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时间:2022-07-07 10:28:00
导语: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福建实际,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立足开拓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等重大举措;立足攻坚克难,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9.10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82亿元,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外贸出口总额293.97亿美元,增长3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为53.18亿美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622.76亿元,可比增长1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3.36亿元,可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3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96‰。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主要指标除价格指数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年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是:
(一)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5.2%和10.8%。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6.9万亩、总产量增加23.3万吨,扭转连续六年下降的趋势;建成4个省级粮库和一批市县中心粮库,新增粮食储备能力6亿斤;省级130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7.69亿元,带动183万农户;建成26个农产品主产区检测检验项目;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新增速生丰产林42.9万亩;综合治理17个重点旱片,建设11个大中型灌区及节水改造工程,加固一批病险水库;开工建设3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建成12个二、三级渔港;扶持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7个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建设;超额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任务。
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百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全年发电量增长8%,用电量增长13.4%。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4.3%、8%和20%。
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2324.94亿元,比上年增加278.44亿元。通信、住房、旅游、汽车等消费活跃,通信业务收入192.69亿元,增长10.65%;商品房销售额354.5亿元,增长23.4%;旅游总收入550.74亿元,增长42.2%。利用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扶持建设了41个“农改超”示范工程、44个职业介绍服务中心、50个示范性社区服务设施及20个大型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推进40个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金融保险业继续发展。培育资本市场,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逾12亿元。
(二)实施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快项目审批,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全省安排重点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2个,投资总规模3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954亿元。在建10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4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77个预备重点项目有26个实现开工。一批重大交通能源、产业项目上报国家审批。
交通方面,*铁路福建段基本建成,*铁路开工建设,*铁路获批立项,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速公路福建段一期、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福建段二期(邵三)路基工程完成,龙长高速公路全线动工,浦南、泉三高速公路和厦门东通道通过国家审批。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18公里,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连城机场建成通航。完成全省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建成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福州松下康宏码头、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铁路主干线和高速公路主线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规划。
能源方面,漳州后石电厂5、6号机组和部分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尤溪街面水电站、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加紧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平潭风电二期项目获国家核准;推进了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和宁德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成一批省主干电网和县城电网工程项目。
工业方面,三钢炼钢挖潜改造、厦工易地搬迁、福建电气硝子玻璃玻壳项目及东南汽车多功能车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炼化一体化项目基础工程全面展开,开工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厦门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泉州船厂修船项目动工建设;戴?克轻型客车、东南电化年产45万吨聚氯乙烯、南纸林纸一体化等项目获国家核准,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项目获国家立项。
农业方面,“六千”水利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完成路面硬化7500公里;大乘奶牛良种繁育基地、永林速生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九龙江北溪(龙岩段)防洪工程、宁德防洪防潮工程等顺利建设;泉州外走马埭、福清东壁岛、莆田澄峰、霞浦沙头等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仙游金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通过国家审批或纳入专项规划。
社会事业方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立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合并迁建、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武夷高校园区等高校建设进展顺利;省广播电视中心、福建大剧院、省协和医院外科病房楼、省体工大队场馆改造工程主体开工;一批重点旅游品牌项目加快建设,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全省进出口475.5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出口增幅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43.1%、46.9%。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出口活力增强,增长38.6%。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77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71个,合同外资占全省的51.4%。
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闽台港澳侨经济合作继续加强,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游,福州、厦门与台湾高雄试点直航货物量增长14.5%。构建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推进闽澳四项合作。
(四)高技术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11个重大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获专项资金扶持。27个新产品开发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扶持建设94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新材料、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病毒性疾病新药等十大研发平台启动建设。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等工程研究中心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福建留学人才创业园、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厦门软件园基本建成。福州软件园四期工程、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动工建设。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项目2656个、总投资388亿元。安排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8390万元,重点扶持24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数字福建“331”计划基本完成。84个县(市、区)开通政务网横向接入网,全省三级政务网络体系形成;67个省直部门建成局域网,30多个部门开展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政府普通电子公文传输。支持制造业、工商企业信息化建设。9个设区市所在地、4个县(市、区)开播有线数字电视;建成省交通车辆监控系统平台;建设覆盖全省远程医疗站点和医保联网。
(五)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新设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3所本科院校,调整组建15所高职高专院校,省内外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15.4万人,高考录取率达70.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投入省级以上资金1.5亿多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51.5万平方米。重点扶持一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7%。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3499所。
安排国债和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建设项目136个,已建成62个。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社会事业项目。计划生育连续14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建立劳务派遣公司74家,派遣劳动力6.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5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93万人、270万人和285万人。城镇近20万人享受低保,75.5万农村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和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沿海防护造林14.8万亩,封山育林9.2万亩,建成1368公里绿色通道,有效管护4294.5万亩生态公益林。做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急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申报工作,38个项目、7.25万亩建设用地得到确认。撤销各类开发区196个,核减规划面积84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亩、“青山挂白”面积345万平方米。
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二氧化硫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城市水和大气环境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保持良好,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已有22个污水处理、14个垃圾处理项目实行产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17.5亿元,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43%和82%。
(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面达61.9%。13家省属国有外贸企业完成改制。新设立10家股份有限公司。明晰集体林产权面积7330.8万亩,占应改面积的89.3%。全面铺开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种粮免税、订单售粮直补、良种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全省农民直接受益25亿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政府投资管理更加规范。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林区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省广播影视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广电集团挂牌运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比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煤电油运紧张仍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部分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等。对这些问题,应立足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年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完成“*”计划、衔接“*”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按可比口径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把握福建发展态势,力争更快更好地发展而提出的,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精心谋划发展规划。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和手段,是引导和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以规划为龙头,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按照省委确定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拓宽发展途径,精心编制好发展规划。
