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执法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22 02:59:00

导语:全国环境执法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国环境执法工作报告

一、“*”以来环境执法工作的回顾

两年多来,全国环境监察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不断攻坚克难,深化环境执法,推动了污染减排等中心工作,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通过专项集中整治,解决了一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持续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集中整治。两年来,我们把保证饮用水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全国共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5000多个,依法取缔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1236个,全面清理了二级保护区内20*年以来的新建、扩建项目1294个,推动完成了9478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调整)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取缔纳入全省“十大惠民工程”,江苏省政府组织15个部门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减少了污染隐患,保障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集中整治了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行业的突出污染问题。重点检查了化工、冶炼、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建设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共核查建设项目15万个,查处违法建设项目10000多个,停建987个,停产2877个。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16*家涉铅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关停了280家。湖南省挂牌督办了23家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铅锌选矿企业,云南省取缔了89座死灰复燃的土法炼铅炉。通过集中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社会普遍赞誉和领导的肯定。

(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了污染减排

两年来,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00多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9万件,关闭企业6000多家。其中,20*年检查造纸企业8000多家,淘汰关闭1.7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3.4万吨/年以下草浆生产线和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共20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632万吨,预计减排COD60万吨,有力地促进了COD减排工作。陕西省通过取缔关闭、吊销营业许可证、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措施,减排SO22370吨,减排COD3.88万吨。通过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缓解了结构性污染,促进了污染减排。

(三)通过区域流域限批、重点案件督办和工业园区整治,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一是按照中央和领导的批示精神,持续开展了重点区域污染整治。按照锦涛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在湘黔渝交界地区整治了40多家电解锰企业,使锰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流经该地区的清水江水质已由劣五类恢复到三类,使当地群众感到满意。为了落实领导的批示精神,相关各级环保部门经过5年持续集中整治,关停整改了1千多家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的重污染企业,使号称“黑三角”的晋陕蒙宁交界地区环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昔日“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不复存在。20*年列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之一的宁夏石嘴山市,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得到了的肯定。

二是通过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对污染严重、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实施了区域流域限批。总局组织五大督查中心,并抽调了一批地方环境监察骨干,历时一个半月,行程21000公里,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共11个省区、38个地市和118个县开展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6市2县5区进行了流域限批。相关地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整改,立即取消了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全部追缴了企业拖欠的排污费,立即补办了环评审批手续,有的地方还完善充实了环保机构。安徽、陕西、河北等省也相继出台了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办法,对部分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实施了区域限批。

三是通过挂牌督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两年来,全国共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11231件。其中,环保总局和监察部挂牌督办了5批38个环境违法案件,督促地方政府取缔关闭了150多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企业,停产整顿了100多家企业。四川省政府两次召开督查会,对挂牌督办的139家企业实行面对面督办。广东省重点挂牌督办了韶关小冶炼、大宝山矿区等10个整治难度大的区域性污染问题,初步消除了污染隐患。

四是通过工业园区专项整治,加强了园区环境监管,改变了一些工业园区是污染“保护区”的局面。两年来,共检查各类工业园区2250个,责令限期或停产整改园区内企业3477家。已有1136个工业园区完成了规划环评,约占总数的50%;园区内93%的建设项目执行或补办了环评审批手续,61%的建设项目通过了环保“三同时”验收。广西南宁、陕西西安等市增设了9个由市环保局直管的工业园区环境执法机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稳步推进,环境执法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在第一批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的113个市、县进行评估审核的基础上,又确定了66个第二批试点工作单位。试点工作加强了资源开发、生态良好区保护、农村环境保护、交通水利建设等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执法力度,实现了由单纯污染源监察向生态领域监察的转变,从末端污染监察向资源开发全过程环境监察的转变。各地普遍开展了秸秆禁烧、矿产资源开发、尾矿库清理整顿、畜禽养殖等生态环境领域的执法检查。仅20*年就取缔、关闭了1000个尾矿库,责令整顿1500个尾矿库。贵州省及时排查了大水溪汞矿尾矿库重大环境隐患。各地秸秆焚烧导致的飞机航班延误和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五)通过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妥善应对了突发环境事件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检查。全国共检查江河湖海沿线沿岸的重污染、高危企业4.9万家,重点排查了7555个大中型化工项目,对3794家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二是初步建立了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完成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全部相关预案,编制和完善了涉及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危险化学品等8个相关环境应急预案。各省级环保部门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总数已达3500多件。三是真抓实练开展环境应急演习。20*年,总局组织协调吉林、黑龙江两省环保局和长春市人民政府成功举行了松花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桌面应急推演;20个省(区、市)开展了以水环境、大气环境、危化品事件为背景的预案演练,浙江、陕西等省还举行了多部门联合预案演练。环境应急演习锤炼了环境执法队伍,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四是及时妥善处置了突发环境事件。两年来,总局共接报处置300多起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处置了吉林市牤牛河水污染、湖南岳阳新墙河砷污染、甘肃徽县铅中毒、山西繁峙大沙河煤焦油污染等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通过清理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和责任追究,改善了执法环境

