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04 01:58:00

导语:科技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区县委办局、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预定的工作目标,为推进实施“新*、新奥运”战略构想,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20*年的工作情况以及20*年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20*年科技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深化“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整合科技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定位,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区域创新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对首都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确立并实施深化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全市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对首都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四八工程”已经成为集成首都科技资源、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旗帜。去年,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批准了“深化二四八,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即:实现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的创新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的创新体制转变;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向郊区县的辐射、扩散;加强科技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支撑;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行动”,实现市区与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和推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

贯彻实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科技管理工作要由主要着力于组织科技项目向发掘、整合首都科技资源转变,通过理顺科技资源整合机制,建立使社会各个群体广泛参与和充分利用首都各类科技资源的畅通渠道,形成群策群力推动科技进步、同心协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变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

为此,科技管理部门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因势利导、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实行政事分开,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再造管理流程,用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科技项目,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者,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以大带小”、“以用带研”、“科技资源招商”等引导创新的模式,以及利用市场化的科技条件平台整合首都科技资源的途径。

实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得到贯彻落实。一些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产业孵化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区。通过科技计划的引导,一些企业增加了科技投入,创新实力得到增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识有所提高。以软件产业为例,全市软件企业20*年的研发经费约为96亿元,同比增长72%。城区科技资源更多地涌入郊区,年内城八区流向郊区县的技术1576项,成交额9.09亿元,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区县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强化,科技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化的科技工作体系开始形成。

(二)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20*年,我市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份量的科技成果。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用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正式并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非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了国外有关专利的制约,在家电和通讯电源用高品质纳米晶铁芯产业领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设立了3个国家标准,使我国非晶、纳米晶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及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位。曙光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亿次大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天元网络公司的两项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使我国在电信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兴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中,*地区获得6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6%。其中,“‘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总数的6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4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占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30%。

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402项,比上年度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8608项,增长9.9%。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认定成果转化项目362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达到424.99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近1/3。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合同15434项,比上年增长31.41%,成交额175.24亿元,增长39.90%。全市专利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近1倍,成交额6.21亿元,增长1倍。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其中技术产权交易71项,比上年增长1倍,成交额93.66亿元,增长5倍多。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5.5亿元,同比增长24.5%;生产总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当年*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8%。园区内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约占全国的33.8%。累计登记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突破6000个。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三库四平台”为主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主要建设内容,综合应用率达到80%,已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技术系列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项目“ASP企业E化平台”已发展了300多个用户,为一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抓存量、促增量、培育重磅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医药工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材料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0.2%。

(四)科技对首都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

科技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奥运筹备、区县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奥运科技工作已经进入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全面实施阶段。“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已开始运用在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建设项目中,成为我市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的重要基础。“奥运改扩建、临建场馆及设施环保指南”、“奥运场馆瞬间热启动金卤灯照明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并已开始在场馆建设中得到应用,“奥运会射击用运动枪、弹研究”、“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管理平台”、“奥运虚拟博物馆”、“奥运场馆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将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东城区“依托数字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器和数据处理平台,首次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创造性地构建了万米单元格部件管理法,通过GIS、GPS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实时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和管理。完成了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中的*怀柔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示范项目。“*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研究”、“洁净能源示范工程”、“*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已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区县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了“中介机构培育型”、“示范基地带动型”、“企业自主创新型”、“院校领办型”、“生产力促进体系型”等5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港”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区县的科技信息网和各类农村服务组织,为城乡居民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郊区提供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配合市农业“22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了种养业一批优良品种的选育,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开展了板栗、大桃加工等适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拥有世界一流天文科普设备的*天文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天文馆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文馆之一。启动了20*-2008*区县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振兴计划。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启动了奥运科普行动计划。顺利完成了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市承担的任务。成功举办了科技周等一批科普活动。

(五)区域创新环境日趋完善,首都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制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办法》,修订了《软件双高人才的奖励办法》、《*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开展了《技术创新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落实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年内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2个高新技术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亿元,为3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匹配资金1*7万元。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向16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贷款额放大倍数超过18倍。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总计投资2116万元,帮助13家园区企业引进创业投资1.1亿元。

各方面协同合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14.8亿元,累计退税47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近400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软件高级人才得到市政府专项奖励,奖励金额5000多万元;在市商务局和*海关的支持下,160多家高新软件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归类问题,用友工程等多家通过CMMI三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得到专项资助;在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信息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圆满完成,验证了电子政务系统嵌套本国办公套件的正版化新路子,并建立起我市的两级著作权行政监管和执法体系;在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支持下,年内政府投入软件领域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

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改革和禽用疫苗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市环保研究院建立起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框架。一轻所凭借电脑绣花机技术,成功走向市场。人工晶体研究院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资产重组。

着眼资源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孵化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促进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结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平台建设摸索出了大学资源开放、行业资源集聚共享、专业孵化器整合创新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启动了“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软件园软件产业公共技术与科技服务平台”、“*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设备共用服务平台”和“*海银科医药技术孵化服务平台”等试点。除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的结合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市科委等部门合作,依托*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的“*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开展了以“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为宗旨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探索,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为61家,其中经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39家。孵化基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14家,累计毕业企业1128家。20*年,孵化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2亿元,缴纳税费7.7亿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科技咨询业协会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出由民营企业家领衔的新一届理事会,*发明协会新一届领导都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主动、充分地利用*人才、成果、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科技研发活动,把科技资源对资本的隐性吸引力显性化,“科技资源招商”取得了实效。仅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制药等一批大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和跨国医药集团已在京投资超过20亿元。

