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0 09:15:00

导语: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20**年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总书记两次亲临我省视察,指明前进方向,寄寓殷切期望;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见证了北京奥运和“神七”飞天的辉煌时刻;这一年,我们也经历了突如其来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迎难而上,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以上,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1326亿元,增长28.2%,其中地方收入724.6亿元,增长33.3%。粮食总产量604.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增长23.4%。进出口总额204.4亿美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3%左右,涨幅逐步回落。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一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很大。针对年初物价过快上涨、企业融资困难和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我们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通过协调煤电油运供应、组织银企对接、实施临时价格干预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深入推进“861”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工业主动力作用,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省经济逆势上扬。进入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和加深,我们审时度势,迅速行动,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4条具体措施,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省财政安排2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各地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金,取消和停征1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降低12项主要涉企经营性服务收费,对进出口增量实行奖励,鼓励住房消费,协调供应建设用地,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后,我们又及时出台了15条贯彻措施,把保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对企业的支持,特别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全力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上了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大工程,办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合宁铁路动车组和合武铁路开通运营,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14项治淮骨干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奇瑞轿车三厂、马钢硅钢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华谊无为煤化工、定远大型盐化工、宁宜城际铁路、合肥新桥机场、芜申运河**段、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和蚌埠至淮南、宣城至黄山等6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总的来看,我们紧密结合实际,较好地贯彻了中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第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放粮食、畜牧、林业、农资、良种和农机等各类补贴1**亿元。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启动实施玉米振兴计划,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3年创新高。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渔业富民工程,全省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0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6.2万千瓦,新增营造林18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7.2万户,解决了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展“惠民直达工程”和农房产权登记试点,为民服务全程制全面推开。这些措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稳定全省发展大局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的指示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谋划推进创新型产业升级、企业培育、人才集聚、载体建设、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等六大工程,配套出台26条扶持政策。从20**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全省新批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实验室32家,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家。成功举办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和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奇瑞公司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合肥物质研究院“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研制”项目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万户,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深入推进省会经济圈、**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城镇化率达40.5%,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制定了支持**北和沿淮三市六县的政策措施,连续5年每年安排2.6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或重大项目贷款贴息。对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分类考核,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增加到30个县(市)。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钢铁、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淮河、巢湖流域环境整治,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36个,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87万吨,实现了淮河、巢湖流域每个市县至少建成1座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放宽市场准入,健全服务体系,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进一步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和重组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面启动工商系统市场办管脱钩工作,组织实施监狱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组建开业农村银行15家,批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58家,其中9家挂牌开业,完成徽商银行增资扩股和省辖市布点,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筹建,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作物面积1596万亩。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76.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4亿元、短期融资券77.5亿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首次参加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成功举办第四届徽商大会和泛长三角区域金融高层论坛,又有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省,首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合肥分行开业,全国首家省级党报集团中外合作企业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出口基地建设、自主品牌培育和企业“走出去”迈出新步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2亿美元,增长20%。外经、外事、外宣、对台、侨务工作全面推进,国际友城关系发展到66对。

第五,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实施18项民生工程,投入176亿元,惠及5000多万城乡居民。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完成30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启动高校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医保工作,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创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力度,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3万人、1230万人、373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覆盖人数和救助标准继续提高,城市和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灾后倒房重建、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基本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快发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临床基地获准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启动实施文化保护、文化精品、文化展示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省发行、出版集团双双入选“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精心组织奥运火炬传递,我省健儿在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3金3银1铜的好成绩。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5‰。民族、宗教、统计、人防、气象、地质、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展。

