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4-18 03:03:00
导语:发改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省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省上下在中共**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它目标均顺利完成。
(一)综合实力继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18640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继续提高;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2.8%、15.4%和15.1%。
三大需求增长趋向协调。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出口1283亿美元,增长27.2%。三大收入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稳定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4%和8.2%。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增势较好,渔业生产结构改善,“强龙兴农”工程加快实施。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加大。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批零贸易、金融保险和旅游等保持较快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预计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2%。新产品产值增长40.3%;新产品产值率达15.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加,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2069件和2213件,分别增长36%和55.4%。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结构有所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化配置比例显著提升,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供应18.6万亩,工业用地中招拍挂出让比例达到42.8%。信贷结构更趋合理,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2%,其中工业、农业和欠发达地区贷款增幅均高于贷款平均增幅。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得到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9.2万人,一批海内外高技术人才来我省创业。
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社会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58%。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全省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7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57万千瓦,预计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4.6%。
(三)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通村公路新改建和河道整治分别完成8215公里和2420公里,解决和改善305万农民饮用水条件,行政村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的覆盖面分别达到66.4%和15%,累计建成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超额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目标。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势头良好,衢州、丽水、舟山市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山脱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下山搬迁2.45万户、9.03万人。“山海协作”工程加快推进,新签协作项目776个,到位资金141.5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全省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分别增长23.5%、30.2%、27.4%、22.3%。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政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政策,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民生状况继续改善。全省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全省有70万名困难群众及时领到了物价补贴。就业形势稳定,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农村5.02万户低保家庭得到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净增112万人、124.4万人和399万人;77个医保统筹地区中已有41个开展了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所有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水平都达60元以上;有291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生活保障。廉租房制度建设力度加大,符合“应保尽保”条件的申请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率达到100%;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完成11032户。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态势。
(四)“五大百亿”工程圆满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五大百亿”工程投资计划超额完成。2003—20**年,“五大百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65亿元,比五年计划总投资多完成472亿元。其中,“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19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3%;“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完成投资34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55%;“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0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0.5%;“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65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39%。“五大百亿”工程的60个单项或打捆项目均建成投产或完成五年建设目标任务。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57亿元。交通邮电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8公里(其中拓宽80公里),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7个;衢常铁路、温州港状元岙港区(8号、9号泊位)、杭长高速公路(一期)、申嘉湖高速公路等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浙能兰溪电厂二期工程(2×60万千瓦)、华能玉环电厂2号和3号机组(2×100万千瓦)等建成投产;新增重大统调发电装机容量614万千瓦,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315万千瓦;建成110KV及以上高压输变电线路2699公里。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宁波钢铁项目(1号高炉,200万吨炼铁炼钢)建成投产,**德创环保设备公司大型脱硫设备生产线项目、宁波大安化学工业公司二醋酸纤维素及醋酐项目、**万向硅峰公司硅单晶抛光片项目等投入试运行。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高教园区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一校两院”迁建工程已进入室内外装饰阶段,省疾控中心、**美术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列入“811”的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通水试运行,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县县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省份。
(五)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全面推行。杭州、嘉兴、绍兴等地积极探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县级政府扩权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中心镇培育工程全面启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风险防范体系不断健全,32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大户参保面达72%,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参保面达53%,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面达96.1%。嘉兴、慈溪两地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快于一般贸易出口增幅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外资质量明显提高,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外资占比达89.5%,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合同外资增长29.6%,一批高技术、环境治理和现代服务业的外资项目加快引进。“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省新增境外投资中中方投资达6.1亿美元,增长1倍,境外投资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较快;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仍不完善,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还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违法违规排污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保持物价稳定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尤其是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价格,如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过快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快。三是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资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出口企业还面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方面的压力。四是改善民生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医疗、社保、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较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隐患。
20**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在本届政府的五年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连上2000、3000、4000美元三个台阶,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37130元(折合4880美元)。20**年,地方财政收入1650亿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8%;城市化率57.2%;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7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五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23万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1万人;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新增和拓宽高速公路1566公里,建成乡村康庄工程6.58万公里;新增60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2482万千瓦。
二、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安排,建议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上述主要目标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和省内发展环境后提出的,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规划主要目标进行了衔接,兼顾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能,淡化了一些预期性指标,强化了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现对有关主要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以上。近几年,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效应将逐步显现,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管理创新和品牌经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有基础的。同时,为了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宜安排过高。把20**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安排为10%以上,充分体现了“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新的发展要求。
根据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增长的预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为了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继续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建设一批规模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进一步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优势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外包、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制定实施港航强省建设规划;加强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关于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2%。近年来我省经济的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等也将促进财政增收。但新企业所得税法、支持节能减排和促进就业等税收政策实施将不同程度地减少财政收入。
为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将积极应对各项财税改革,密切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增值税转型对财税收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完善税收收入征管机制,及时掌握新的税源增长点,继续规范税收征管秩序,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重视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拓宽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范围,切实增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
