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环境质量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16 07:19:00
导语:环保局环境质量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依据《*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本报全文20*年*市环境质量状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圣杜甫笔下的蓉城,绘就了一幅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诗意画卷。时光荏苒,今天,倘若诗圣能够重游花间绿下的蓉城,他的诗句一定更加馥郁而优美。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如今的蓉城,成了鸟儿栖息的天堂,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重现锦江河畔。这样的改变,离不开我市近年来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在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从42条小流域“洗颜”,全年SO2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再到全年319天“好天气”……一个个跃动的数字,串联起我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绿色镜头”。“*的蓝天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眼见为实的感受,给我市生态环境给出了最高的“褒奖”。
从本月起,市环保局与本报将全新开辟《生态*》专栏,用文字去记录我市在致力于环境保护上的一个个重拳出击,用镜头去定格我市环境质量改善的一次次“变脸”。而首期“生态*”专栏,市环保局将*环境质量“白皮书”,尽请关注!
环境空气质量
20*年*市城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日平均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24~182,优良率为87.2%,与上年基本持平(上年87.4%)。空气质量级别为优的有28天,良291天,轻微污染40天,轻度7天,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全年优良以上天数为319天,与上年持平。
全年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天数达335天,占全年天数的91.5%;为二氧化硫的天数3天,占全年天数的0.8%。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年*市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量年均值低于当年地方标准。城区空气质量状况见图1-1。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为0.111毫克/立方米,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92~0.117毫克/立方米。各测点日均浓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在13.1%~19.4%之间,城区日均浓度超标率为16.1%。
二氧化硫(SO2)
城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49毫克/立方米,年均浓度范围为0.035~0.059毫克/立方米;除清洁对照点和三瓦窑测点外,其余测点日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率在0.3%~2.6%之间,城区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1.2%。
二氧化氮(NO2)
城区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52毫克/立方米,年均浓度范围为0.038~0.068毫克/立方米;除梁家巷测点日均值有2天超标外,其余测点日均值均未出现超标。
降尘
城区降尘年均值为9.60吨/平方公里·月,12个测点年均值范围为7.74~10.94吨/平方公里·月,城区年平均降尘量低于地方标准(清洁对照点+3吨/平方公里·月)1.13吨/平方公里·月。
城区空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类型
*市空气污染特征为煤烟、机动车排气、扬尘混合型污染。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负荷所占百分比见图1-2。
城区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空气质量年际变化
20*年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013毫克/立方米,降幅为21.0%;二氧化氮年均值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003毫克/立方米,升幅为6.1%;可吸入颗粒物与上年持平;降尘年均值比去年上升了0.20吨/平方公里·月,升幅为2.1%;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0.179。总体上,20*年*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维持近年来呈逐年好转的总趋势。
空气质量季节变化
2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冬春季节污染重,夏秋季节污染轻,与多年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由于20*年秋季雨水相对往年偏多,秋季污染较以往明显减轻,空气质量与夏季相当。
空气污染区域分布
二氧化硫:城西北、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相对较低;
二氧化氮: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东相对较低;
可吸入颗粒物:城东南、城东、城西、城西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城北相对较低;
各区域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差异不大,表明我市城区无明显区域性污染。
郊区(市)县空气质量
监测结果
20*年*市14个郊区(市)县环境空气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0.011毫克/立方米(蒲江县)~0.051毫克/立方米(彭州市)。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为0.017(都江堰市)~0.033(崇州市)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范围为0.057(新津县、邛崃市)~0.*8(青白江区)毫克/立方米。