20*年,联合监察机关清理了649件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其中违反环保现场执法规定的占42.4%;违反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的占32.6%。山东省政府建立了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专家咨询、后评估、异议处理和定期清理等制度,做到“立、改、废”有机结合;湖北省20*年共废止8个市、50个县(区)的99项“土政策”。通过清理“土政策”,大大减少了环境执法障碍,有效改善了执法环境。两年来,各地实行环保问责制,共依法依规查处了775名相关责任人。内蒙古针对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污水淹没土地等问题,严肃处理了8名旗、镇两级政府的有关领导,并开创先例追究了3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山西省对57名环保不作为的领导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使环境保护成为“高压线”;吉林省吉林市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的两名肇事人各获3年有期徒刑,成为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解释出台后处理的第一个刑事案件。通过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环保责任的落实。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结果,是广大环境监察人员顾全大局、不畏艰难、扎实工作的结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全体环境监察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蕴藏着许多好的经验。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

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是环境执法工作的先导和灵魂。两年来,我们不断深入总结国内外环境执法监督的经验,专门组织开展了环境执法效能研究、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研究等工作,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尊重生态系统规律、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出发,提出了生态系统执法的理念;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公平正义执法的理念;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际环境执法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执法效能的理念。四个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既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在这些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目标,不断改革环境执法监督体制、创新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机制、提升环境执法监督能力,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赢得了党中央、领导的多次充分肯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污染减排这个大局

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更是环保部门的中心工作。环境执法必须紧紧围绕并推进污染减排才能大有作为。两年来,我们以污染减排为契机,大幅提升了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各级政府都将环境执法作为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将环境执法能力纳入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去年,中央财政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项目投入了13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近30多亿,这在我国环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执法能力,执法队伍士气也受到巨大鼓舞。一些地方在环境执法监督体制和机构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江苏省已批复筹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环保督查中心,河北省已批复筹建子牙河(白洋淀)环保督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已组建东、西两个环保督查中心,黑龙江省成立了松花江流域环保督查队伍,广东、重庆、河南等省(市)环境监察机构已升格为副局级单位,湖南等省对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高配为副局级。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环境执法的权威,对全国环境监察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必须依靠综合手段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在新时期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推出了“绿色信贷”政策,已向人民银行提供了3万余条环境违法企业的信息,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受到了贷款限制;与商务部联合加强了对“两高一资”出口企业或产品的环境监管;与证监会联手开展了对公司上市、再融资的环保核查和信息披露。强化排污费征收工作,刺激和促进了企业污染治理。20*年征收排污费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这些综合手段的应用,放大了处罚效果,促进了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迫使企业由被动治污变为主动治污,使防治污染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第四,必须坚持强化执法和引导守法相结合

引导守法和强化执法对于改善企业环境行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代行政管理学表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是当今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两年来,我们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社会氛围的同时,鼓励企业守法,探索引导守法,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企业承担社会环境责任,率先在300多家大型火电企业和80多家造纸企业开展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提高了企业环境行为自律水平,规范了企业自主环境管理。