第六,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对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民生为重,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突发后,我们实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领导包路责任制,千方百计保畅通、保供应、保民生、保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和影响,我省是全国受灾地区唯一没有拉闸限电的省份。突如其来的手足口病发生后,我们及时建立高效运转的组织指挥体系、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和分级救治处理机制,不惜一切代价治病救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迅速有效控制了疫情。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上下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支援抗震救灾,先后派出5260人参加救援,捐赠款物11.23亿元,出色完成安置房生产安装和灾区伤员收治任务。全省人民心系灾区、情系巴蜀,踊跃捐赠,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按照中央部署,我们义不容辞地开展对口支援松潘县灾后重建工作,主动入川对接,全面规划安排,各项援建工作有序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面对滁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我们科学调度,严密防控,妥善安置群众,积极排涝抢种,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了灾区生产生活安定。同时,全力抓好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奥运保障各项任务,妥善处置三鹿奶粉事件,全省信访秩序好转,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在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驻**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过去一年,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施政水平经受考验的一年。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管理创新,加强效能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修订了省政府工作规则,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省政府规章7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重视发挥省政府法律顾问组和经济技术顾问委员会作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坚持从严治政,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加强班子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我省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下滑、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和就业的难度加大、影响社会稳定隐患增多等问题,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出现,是即期外部风险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叠加的结果,尤其是我省产业层次和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更充分地显露出来。政府工作也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能力薄弱,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亟待加强,一些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走过了一段十分难忘的历程。我们用沉着和坚定、团结和拼搏,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现代化建设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知难而进,扎实做好20**年各项工作

20**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要全力以赴地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千方百计地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

我们应当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今年发展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异常严峻,必须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局面、迎接更加激烈竞争的准备。我们更应当看到,推动我省发展的有利因素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逆转,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有力措施,为我省扩大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增强后劲都带来诸多利好。我们相信,有多年持续较快发展的能量积聚,有历次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经验积累,有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积淀,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以及政策等组合优势,我省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比较有利的位置。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积极争取主动,着力增创优势,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后劲、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2%。上述目标安排体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体现了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提升长远竞争能力。

实现今年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强化工业主动力,增强需求拉动力,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保障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首先必须保工业。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促进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的行业和企业加快发展,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供给。落实和完善分类指导措施,及时跟踪和研究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和资金的供需衔接,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等方面的困难,着力扭转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下滑的势头。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企业加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力度,采取取消、下调、暂缓征收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强化指导和服务,推动企业练好内功,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

大力增加有效投入。全面提升“861”行动计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今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140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以上,引导带动全社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深化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工作,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务实高效的项目工作机制,提升前期工作水平,努力争取国家更大支持。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落实规划、土地、环评等建设条件,确保能开工的尽早开工,能加快进度的尽量加快,能竣工的尽早竣工。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改善投资结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着力增强社会投资信心,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促进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良性互动。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体补助,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促进城市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稳定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把开拓农村市场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开展家电、农机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发挥房地产市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支持中小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继续做好物价监控工作,合理疏导价格矛盾。

(二)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强国民经济素质、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根本出路,今年务求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深化省部、省院合作,健全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力争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产业成果、改革成果和人才成果。进一步深化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试验区建设中的核心、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创新型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奇瑞新能源汽车、华强文化创意园、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合肥乐凯光学薄膜等12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抓紧在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电子信息和光伏等领域培育一批成长性强的新兴产业。把握主攻方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建立省及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科技成果能够快速、顺畅、有效地产业化,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科研院所改制,支持高校设立专职创新岗位试点,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充分交流融合,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合肥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和企业技术中心50个,建设1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强化自主创新的人才要素支撑,保护知识产权,落实、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煤矿规模1570万吨、电厂规模420万千瓦,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推进核电前期工作,抓好马钢300万吨板卷、海螺日产1.2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合肥熔安动力船用柴油机、安庆石化800万吨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船舶制造、数控机床、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电子信息、电子材料、现代家电、现代中药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把握国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支持汽车、家电、钢铁、有色、水泥、煤电、纺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展多种形式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汽车产业是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研发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体系建设,增创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物流、信息、金融、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积极拓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消费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景点推介、线路营销和航线培育,提升产品品位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经济。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省会对全省发展的带动和辐射力,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推进与六安、巢湖、淮南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积极构建省会经济圈,形成引领**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把**江城市带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规划引导,有序推进长江北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沿江联动、跨江发展。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落实加快**北和沿淮三市六县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园区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引领各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大对大别山区、革命老区、库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江淮分水岭综合开发,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切实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达标活动,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三废”利用和开发水平。继续开展淮河流域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加强巢湖蓝藻防控,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严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新建项目排污总量管理,抓好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市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火电机组脱硫250万千瓦,继续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完成营造林190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大矿山治理和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整理力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消费税优惠等政策,适当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积极倡导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持续有力加强“三农”工作