20*年14个郊区(市)县综合污染指数范围在1.036(蒲江县)~2.003(彭州市)之间,除彭州市有所上升外,其余县(市)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金堂下降最为明显,蒲江县、青白江区次之。
比较
14个郊区(市)县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城区。总体来看,大部分郊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
20*年*市城区及各郊区(市)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见图1-6。
酸雨污染状况
城区
监测结果分析
与上年度比较,20*年降雨量增多,酸雨频率减少,但酸度有所增强。
20*年*市城区共采雨样254个,总雨量(采样量)2351.4mm,其中酸雨量(采样量)170.2mm,占总雨量7.2%;降水pH值范围4.13~7.80,降水pH均值为5.59,酸雨pH均值4.54,酸雨频率3.5%。
与上年相比较,20*年降水量(采样量)增加了436.3mm,但酸雨量减少了54mm,酸雨频率下降了4.9个百分点;降水pH均值下降0.29;酸雨pH均值下降0.55。
降水化学组成分析
根据降水离子分析,20*年度降水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硫酸根(22.6mg/L),其次为硝酸根(6.87mg/L)。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为2.12,这种比例关系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硫酸根浓度趋于稳定,硝酸根浓度逐年上升,表明*市的酸雨污染呈硫酸型污染,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排气污染使NO3-成为仅次于SO42-影响降水酸度的次重因素。
郊区
14个郊区(市)县全年共获降水样品1509个,其中酸雨样品19个,降水pH测值范围为3.77(彭州市)~8.96(青白江区),pH年均值范围为5.17(彭州市)~7.20(温江区)。出现酸雨的有崇州、彭州、蒲江3个地区,所占比例为21.4%。三个地区的酸雨频率分别为9.6%、4.4%、2.6%。彭州市、蒲江县的酸雨频率均较上年明显减少,其中彭州市年降水pH均值小于5.6。
水环境质量
岷、沱江水系水质状况
20*年*市岷、沱江两大水系共设置82个监测断面,其中岷江水系57个,沱江水系25个。在8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以Ⅱ、Ⅲ类为主,Ⅰ~Ⅲ水质的断面占总数的74.4%,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4。
岷江水质状况
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岷江(外江)水系主要包括南河(新津)、金马河两大干流及其支流;(内江)水系主要包括府河、江安河、柏条河、走马河四大干流及其支流。
岷江外江水系南河水质优,全流域13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岷江外江水系金马河水质优良,全流域17个监测断面有15个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岷江内江水系江安河流域上游水质良好,下游城区段水质较差,所监测5个断面有4个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岷江水系内江走马河、柏条河水质优;岷江内江水系府河上游水质良好,城区段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下游为重度污染。岷江内江水系南河城区段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
20*年在岷江水系监测的57个断面中,水质以Ⅲ类为主,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所占比例为78.9%,较去年增加7个百分点。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5。
沱江水质状况
沱江主要由北河、中河、毗河三条上游支流汇合而成,另外包含蒲阳河和驿马河等几条主要河流。
沱江流域毗河上游基本无自然来水,水质差,中游由于有支流汇入,水质较好。到下游汇入沱江前,水质达到Ⅳ类。北河全年水质优;中河水质为Ⅳ类,为轻微污染;蒲阳河全流域除支流人民渠六支渠水质为Ⅳ类,其余河段水质优良;驿马河上游水质好,下游污染严重。
20*年在沱江水系监测的25个断面中,水质以Ⅱ类、Ⅲ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所占比例为64%,较去年增加20个百分点。
岷沱江水系污染特征
20*年岷江水系水质污染的主要特征为岷江(外江)水系良好,岷江(内江)水系中上游段水质良好,达到划定的水域标准,中下游段水质污染较重,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沱江干流水质好,支流水质改善,中河入金堂县境清江大桥断面水质好转,氨氮略超标。
*市省控以上断面水质状况
*市出入境水质
20*年岷江、沱江水系*段共设置6个省控以上(其中2个为国控)出入境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岷江入境水质良好,出境断面未能全部达标。沱江干流整体水质良好。
岷江水系*入境断面“都江堰水文站”水质为Ⅰ类,优于划定的Ⅱ类水域标准。岷江(内江)*出境断面“双流县黄龙溪”水质为劣Ⅴ类,未达到划定Ⅲ类水域标准,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劣Ⅴ)、溶解氧(Ⅳ)、生化需氧量(Ⅳ);岷江(外江)*出境断面“新津岳店子”水质类别为Ⅲ类,保持稳定,达到划定Ⅲ类水域标准。
沱江北河*入境断面“金堂县201医院”和沱江*出境断面“金堂县五凤”水质保持稳定,达到划定的Ⅲ类水域标准。沱江中河*入境断面“金堂县清江大桥”水质为Ⅳ类,未达到划定Ⅲ类水域标准,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
*市出入境水质变化趋势
根据岷江、沱江水系出入境监测断面全年逐月监测数据和年均值分析比较,岷江入境水质好于岷江出境水质,岷江(外江)出境水质好于岷江(内江)出境水质。沱江北河入境断面水质好于中河入境断面水质,沱江出境好于沱江入境水质。
与上年相比,岷江水系外江出境断面“新津县岳店子”水质保持稳定;入境断面“都江堰水文站”水质由Ⅱ类上升为Ⅰ类;内江出境断面“双流县黄龙溪”水质类别无变化,全年有4个月达Ⅴ类,主要污染物氨氮年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7.8%。沱江北河入境断面“金堂201医院”和出境断面“金堂五凤”水质良好并稳定保持Ⅲ类;沱江中河入境断面“金堂清江大桥”水质由Ⅴ类好转为Ⅳ类,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下降明显。
岷、沱江水系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岷江水系出入境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表明,岷江入境水质好于岷江出境水质,岷江(外江)出境水质好于岷江(内江)出境水质。