*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性研究形成了连续性支持,20*年共资助了244个项目。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奖励。加强了软科学研究与专家顾问咨询工作。积极实施“科技新星”计划。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成功组织了“科技奥运国际高层论坛”、“中国-欧盟数字奥运研讨会”、第八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和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等活动。

在回顾20*年工作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在原始创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能力的提高上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科技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支撑不够;创新体系尚待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

二、20*年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市委市政府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依靠科技求发展正在融入各方面工作之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目标,实现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对*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指导方针,结合*实际,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都经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走超常规、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快推动自主创新,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使区域和部门不仅提高采用科学技术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能力、有手段、有资源。要显著增强整体科技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首都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们要努力实现八个重要转变:在科技管理方面,从注重科技项目管理向注重整合资源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转变,从区县、各部门“分兵把口”向建立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转变,从主要支持高校和院所的创新活动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转变;在推动创新方面,发展路径要从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创新方式要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创新体制要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发展部署要从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国际合作要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深层次、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2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坚定不移地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市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今年,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目标,编制好*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启动“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是贯彻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主题计划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配置政府资源和引导社会资源,统领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完善区县、委办局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集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条件下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今年开始,作为科技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措施,正式实施八个主题计划:“*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

2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同志明确指出,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实施“*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大型软件外包、芯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促进首都产业的高度化。设立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专项资金,在软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工作。

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增强*地区基础研究相关计划与首都发展的关联性,从首都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旧城保护方面及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等优势领域,开展面向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面向区域竞争力提升、面向公共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几年力争解决若干满足*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问题,促进若干具有战略性技术突破的形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利用科技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加速从高新技术产业中分蘖出现代服务业创造条件,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服务水平,促进内部结构优化,提升其综合竞争力,逐渐形成科技手段更突出、科技含量更高、结构更合理、竞争力更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业的高端分工,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点领域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面向奥运的WLAN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国际化、开放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以石景山数码娱乐产业基地为代表的*数字内容服务示范基地和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出口服务机构,大力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具有的研发、测试、检测等能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条件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与科技中介、咨询行业的发展。要抓住继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研发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调动首都资源,加快发展*研发产业。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要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创意产业,建立*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基地,创立工业设计奖,搭建设计条件平台,创办设计企业专业孵化器,整合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探索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创新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区县发展

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调整思路,不仅在宏观上为*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区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走向及产业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合理利用特色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是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实施“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联动”,促进各区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新规划对区县功能的定位,利用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县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发展战略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先产业。二是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围绕工业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全市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与示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郊区产业结构,扩大郊区经济总量。近期重点抓好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区、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工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围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改造郊区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制定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示范,推动密云生态县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大力发展资源集约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构筑生态农业基地。五是加强科技在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城建设、旧城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科技成果、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结合,推动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成果应用,建设节约型社会,使科技进步惠及全体市民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消费等几个层面入手,开展煤、油、气、电等领域内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企业绿色管理、生态园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根据奥运场馆建设的要求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应对*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建立符合*实际的供水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促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的提高。在绿地植物选育、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绿化节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绿色GDP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研究。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首都发展不仅要高度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保障市民物质需求,还要保障市民的健康需求、市民生活环境需求、市民提高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需求。实施“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全民健身、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促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同时,要组织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手段,建立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点。针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开展疾病防治与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食物中毒等)应急救助技术体系。通过路网接泊、交通模拟、信息平台和信号控制等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食品放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开展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实施“*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普项目品牌,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全方位的科普合作,有效促进科普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整合区域场馆、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大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四)整合资源,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按照“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的思路,逐步加大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条件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平台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在重点专业领域内、注重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几个科技条件专业平台。规范平台建设的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平台建设,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格局,实现资源有序聚集并充分共享、产学研创新合作互动迭起、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的目标。

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发展。通过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完善*地区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把*建成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适时推出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软件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院所改革的新途径。

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抓好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作。继续实施“科技新星”计划。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深化改革,形成合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做好基础工作是提高行政能力的前提,我们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周密制定整改措施,务必使决策的科学性和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在这方面,不能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办法,要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寻找解决问题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出路。转变政府职能不是简单的“简政放权”、改进服务态度,要明确目标并探索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要把握和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善于综合运用政策和项目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基础和战略性作用,整合科技资源、吸纳和集聚广泛的社会资源并引导其服务于首都的现代化建设。要继续推进科技管理改革,实施和完善以主题计划为基点、重大项目为杠杆的科技管理模式,突出科技计划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科技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着力资源整合,加强体制创新和创新与创业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以“七步预算法”为核心,遵循项目选择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率。采用五种方式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监督管理:强化科技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和监督、建立监理机制、建立中期评估制度、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结题审计、引入绩效考评机制。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面向企业、区域和行业的咨询和技术中介服务系统,积极探索利用“外脑”和“外手”,建立网络化科技工作体系。

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与区县委办局核心工作的衔接,通过定向征集科技项目加速科技管理部门与区县委办局的合作,增强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通过做好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研究开发任务,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研究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各类科技资源各得其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创业家各尽其能,共同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难得的发展契机。当前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市科技界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要深刻理解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增强使命感,激发创造力,永葆先进性。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防治腐败工作力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落实《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时代在召唤科技,科技在融入时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扬善于思索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大力实施“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全面推动科技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