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基础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最需要加快。必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建立促进粮食发展的长效机制,启动实施粮食增产规划,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着力建设淮北沿淮小麦和玉米核心产区、沿江沿淮及江淮之间水稻核心产区。开展油菜、大豆高产创建活动,扩大棉花优势区域种植规模。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扶持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养殖小区(场),力争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扩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市场信息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产品价格呈下行趋势,农民务工收入减少,农民增收形势十分严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为农民开辟更多的增收渠道。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发展农村中小企业,拓展农民就近就业空间,稳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各项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严厉查处各种变相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整村推进工程,力争减少贫困人口20万。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在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实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依法补偿,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加快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支持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推进村村通延伸工程建设。加快小城镇整体规划修编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与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广泛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全程制。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四)不失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国家扩大内需的着力重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突出交通、水利、信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把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与发挥我省区位、资源、市场的组合优势结合起来,与扩大对外开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结合起来,全面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建设,构筑功能高效、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以合肥为主枢纽、快速铁路和运煤通道为重点的铁路网建设,开行合武铁路动车组,加快京沪高速铁路**段、宁宜城际铁路、合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开工建设京福高速铁路**段、黄山至杭州高速铁路、宿州至淮安铁路、阜阳至六安铁路、西安至合肥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以完善连接线、接通断头路、加速网络化为重点,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六安至武汉、六安至潜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阜阳至新蔡、宣城至宁国等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40公里。积极推进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徐州至明光、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高标准建设合肥新桥机场,开工建设池州九华山机场,加快黄山、阜阳机场改造工程进度。加强内河干线航道整治,高水平实施芜申运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构建连通长三角的水上便捷通道。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统筹防洪保安、水源保障和水资源保护利用,推进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淮干整治补充工程,推进治淮新三项工程,抓好淮河流域洼地治理、淠河等支流治理、入江水道整治等项目。开工建设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加快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和沿江排涝泵站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加快水阳江、青弋江、滁河主要支流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引江济巢工程等事关长远发展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加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构建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对接,逐步建立统一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城镇信息化步伐。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勇于革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离,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向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行政审批事项集中清理工作,推进部门内部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税制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地方税体系。继续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利用资本市场和引入战略投资者力度,加快行业、企业布局调整和联合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做好燃油税费改革,积极争取开展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试点。

加快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放宽准入领域,全面体现公平待遇。鼓励和促进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和金融服务业,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加强和完善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化服务,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在创业载体、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和产业集群,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更高水平地引进来,更大步伐地走出去,更大力度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握国际产业资本流动新趋势,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战略投资者。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出口产业集群、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利用海外投资新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总承包、境外资源开发、跨国并购,培育我省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拓展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办好第四届中部博览会和第五届徽商大会,做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发挥外事、外宣、侨务、贸促和对台工作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增强开发区集聚辐射功能。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开发区规划和建设水平,推进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公共事务服务体制的改革创新,构筑与国际接轨的高效运行环境。促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引进科技型、环保型项目,强化配套功能,培育特色园区。把开发区建设与加快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开发区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鼓励开发区多渠道、多形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水平。发挥重点开发区龙头作用,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异地共建等发展模式,争取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全面落实双边合作框架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准入标准、产权市场、人才开发、旅游市场、大通关等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合作推进机制,实施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努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产业承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基地。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路网和水运通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对接联网。规划建设**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选择一批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开发区先行先试,强化基础设施、物流和体制机制配套,培育一批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承接产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