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环境执法工作不规范。环境执法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滞后。一些地方执法程序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或以收代罚,或以罚代处,或只查不处;检查现场后不做笔录,处罚决定后才补证据,违反了先取证、后处罚的原则。一些地方乱执法,因利所趋包庇环境违法企业,乱收乱罚,协商收费,甚至在上级环保部门检查时通风报信,违纪国法。环境执法工作不规范,降低了环境执法效能,损害了环境监察队伍的形象与权威。二是大局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工作中避难就易,重排污收费轻环境监管,重环保专项行动轻日常环境执法,重领导批示案件查处轻群众举报问题落实,重现场调查轻处理落实,重硬件建设轻队伍素质提高,使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环境执法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环境执法人员缺失责任心,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对环境违法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管,对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麻木不仁,缺少执法者应有的基本责任感。一些地方环境执法人员慑于行政干预,不敢依法执法。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各级环保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本着对党和人民十分负责的精神,深入反思,认真自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后期主要任务和20*年工作安排

正如生贤部长所讲的,环境保护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环境监察队伍一定要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挺直腰杆执法,努力成为主干线上的排头兵、主战场的生力军。

今后三年是实现环保“*”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环境执法监督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推进。以认真履行环境执法职责为己任,推进污染减排;以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为抓手,促进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全面拓展生态环境监察为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加强环境应急工作为途径,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0*年是实施“*”环保任务的攻坚年,也是环境执法工作的关键年,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环保专项行动已经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但内容和方式要创新,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震慑力、更富有成效,成为环保的一把利剑。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确定了今年专项行动的三个重点是:集中力量整治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国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整治钢铁、电力、造纸、化工、制药等重点排污行业、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等问题,严格防范重金属污染,严厉打击偷排、直排和超标排污行为。七部门还将专门召开会议,部署今年的专项行动,行动方案也已经在会上印发讨论,各地要提前做准备,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第一,因地制宜抓重点。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筛选出群众反映强烈、污染负荷比重大的重污染行业开展集中整治,确保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摸准违法新特点。注重研究环境违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综合手段开展形式灵活的现场检查,坚决打击“运动式”、“游击式”、“空城计”等形形色色的环境违法行为。第三,攻坚克难求实效。各地要敢于动真碰硬,对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淘汰;对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重大、恶劣的环境违法案件一律挂牌督办;对污染严重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点区域和行业一律实行限批;对违法违纪的责任人一律依法查处。第四,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各地要及时总结,促进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的创新。

(二)监察督查污染减排

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节能减排。各地党委、政府对环境的重视,重要的因素也是节能减排。减排是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重点,也就是主干线、主战场。因此,环境监察必须抓住机遇,切实参加到主干线、主战场中来,围绕减排认真履行职责,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加强执法,推进结构减排。环境执法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落后产能,以及1*.5万吨造纸、44.4万吨酒精、8.7万吨酿造、1.9万吨柠檬酸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严格现场执法,将关停淘汰工作落实到位。二要加强执法,推进工程减排。通过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严格稽查征收,足额征缴,高限处罚,刺激排污企业加大治污工程投入,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各督查中心要进行排污收费的稽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察力度,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发挥减排效益。三要加强执法,推进管理减排。加强对企业的现场检查,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直至关闭。各督查中心每季度要对辖区内各省、区、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削减情况,特别是重点治污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核查。各地环境监察机构也要根据需要积极配合开展污染减排检查和核查工作。

(三)深入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

饮用水安全关系着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要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到今年年底,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要全部达标。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必须把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将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与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工作、尾矿库整治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排污口的取缔情况以及二级保护区内20*年以来新、扩建项目的关停情况进行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限期取缔或清除保护区内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并坚决执行到位,对久拖不办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对群众反映强烈、至今未解决的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要列出时间表,限期加以解决。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逐一制订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重点污染源的应急预案,建立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要加强跨界水污染防治,建立上下游定期联席会商、互通共享信息、共同监测预警、联合执法监督、协同应急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以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今年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重点,就是监督检查淮河、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全线等流域、区域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督促依法履行“环评”、“三同时”审批手续,遵守禁养区、申报登记等有关规定,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要依法查处,督促整改。继续指导并推动第二批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非污染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领域环境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要以生态环境监察试点为契机,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继续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充分利用遥感、GIS等高新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制止秸秆焚烧,改善奥运会赛区环境,特别是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周边省份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绝不能再出现去年秸秆焚烧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保障民航与铁路正常运行。继续配合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情况,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情况,对“危库”、“险库”、“病库”要挂牌督办整改,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抓好突出环境问题和重大案件的调查处理