(三)关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期达1.6%以上。2006年、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共提高了0.3个百分点,今年全省在“两创”总战略的推动下,创新环境将不断改善,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为此,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的对接渠道。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加快建设“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公共科技基础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科研院所创新基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企业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于三大需求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我省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期已过,房地产投资面临新的调整;企业受投资预期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比较谨慎。综合以上因素,今年我省投资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仍将保持适度平稳增长。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我省投资增长仍有一定空间,而且要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须保持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大致相当的水平。
为此,将进一步精心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和新一届政府“三个千亿”(“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建设,着力抓好优化发展环境、调整经济布局、增强发展协调性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加大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惠民方面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传统行业改造、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一批产业提升项目的实施。切实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协调和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和实施联动机制,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适度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实际增长12%以上。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所增强,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农民增收难、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也将制约消费快速增长。
为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支出预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提高传统消费领域服务质量,促使其持续旺盛的同时,加快发展社区综合服务,扩大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护理等消费领域。积极推进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以上。20**年外贸出口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多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增速将会有所回落。但我省出口企业应对能力较强,竞争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为保持外贸又好又快发展,将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农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做好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服务工作。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完善“大通关”体系,健全对外开放的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2%以内。国家采取促进生猪生产等措施、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产能过剩等因素将抑制价格上涨。但国际有色金属和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政府调价项目面临较大上调压力,通胀预期较强等,都将推动今年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涨。
为实现价格总水平调控的预期目标,将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机制,增强价格调控手段。加强农资价格监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价格和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涉农价格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补偿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配套措施,妥善把握政府调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加强房地产价格监管。切实整顿市场价格秩序,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加大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的力度。及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落实低收入群众的价格补贴。
(六)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均实际增长7%。随着经济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的实施、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持续增加。但要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面临较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完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七)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由于计划生育二胎生育间隔期政策的调整,预计今年全省出生人数将有所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将有所提高。为此,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建设。进一步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工作。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5万人。今年被征地农民、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人员的就业工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促进就业人数稳定增加。
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新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继续推行“五费合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稳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工伤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额度,积极推行大病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保障模式,不断扩大受益面。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制度和政策,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快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
(八)关于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节能降耗措施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完成上述约束性指标的难度较大。据省有关部门测算,今年污水处理厂有望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4万吨,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方面也可产生一定的削减量,预计今年化学需氧量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今年二氧化硫的减排主要依靠电厂和热电厂的脱硫,由于去年开工建设的部分电厂脱硫工程要到今年底才能陆续建成投产,预计今年二氧化硫减排形势比较严峻。
围绕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年”活动,积极实施“十百千节能行动”。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继续实施循环经济“991”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坚决控制新的高耗能项目,全面禁止新的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专项,引导和鼓励用能排污单位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进度,确保达标排放。全面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大江河水系源头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八大水系的污染控制和整治工作,不断完善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机制,着力推进重点城镇、钱塘江流域临江城镇和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全省工业项目新增污染控制的若干意见》,加快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公报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九)安全生产目标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9人。20**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人,比上年下降5%,今年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力争将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9人,下降3%,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此,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推动社会应急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标,我们将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施,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键,注重规划引导,突出抓好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综合协调,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实施,进一步落实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创新规划综合管理和衔接协调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工作法制化,逐步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大力组织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围绕“三个千亿”工程着力推进“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争取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老虎潭水库、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二是加快一批项目建设进度,包括温州浅滩工程一期、曹娥江大闸水利枢纽工程等。三是争取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包括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嘉绍过江通道等。四是全力推进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至白沙关段等项目。为了加快推进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将着力破解重点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以落实“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四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为突破口,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第三、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深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制定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推进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开展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强市场准入、品牌建设、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不断深化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流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疗卫生资源向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倾斜的配置机制改革,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企业工资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妥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创业环境。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职能,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的管理权限,开展中心镇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的整合与集中改革,探索全程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优化支出结构。四是着力推进农村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立促进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激励机制,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改革,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扩大支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建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康庄工程、水库等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体制。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五是加快建立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赋予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权,自主探索、政策支持,率先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协调。完善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行业、节能减排、物价、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将密切跟踪,加强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制订和落实重要生产资料的储备、应急预案,重点做好局部区域有序用电工作。认真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的综合协调。加强粮油、肉禽蛋、石油、钢材、房地产等商品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对低收入居民实行基本生活费用动态补贴的机制,建立健全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调整与对低收入群众进行价格补贴的联动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商品供给和消费安全。
- 上一篇:在金融危机下面试技巧
- 下一篇:求职面试的七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