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时间:2022-05-26 05:17:00

导语:财政局经济发展计划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政局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狠抓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关键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调控目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9%,是1998年以来最高增长水平,高于年度计划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长6.6%;二产增长17.7%;三产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一年的23.6:42.2:34.2调整为21.3:45.2:33.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8亿元,同口径增长35.5%,高于年度计划24.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3亿元,增长16%,高于年度计划1个百分点。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2亿元,增长14.2%,高于年度计划2.2个百分点。

——直接利用外资完成3.01亿美元,增长43.3%,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引进市外客方到位资金75亿元,增长108%,实现倍增。完成自营出口(海关口径)7.6亿美元,增长31.8%,高出年度计划19.8个百分点。外经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14.8%,完成年度计划。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2元,增长14%,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6*元,增长14.8%,分别高于年度计划6个和6.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4.3%,达到年度控制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5.5‰,达到年度控制目标。在去年的计划执行中,呈现出八大亮点:一是人代会指标顺利完成;二是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出现多年未有的好形势,农村七件实事成效显著;三是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为近年来最好;四是港口经济超常发展,集装箱运量增幅居全国首位;五是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全年上交税收5.1亿元,增长41.3%;六是县域经济明显改善,四县均被省政府授予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七是城乡建设协调推进,新城区路网基本形成,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建成农村公路共1167公里;八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达到两位数,比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1、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44.0亿元,增长18.6%,高于年度计划3.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24.4亿千瓦时,增长25.6%,增幅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努力加大企业改革和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20个市属企业重点改革项目,通过改制重组、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1.3亿元。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138.1亿元。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5个,全市在建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36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40项。40个重点技改开工项目全部开工,25个重点竣工项目全部竣工。

2、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中央促农政策的有力驱动和粮价上扬的带动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621.8万亩,增加56.3万亩;粮食总产260.3万吨,增长27.9%;棉花总产4.8万吨,增长60.7%。粮棉油产量均创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优质稻米、创汇蔬菜等产业优势得到提升,优质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全部面积的60%和90%。多种经营稳步发展,生猪饲养量410万头,家禽饲养量5500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造林面积20万亩,林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步伐加快,四县全部成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新增25个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3.5%和15%。

3、增长点不断壮大,服务业发展加快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2729户、个体工商户24699户,分别增长26.6%和83.9%。实现增加值186.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8%,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港口发展亮点纷呈。全年完成吞吐量4352万吨,增长16%;集装箱达到50.2万标箱,增长66.8%,增幅全国领先。开通了到韩国的客货班轮。益海粮油公司年销售达34亿元,列全市首位。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花果山、连岛等重点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孔望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通过举办央视“心连心”慰问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火爆。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亿元。海洋经济不断壮大。青口港升格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全市海淡水放养面积达到97.1万亩,比上年增加11.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4.7万吨,增长11.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8.5万吨,增长14.4%。交通运输持续增长。民航线路增加到8条、航班每周33个,年客运量增长83%。新浦火车站顺利更名为*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创1996年来最高水平。金融保险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66.2亿元和41.4亿元,保费收入增长12.3%。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农洽会、金秋投资洽谈会、苏南企业家投资考察洽谈会等多种活动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74个,协议注册外资6.9亿美元。引进市外客方到位资金75亿元,计划总投资过亿元项目55个,东方热电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增长61.7%。新签外经合同1.1亿美元,增长19.5%。年末在外人数1.2万人。园区集聚功能开始显现,全市在建过1000万元的项目80%以上建在各类园区。

5、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核电投资同比下降27亿元的影响,全市投资规模的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人代会确定的任务。其中,基本建设完成1*亿元,下降7.9%;更新改造完成59亿元,增长65.6%;房地产完成27.3亿元,增长38.3%。剔除核电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7%。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社会事业等5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良好,大浦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工,连盐高速公路、新港城大道、玉带河和东盐河拓宽整治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达到序时进度。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新建改建海宁大道、海连东路、解放西路等41条城市主次干道,新区路网框架基本建成,行政中心主楼即将投入使用。七大类390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过40亿元。

6、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两个确保”成果得到巩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市属企业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415.7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低保工作开始启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2.5万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近五年来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

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

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9个,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64个,完成专利申请340项。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8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创历年新高。新扩建中小学校舍19.1万平方米,中药学校等3所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验收。成功组织了“先进文化进万家”暨第五届“在海一方”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组建了市一院集团和市二院集团,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成功承办了20*年“世界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推荐美猴王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工作有序推进。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50%,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市博物馆新馆、广电中心二期、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十五”创建活动,计划生育率达到9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5%,蔷薇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取得成效。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城市综合实力全国排名比2001年提升11位。

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与周边地区相比尚有一定距离,对照苏北鲁南等周边地区看,在几个主要指标上我市的差距有扩大趋势。二是财政比较困难。财政收入增长受到农业税率降低和出口退税负担政策改革的双重制约,而"四保"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三是投资增速不快。城镇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在全省位列末位,特别是缺少重大工业项目的支撑。四是居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年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近2万人。

二、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

(一)主要预期调控目标

今年是实现“十五”目标的冲刺之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在安排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目标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突出科学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力争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发展协调,人民生活提高。第二,坚持调优结构。产业结构上体现"调优农业、壮大工业、加快服务业”;城乡结构方面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加速推进城镇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上努力提升工业投资比重;所有制结构上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第三,提高运行质量。确保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力争工业利税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第四,改善居民生活。以多渠道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着力点,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根据这一思路,经过测算平衡,初步安排今年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4%(其中工业增长15%),三产增长12%;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5.外贸出口增长15%,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引进内联资金到位增长30%;

