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工作汇报

时间:2022-03-25 08:56:00

导语: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工作汇报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年增速达18.6%,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总量的52.4%,已经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存在发展空间小、总量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融资渠道窄、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性障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认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管理,在环境优化上有新突破;立足创新,在生产要素供给上有新突破;强化执行力,在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才能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毫不动摇地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省加快崛起的有效途径,毫不动摇地落实政策、加强服务,为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比翼齐飞”、各类资本相互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展的经济格局。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省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全省对外贸易的新兴力量,为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20**年**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48.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2.4%,占据“半壁江山”。按可变价格计算,2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6%,增幅比全省GDP高4.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已经成为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对实现我省“工业强省”战略目标起到有力推动作用;个体和私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6%,拉动GDP增长8.2个百分点,在全省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省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吸纳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绝大部分,明显改善了结业结构,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75%的我省城镇就业岗位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十一五”期间,我省每年有3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有70%以上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财政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年,国有和集体企业共缴纳税收161.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5.7%下降到25.2%。个体和私营企业共缴纳税收90.9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5%上升到14.2%。在税收贡献总量中,私营企业增长明显,20**年全省私营企业年纳地方税总额是2002年的12倍,年平均增长220%。在户均纳税额增长方面,个体私营企业由2002年每户年纳地方税2500元,发展到20**年每户年纳税1.**万元,增长4倍多。

(四)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省对外贸易的新兴力量。截至20**年底,我省累计获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8480家(包括外资),其中非公有制企业5121家,占备案登记企业总数的60.4%,全省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015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140家,占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56.6%,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40.9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5.7%。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开始逐步“走出去”,开展劳务输出以及境外承包工程,20**年有12家非公有制企业到美国、莫桑比克、德国等国设立13家企业或办事机构,协议对外投资总额达3642万美元,同比增长35%;共7家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务输出和国外工程承包,累计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6141万美元,同比增长84.5%。

二、2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20**年全省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9%以上。投资、消费、出口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大,全年投资增速超过50%的县(市)有30多个,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以上。截止20**年底,全省共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12.3万户,注册资金201.**亿元。全年共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9.83万户,注册资本4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和51.34%;注册私营企业14.49万户,注册资金187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23.4%。

(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和领跑的作用。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省有30个县(市)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年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宁国、肥西、肥东等都是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宁国市为例,其非公有制经济年均税收增幅达35.2%以上,高于全市年均税收增幅近10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为宁国市创造出了79%的生产总值、81%的工业增加值、90%的社会销售总额、71%的税收收入和100%的出口总值。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年,我省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发展,全省有民营科技企业6000多家,职工总人数为35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638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70%以上,其中合肥国家高新区内民营科技企业占80%以上,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宁国中鼎、鑫科新材料、全力集团、迎驾集团、应流集团等企业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并组建研究院,宁国中鼎、昊业滤清器公司还设立了博士工作站,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四)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以非公有制企业高度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开始了快速的起步。一些重点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发展平台,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我省176个产业集群,集聚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数超过120万人,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利润总额100多亿元,上缴税金50多亿元。无为高沟的“特种电缆产业群”、天长秦栏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群”、芜湖县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群”等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五)返乡创业成为发展新亮点。我省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100万人,随着我省创业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趋势,并成为我省20**年全民创业新亮点。目前,全省70多万农民工回乡创业,约占全省转移就业农民工总数的7%;创办各类企业30多万家,吸纳22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无为枞阳、桐城、广德天长等地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拓宽了农村转移就业的渠道,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推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六)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出成效。各地注重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积极向企业推荐、输送党员骨干,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企业也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力量,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截止20**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9460个,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

三、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规模不大。从总量占比来看,我省2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4%,而在“十五”末期的20**年,江苏、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在70%左右,中部省份河南、湖北也超过了50%。注册私营企业数量14.49万户,不到浙江的三分之一,比河南和湖北也分别少30%和20%。20**年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百强首位企业营业收入不到60亿,而江苏20**年民营百强首位企业营收就达到了402亿元,前26位都超过了60亿,规模差距十分明显。

(二)思想不够解放。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思想顾虑多,缺乏大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解放不到位,发展思路不开阔,支持力度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到位。少数职能部门对待非公有制企业管得多帮助少,说得多做的少,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真正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敢创新,即使有现成经验也不敢拿来为我所用,怕突破国家政策,原则性过强,灵活性不足。

(三)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一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以传达代替贯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缺少具体配套措施,执行不到位。二是要素制约明显。用地紧缺、资金不足、体制落后、发展成本高等因素正严重制约我省非公经济发展。三是“三乱”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搭车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利用二级机构收费等现象大量存在。收费文件不透明,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随意性大,企业交费是一本“糊涂帐”。

(四)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20**年,全省17个市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依次是芜湖(60.6%)、宣城(56.8%)、巢湖(56.4)、六安(55.5%)、黄山(53.5%)、蚌埠(51.6%)、安庆(51.4%),而其他市的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水平欠优。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已显得比较突出,表现在南北发展有差异,县域发展有差异,并且发展差异还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如20**年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无为、宁国、当涂等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均在7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对当地经济贡献率也在70%以上。而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于受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国有经济比重高、改革难度大等因素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省17个市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最低的与最高的相差达30.8个百分点。

(五)行业结构层次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采掘业、加工业以及建筑业中,而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中则涉及不多。据统计,20**年底,全省个体和私营企业中,从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仅占0.1%,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仅占1.1%,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仅占1.4%,从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仅占0.4%,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仅占0.8%。20**年,全省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仅占27.7%。

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解放思想,在认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冲破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依然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认识障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缩小差距的捷径,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崛起的必经之路,从而在加快发展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凡是沿海发达地区执行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敢于学,敢于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真正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二)加强管理,在环境优化上有新突破。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治乱减负工作,突出抓好对乱收、乱罚、乱查现象和不正当竞争的治理与查处。解决执法部门超编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乱收乱罚现象。建议由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行业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列出收费清单,不在清单之列的费用,企业可以拒缴。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家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制度,每年末省政府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家对职能部门进行评议打分,对前3名给予奖励,对连续两年位于后3名的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改进服务。

(三)立足创新,在生产要素供给上有新突破。一要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产品。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担保公司建设,健全担保网络,积极探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对贡献大的担保机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其发展。三要拓宽融资渠道,组织推介具备条件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直接融资。创新融资手段,大力推动典当行业的发展和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五要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转变“打工经济”思维方式,倡导“全民创业”理念,出台相应政策,努力把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留下来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四)强化执行力,在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促进政策的落实。要建立督办、督察机制,加大对文件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对落实不到位的,要限期予以改正;要建立分管省领导与非公有制企业家对话制度,每位分管省长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与分管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对话会,倾听企业家的呼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建立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制度,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交流总结发展经验,表彰先进,营造发展氛围。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要至少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