(六)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发展和创新

适应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递渠道,综合运用担保、贴息、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办法,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信贷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总量又多又好、投放又快又早。改进银政、银企合作,鼓励银团贷款,用好并购贷款,加大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企业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各种担保机构,探索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利用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引导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投资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各类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的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组织,加大省外、境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中小银行和各种微型金融组织,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地方金融体系。争取更多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来**设立分行,鼓励股份制银行在市、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徽商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县域网点布局。争取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积极发展信托、期货、典当、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国家各项农村金融政策,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农业、农民贷款难问题。规划并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推进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争取新成立10家农村银行、15家村镇银行,鼓励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试点,培育金融支农的主体力量。深化县域银行业创新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农村地区特点的担保抵押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它贷款品种,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着力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发展共赢。各金融机构应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金融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关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各级政府要重视金融、研究金融,主动加强协调服务,畅通银政企沟通渠道,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七)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做好今年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意义重大,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好政府投资、公益性岗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落实好创业园区建设、创业实训活动、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农村、中小企业就业。动态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农户。特别要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强化与输入地的相互协作,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使用农民工,建设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区,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列入国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巩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成果,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与职工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工资支付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重视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福利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滚动发展、健全机制,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将去年的18项民生工程扩展到28项,新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财政投入总规模220亿元以上,惠及更多城乡居民。推进民生工程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整合各类事关民生的政策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和科学高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有效衔接,让广大群众在共享的同时实现更高水平的多享。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的各项工作,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安居乐业。

(八)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制订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开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打破部门壁垒和地区分割,统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争开展免费就读试点。加快实施国家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等重大职教工程,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集团化、集约化水平。扎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积极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继续推进合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深入实施**大学“211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各类高校办学水平,妥善做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建立健全各个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视培养、输送、稳定卫生技术骨干人才,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卫生与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结合方式,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推进中医药临床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免疫规划范围,抓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力度,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政策,鼓励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省情和乡土教育,繁荣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社会风气。推进文化保护工程,加强各类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抓好徽学等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推进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展示工程,创新载体和传播方式,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体育、创意等产业相结合。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进文化产业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全运会、亚运会和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推进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扶持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大从源头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力度,加强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气象、地质、防震减灾等工作。积极支持驻**部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奋发有为,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做好今年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政府工作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是一次重大考验。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经验充分表明,每逢艰难时刻、重要关头,解放思想都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的锐利武器。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我省大包干的英勇创举;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奔腾不息的改革大潮。在**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与困难。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只要是对科学发展有利、对加速崛起有利、对群众利益有利的事情,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充分激发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省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全体组成人员要带头尽职尽责,带头开明开放,带头敢闯敢试,做改革的促进派、创新的实践者。

二是要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紧迫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熟悉和掌握现代金融、现代科技、国际经济和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各项政策和法规,努力成为管理经济社会的行家里手。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好全局性、牵动性、导向性的大事,统筹协调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善于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承担责任,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更加注重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四是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唯上,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要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凡是事关群众利益的事,要用心办、细心办、耐心办,让人民满意;凡是事关群众安全的事,要见事早、行动快、解决好,保一方平安。在当前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下,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为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今年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增支因素较多,我们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带头压缩开支,厉行勤俭节约,今年公务购车和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出国(境)等经费要实行零增长,把更多的资金用到保增长、保企业、保民生上来,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奢靡之风,与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五是要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大兴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说到做到,实干实效。对重大决策和部署,要明责任、抓到位、见效果,严格执行纪律,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摆脱文山会海。省政府带头精减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精简从简、务实有效地举办会展和节庆活动,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腾出更多的精力谋大事、谋发展,集中更多的时间抓具体、抓落实。

六是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紧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努力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监督,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逆水行舟的紧迫感,鼓足知难而进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江淮儿女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住**人民奋力加速崛起的坚定步伐。作为人民公仆,我们唯有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才能够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我们唯有埋头苦干、奋发图强,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