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时间:2022-06-09 03:20:00

导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区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策应沿江开发,狠抓“重大项目效益年”推进工作,努力打造“活力新区、实力强区、魅力美区”,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据统计,20*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完成计划的101%,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3.0:52.8:44.2。财政总收入34166万元,增长33.5%,完成计划的1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30.3%,完成计划的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亿元,增长28.1%,完成计划的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3亿元,增长46.2%,完成计划的112%。

1、平台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扎实开展

20*年,我区“一城三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多方筹集资金7203万元,完成土地报批1880亩,完成土石方231.8万方,修筑园区道路7.3公里,铺设水电管线16.6公里。目前“一城三基地”共有入园项目110个,其中投产项目51个。“一城三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46%;主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2.7%;上缴税收7000万元,同比增长12%。项目建设效益日趋显现,已成为我区财税重要的增长点。坚持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一是突出产业抓招商。依托我区现有产业优势,成立了7个产业招商工作组,共搜集有价值招商信息51条,外出招商28批次,邀请并接待客商34批次。积极申报江西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并获得省发改委批复。成功承办了20*年九江化纤纺织产业招商会,会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合同引进资金71亿元。二是开展“四个对接”促招商。先后与中船、中粮、华凌等多个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联系接洽,主动对接27所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的科研项目20个。20*年,全区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9.6亿元,完成计划的141%;实际利用外资4664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33%;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

2、重大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

我区确定20*年为重大项目效益年,通过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产达标率。坚持项目推进工作“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督查、一季一评比”的制度,在列入调度的98个重大项目中有投产项目47个,开工项目43个。诺贝尔陶瓷项目完成投资3.24亿元,建筑工程开工面积14.16万平方米,内外装修已基本完成;科茵格改性沥青生产车间设备已安装,沥青原料已入库。长岭风电项目8.9公里道路全面完成,23个风机基座全面完工,已完成11台风机的安装,7台机组实现发电;百川混凝土项目8月26日试投产,生产经营形势稳定。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省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铜九铁路于20*年9月1日正式通车;“九昌樟”成品油管道工程全线贯通;杭瑞高速项目征地拆迁已基本完成;京九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江西省天然气管道工程已完成项目选址和管线路游规划。20*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3亿元,增长46.2%,完成计划的112%。

3、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民营经济快速壮大。

20*年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同比增长8.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30.3%,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40.8%;企业利税3亿元,同比增长21.4%。三是支柱工业强势发展,玻璃纤维、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化纤化工五大行业正在成长为全区工业支柱,五大产业规模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亿元。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全区民营经济已有产品注册商标36个、专利产品和技术19个、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52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74%,同比增长2.6%。

4、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商贸旅游后劲增强。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落户开工。一是投资114亿元的九江*(华凌)国际旅游商贸港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我区五里街道,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目前该项目一期征地已经完成。二是投资2亿元的信华国际商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吸引了30余家大中型企业入驻,有力推进了我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三是投资3亿元的映日荷花文化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四是*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和*旅游商贸中心两个亿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投资额分别达到1亿元和2亿元。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3亿元,增长28.1%,完成计划的1*.5%。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发展旅游产业,组织区内景点参加20*九江(*)旅游大蓬车宣传推介活动,邀请各大旅行社到我区景点考察。整合资源,推出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成功组织海会镇、赛阳镇申报九江市旅游强镇,威家村、莲花村申报九江市特色旅游示范村。20*年,全区接待游客154.21万人次,增长10%,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4427人次,增长1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5亿元,增长10.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2.81万美元,增长10.4%。

5、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区继续发展传统农业,2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4847万元,增长9.1%。水稻种植面积7.2万亩;油菜种植面积3.9万亩;生猪出栏83807头。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成功申报江西美庐乳业有限公司、九江天洋高新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大牧业等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良好。大力实施“百里果业”工程,全区共新增种植茶果树1.3万亩,果树品种达13类。20*年,我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重做好47个试点村的村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切实抓好自然村整治,认真开展“三清六改”工作。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1890万元,清运垃圾1350余吨,水塘清淤2000多方,清理路障160余处,完成改水、改厕1361户、修建农村公路68公里。各试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一批文明村、和谐村、致富村和“十星”文明户。

6、财政运行形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年,我区财税部门紧紧围绕财政目标,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实行激励型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确保民生工程支出,圆满完成财政各项任务。2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4166万元,增长33.5%,完成计划的113.9%;其中一般地方财政收入23537万元,增长33.4%,完成计划的122%;完成财政支出34056万元,增长37.4%,完成计划的138.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072元,增长12.3%,完成计划的1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540元,增长8.2%,完成计划的100.2%。

7、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扶持。通过“两免一补”、社会捐助等手段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积极组织材料,申报了一批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力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全区参合农民95062人,参合率85%。积极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20*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城乡清洁工程扎实推进,以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力求做到“清洁无死角,村组全覆盖”。各乡镇街道城乡清洁工程正逐步向纵深推进,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全区已基本构建起一个运行有效、群众参与的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体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240人,全面免费培训16629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123人。全区养老保险参保923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4962人,65个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下,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化危为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够理想,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财税增长压力较大等。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2009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切实把握发展机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主攻城东港区,建设核心城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区内生产总值达到109亿元,增长15%;