认真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总体规划,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九大支撑体系,从目标、布局、项目和举措上进一步深化细化。通过总体规划的编制,凝聚人心、汇集合力、展示形象、描绘蓝图。要积极做好我省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规划的发展布局和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使我省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有位置,在大项目中有数量,在大政策中有扶持。
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围绕近中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及时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农业规划要体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工业规划要着眼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港口和林业等资源优势,加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临港工业、石化、“林纸一体化”等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加快形成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交通能源规划要围绕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适度超前、科学开发、合理布局,加快构建铁路、民航、高速公路、港口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业重大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生物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数字福建建设规划要继续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软环境,大力推动电子政务、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促进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围绕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水、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用事业重大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着眼于培育中小城市和择优发展县域中心集镇,加强城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引导。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若干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围绕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推动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载体。要加大项目带动力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重点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的比重,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总数中的比重,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今年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343个,比上年增加163个,投资总规模4181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900亿元,年度投资430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2281亿元。工业重点项目176个,占全省重点项目总数的51.3%。
推进交通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开通*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7公里。加快建设*铁路,开工建设*铁路,推进厦深、龙厦、向莆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和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0公里。基本建成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加快建设龙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浦南、泉三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支线,推进永安至武平、宁德至武夷山、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安至惠安支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厦门东通道、福州湾边大桥,推进厦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的前期工作。加快港口群建设,重点推进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等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开发漳州古雷港区,建成厦门湾海沧港区一期、招银港区二期、福州港罗源狮岐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加快建设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福州港松下康宏码头,开工建设厦门湾嵩屿港区一期、福州江阴港区2、3号码头、罗源湾港区碧里4、5号和可门4、5号码头、泉州泰山石化中转码头等。加快能源建设。争取年底投产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宁德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应急电源点。开工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全省主干电网工程、尤溪街面水电站、宁德洪口水电站、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后石电厂7号机组、罗源、泉州电厂、平潭、漳浦风电、惠安核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
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和宁德防洪防潮工程,开工建设闽江上游沙溪段防洪二期等一批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继续推进在建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扶持国家级中心渔港项目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仙游金钟、长泰枋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等一批预备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骨干项目,加强项目策划与前期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厦门安美光电、戴?克轻型客车、新福达多功能轻型客车异地扩建、厦门8万吨级造船、泉州15-30万吨级修船、福建炼化一体化、厦门对二甲苯、东南电化聚氯乙烯、石狮精对苯二甲酸等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抓好福建百宏差别化纤维、福建金纶石化扩建、三明与龙岩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等特色产业骨干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泉州宝洲二期、宁德、长乐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厦门岛外快速路、福州南江滨路等项目建设,推进福州连坂污水、洋里污水二期、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福州三环路二期、厦门海湾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建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二期、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等项目。加快建设福建大剧院、福建广电中心、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省协和医院和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综合楼、省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武夷山旅游综合开发、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厦门软件学院、福州市传染病艾滋病治疗中心、莆田妈祖文化城等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管理。应把项目的前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项目的策划、开发、储备。创新项目的生成机制,实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滚动一批、建设一批。要加强重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对企业投资项目主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和对政府承诺目标的实现情况。充分利用行政协调和经济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在征地拆迁、供电、供水、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发挥省级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和国债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支持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支持*、*铁路建设以及其它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支线、大型深水港码头、航道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煤炭资源勘探、液化天然气项目、风电及其它新能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
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保护、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江海堤防、水利除险保安、森林防火、围垦、渔港(避风港)、旱片治理、水利“六千”、“年万里”路网、粮食安全、良种繁育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特色农产品培植及深加工、农业检测检验、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程。
加大社会公用事业投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省属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扶持职业教育、优质高中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平安福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支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和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处置项目,组织实施重点流域乡镇垃圾污染治理、重点养殖区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及重要水源地保护、重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等示范工程。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生态示范区建设。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重点支持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福建”工程建设。继续支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产业技术研发,支持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中药材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产业等重点专项,培育新兴产业。办好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尽快出台我省具体配套措施。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办法试点。推出一批基础设施和经营性社会事业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重大项目后评估制度。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三是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集聚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国企改革取得较大突破。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革,争取新设股份有限公司15家以上,4-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四是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及时清理和修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扩大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政策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促进管理方式创新。六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研究制定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工作步骤和总体方案,进一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积极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民营医院的发展。
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做好入世过渡期结束前的各项工作,提高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能力。继续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由省统一负担的政策,保持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利用外资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准入管理,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布局合理、发展前景好的开发区,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精心办好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福建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做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的规划及项目管理工作。继续加强闽台港澳经贸合作。办好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主动承接台湾外移产业。拓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旅游业务。加强两岸民间交往,促进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深化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加强与邻省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
- 上一篇:大河庄苑结构设计管理论文
- 下一篇:民工带头人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