突出环境问题和重大环境违法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查处。重点检查督办党中央、领导批示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案件,以及社会影响大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并选择一部分重点案件予以曝光并挂牌督办。上半年,重点对承办奥运比赛的北京、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5个城市开展现场督查督办。继续加强松花江、淮河、黄河等流域的水环境检查,督促地方加大执法力度,促进企业达标排放,特别是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的检查力度,确保达标排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加强对太湖、巢湖、三峡库区等重点湖库区域的执法检查,防止发生重大“水华”事件。督办晋陕蒙宁四省交界地区电石铁合金焦炭企业的污染整改;督办湖南、重庆、贵州交界地区锰污染整治;督办贵州六盘水、毕节和云南曲靖、昭通交界地区土法炼锌和土法炼焦(“两土”)的取缔。

(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今年*月*日,克强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周密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这是克强同志分管环保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批示,针对的就是突发环境事件。为此,生贤部长批示“目前正值事故高发期,克强同志的批示针对性很强,我们一定要举一反三,利用24日会议在全国作统一部署,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目前,环境应急工作问题仍然突出,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繁重。全国突发环境事件仍呈上升趋势,从20*年至今,每年发生1000多起,今年头两个月就发生了5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两年来,威胁饮用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约占总数的1/3,数百万人饮用水受到威胁。此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第一时间处置不到位,应急基础工作薄弱,应急人员、装备不足,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地方迟报、漏报、瞒报情况时有发生,两年来,按时向总局上报信息的不足30%;20*年下半年应急处置中,就有7次联系不到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和应急部门负责人,有的不接电话,有的干脆关机。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关系到环保系统形象和环保部门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今后如再发生类似问题,要向全国通报,并追究领导责任。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也是确定的“隐患治理年”,应急工作中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国际上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各地务必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做到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信息,采取周密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环境污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

一要认真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刚刚印发的《20*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7个重点排查领域和9项治理内容。其中,七个重点排查领域包括: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敏感区域、重点化工园区、重点尾矿设施、危险化学品各环节、重点流域等。要求今年*月底前完成20*年排查的重点隐患整治任务;5-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安全,10-12月围绕第四季度环境事件高发期整治污染隐患。各地要立即安排部署,确定本地区隐患整治重点,分阶段开展督查,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监控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重大风险源监管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二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开展多种类型的应急演练。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除制订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外,还要建立农村水安全预警信息通报机制,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农村分散居民,防止发生中毒事件。要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情况进行再检查,凡是没有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部门,都要抓紧时间完成预案编制工作。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凡是没有举行应急演练的地区,都要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修订应急预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三要广泛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近期,环境保护部将举办一期环境应急管理师资培训班,年内还将举办2期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不仅要培训环保部门应急管理骨干,也要对消防、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环境应急培训。对各地培训工作做得好,效果显著的,要及时交流经验。近三年来未组织过应急培训的,今年要制定计划,年内落实。

四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应急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到严防死守。要保证联络畅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这里我再重申一下信息报送规定,凡是较大以上级别事件、涉及群众饮用水事件、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环境保护部。所谓“第一时间”,是指接到事件信息后立即上报,紧急和重要情况可以先电话报告,随后上报书面信息。要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现象,对于瞒报问题,要追究一把手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要增强信息报送的敏感性,凡是涉及敏感地区(如松花江、太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敏感时段(如奥运会、重要会议、重大节日)、敏感类型(如剧、蓝藻)的要主动上报,绝不允许出现其他部门报了、新闻媒体发了、领导批了,而我们却无动于衷的被动局面。

