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报告
时间:2022-06-04 05:12:00
导语:科技局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湖区地处*之滨,*湖畔,呈花瓣状环绕江西省南昌市,辖五镇(湖坊镇、塘山镇、桃花镇、京东镇、罗家镇)一乡(扬子洲乡),国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28.32万人。2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8%;农民人均纯收入3733元,比上年增长150元。
——示范区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评价
近年来,*湖区紧紧围绕打造“四区”(工业强区、市场大区、旅游新区、文化名区)的奋斗目标,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一)、工业强区
工业经济是我区经济支柱和主要税收来源,全区形成了针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印刷及纸制品、冶金建材等近30个行业、130个种类、400多个小类的工业体系。20*年,完成工业产值1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8%,完成利税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1%。全区拥有民营科技园(省级开发区)、昌东工业园(市级开发区)、湖坊工业园等工业园区23个,统一集团、娃哈哈集团、上海银志等大企业纷纷落户,金肾宝、六味地黄丸、万氏家俱、顺心瓜子、“鲜来客”等一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市场大区
全区共有洪城大市场、香江家具大市场、京东家具城等较大规模专业市场17个,年交易额150亿元,为全国、全省货物集散地。
(三)、旅游新区
我区以城市休闲旅游为主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成并运营*湖文化广场、鄱阳湖大酒店、京东水上乐园、鑫旺阁国际大酒店、艾溪湖度假村、灌城度假村、南昌世界湖滨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四)、文化名区
我区充分挖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灯花之乡”、“国家级书画之乡”、“全省率先进入小康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示范区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湖区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主要有以下六大优势:
(一)、区位优势
(1)*湖区已和城市融为一体,并且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能够就近依托城市科技、管理、人才、市场、信息、资金相对集中的资源优势。(2)在基础设施上同城市融为一体,与城市共享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完备,道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讯发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北连昌九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西接南昌大桥,320和1*国道贯穿东西和南北,京九铁路穿区而过,与浙赣铁路交汇成“金十字架”;流经辖区的主要水系——*直通长江;昌北机场是全省最大的对外空港。(3)区域内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避免了老城区的拥挤喧闹和嘈杂。
(二)、空间优势
我区所处的位置既同老城区紧密相连,又是未来的新城区,境内地势平坦,有较大的城市化发展空间,有较开阔的土地供投资者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把建设重点放在城东片区,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要求,我区主动与全市总体规划衔接呼应,按照“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在面积约116.7平方公里的城东片区形成以南昌京东旅游经济开发区居中,南区北园(即南为昌东工业区、北为民营科技园和高新区)一体两翼的带状城市格局。目前,京东旅游经济开发区有2平方公里可供投资者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我们将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筹资方式,重点搞好京东大道、*湖大道商业街、景观街等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为南北两端工业区实行大配套的第三产业,集聚人气,繁荣经济,加速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艾溪湖文化广场建设,提升区域环境优势,努力把城东片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科技优势明显、生活情趣健康的城市次中心。
(三)、载体优势
工业是我区的经济支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南昌民营科技园、昌东工业区为主,21个乡镇村工业小区为辅的园区经济发展格局。20*年全区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达67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8.5亿元,进区企业318个,总产值达到24.5亿元,创造利润19.5亿元,实现税金6600万元,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现已在区内投产企业可为新企业入驻配套,二是园区设施完善,园区内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开发建设,南昌民营科技园有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昌东工业区有21.5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
(四)、人才优势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可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等。区域内科研院校云集,一大批中央、省、市所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和国家级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分布在辖区以内,现有南昌大学等高校10余所,中小学校76所。(2)10余所中等专业学校、职校为当地提供技术人才,众多的中等学校、职校构成了我区经济发展的技术依托。(3)中学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普及,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五)、成本优势
我区现有青壮年劳动力8万余人,全市每年有大中专毕业生和职业技工学校毕业生共4.3名需要安排就业。由于我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区域内人员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力成本较低,据统计全市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500余元。同时,我区建立人才资源库,常年开设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就业供需信息,为驻区企业进行人才及用工调查统计,为各类企业召开招聘人才及用工的洽谈会。此外,我区水电资源充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近30万吨;用电来自华中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有35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用电每度价格通常在0.53元左右,用水每吨通常价格在0.9元左右,用气每立方通常价格在1元左右。
(六)、环境优势
我区切实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真正在全区上下树立起“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一切为了投资者”以及“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投资者成功就是最好的投资信誉,抓好每个具体项目就是加快发展”等理念。凡是来我区的投资者,其办理登记手续、土地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均由区外企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各乡镇都成立了基建工程领导小组,区公安分局设立了优化经济环境“110”举报电话,成立了打恶队,每天派专人24小时值班,对侵害投资者权益的不法行为,毫不留情地予以坚决打击。真正在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亲商、安商、富商、乐商的良好氛围,使我区成为外商投资成本最低、信誉最好、环境最优、效率最高、回报最快的地区。
二、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区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城中村”改造有一个过程。由于我区地处南昌市周边地区,乡镇村占主要地位,尽管我区现已纳入城市的规划和改造,但农民就业以及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还有一个过程,这将对示范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科技经费还需进一步充实。尽管本级政府对全区科技经费十分重视,上级部门也多次在科技经费上予以我区大力支持,但由于我区科技园区项目众多,其中有许多还属于高科技研究项目,导致科技经费支出较大,制约了一些项目的发展。
——建立示范区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对我区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进一步促进*湖区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我区正在向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目标迈进,特别是近几年,全区对外开放形势良好,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众多外商纷纷看好我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将极大地提高*湖区的对外交流形象和合作地位,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来我区投资发展,促进全区经济实现新的突破。
(二)、能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
