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报告
时间:2022-05-31 10:54:00
导语:党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怎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表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坚持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呢?首先是坚持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是坚持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按劳分配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其三是坚持了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不搞两极分化,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其四是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政党领导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运动,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巩固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的运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尤为重要。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领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实行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在政治领域,确立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三在文化领域,党的十五大已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确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十六届六中全会进而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7%,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走向富强。中国经济在近30年间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了20万亿元的大台阶,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提高了国家影响力,为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雄厚的国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释放出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近30年中,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建设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我们的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目光更加远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日益展现出文明自信、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怎么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呢?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起始于1956年以后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开创,经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继承、发展,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终于探索并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付出了代价和学费。只有开辟这条道路的人才真正理解其中的艰辛,才真正懂得它的价值,也才倍加珍惜和爱护它。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全党的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其三要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提醒全党,我们党所成功走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改革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实践、最根本的实践,就是正在进行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此深刻的改革,难免在前进道路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在探索性的实践中,我们既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和矛盾,也不能过于夸大实践中的某些不足,更不能因噎废食,从根本上否定改革。*指出,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其四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道路,归根到底,是一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道路。要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永续发展。其五要坚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的重要目标。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决策。只有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实践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符合国情民意,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赞成和坚决拥护,并已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和意志、成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更好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取得思想新解放、工作新局面、建设新进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教育活动、“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把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到新境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报告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继续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适时的。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各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从思想上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顾质量、效益和资源环境代价的思想,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建设的思想,找出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政策、体制、机制和实际工作中,认真扎实地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部分:南湖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六大专项行动
南湖区以“打造新型工业科技创新特色区、现代商贸旅游服务集聚区、城乡一体和谐发展先行区,再上南湖科学发展新水平”为学习实践活动总载体,精心设计六大专项行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抓手,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一是强攻招商保增长专项行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以招商促投入,以开放促发展。举办好第七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通过聘请招商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带头人、技术管理精英为招商顾问等形式,强化通讯电子、汽配机电、钢铁制品等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配套和总部商务花园、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力争引进10个对转型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加大规划整合力度,加快嘉兴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和各镇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1000亩以上,新增工业(功能)区开发面积3000亩以上,进一步夯实一二三产和科技发展平台。
二是产业集群促转型专项行动。积极衔接国家9个、省12个行业振兴规划,以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抓重点,充分发挥嘉兴科技城优势,深化产学研联合,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初步建成特钢、汽配机电、通讯电子等区域(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工业创新抓提升,加快先进制造业“4+3”(四大产业集群+三个镇产业功能区)布局,加快推进化工、印染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抓拓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科技研发园、总部经济园、物流贸易园、文化创意园等东南新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举办“休闲嘉兴?时尚南湖”活动,拓展生活性服务业。都市农业抓突破,大力推广生态养殖、资源循环、龙头带动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扶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推进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统筹发展构和谐专项行动。坚持在统筹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和谐,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万人进镇”,推进“两分两换”试点,促进农民进镇安居乐业。推广“万元千斤”,重点推广12种农业产业升级模式,做强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转型升级有新亮点。实施“万亩招商”,整合建设农业招商平台,新引进现代农业发展主体30家以上,农业生产性投入5亿元。促进“万人就业”,完善新市镇规划体系,提升市镇功能配套,吸引农村居民和新居民向市镇集聚就业。形成“万户共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成万户散户自觉共同治污的氛围。推行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谐城乡建设有新突破。
四是联动服务克时艰专项行动。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从活动一开始就开展一系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专项行动,让群众早得实惠、多得实惠,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为民谋利的民心工程。突出服务主线,组织机关部门科级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服务企业破难解困调研周活动。召开产业集群企业、传统企业代表专题座谈会,开展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科技”五送活动,帮助企业共克时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建立“产业导向基金”,整合原有扶持资金中的30%,在要素、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树立服务为先理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兴办惠民实事,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服务等工作,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是改善民生解民忧专项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健全为民服务和社会管理长效运作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以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失业预警机制,以“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城镇适龄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强民生保障,着力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和纠纷解决机制,开展“劳资携手,共克时艰”共同约定行动,切实落实好改善民生“九件实事工程”,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六是争当先锋建高地专项行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南湖先锋长廊”建设;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探索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深化“六六群众工作制”和党员承诺制,作为干部问计于民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举措;注重发挥三小组长作用,以实施“春风篇、春雷篇、春雨篇、春苗篇”为内容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春天行动”;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探索“群众评班子,基层评机关”长效机制;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把建党圣地建设成党建高地。
南湖区以六大专项行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调研边实践、边自查边实践、边整改边实践,谋求“四新”。一是在解放思想上谋求新飞跃,用新的视角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前进道路上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的重大障碍。二是在解决问题上谋求新成效,着力破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突破资源环境、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等发展瓶颈。三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谋求新突破,着眼开放带动、产业互动、科教驱动、城乡联动目标和提升干部队伍服务科学发展能力,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四是在科学发展上谋求新业绩,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展“三年”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实践,激发党员干部创业、创新、创优活力,推进南湖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环保局噪声污染防治制度
- 下一篇:农村宅基地整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