年度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按照党中央、中共陕西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校党委的安排部署,我们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学校新班子组建后,在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省委巡视组提出的八条整改意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创新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破解阻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难题。
2、基层党组织和二级学院(系)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校党委对研究生部、数字媒体艺术系、后勤服务产业集团等总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建设。完成了全校96名中层干部的聘任、轮岗工作及科级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3、政治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校党委坚持用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全校师生头脑,开展了党委中心组学习等一系列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补充完善了有关学习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对广大干部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召开校院两级民主生活会及各类座谈会,不定期向教职员工通报学校重大事项,听取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各级干部廉洁从政、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
(二)教学工作稳定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做好2009年度本科新专业申报工作。申报了“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等两个本科新专业。二是搞好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被确定为2009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被确定为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三是做好教学成果和教改项目申报工作,加大校内教改项目支持力度。获“2009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9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重点攻关项目1项,一般教改2项。组织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校级优秀课程评选工作,资助校内教学改革项目35项、校内课程建设项目37门,资助金额42.8万元。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并被列入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行列。1人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同时加大了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的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再取得新的突破。
2、实验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充分利用08年争取到的中省共建专项资金1000万元及学校自筹450万元,经过项目申报、论证评审,共批准实验室建设立项24个,已完成建设资金874万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了“td-scdma行业应用联合研究开发中心”、“西邮-中兴cdma联合实验室”、“半导体工艺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实验室,使我校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09年,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共同努力,我校3个中省共建项目获得专项资金900万元。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深化。学校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围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改革思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了集实践、就业和职业化特色于一体的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通过与广大企业的直接交流与合作,构建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为动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办学道路,广泛搭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践创新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共取得纵向科研项目65项,经费达586.8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包括重大专项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30项,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1项;厅局
级项目29项。横向项目39项,经费2484.04万元。2009年,我校纵横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3071万元,比2008年增长32%。2008年度1003篇,其中,核心期刊316篇,三大检索收录82篇。出版著作40部,获得专利授权4项,获得各类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6项。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陕西省社科联研究基地“西安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申报了“陕西省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方面,先后制订完善了多个产业管理规章制度,推进了我校校办产业的规范化进程。
(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1、学科建设取得新成绩。在学校院系调整工作中,积极探索学科专业调整总体方案,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各学科间的合理配置,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学科等优势资源共享。我们还举全校之力接受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专家组的现场考察。顺利取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开始招生。
2、研究生培养工作扎实有效。一是积极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强化质量监管体制,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竞争力。2009年共招硕士研究生199名。二是不断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倡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的培养模式,选聘了一批校外高水平专家、学者作为我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提高了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三是加强了研究生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其中校内实习基地6个,工程性较强的实验室(中心)12个,校外实习基地14个,为开展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导师遴选、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以人为本,快乐敬业”的用人原则,广开渠道,招贤纳才,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学校共引进博士、教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7人,聘请了2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作为特聘、名誉、兼职和客座教授。进一步加强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拓展渠道,鼓励教师国内外进修。
为解决青年教职工的职称晋升问题,09年学校提高了中级职称指标数,并向教师倾斜。经评审,正高级通过18人(教授17人),副高级通过21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2人),中级通过118人(讲师98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干部队伍建设。学校以建设精干、高效、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按照“任人唯贤、宁缺勿滥”的原则,顺利完成了全校96名处级干部的聘任、轮岗工作,逐步完善了对中层干部的任期目标考核,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绩效。
3、后勤保障队伍建设。加强了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基建处、保卫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了后勤服务、保卫保障和校园基本建设的工作力度,规范了工作流程,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
1、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发展思路,紧紧依托行业,突出办学特色,开展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先后与省通信管理局、邮政管理局和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大运营商、制造商、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等大型企业和电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围绕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智能交通及西安重工等交通、能源等工业行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4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业务咨询、技术支撑、实习基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学校已全面展开各地校友会的筹建工作,09年已成立西邮校友分会近10个。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2、大力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学校将国际化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交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扩大交流领域,提高合作层次。积极承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成功举办了“首届东盟+中日韩(10+3)面向农村通信的人力资源开发研修班”和亚太apt技术培训班。在巩固和发展德、法等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与美、英等国多所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派出留法研究生28名,与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签署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学生,今年将引入美国留学生到我校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同时,学校还从美、澳、加等国引入高水平特聘教授3人,与之合作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申报课题,努力提高学校科研的国际合作水平和能力。
