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28 04:33:00
导语: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大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结构优化、发展协调、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是近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602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8%。
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57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47%。第二产业增加值177.29亿元,增长21.1%,对GDP的贡献率为66.9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47.89亿元,增长26.4%,对GDP的贡献率为66.44%,工业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0.23亿元,增长10.2%,对GDP的贡献率为31.63%。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40:48.95:46.65调整为4.54:51.67:43.79。
二、农业
20*年,我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2.42%;林业增加值0.18亿元,增长25.66%;牧业增加值8.51亿元,增长7.11%;渔业增加值34万元,下降29.4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2亿元,下降4.42%。
粮食总产量26.73万吨,增长10.08%;油料总产量9.41万吨,增长4.20%;蔬菜产量39.34万吨,增长2.73%。在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6.87万吨,下降3.73%;禽蛋产量0.40万吨,下降8.84%;牛奶产量9.23万吨,增长7.90%;羊毛产量1142吨,增长1.06%。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29.7万头,增长0.99%,其中:牛存栏23.92万头,增长3.64%;羊存栏63.99万只,增长1.38%;猪存栏34.77万头,下降8.60%。年内出栏牛16.56万头,增长5.34%;羊80.23万只,下降5.06%;猪46.16万头,下降8.74%。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7.62万亩,比上年下降1.1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83万亩,下降0.10%,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5.80%上升到56.4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8.53万亩,下降3.31%,比重由上年的31.89%下降到31.20%;蔬菜种植面积16.09万亩,增长7.*%,比重由上年的7.92%上升到8.58%。
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9.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2.67万亩。零星植树251.72万株,本年育苗面积0.34万亩。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8.72万千瓦,增长1.96%。
三、工业
20*年,全市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使工业发展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工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8.12亿元,增长25.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6.91亿元,增长26.7%,重工业增加值121.21亿元,增长25.2%。国有企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4.7%;集体企业增加值0.59亿元,下降16.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0.76亿元,增长41.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3.42亿元,增长26.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78.6%;其他企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93.9%。
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明显提高,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8.08亿元,增长68.1%,其中:东川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1.93亿元、11.71亿元、14.44亿元,分别增长87.16%、86.09%和45.65%。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05,提高30.1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47亿元,增长52.23%;实现利润32.83亿元,增长20.4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00.48万吨,增长61.10%;发电量87.09亿千瓦小时,增长26.83%;农用化肥7.66万吨,增长1.38倍;水泥167.38万吨,增长7.48%;钢材101.97万吨,增长42.39%;生铁87.94万吨,增长77.21%;铁合金28.25万吨;增长7.58%;原铝84.30万吨,增长8.57%;金属切削机床1025台,增长29.26%;乳制品4.40万吨,增长1.89倍;服装78万件,增长98.01%;饮料酒6.22万吨,增长47.34%;中成药438吨,增长86.01%。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货运总量2441万吨,增长3.04%,其中:铁路359万吨,增长7.81%;公路2082万吨,增长2.26%;航空0.49万吨,增长8.89%。货物周转量87.93亿吨公里,增长3.81%,其中:铁路60.49亿吨公里,增长5.04%;公路27.36亿吨公里,增长1.17%;航空804万吨公里,增长8.15%。全年客运总量3303万人,增长7.01%,其中:铁路295万人,增长14.79%;公路2965万人,增长6.20%;航空43万人,增长14.43%。客运周转量50.83亿人公里,增长11.37%,其中:铁路26.63亿人公里,增长15.94%;公路17.98亿人公里,增长3.55%;航空6.21亿人公里,增长17.14%。
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02亿元,增长25.22%,其中:邮政1.12亿元,下降0.34%;电信20.90亿元,增长26.96%。年末电话装机设备容量108万门,增长8.00%,其中:电信部门80.55万门,增长1.96%。年末市话用户76.51万户,下降2.73%,其中:住宅电话60.65万户,下降6.05%。移动电话用户105.10万户,增长23.40%。年末互联网用户11.27万户,增长35.95%,数字数据用户7527户,下降13.9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5%,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86亿元,增长37.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30亿元,增长8.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4.56亿元,增长32.03%,其中:用于工业投资80.70亿元,增长45.1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9.05亿元,增长23.49%。分投资类型看:国有和国有控股投资91.30亿元,增长19.33%,民间投资80.38亿元,增长31.7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7.23亿元,增长1.*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60亿元,增长7.55%。商品房施工面积537.13万平方米,增长28.47%;竣工面积161.03万平方米,增长33.72%。商品房销售面积139.55万平方米,增长31.10%,商品房销售额33.78亿元,增长56.97%。商品房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由上年的2022元上升到2421元,上涨19.73%,其中:住宅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由上年的1940元上升到2313元,上涨19.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1.04亿元,增长26.31%,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完成投资16.01亿元,增长65.75%。