沱江水系出入境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表明,北河入境断面201医院的水质好于中河入境断面清江大桥,沱江出境水质好于沱江入境水质。沱江水系出入境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见图2-3。
其它省控断面水质情况
除出入境断面外,*市境内的省控断面还有岷江入都江堰境断面“界牌”、城区锦江及沙河汇合后控制断面“永安大桥”、江安河入府河前控制断面“二江寺”、南河(新津县)入金马河前控制断面“老南河大桥”、沱江控制断面“三皇庙”、毗河控制断面“工农大桥”,省控断面每月监测27项指标。
20*年岷江入都江堰境断面界牌全年水质优,水质类别为Ⅰ~Ⅱ类;城区锦江及沙河汇合后控制断面永安大桥全年均值达到划定Ⅳ类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南河(新津县)入金马河前控制断面老南河大桥水质良好,全年均值达到划定的Ⅲ类水质标准,且水质较2007年明显改善;沱江干流控制断面三皇庙水质良好,达到划定Ⅲ类水质标准;毗河控制断面工农大桥丰水期水质良,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受轻微污染或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城区锦江及沙河水质状况
城区水域功能区达标状况
南河百花大桥、沙河杆塔厂和府河大安街断面为*市城区水域功能区考核监测(即“城考”监测)断面,分别设置在流经市区的府河、南河、沙河上。其水域功能分别为南河百花大桥景观用水、沙河杆塔厂工业用水、府河大安街景观用水。2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均为Ⅳ类,达到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城区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20*年流经市区府河在城区入境断面“罗家村”水质达到划定Ⅲ类水域标准。锦江(府河与南河汇合后称锦江)与沙河汇合后控制断面“永安大桥”水质为Ⅳ类,达到划定水质标准。
城区13条中小河流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5项指标,其中鸿门堰、簧门堰、下涧槽、干河水质为Ⅳ类,其余9条河流水质均为Ⅴ类。
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
20*年*市城区饮用水源仍然为水六厂、水五厂。当年7月饮用水源监测开始增加GB3838-2002表3中有机项目和特定项目分析。全年监测结果表明,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新增监测的80项指标全部达标,全分析监测水质达标率为97.7%。其中水六厂监测项目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水五厂部分监测项目超标,达标率为82.2%。水五厂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锰。
与上年比较,*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稳定,水质达标率提高0.02个百分点。
郊区(市)县饮用水源水质
20*年郊区中的青白江区农水局、新都区三水厂、金堂县201医院、龙泉驿区长松宝狮、东风渠自来水二厂、彭州西河水库6个监测点水质阶段性达标,超标率在8.3~50%之间,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总磷、总氮等。其余10个区市县饮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声环境质量
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20*年*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总长度405.7公里,监测点位282个,平均等效声级为69.0分贝,比2007年下降1.0分贝,平均车流量为3645辆/小时。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级。
20*年城区污染较重的道路为三环路、静居寺路、机场路、建设路。本年度全市超过70dB(A)以上的路段为1*.2公里,比2007年减少了73.2公里。全城区无重污染路段,中度污染路段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5.88%。
除都江堰因地震未开展监测外,全市13个郊区(市)县的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5.1分贝,比2007年下降1.0分贝,均处于“较好”以上水平。
与上年比较,龙泉驿区等8个郊区(市)县测值下降,下降幅度在0.1~7.0分贝之间;新都区等4个郊区(市)县上升,上升幅度在0.1~1.8分贝之间,双流县与去年(67.9分贝)持平。
区域声环境质量
20*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总面积为248.7平方公里,监测点位307个,平均等效声级为54.1分贝,与2007年基本持平。声环境质量属“较好”级。
20*年度,影响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噪声源中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平均为57.2分贝,生活噪声则影响范围最广,占73.0%。
除都江堰因地震未开展监测外,20*年全市13郊区(市)县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3.1分贝,与2007年基本持平,均处于“较好”以上水平。
与上年比较,温江区等7个郊区(市)县测值下降,下降幅度在0.1~3.1分贝之间;龙泉驿区等6个郊区(市)县上升,上升幅度在0.3~3.3分贝之间。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20*年*市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为58.6分贝、夜间为53.5分贝,与2007年比较,昼间下降了0.6分贝,夜间上升了0.5分贝。1~4类区昼间和3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区、2类区、4类区夜间分别超标1.3、1.5和10.2分贝;1~3类功能区昼间和1、3类功能区夜间比2007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区功能区噪声污染总体与上年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除都江堰因地震未开展监测外,全市7个设立1类声功能区的郊区(市)县昼、夜声级均达标;13个设立2类区的郊区市县昼间均达标,夜间12个达标;10个设立3类区的的郊区(市)县昼、夜均达标;13个设立4类区的郊区(市)县昼间均达标,夜间12个达标。
- 上一篇:环保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下一篇:环保局招聘环境监察人员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