我区各工业园区有较好的科技基础,园区科技含量较高,南昌民营科技园正在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将有力地推动工业园区内科技项目的转化和孵化基地的建设,切实提高园区内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从而带动全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能进一步推动我区城市化进程
当前,我区正在建设城东新区,该区建设成功后,将成为南昌市的城市次中心。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我区能在市政建设上享受与城区同等甚至更为优惠的政策,这将极大地加快城东新区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不仅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也将促进南昌市的整体发展。
——示范区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南昌率先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建设现代制造业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和特色板块的核心战略,始终突出招商引资、现代制造业发展和城东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由城郊经济向城市经济和由边缘城区向中心城区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三年迈出三大步,三年三个迈大步”,尽快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经济强区和现代都市新区。
二、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开发式致富原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应用开发资源,发展生产,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的原则。要坚持不断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接受和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造就一批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技术人员。
(三)、坚持以调整结构,提高收入为核心的原则。要依靠科技开发资源,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经济效益,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尽快提高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质量。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在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科技开发。
(五)、支持机制创新的原则。科技部门要与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力量相互合作,创新科技机制,将科技、人才、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科技支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三、奋斗目标是:
(一)、2003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全市县(市区)前三名,有的继续保持或挤进第一名。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利用外资、利用内资全省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52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2亿美元;利用内资达到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第二、全省第二,达到3933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全市第二、全省第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6亿元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0亿元;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1平方公里,人口城市化率达到28.1%。
(二)、20*年,全区多数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全市县(市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内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99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亿元;利用外资突破1.6亿美元;利用内资达到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5元;财政总收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达到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全市第二、全省第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8亿元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2.5亿元;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城市化率达到29.8%。
(三)、20*年,全区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省、全市县(市区)第一,向全国百强县区靠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内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23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利用内资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0元;财政总收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达到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全市第二、全省第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8.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5亿元;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人口城市化率达到31.6%。
——示范区建设保障措施
为真正建设好科技进步示范区,我区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局面,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抓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
(二)、全面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吸引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企业进入南昌民营科技园和昌东工业区。
(三)、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资体系。政府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应达到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用于充实和发展各级科技资金。星火基金采取地方财政支持一部分,科技三项费用拿出一部分,免税部门提出一部分的办法。工业企业要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提取1—3%的技术开发费,用于新技术开发应用。坚持自筹为主,贷款为辅的原则,面向社会,广开财源,多形式渠道筹措资金。科技计划项目要尽可能与利用外资相结合,加强资金管理,集中资金,保证重点,确保各类科技计划顺利实施。
(四)、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科技计划的管理,重大科技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允许并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机构,建立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的国有民营科技运行机制,促进企业主动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建立起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
(五)、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在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和其他种类培育科技人才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密集区内培训中心、培训站的设施和师资,大力开展适用技术科学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当地农村容纳和消化外来技术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家的世纪科技队伍,建立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选拨5—12名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我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六)、切实加强科技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流通技术商品流通渠道,重视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完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区科技情报站建设,改善科技情报手段和设施,为全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提供最新、及时、准确的科技信息。
(七)、高度重视重大技术项目引进的研究。对全区性引进的重大技术项目应事先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可行性研究及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强化重大技术引进的宏观控制和统一管理,克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八)、广泛开展人才、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加强同省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广泛联系和合作,积极开辟与国外技术、经济交流和合作渠道,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区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开发。