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9.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二)经济增长目标的安排依据

上述经济增长目标,是根据对宏观环境的分析、三次产业增长点的测算和周边发展的比较提出的。

1、宏观经济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上,经济持续增长,前景继续看好。从国内看,中央15号文件提出了“五个更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工作的着力点将继续放在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为我市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我市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各项环境的改善,需求不断扩大,投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和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土地、港口、能源等比较优势更加凸出。另一方面,今年资金等要素供给依然偏紧,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加之核电投资较大幅度下降,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2、三次产业将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随着东陇海产业带的加快建设,临港开发的全面启动,工业大项目的增多和集聚,加上核电等一批工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以及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形成的生产能力,全年可新增工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考虑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制约等不确定因素,安排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加25亿元左右,增长15%。

农业将继续平稳增长。预计今年的粮棉油产量增幅、价格涨幅将有所回落,农业增加值将很难保持去年的增长水平,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一是国家和省将继续在农业税收的减免、对种粮农民的直补、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以及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二是各县因地制宜的措施将促进农业平稳增长:赣榆县大力发展海洋水产业;东海县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经济作物比重,积极扩大食草畜禽生产以及淡水养殖规模;灌云县按照“稳棉林、扩粮经、增加畜牧业比重”的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灌南县突出抓好养殖业“六大基地”建设。综合测算,全市农业增加值可增长4%左右。

服务业增速稳中趋升。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以及国家促进消费和加强社会保障带来的良好预期,将带动第三产业较快的增长。我市在交通、旅游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中韩客货班轮的开通,将有力促进服务业较快增长。综合考虑,服务业可增长12%左右。

3、周边地区的较快发展形势逼人

在今年的计划中,苏北其他四个市GDP增长都在11%以上,临沂和日照两市的GDP增长则在15%以上。我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应不低于苏北其他市的水平,否则不利于缩小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因此,安排GDP增长11%,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争取完成的更好些。这既考虑到我市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经过努力,也是能够完成的。

三、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进一步壮大主体经济

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继续狠抓项目投入,保持工业投资增幅良好的势头,实施65项重点竣工、开工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力争达到30项,新开工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低于150项,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150亿元以上。依托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壮大医药、化工、纺织等优势行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确保核电站1号机组正常运营,新电公司2台33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初步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生产要素组织协调,努力保障电力能源供应。切实推进银企合作,全年银企合作项目落实率不低于85%。

2、加快东部城区建设,培育经济发展亮点

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和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加快东部城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市开发区的集聚效应,突出抓好临港产业区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投入确保超过10亿元,GDP增长达到26%。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完成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集装箱运量突破80万标箱,冲刺100万标箱;基础设施投入过10亿元,工业投入3.5亿元,加快构筑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重抓临港开发和海滨城建设,进一步改变东部城区面貌。加快重点园区建设,不断提高投资强度。新上投资过1000万元工业项目85%以上进入园区。促进旅游业更快发展,花果山景区争创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重点开发浅海域,扩大海淡水养殖规模,力争达到90万亩,其中海水养殖47万亩,水产品产量增长7%。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富民步伐

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建设优质稻米、优质专用小麦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占农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全年新创农产品品牌50个,品牌农业的销售占全部农产品销售的比重提高到50%。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12家省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区5个。努力加快富民步伐:一是实施系列富民工程。确保帮扶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新增劳务输出10万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8000万元,力争完成1亿元;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投资2.3亿元,新建改建1000公里县乡村道路;农村改水新增受益人口3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5%。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今年,国家和省都加大了帮农惠农力度。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将积极做好衔接和争取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惠农政策和资金,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采取小团组、专业化方式,高密度地开展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切实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狠抓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做好罗盖特12.5万吨山梨醇生产线、1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连盐高速公路、新港城大道等49项重点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推进工作,确保当年完成投资7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8亿元。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规模力争达到50亿元。新建改建北城路、海滨大道等东部城区环城路网,完善通灌中路、朝阳西路等新海城区环城路网,续建海连东路、凌洲路,畅通东出入口。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投资领域。积极推进核电二期等项目的争取工作,继续做好沿海铁路、西气东输、石油战略储备及配套炼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求在重大项目的争取上取得突破。

5、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扩大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人。协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组织实施各类火炬计划项目30项,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30个,新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努力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99%,高中段入学率达85%。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承办好全国十运会、帆船帆板等4项比赛。有线电视行政村联网率达60%,全市新发展用户3万户。认真落实人口、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力争通过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一院科教综合楼、市传染病医院、少儿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的实施。

6、理清思路加强衔接,科学编制“*”规划

一是更新规划理念。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兼顾超前发展可能,从本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小康要求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二是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将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取将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全省发展规划。三是明确工作任务。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完成"*"规划纲要基本框架的起草工作。

7、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完善目标管理办法

一是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咬定年度发展目标,强化督查推进,落实关键举措,做到部门有目标、领导有责任、层层有压力。在经济增长速度上,要求东部城区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县区继续保持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以确保全市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经济运行质量上,要求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园区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生活质量上,要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继续开展项目大推进活动,今年项目推进将突出重大投资项目、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并将东部城区发展作为全市项目大推进的重中之重。二是创新目标管理体系,完善目标考评办法。在今年的指标体系中,将体现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争先进位、工作创新等作为考评的重点,同时,在目标体系中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更加重视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加强目标督查,进一步完善条线督查制度,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加强协调推进,促进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机遇良好,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实现全年预期调控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