(七)校内管理体制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1、完成了院系机构调整和学科专业调整。新成立了8个学院,进一步理顺了学科、专业关系和课程建设归属。促进了教学、科研、学科等优势资源共享,为建设具有较强实力的以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事分配制度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绩效工资方案已基本形成,并多次在全院范围内征求了意见,将提交本次教代会深入讨论,征求意见后再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今年将全面实施。
(八)招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1、招生工作。2009年完成硕士研究生招生199名,本科招生3574名,高职招生458名,国防生75名。招收专升本学生60名。目前,在校学生总数为1539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1名,本科生14308名,高职生760名。折合生数15565人。
2、就业工作。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随着校企合作关系的广泛建立,学校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加之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共同努力,2009年,我校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02%,在邮电通信行业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的37.93%。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截至2009年12月底,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24.70%,比去年同期就业率16.92%提高近8个百分点。
(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宗旨,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教育,促进了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结构也日趋合理,逐渐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2、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9年,为599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293万元;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800万元,受助学生达4000余人;设立长期勤工助学岗位3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工资29.2万元;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50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发放毕业生困难补助、地震重灾区学生困难补助和学生临时伙食补贴近100万元。进一步重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完善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缓解和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压力。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学生在“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8项,其中国家级25项。学生科技立项170项。同时,在陕西省高校运动会、排球联赛和乒乓球联赛中,我校学生团体排名均列参赛陕西高校前列,并分别荣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效显著,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支队伍获得省级“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荣誉称号。
(十)切实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学校高度重视稳定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开展了应对突发事件演练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强化了校卫队伍业务规范和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在新疆“7•5事件”、60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及时了解掌握校园及周边稳定安全动态,完善网络信息监控,严格门禁制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宣传与教育工作,确保了学校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在甲流防控工作中,学校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了各级防控组织,落实了防控经费、场地、器材及人力,全校上下紧密配合,防控措施扎实有效,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在校园的蔓延。
(十一)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后勤服务保障有力
东区基本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教职工公寓建设进展顺利。为解决后来青年教工住宅问题,学校及时研究增加了三栋青年教师公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新校区田径场已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老校区南院家属楼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同时,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房地产开发中心,将加大力度做好新老校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项目,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甲流防控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初具成效,网络性能和运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
2009年,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建院50周年校庆典礼和第四届全国邮电高校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纪念西邮,继承西邮,宣传西邮,发展西邮的目的。进一步密切了邮电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邮电高校实现整体发展、快速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各位代表、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它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全校教职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邮电大学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质量工程”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在总体规模和水平上,仍远远不能满足更名大学的指标要求,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有待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离建设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现代邮电大学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完善,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资产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办学经费不足仍然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在科学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2010年的重点工作
2010年,是我校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关注人才,重视人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实现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质量监控,培养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院系调整的基础上,认真完成新一轮培养方案的的修订工作,重视相关专业的相互支撑和课程体系的结构完善,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适应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争取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认真总结实训中心的成功经验,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加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打造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做好2010年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实施和管理工作。
2、继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校院教学两级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确立教学单位的办学主体地位,强化教授治学意识。加强教务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监督功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监督指导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师联系学生制度。鼓励并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和课程建设工作,组织教学成果申报,争取大项目、大成果。加强青年教师的人文修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创业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上半年,我们将择时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发挥特色优势,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办学道路,强化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校科研工作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1、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在继续保持和发展电子信息、邮电通信领域特色优势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战略机遇,积极向工业行业信息化领域拓展。广泛开展高校之间、校企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而实现我校科研总量、科技实力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率。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内部培育、课题争取、结题鉴定和成果申报的组织工作力度,力争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奖励上有新突破。要继续做好省部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今年,我们还将承办以促进增强亚太地区通信政策研究能力为目的的第五届南半球通信政策研究峰会,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下半年我们将召开有关人才战略与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2、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校内科技工作管理机制。学校将继续加快改革步伐和力度,加快推进学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产业的调整与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切实提高校办科技产业效益。积极筹建研究院,以形成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把校办科技企业发展嵌入到学科建设中,以支撑学科发展,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学科建设工作要积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论证,结合实际,创新理念,关注动态,做好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学科规划。要不断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各学科专业间的合理配置,凝炼特色,突出特色,强化特色,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把特色专业做强,相关专业做出特色,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实力的以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科体系。