——财政总收入实现37600万元,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5377万元,增长7.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9亿元,增长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3亿元,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25%;

——农民人均纯收入6558元,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9‰以内;

——单位GDP能耗降低4.6%。

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全力打造城东港区,加速提升工业经济水平。

主攻城东港区,重点抓好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和姑塘化纤工业基地开发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将沿江工业基地规划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把化纤工业基地纳入城东港区范畴,按照“码头物流区、产业聚集区、临港新城区”三位一体的建设构架,编制城东港区建设规划。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报批工作,以保证项目用地需要。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重点做好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开发,力争全年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完成征地2000亩。推进基地“六通一平”建设,启动基地内疏港通道一期、滨江东路延伸线二期等道路和恒阳化工、配煤中心、改性沥青等专用码头建设。大力推进姑塘化纤工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拉开路网,启动姑塘变电站建设。三是加快项目推进。促进诺贝尔陶瓷、科茵格沥青、赛洛天然气、展宏纸塑、嘉盛粮油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推进赛得利化纤、东海造船续建工程建设。坚持“惜地如金”、“岸线胜金”,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开展招商选资,围绕化工、化纤、建材、船舶制造等支柱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促成落户项目开工建设、达产达标。

2、精心打造特色城镇,努力实现港城联动、城乡一体

加快城区城镇建设,将城区城镇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一是积极完善城区功能。全力策应九江市核心城区向*区拓展,全力配合琴湖大道、德化东路、金凤路延伸线、南一路延伸线等城区主干道建设。配合实施好南山公园、十里广场、经济适用房等民生项目。加快启动肖家河联盛广场、*文明新城、“两河”整治等城建项目,争取更多市政功能性项目在我区实施。全力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和城市绿化“三个十”工程,不断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味。二是强力推进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海会、姑塘、威家、新港、莲花、赛阳等中心城镇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环*中心城镇群。抓住海会镇成功获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机遇,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三是不断加强城镇管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抓好边街巷道的整治,健全城乡一体的环卫管理机制,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行建设农民公寓安置拆迁户模式,坚决杜绝违章建筑,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3、强化招商选资,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源动力

创新招商方式,推行招商选资,围绕园区定位,开展产业招商,推进以商招商。重点抓好在谈项目的跟踪对接,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产业项目。一是主攻园区产业招商。依托工业基地,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园区招商工作组,围绕园区产业定位,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专业招商。努力促成cpp烯烃、中粮油脂、热电联产和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签约落户。二是利用城镇载体招商。按照城区规划和功能定位,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引进开发商对中心城镇进行整体开发,改善中心集镇面貌。依托城东港区建设,打造新港临港新城;围绕产业特色,打造威家旅游商贸城镇。三是整合旅游资源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结合百里果业工程,引进打造一批城郊农家乐项目。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

4、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和达产达标率。一是健全机制服务项目。坚持并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为项目提供贴身保姆式服务,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项目推进任务,确保列入调度的84个项目如期开工建设,达产达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抓住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有力时机,努力把握国家拉动内需投资方向,按照“项目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的要求,千方百计包装项目、争取项目。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农业和民生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努力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三是积极促进企业增效。帮助企业“过冬”,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强政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支持财兴五金、美庐乳业等企业上市融资。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帮扶企业政策,鼓励企业招才引智,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5、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努力建设城郊型新农村。

继续稳定农业生产,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百里果业工程”,着力发展苗木花卉、水果、高产油茶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搞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力争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47986万元,增长7%;农民人均收入达6558元,增长8%。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和“五新一好”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加大“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培育和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抓好“三清六改五普及”,努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村。

6、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整合旅游资源。

依托区位优势,围绕浔南大道物流园区,积极构建物流发展平台,初步建成集商业、运输、存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和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着力建设好华凌(*)国际旅游商贸港、华东装饰材料市场、慧龙新城财富广场、*旅游商贸中心、九江花卉苗木市场、九江茶叶市场等市场,完善市场体系。结合城区扩展和旧城改造,招引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城,营建商品卖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置分支机构、布置网点,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零售餐饮、道路交通、文体娱乐、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业。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25%。以环*公路、十里大道延伸线、105国道为纽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映日荷花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区旅游商贸中心、章光101养心苑、德湖旅游度假山庄等重大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大项目带动大旅游。认真做好星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的培育、规范、监督和管理,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满意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70.1万人次,增长10.3%;接待境外旅游人数4879人次,增长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增长10.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6.7万美元,增长10.5%。

7、密切关注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服务业,切实加强就业培训,进一步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增强我区创新能力。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优质品牌学校,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9‰以内。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大力发展体育、广播电视、老龄等各项事业。

各位代表,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宏伟蓝图,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中共*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下,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