——示范区五年工作思路和进度安排
今后五年我区工作的主要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融入城市、争创一流”为主线,继续巩固完善“工业强区、市场大区、旅游新区、文化名区”建设,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湖区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现代经济强区”和“现代都市新区”。
(一)、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实力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块状”经济。南昌民营科技园要着力打造科技品牌,五年内实现再造一个全区现有经济总量的目标。昌东工业区要努力建成我区最大的经济增长板块,并与罗家组团连成一体,形成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现代工业城。五年内全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要达到3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要达到3个。
以建设大市场为重点,提升强化第三产业。五年内建成10家在全省和中部地区有影响的市场“航母”,市场年销售总额突破60亿元,基本建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商贸和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构筑*湖、艾溪湖、象湖风景区和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园以及天香园旅游圈,并着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旅游产业和会展经济品牌。
积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实施“双带”工程和“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形成现代都市农业的基本框架,努力建成区域性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集散基地。
到2008年,全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为1.4∶48.9∶49.7,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递增12%左右的速度,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保持年均递增25%左右的速度,突破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年均递增22.5%左右的速度,达到3.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0元以上,超过4483元;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挤进前三名。
(二)、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
按照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提高区级中心的现代化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城区。规划建设区级中心,以*湖文化广场为核心,通过加快湖坊、塘山、京东、桃花全面融入城区的步伐和京东经济旅游开发区的发展,推动城东片区城市发展。在城东片区形成以高起点规划为引导,产业经济发展为支撑,高标准建筑精品为形象,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特色,网络化城市道路为基础,现代化居住小区为载体,发达的商业体系为依托,功能划分、空间布局较为合理的开放式城区中心。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在“城中村”改造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使其成为吸引外资、吸纳就业、扩大城市建成区的重要载体。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政公用设施的供给和保障能力,提高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湖泊众多的优势,将湖泊和生态环境结合,展示湖滨城区、生态城区的独特魅力。罗家组团要按照生态工业城的要求加快建设,扬子洲要努力建成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园,并逐步发展成为未来城市居民住宅新区格局。
适应城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五年内争取完成城市建成区内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委会任务,学习社区管理经验,探索社区管理的新路子。
(三)、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积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放手发展个私民营经济,鼓励个私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湖区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力求招商引资的规模每年都有大的增长,招大引大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利用外资领域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利用外资的水平每年都有新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全国100强在我区落户,并实现引进世界500强的零的突破。
大力推进科技普及和进步,创建一批科普村,开展群众性科学普及活动,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争取引进全国名牌大学来我区工业园区创办科技园建设,引导和鼓励科技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努力促进驻区大专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我区社会资源优势的结合,把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四)、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受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具有时代精神和区域特色的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争取跨入全国文化先进县区行列。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防疫保健服务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力争达到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目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争取创建一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城乡人民收入高于全省及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今后五年全区科技工作的思路是:
以园区经济为主要依托,以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食品工程、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积极开发高新技术和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化目标,建设和完善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合作,推动我区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
结合我省建设食品工业大省的发展战略我区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实际,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主要发展生物技术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和食用菌生产等,提高我区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
(二)、大力发展新医药技术
主要发展中药加工、动植物药物提炼和保健品生产技术,用以改造我区传统的医药产业,提高我区医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增强我区医药企业竞争力,促使我区医药企业焕发生机,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发展新材料技术
适应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要求,主要加强有机硅材料、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稀土材料和新型民用建材等高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四)、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围绕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主要发展丰产模式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推广无病毒苗生产,采用生防技术,严格控制蔬菜生产上有害化学农药用量,加强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蔬菜、畜牧和水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品种。
(五)、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工业
利用现有优势,加大外引内联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创名牌、创外汇,发挥现有骨干企业辐射作用,主要发展针织布、文化衫等产品,使纺织服装工业成为我区重要的创汇产业。
(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抓住大京九铁路通车和南昌建设新区的机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业和商品市场、饮食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仓储运输业、兴建和经营好各类专业市场,切实改变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的现状。
- 上一篇:房管局城市廉租房分配管理方案
- 下一篇:规划局地下工程普查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