2、研究生培养工作。今年我校研究生招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更名大学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学科点扩充和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我们要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有利于研究生成长和创新能力提高的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的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积极作用,提高研究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机会。巩固并不断加强校内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做好研究生教学督导和质量检查工作,强化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意识,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才环境。
积极建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不拘一格请人才、用人才。加强青年教师的锻炼与培养,加强海外引智工作力度,创造条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引进人才的工作实效。不断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机制,发挥好学校已聘院士、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荣誉教授的作用,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五)加强对外交流,强化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
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和社会影响力。
1、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继续加强电子信息、邮电通信行业的依托和向工业行业信息化领域的拓展。2010年,力争与西北五省及有友好合作基础的其他省份建立起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系)的主体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成果,加强产学研办学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
2、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友好院校间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联合培养,以学生联合培养为基础,积极组织教师出国访问、进修。加强国际项目合作,办好亚太apt技术培训班和第五届南半球通信政策研究峰会。组织安排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留学生的派出、美国学生来校短期学习、中德合作第二期暑期学校和我校学生赴德短期学习(德国daad基金资助)等工作。积极组织学术水平高、科研攻关能力强的专家教授,组建国际化的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在信息通信、中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的合作研究。
3、继续推进各地校友会筹建工作。在去年各地校友会成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力争2010年发展到15—20个省份,并适时召开西邮校友总会成立大会。通过校友会网站、校报等方式,加强同各地校友的联系,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1、今年我们将实施新的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以有利于学校人员结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基本原则,逐步形成完善的激励、竞争、考核和约束机制,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2、加快推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改革。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实现责权对称,发挥二级学院(系)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工作实效。
(七)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深化“两课”教育改革,同时,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着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认真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管理好、利用好网络阵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尤其要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要建立全员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做好专任教师兼职班主任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切实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严格辅导员进公寓制度。积极开展学生管理研究工作,设立学生管理研究课题,支持鼓励学生工作干部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3、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资助政策,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八)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要树立全员意识,广泛动员,通过网络、校报、招生简章、校友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加大宣传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加强校企交流合作,提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认知度。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维持原有以运营商及信息产业为主的企业联系基础上,逐步跻身人力资源需求密集区域和行业的综合类企业。加强对毕业生在形势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积极做好毕业生见习工作,以良好的就业率提高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九)加强党建工作,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校内其他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邮电大学的目标上来。上半年,我们将适时召开校党代会。
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基本工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教育广大干部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形成反腐倡廉工作与学校建设发展良性互动、廉洁高效的工作局面。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管理队伍作风建设,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防范学校经济风险和财务风险,规范学校经济活动,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禁止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和杜绝损失浪费现象,提高有限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十)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进一步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倡导“包容、协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要继续牢固树立“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个职工”的意识,完善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教职工生活设施,不断提高教职工生活条件。加大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提高保卫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职工住宅建设要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加强老校区南院家属楼加固工程的监督,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要尽快处理好绿通苗圃的遗留问题,全面启动东区建设,力争2年完成教学科研设施的建设任务,主体迁移至新校区。同时,积极做好新老校区周边的综合开发利用。
规范、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财务预算和监控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更多资金来源。进一步完善审计跟踪与督查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保证教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进一步规范优化校园网络建设。优化基础平台,增强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可用性。加强校园网主页和各单位各部门网页的建设和更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图书、期刊、电子文献的购置比例,切实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2010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甲流疫情的防控工作,完善预案,强化责任,确保师生健康。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我校各项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关键的一年,也是我们实现更名大学目标关键的一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深化改革,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率和国际化程度,为早日建成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现代邮电大学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 下一篇:人性进步对技术发展导向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