五要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和后督察工作。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查补薄弱环节和漏洞,做到举一反三,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要将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后督察工作作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对其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后督察。今年,各地要对20*年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后督察,后督察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恢复、隐患整改、应急措施完善和责任追究等情况,*月份要一并完成后督察工作。对后督察成效显著的要大力宣传;对工作迟缓、行为恶劣、屡教不改的,要多管齐下,该曝光的曝光、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该移送银监、证监部门的及时移送,打出后督察威风,遏制住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升势头。

三、对今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以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为指导,推进执法手段创新

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有代表提出环境执法领域里“大棒不够重、胡萝卜不够甜”。这反映出环境执法中的处罚和服务都还不到位。在今后的环境执法活动中,既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把违法问题处理到位,又要突出执法服务功能,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好上市公司环保关、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研究执法手段的创新。生态环境执法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和规律,对流域生态环境监察要将上游和下游、水里和岸上联系起来,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监察要将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系统地研究监管措施。要树立执法效能的理念,在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效率和效益、增强执行能力、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中实现执法手段的创新。通过执法手段创新,进一步增强环境执法权威,扩大执法效果,提高执法效能,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切实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法律制度

两年来,国家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颁布了3部环保行政法规,出台了2件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总局了《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考核办法》、《排污费征收工作稽查办法》等14件部门规章,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更趋完善,环保法律“软”、执法手段“弱”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法律制度只有落到实处,立法目的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才能得到满足。目前,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存在较大差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法律制度上,必须抓好三个环节。要抓学习。执法的前提是懂法。但不少环境监察人员不是学法出身,对环保法律法规知之不多、理解不准。自己不懂法执行容易出偏差。要通过自学、进修、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掀起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热潮,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依法执法。要抓稽查。上级对下级的日常环境监管、环保专项行动、典型案件查处、群众举报办理等工作开展稽查,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定期检查下级环保部门是否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立案调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是否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是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抓考核。按照《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各地环境执法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要公正合理、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在全国环保系统内通报。通过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环保后督察,彻底清理解决久拖不决的环境违法案件

当前,一些领导批办、媒体揭露、群众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久拖不决,导致有的地方群众下跪请愿、反复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锦涛总书记要求:对环保部门督促检查中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要有后续督察措施,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批示精神,开展环保后督察,对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不到位、屡查屡犯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今年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的重点是:20*年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应采取限期治理、停产整治以及关闭、取缔等措施的处理执行情况。从4月份开始,各地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和所有挂牌曝光的环境违法案件整改情况,以及所有“流域限批”地区的整改工作,重点对上届政府期间,党中央、领导和环境保护部领导批示的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处理落实情况集中开展一次大规模环保后督察,环监局将派若干督察组到各地检查,督察成果将向中央报告。这次后督察是环境保护部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环境执法大行动,各地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拉开环保专项行动的序幕,打响今年环境执法第一仗。要不留“死角”,督察到位,严格按照各项整治内容逐一督察,巩固整治成果,确保督察成效,让群众满意。要严肃纪律,坚决杜绝通风报信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从严处理。要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予以宣传,对整治工作迟缓、违法行为恶劣的予以曝光,对环境违法突出、典型的移送移交银监、证券、监察和司法机关并依法追究责任。各地环保部门要按时上报后督察情况。上级环保部门要对下级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行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保证整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四)树立大局观,积极支持污染源普查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环境监察机构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大家要树立大局观,积极配合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充分发挥了解排污企业和污染源基本情况、熟悉现场调查的优势,全力配合普查机构完成入户普查任务;积极参与普查数据会审工作,发现填报资料与环境监察情况有较大差异的,要及时提出以供更正参考,确保审核质量;在日常环境监察中,发现普查数据不真实或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要及时向普查机构移送。

(五)大力推进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执法工作水平

今后几年,要继续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全面提升监察队伍整体素质和内部管理水平。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并与新时期环境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紧密结合起来。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执法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忠于事业、顾全大局的思想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创造性地开展环境执法工作。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改革环境执法监督体制,健全环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考核,规范运行管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六不准”。要加强业务建设。在全国掀起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的热潮,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教育资源,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格局,规范各级环境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实行轮训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