六、贸易、旅游、物价
20*年,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9亿元,增长16.30%。
城市消费总量大、增速快。市区零售额126.42亿元,增长17.0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2.57亿元,增长9.24%。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12亿元,增长16.1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0.98亿元,增长16.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19亿元,增长17.39%;其他实现零售额1.70亿元,增长13.35%。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740万美元,下降2.98%,其中:进口211*万美元,增长1.34倍;出口35633万美元,下降27.94%。贸易顺差14526万美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685.9万人次,增长37.12%;入境游客3.34万人次,增长16.27%。实现旅游总收入30.95亿元,增长42.3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15.50万美元,增长24.61%。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4,上涨6.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7,上涨5.7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3.63亿元,增长43.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41亿元,增长30.0%。完成财政支出49.71亿元,增长4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5.04亿元,增长31.3%。
金融平稳运行,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7.09亿元,增长8.91%。各项贷款余额721.41亿元,增长22.10%。*地区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1324.90亿元,增长35.30%;现金支出1333.29亿元,增长32.98%。现金净投放8.39亿元,下降64.13%。
全年保费收入11.23亿元,增长79.6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5亿元,增长1.56倍;人寿险保费收入4.38亿元,增长22.41%。全年赔款支出3.13亿元,增长1.25倍,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71亿元,增长1.33倍;人寿险赔款支出0.42亿元,增长86.04%。赔付率27.88%。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在校学生37665人,增长4.67%;普通中学143所,在校学生122201人,下降2.21%;职业高中6所,在校学生2917人,增长0.34%;小学650所,在校学生159479人,增长0.76%;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1087人,减少3.63%;幼儿园221所,在园幼儿47056人,减少0.86%。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高中毛入学率80.6%。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6个;出版报纸27种,4350万份;杂志50种,158万册;图书127种,10*万册。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1个,其中:医院52个;卫生技术人员9589人,其中:医生359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16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8人。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增长1.24%,其中,城镇人口129.24万人,乡村人口86.12万人。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17万人。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7.61‰,计划生育率98.7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6元,增长13.94%;农民人均纯收入3398元,增长15.1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35.50元,增长13.58%,其中:食品支出2942.15元,增长19.42%;衣着支出833.95元,增长22.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85.19元,增长12.32%;医疗保健支出662.88元,增长14.80%;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888.87元,增长12.66%;居住支出674.38元,下降3.67%;交通和通讯支出786.94元,增长0.70%;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361.15元,增长20.64%。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32.67台、家用汽车3辆、移动电话147部、彩色电视机113.67台、电冰箱90.33台、摄像机4架、洗衣机99.67台、固定电话85部、微波炉50.67台。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160个,参保人数14.52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支付3131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809个,参保职工24.41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12.02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1902个,人数16.17万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1980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388个,人数9.13万人,工伤保险费用支出155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771个,人数5.78万人,生育保险费用支出446万元。
全年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3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5%。
年末,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7.51万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8623万元。
- 上一篇:政府采购制度研究论文
- 下一篇:政府收支分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